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战国时代,实际上是日本镰仓幕府灭亡以后的动荡混乱时期逐步走向稳定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地方势力整合逐渐转向整个国家体系的建立。
日本的地理环境,多山,而且缺乏像中国的长三角、华北、关中这样的足以整合周围地区的核心发达地区。幕府往往在关东就管不住关西,在关西就管不住关东。
镰仓幕府一百多年的太平岁月,人口增长,人地矛盾增加。幕府打退了蒙古入侵,但是无力犒赏武士。很多幕府的御家人破产,而不属于幕府的地方野武士势力也开始抬头。镰仓幕府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后醍醐天皇一声号召,镰仓幕府哄然完蛋。
但是后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是要公家一统,而帮他推翻幕府的是武士,武士的利益没有照顾到,于是足利尊氏振臂一呼,天皇只好男扮女装逃到山里面另立朝廷。
足利尊氏草创的室町幕府,从头到尾就没有看住过场子。
镰仓幕府的统治基础是直属于幕府的御家人,而室町幕府的统治基础是在推翻幕府过程中崛起的割据一方的几十个守护大名(包括关东管领等)家族,幕府将军事实上只是守护大名们名义上的盟主而已。天皇分成了南北朝,幕府自己也兄弟阋墙,父子相争,连将军都倒戈改投南朝。幕府自己如此没节操,武士们自然也有样学样,为了争夺庄园领地,各地战乱不断。关东公方和关东管领和京都的幕府也在应仁之乱前很早就若即若离了。
当时的日本还盛行诸子析产的继承制度,各路封建主的领地越分越细,大家族下面的分支越来越多,领地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给自己争一块地盘,根本不会顾及那早已分家上百年的亲情。
那个时候的战争,打个比方,双方下棋,可是每个棋子都是有思想的,你未必挪得动,而且某个棋子啥时候说不准就投靠了对方,或者自己的士和相反过来把自己的将给取而代之了。
室町幕府嫡系力量薄弱,直辖领地很小,奉公众最多不过几千人,控制局面主要依靠地方上的守护大名还有关东将军和关东管领。但是守护大名势力太强了,又会威胁到本来就不怎么强大的幕府。幕府将军一直热衷于通过干涉守护大名的内部继承问题,挑唆守护大名家族内部矛盾,以此来削弱守护大名的势力,玩这种危险的平衡游戏玩到最后幕府将军自己都在宴会上被赤松家做掉。
和幕府关系密切、离京都比较近的几个守护大名家族,畠山、斯波、细川、赤松、土岐、山名、京极等几大家族一直是幕府的拉拢和削弱对象(视情况而定),同时也极其热衷于参与幕府的政治斗争,为自己家族争取更大的地盘,也为自己家族下一轮分裂内讧做好准备。
各种战乱内讧,毫无节操、毫无条理、毫无头绪,除了利益之外别无原则。乐此不疲的打来打去,是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奇葩。地方上由于长年战乱,各个村寨寺社普遍的武装化,野武士集团到处结寨自保。到处都在上演村委会居委会大(群)战(殴)。
和幕府关系密切的有些守护大名家族,其领地往往还分成互不连接的几块:比如斯波家的越前、尾张、陆奥,畠山家的能登、河内、二本松,京极家的近江、出云……能有效管理那才是见鬼,更加剧了混乱程度。
南北朝分立虽然结束了但是挂靠在南北朝旗下的各路武士之间的战乱从来没有停止过。
应仁之乱只是矛盾的总爆发,各路早就打了N久的武士集团各自挂靠在山名和细川两面大旗之下而已。这之前,斯波家、畠山家的内乱早就打成了猪头。
各路守护大名打成猪头的同时,很多由于精力都放在幕府阴谋和京都战场之上,对于地方的管理渐渐松懈,对于征兵征粮、地方管理逐渐委派给手下的各路地头蛇,各种地头蛇逐渐以守护代的身份崛起,逐步架空了守护大名,尤其是那些地盘还分成互不连接的几块的。山名和细川到最后也自己打不动了,讲和了事。
上杉家下面的长尾家,斯波家下面的朝仓、织田家,细川家下面的三好家,畠山家下面的椎名、神保家,大内家下面的陶、毛利家,赤松家下面的浦上家……都逐渐把原来的主家架空,不过自己内部也往往分成很多分支,打来打去,最后获胜者成为强有力的战国大名。
