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去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Zhang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章鱼读书」,回复「书单」,查看更多领域的推荐书单。)

这个世界上,有超过 99.9% 的书,都是不值得去读的。

你可能觉得太夸张了,别着急,我给你算一笔账。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报告,2017 年,全国出版的新书超过 25 万种。

怎么叫「种」呢,一套十册也算一种,但是我们姑且就算一种一本吧。对于一个普通人,一年可以读多少本书呢?

有人一年读两本书,有人一年读二十本,我现在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和写公众号,粗略估计,一年读书也就在两百本。

这还是因为我的公众号主要给大家推荐值得阅读的好书,所以我才更有动力去读。

我知道,单纯谈每年阅读多少本书,其实是很粗暴的。但是我们只是为了方便算这么一笔账,就算一年能读下 250 本书吧,和那 25 万种相比,也只是 0.1% 啊。

这还仅仅是每年的新书。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就是天天读书,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读书,每年读 1000 本也不是没有可能,对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毕竟还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所以,开头那句话应该这么说:这个世界上,有超过 99.9% 的书,也许值得读,也许不值得读,但是对不起,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去读。


这就像一顿自助餐,肚子就这么大,能吃的有那么多,怎么办?

三个建议:挑必须要吃的,挑自己爱吃的,挑看起来好吃的。


先说第一点,挑必须要吃的。

我们常说书籍是「精神食粮」,其实很多读书的道理,就和吃饭差不多。

我们如何决定自己要吃什么?首要的是看身体需要什么。自己的口味,别人的推荐,都要往后排,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想增肌就得补充蛋白质。

想提高免疫力就得补充维生素C。

像我这样的胖子,就只配和小白兔共享一种伙食标准。

读书也是一样,阅读的领域,首先要契合人生的大方向。

你最希望了解的领域,你最希望掌握的技能,你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由此作为你的方向,去选择阅读的领域。

如果阅读和你的工作、生活、学习分得太开,是不好的。

有人会说,缺啥学啥,这会不会太功利了?

问题在于,阅读是一件投入很多,收益又很慢的事,如果再和我们的日常分得太开,很难有人能坚持下来。

更何况,我们培养一种习惯,往往是从功利的角度入手,坚持的时间长了,就催发出非功利的动因了。

比如跑步,绝大多数人开始跑步,都是拿到自己体检报告的第二天,你说功利不功利?但是跑着跑着,不还跑出信仰了么?


还有一点提醒大家,就是有的人不甘于缺哪补哪,而是希望一步到位。

总有人告诉我说,他读书是为了寻求一种智慧。

然后去读王阳明,去读身心灵,去读厚黑学。

其实一问到底人生碰到了啥问题,就是 PPT 做不明白,至于麻烦人家王阳明老先生么?


在我目前的阅读中,最接近于大家想象中那个智慧的描述,出自于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

而查理·芒格恰恰强调的是要尽量多地掌握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型,将这些思维模型组合起来使用,当你的思维模型积累的越多,才越能看清这个世界。

所以,警惕想要借助一本书或是一套书,就能获得人生终极智慧的想法。

我给这样的想法起了个名字,叫做「仙丹式阅读」。

人间没有仙丹,天天琢磨吃仙丹的,最后都不怎样,一口一口吃米饭面条,才真的让我们有动力往前走。


再说第二点,挑自己爱吃的。

其实每个人读书的时候,都会面临一种矛盾:

时间有限,能读的书有限,读书是要专注于解决眼前的苟且,还是要帮助我们探索诗和远方?

答案当然是,都要。

不过这中间有个比例的问题。

不同的书,就像不同的地方,一类书就像是超市、饭馆、健身房,我们去那里有很确定的目标,我们也知道自己能从那里获得什么。

另一类书就像是街心公园、三亚、巴黎,你也说不上来你到底去哪里是为了什么,但是你知道心里有个声音告诉你,你就想去。

你有可能在三亚的海边想通了人生的大问题,你也有可能在巴黎的街头遇见了今生的挚爱,但是也有可能你去转了一圈,觉得没劲,就回来了。

这一类书也是这样,我们需要的就是丰富我们的体验,并且期待不一样的可能性。

那么这中间怎么分配呢?我的建议,就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下,你希望一年里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是在旅行?比如对于我,可能是一年中最多三个月,也就是四分之一。

那么,就大致按照这样的比例,去阅读「诗和远方」类的书籍,你所阅读的所有书中,「诗和远方」类就占四分之一。

这一类书,就全凭自己的喜好,这就像旅行一样,喜欢阳光沙滩,就别硬让自己往哈尔滨跑。


最后说第三点,挑看起来好吃的。

前两条聊的都是领域,都是类别。

因为我们的大问题是时间有限,书太多,所以,要先确定阅读的领域,在我看来更重要一些。

那么面对具体的书,怎么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呢?

推荐一种方法,帮助你利用15分钟的时间,就能大致了解一本书。

这个方法脱胎于著名的阅读指导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检视阅读」法,分成六步

  1. 先看书名,有序言看序言
  2. 研究一下目录,了解书的结构
  3. 如果书中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 挑一个和主题有关的篇章看一看
  6. 最后一步,东翻翻西翻翻,随意浏览一下。

这些读完,你需要回答一些问题,我建议你最好能写下来,不用紧张,不会让你写一篇书评,两张便利贴就可以搞定。

类型: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起码对于你来说,这是一本致用类的书,还是一本「诗和远方」类的书?

主题:用一句话简单描述,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作者:作者的哪些特质,使得他有资格去写这个主题?

结构:这本书的结果是怎样的?

(结构这一点不必纠结,如果能看出来就写,如果看不出来,就写「看不出来结构」)

读者: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与你有什么关联?

优先级:你是现在就必须读,还是等到研究这个领域时再优先读,还是有空闲时间再读?

其他吸引你的点:比如这本书来自你喜欢的出版社,这本书是你很佩服的人推荐的,这本书的装帧很美丽。

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你值得去读这本书的理由。你为自己收集的理由越多,这本书当然就越值得去阅读。


我们这个时代,随着书越来越多,「好书」的定义,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也许对于我来说,足以安身立命的知识,对于你来说,一点都不需要了解,反之亦然。

所以,如果泛泛而谈好书,很难,不可能找到一个 1000 本书以内的书单,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只要读完这 1000 本书,就能解决人生中的任何问题。

每个人的「好书」,每个人值得阅读的书,都会不太一样。

我们只有在阅读这件事上,变得更主动,更有主见,才能真正从书中收益更多。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章鱼读书」,查看更多文章。

回复「书单」,给你看我的精选书单

回复「读书」,给你看我的高效读书方法




  

相关话题

  为什么普通家庭孩子很难上985,211? 
  现在各高校那些特 X 副研究员三年或六年之后没能被续聘的话,之后的职业生涯会如何? 
  用什么方法调研和查找某个科研领域的最新的热点研究成果? 
  如何评价《资治通鉴》这本书,读完它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如何看待科技部答复函:不允许财政经费用于奖励论文发表;防止破「四唯」走过场? 
  你从书中电影中歌曲中看过听过哪些句子让你心潮澎湃,突然想停下来审视自己和世界? 
  如何看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大教授李宁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在中国,知识贫穷不适合搞科研吗?知识贫穷很难做出学术成就吗? 
  《动物农场》(《动物庄园》)这本书好在哪? 
  有关本科做科研项目,希望有了解的大佬可以帮忙提个建议?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杭州一小伙去理发店提发际线修鬓角被收费四万一事?
下一个讨论
有什么听过好多遍重新再听依然不腻的歌?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