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经常看论文与偶尔看论文的研究生在科研或工作中会有什么区别? 第1页

  

user avatar   ouyang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pubmed数据库里设置了自动推送,设置的关键词是我认识的所有相关领域专家的名字。每认识一个新的专家,我就会添加进去。

然后每周我都会收到一封邮件把这些人的最新论文推送给我。

一周也就5到10篇,我会挑最感兴趣的几篇读一下,工作量其实也没那么大。

区别就是:

1)对领域内的发展很清楚,而且能启发新的idea,对自己的研究也大有裨益。其实每一个研究者都只做少数几个方向,如果不抬头看看别人在做什么,视角会越来越来窄。我有几篇论文就是通过看这些论文做出来的,跟我以前做的方向也完全不同。

2)以后你见到这些人就可以说:你最近的那篇论文blah blah。这样很容易拉近关系,不然很多时候就变成尬聊了。学术圈的交往也一样,聊别人感兴趣、熟悉的东西总是容易赢得好感的。这应该算network的一大法宝吧。

3)帮助论文投稿。你了解了别人的工作自然了解了对方的好恶。一般投稿时可以向杂志建议哪些人适合审稿,而哪些人不适合审稿。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论文是关于crispr的基因治疗,你最好不要把文章推给Mark Kay, 他刚开了公司在搞nuclease-free gene editing, 一直对crispr持批评态度。有的时候,我甚至能根据对方的审稿意见猜出对方是谁。

network,论文,和对领域的认知水平应该是找学术圈工作时最重要的三项了吧。是的,读不读论文差距就是有没有可能找到教职的区别。当然,如果你是来自某个量产cns的结构学实验室,读不读论文区别不大,只要会某个技术环节就行了,毕竟老板会想会写就行了。




  

相关话题

  科研人员的生活形态是怎样的? 
  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如何看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歧视女性、种族歧视、辱华文章? 
  遵循指南(共识)的意义是什么? 
  只是为了生存的科研叫科研么? 
  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九旬教授维权获赔 70 多万,怎样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知识成果? 
  是否存在这种审稿人思维:因为完全看懂了论文更增加了将之拒掉的几率?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经纬疑似因与导师陆琰君不合跳楼自尽? 
  如何看待饶毅最新发文《复旦的学位:遁词之外,有没有更妥当的解决办法》? 
  和老师探讨毕业论文的题目,大概确定题目方向和范围之后,老师让写一个大纲。想问问,大纲怎么写?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dota2总出新装备csgo却几乎不出新枪?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有媒体报道未来十年城市人口增加2亿 中国房地产将迎来最后一波增量红利?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