一般来说,本州岛大部的守护大名们,很多都被守护代或者家臣甚至浪人下克上:斯波、细川、畠山、土岐、赤松、山名、大内、两家上杉等,而在比较偏远的奥羽、九州、关东大部分地区,旧的守护大名们对于京都事务并不热心,而是埋头于家族内讧和领地整合,逐渐完成了自己地盘的统一,变成了战国大名:武田、伊达、南部、岛津、大友、佐竹等。
游戏中就可以看出,一直到16世纪前期,能力值高的武将寥寥无几,而且一片混乱,离京都比较近的大大名:斯波、细川、畠山、土岐、赤松、山名、两家上杉等基本上势力都瓦解了。但是到了16世纪前中期,一大批严密控制一方的战国大名出现,能力值高的武将开始大批涌现。
16世纪以前人才寥寥,到了16世纪前期以后,突然猛将如云,雄才大略的风云人物喷涌而出。这并不是人才集中于某个时刻,而是毫无头绪的混乱年代逐渐过去,地方武士集团开始整合,从一郡一国开始,最后到附近几国,时来天地皆同力,英雄豪杰纷纷涌现。
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大名和家族分支、家臣、附属、还有地方野武士之间的权力博弈。能够有效控制部下的逐渐崭露头角,不能控制部下的逐渐被淘汰。以武田家为例,武田信绳的年代,甲斐国内各种叛乱不断,最后被武田信虎摆平,并且有能力出兵信浓上野,武田信虎据说残暴不仁,被家臣们流放,武田信玄在家臣们的拥护下提前接班,但是到了武田义信时,还想提前接班就遭到了家臣们的一致反对,只好自尽。武田信玄死后,过继给诹访的武田胜赖即使有长筱大败,也仍然对领国和家臣们拥有足够的控制力,同族内部也没有叛乱。最后才在织田德川压倒性的武力优势面前灭亡。而控制不了家臣和家族内部分支的三好家逐渐衰败下去。
战国大名和旧的守护大名的区别在于守护大名对于地盘上控制松散,大名的各个庶流分家随时准备内讧;战国大名对于地盘控制严密,家族庶流和家臣一样,通过赐名、人质、各种法度、土地重新分配、提拔下级武士等手段加强控制,将领地和部下整合起来,这个过程,本州岛大部地区最快,奥羽、四国、九州要慢一拍。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战国时期,尤其是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的后期,反而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土地开垦、商贸繁荣,主要原因就是室町幕府以来的地方混乱局面得到根治,大名们为了增强实力大力发展领地的经济。
铁炮传入,极大加快了统一整合的进程,铁炮可以轻松射穿武士的铠甲,大名地盘越大,越有钱购置铁炮,也越能够对内压服部下,对外扩张。
在本州岛,武田、朝仓、北条、斋藤等最早在16世纪前期统一一国地盘,称霸一方,大约60-70年代,织田、北条、武田、上杉、毛利、德川等都控制了几国的地盘,开始逐鹿争霸;伊达、南部在奥羽,岛津在九州,长宗我部在四国,大约在80年代完成局部统一。
到了16世纪后期,刀狩、检地、建设城下町等措施开始普及,兵农分离,农村逐渐非武装化,由于地方势力的普遍整合,各种野武士集团要么被剿灭,要么被收编。
织田信长死后,统一进程并没有放慢,丰臣秀吉几次战争,很快取得成功,没有陷入战争泥潭,使整个日本统一起来。虽然丰臣秀吉的统治并不巩固,二世而亡,但是他已经建立起了足够的权威,能够对各路大名按照自己的安排进行移封、转封、剥夺领地。
到了16世纪后期,当时社会已经普遍厌战:织田老部下们从尾张美浓的小领主变成了一方大名,真的想过太平日子享福了,德川家康旗帜上也写着“厌离秽土,欣求净土”,普通百姓更是渴望和平。残暴著称的织田信长死于非命,但是明智光秀遭到了普遍的反对。贱岳之战以后,织田老部下们纷纷改投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出征朝鲜,遭到了很多大名的反对,关原之战以后,丰臣老部下们也纷纷改投德川家康。除了一些被大幅减封的大名、下岗的浪人,真的没人希望再来一次天下大乱。
德川家康统一日本之后,更是通过大规模的没收领地、移封、转封、一国一城、参觐交代等制度,强干弱枝,建立了稳定的统治。当然到了这个阶段,偃武修文,武将的能力值普遍比不上16世纪中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