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在A公司(NASDAQ上市公司)的总共半小时工作经历吧。
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荒唐。
因为我精通某偏门领域的技术(姑且叫X技术吧,恕我不方便透露细节,毕竟这个圈子太小了。),A公司正好有个项目(后面称B项目)必须用到这玩意,于是他们的CTO多方打听,通过朋友找到了我。为了表示诚意,CTO专程从北京赶到我所在城市来见我,邀请我去做B项目的负责人。
正好那段时间原单位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令我非常失望,遂萌生去意,同时CTO开出的条件还行,于是双方达成一致。
花几天时间打点完家里的事之后,我就去帝都上任了,到的时候,CTO来机场接我,晚上公司(在京的)全体技术人员陪我一起吃饭。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A公司了,他们已经替我布置好了专门的办公室,然后安排了一个人去替我办入职手续。
过了一会,门外有吵闹声,我出去一看,原来是CTO和一个中年妇女在吵架(事后我了解到,中年妇女是CFO,兼管HR)。
又过了一会,CTO进来,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公司HR非常强势,说你入职流程不合规定,需要补一下面试程序。并一再解释,只是走个流程而已……只是流程而已……流程而已……而已……
于是我就去参加了面试……
面试我的竟然是个刚刚20出头的小姑娘!……@#JY*&(786~~
我倒想看看她能问出什么水平的问题。
果然不出所料,小姑娘完全不问技术问题(因为不懂),只是简单地问了我以前的工作经历,然后问我的学历。
“您是……博士?”
——“不是。”
“硕士?”
——“也不是。实话说吧,我没文凭。我在某大学五年制本科学完,因为英语四级没有过关,只有结业证,没有文凭和学士学位。”
小姑娘傻眼了,说你等等,我去请领导来。
过了一会,小姑娘把HR总监(另一个中年妇女)找来了。
中年妇女一来就抛出一句:
“按照惯例,我公司工程师原则上只收硕士以上学历的,部门经理级别没有硕士学历的更是没有先例。”
又是惯例又是原则上又是没有先例……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丰富如我,不会听不出话中之话,那意思是,虽然……但是,这事还是可以通融的,但要通融,你得有所表示。
比如自降一级……
比如接受更低的薪水……
MD,作为X技术领域的全球头号专家,我需要这样降低身段么?
于是我选择了装傻。
——“既然如此,看来我是不太适合贵公司的职位了?”
我本来准备等着看中年妇女如何圆场,如何向我解释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她接下来说的是:
“是的!不好意思啊!”
在我收拾好东西出门的时候,我听到CTO用我在20年工作经历中,从来没有在办公场所听到过的巨大音量,对着CFO和HR总监咆哮。
当初我心里猜测的是,CTO和CFO演双簧,先用高薪骗我来,然后再找各种借口逼我接受更低的待遇。结果演砸了。
直到第二年,CTO辞职后,告诉我真相,我才知道,原来CFO是资方背景,在公司非常强势(CEO都得让着她)。据说她是颇有名气的管理专家,一进入公司就搞各种规范化,把权力卡得死死的,任何非常规操作基本上都无法过关。
A公司的B项目至今都没搞成。
因为,毕竟X技术领域全球一半以上的核心成果都是我做出来的。
理论上,B项目不用X技术也可以做,但替代的方案全掌握在竞争对手手里,A公司想要获得,无异于与虎谋皮。
一个管理专家毁了一个上百亿的项目。
后来我就有了自己的公司,原来A公司那位CTO成了我的天使投资人。
说句难听点的,不愁有饭吃的人,为啥要去被外行羞辱?
应届生才会被HR指指点点:这个长得比我漂亮,不要!那个一看就是绿茶婊,不要!这个是北京人,会不会看不起我啊, 不要!那个人穿得,没开口就让我看不起,不要!
======
自爆。我不会忘记,某年轻的 HR,看着我的英文简历(某美资猎头香港负责人自己做这个assignment,从头到底没问我要过中文版) 终于弄明白我学历栏里有一条 associate 是大专时,那个冷笑。最后当然是死在她手里了。我当时的开价是不低于前一家公司。半年后,我拿着前一家公司两倍的工资,因为毕业于常春藤的美国老板,并不在乎我的 associate。电话面试后,跟我要了两篇报告,然后EMAIL 通知录取了。中间没有HR!(不可否认,部分英国公司的总部至今还保留着这一陋习)国内HR普遍做法,把985/211之外全部 delete之后,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我承认,即便被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引用多次,仍不能改写我曾是学渣的历史,所以会在乎那个冷笑。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三大原因,第一个是地位。姚明和林书豪在NBA的地位不一样。
姚明进NBA的时候,抛开状元的身份,所有人都知道斯特恩是把姚明当成中国版jumpman一样捧,给了未来NBA符号式球星的定位。给最一流的资源,那时候火箭是个小弱队,进不了季后赛的,一个赛季下来全美直播都没几场。结果姚明来了年年雷打不动上圣诞大战,奥尼尔科比那时作为联盟头牌,死敌那么多,圣诞大战全都让给姚明火箭来打。一直到奥尼尔东游去了热火,奥尼尔圣诞大战的对手才换成科比。当时乔丹马上第三次退役,科比本来被捧为接班人,结果出了鹰郡事件,卡特希尔都连年重伤,詹姆斯韦德这批人还未成熟起来,NBA急缺立得住的偶像,斯特恩为了保住NBA的品牌力广撒网,谁也不知道未来的联盟的logo式人物是谁。那时候全明星网络票选,中国网民多,姚明新秀赛季就上首发,第二年直接当票王,挤掉奥尼尔,咋没像现在一样改制度,网络票选只占一半。
姚明进了NBA是这个地位,所有球员都看得见,场上场下小动作放一边,谁敢种族歧视?无意间蹦出几个涉嫌歧视的词,全都赶紧道歉。第一个赛季穆大叔场上直接一肘子怼姚明喉咙上,给姚明怼晕了,场下敢蹦一个辱华的词儿来不?
林书豪就是个落选秀,十天合同一签的临时工,地位和姚明根本比不了。
第二是国籍,对于美国球员球迷来说,姚明是中国人,是代表中国男篮打球的,跟美国没啥关系,是带着庞大球迷群体来送资源的人。而林书豪是美国人,土生土长的美国篮球人,也曾经入选过美国篮球集训队,是跟大家一起抢资源的自己人。美国球员,球迷,媒体等会更在意,对他批评得也会更直白,更苛刻,更不留情面。日本韩国啥艺人来个出轨有了小三啥的,who care?但咱本国文小哥吴大叔来个出轨小三的事儿,微博服务器都扛不住,会爆。
第三就是心理因素,反差。你可以忍受空降来的学霸一直比自己成绩好,但是如果哪天有个学渣考得比你好,你就会很不爽。姚明就是那个空降来的学霸。来的时候就是状元秀,几乎联盟第一身高,比奥尼尔都高一块儿,新秀赛季就打上主力,场均十多分,后面常年前三名的命中率,在那个内线为王的年代,谁站在场上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姚明不太好对付。
但林书豪就是那个逆袭的学渣。从前几年大家都不放在眼里的落选秀,到哪支球队都是被裁,突然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话题性,甚至打上了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主力,很多人心里不舒服。就连我作为林书豪球迷,看到丁威迪打出来了,我心里其实也是不爽的。
林书豪遭到歧视和其他不公正待遇的原因有很多,但和姚明相比,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以上三个。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