题主的发想很有趣。可惜倒幕时的幕府和家康初建期的幕府简直是两种存在。萨长藩也无法和丰臣家横向比较。朝廷在丰臣家末期更是指望不上。倒幕与德川丰臣俩家的对立性质也完全不同。展开说话题太大了。简单回答下黑体字的主题部分吧。
公家的地位是丰臣秀吉救回来的。
织田信长崛起的一路都在消除朝廷的影响力,朝廷有沦为废物点心可能性。(光荣把曹操和织田信长设定的那么像还是挺有道理的)。
秀吉出头了,改变了织田对朝廷的旧有路线。关白的职位,相当于公家的老大,天皇的代理,可以简单理解为诸葛亮在刘禅执政时的地位。自己和朝廷捆绑到了一起了,就要重树天皇和公家的威信,秀吉硬生生的把朝廷和公家的地位拉了回来。这对朝廷是重大利好。秀吉与朝廷的双赢。可惜出现了秀次事件。关白又不能马上传给秀赖,天皇总不能认个小屁孩当“相父”。
紧接着就是家康走上了中心,摆平了岛津家后告诉朝廷我也算把日本重新统一了。朝廷多少需要表示表示。
这个时候的朝廷早已停止了秀吉时期的一路看涨。高不成低不就。征夷大将军我可以给你,幕府你可以成立。很多都认为给了家康征夷大将军就是宣告家康可以凌驾在朝廷之上了。其实朝廷可不那么想。初衷也就是东日本你说了算,西日本你别动,毕竟将来有可能等着秀赖长大继续捆绑丰臣家。不捆绑丰臣家,我也可以再把毛利拉出来封他“征西大将军”。
但家康没有就此打住。秀吉当初对朝廷的拉拔,公家再也不像信长时的小心翼翼,成了“垮掉的一代”。于是有了“猪熊事件”,幕府借机介入,你们公家没规矩,那好,我给你们立规矩,于是有了《公家众法度》(大阪之阵后升级为2.0版本——《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连天皇的行事也在法度规定中)。过程中幕府无视天皇态度,后阳成天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怒下决定退位。据说想让位给丰臣秀吉的养子八条宫智仁。但在幕府干预下未遂。这个时候如果丰臣家站出来,拥护后阳成天皇,本来是上赌桌的一次绝佳机会(之所以是赌桌,因为打起来的结果真的不好说,但或比大阪之阵时名正言顺些)。
至此
幕府对公家的态度:你想回到秀吉时期那样是不可能了。但我给你们定了规矩,你们只要听话,我保证你们会比信长时代好过。
公家的态度:那好吧,赖活着总比把命运交给大阪城的孤儿寡母强。
丰臣家的态度:幕府有些欺负人了;我们一手拉拔起来的公家怎么变成了这样?然而,我谁都不能得罪。我等着你们给我“关白”。“关白”是丰臣家的希望与未来。
最终,除了幕府,公家和丰臣家都选择了妥协。
苟且是慢性的皮肤炎,反抗如同生产般剧痛。丰臣家患上了皮肤炎,怎料炎症最终癌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