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这套衣服叫做長裃或肩衣長袴,上衣叫做肩衣,下服叫做長袴。而長裃则是裃的一种。
裃是室町幕府时期逐渐开始流行的武家常礼服或者说正装,江户幕府时代就正式定型为武士正装。上衣是宽大外张的肩衣,下服则是同样宽大的袴,两者都取自同一布料——所以叫做“裃”,取上下同一之意,也写作【上下】(かみ‐しも)
一般分为半裃、長裃、继裃等类别,如下图:
半裃是带有平袴的裃,袴的长度是正常长度,方便日常穿用,也就是武士的日常礼服。
长裃则是袴的长度为半裃1.5倍,如图,行走极为不便,这是高级武士(大名及高家旗本等)登江户城觐见时所穿的礼服。
继裃则是上下衣不再同一布料的裃,常见于德川幕府高家旗本的衣着。
好了,让我们来说说为何长裃设计的那么不便吧。
实际上现代日本人看时代剧时也经常会问这个问题,毕竟从观众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反人道,行走非常不方便。
而答案呢——
这种不方便才是设计的本意!
长裃并非当时武士的日常服装,毕竟非常不方便,而是高级武士在登江户城觐见时必须穿的礼服。拖地的长袴使得武士们行走不便,不得不亦步亦趋,毕恭毕敬,小心谨慎,从而避免武士们在将军屋檐下无视法度擅自行走、奔跑乃至发生私斗,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武士们冒犯将军的威严。穿长裃,也就意味着对幕府权威的屈从,以及并无敌意的表示。
当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有人还是会作死的,其中最有名的作死案例就是“赤穗事件”。
(浅野长矩行刺吉良义央图)
赤穗藩藩主浅野长矩登城后,与高家吉良义央发生冲突,用小刀(与礼服配合装饰用的小刀)砍伤了吉良。当时将军激怒,命令浅野切腹,并没收赤穗藩。后来,沦为浪人失去经济来源的旧赤穗藩藩士就搞了一个大新闻,去找吉良复仇,并成功,然后幕府一方面不得不把46个赤穗藩藩士切腹,另一方面又将其表为忠义的表率。
浅野私自在殿中刺伤吉良,因为他穿的是长裃,行动不便,(而且只能用装饰用的小刀),所以行刺并没成功,很快被卫士拿下,这也正是长裃的意义了。
参考:
肩衣、袴姿の武将 ・安土 桃山時代・武装の伸展 日本服飾史 資料・風俗博物館〜よみがえる源氏物語の世界〜 肩衣長袴をつけた通常礼装の高級武家 ・江戸時代・小袖の完成 日本服飾史 資料・風俗博物館〜よみがえる源氏物語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