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替换答题卡,那么被替换的答题卡应该记在了另外某个人的名下,只要有扫描件,在所有答题卡中通过机器识别寻找笔迹相似的答题卡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找到了被替换的答题卡,就是铁证如山,替换到哪位考生名下,当时在哪个考场考试,答题卡流转经过了哪些环节,只要有决心,参与的人都能揪出来。希望国家能允许相关的技术公司协助调查。
最终更新
答题卡调换事件结果已出,不存在作假,来源见评论。然而现在爆出郑州一中大量自主招生论文存在抄袭,或者说“洗稿”现象,同时之前也有答主提出自主招生材料排名存在造假,也是很讽刺了。按照现在的趋势,如果彻查论文抄袭,不知道要牵涉多少学生,简直讽刺至极。同时评论区有大量网友表示部分地区会考抄袭现象严重,如果情况属实,那么我国招考的监管,是应该好好加强了。
最新更新
目前,这个事件的消息中,举报者本人是缺位的。我私信了几位郑州一中的知友,也尝试查找新闻中苏洪的举报帖,但均未看到来自举报者本人的帖子或举报信。希望了解的知友能够发一发,还原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会考成绩我个人认为仍然存疑。自主招生表仍无法找到最早的出处和官方来源。官网上的自招查询结果能够证明确实有一名为苏琪的郑州一中学生通过了两校的自主招生的资格审核。但由于官方报道均采用苏小妹一名,暂时无法确定该苏琪是否为苏洪先生之女。
但通过资格审查能否证明本人实力目前存疑,详情可见
@弦雪萤
的答案
原答案:
歪个楼。
目前我看到有答主发会考成绩,想知道这个成绩是官方在哪公布的呢?求有会考成绩那张图的官方信息来源
我在微博上看到的图片如下,很多知乎回答里也有这一张图
然而河南高考平台的微博置顶是这个
点进附带的文章拉到底是这个
可能不是这一篇,然而往前翻与此相关的微博是这一条
附带的文章点进去
拉到底如下
再往前就没翻到河南高考阳光平台的有关回应了
然后我又翻了一下上面这张图里文章的原作者,河南教育的微博,有关的文章仅一篇,就是河南高考阳光平台转发的那篇。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搜出来的用户结果如下
应该不是官方账号
然后我又上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官网看了一下
第一条点进去如下
会考成绩???
河南省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官网首页
也没有有关回应
那么,这个官方公布的会考成绩到底是在哪里公布的呢?
希望有人能找一下会考成绩的可靠消息来源
目前已经有答主
@山的那边有小仙女指出似乎是一点资讯是最新的消息源
那么这个会考成绩究竟是不是事实呢?它的一手消息源来自哪里?仍然等待官方回复
目前的第二个消息来源如下
其微博图片中的文字顺序与最上图有差别,但仍然指明了会考成绩
但是问题在于该微博用户基本资料如下
注册地为北京,认证为教育部下属网站。考虑到地理距离,个人认为这条微博的可信度不高,不足以作为会考成绩的实锤。
继续等官方回答
关于豫头条的那篇文章,我发现这篇文章的写法存在很大问题
(我昨晚进行了评论,目前暂时无人回复。)
这篇文章蹊跷就蹊跷在,它缺少记者信息。比如点开豫头条底下的文章,郑州医院一条
开头是某某新闻,记者信息等
然而在这篇文章里,没有记者信息,直接转述了官方声明。
那么,被很多人视作实锤的这个另据了解,是哪位记者了解到的呢?
换句话说,它在发布官方的消息的同时加入了无法确定来源的信息。然而一般人,比如我,看到这一声明,看到8月7日,看到省招生办,就理所当然的以为这些消息都是官方的。
个人认为这个消息源的可靠性存疑。
到目前为止没有答主私信或者回复我官方消息来源。以现在的热度,如果有官方来源应该早就被扒出来了。那么我真心希望各位答主暂时不要以会考成绩来进行判断了。
还是实在忍不住发一点牢骚
我记得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出来的时候,大师兄朱炫
@朱炫发过一篇文章,简直字字珠玑
他说他发现我国的社会问题一般分成四步
第一步 出事
第二步 舆论爆炸
第三步 警方调查
第四步 给出结果
他说 舆论有时效性,导致罪恶也有了时效性。
我很赞同
但我认为现在更可怕的,不是由于舆论的时效性导致罪恶被遗忘,而是泛滥的“反转”造成的漠然。
本来,自媒体的发达使得证据的来源更加多元化,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现在?为了热度,居然会有自媒体篡改政府公告,编造谣言,夹带私货夹带得几乎看不出破绽。
我记得龙应台曾说,她的文章被登在某刊物上,里面加了一段赞同某宗教团体的文字,前后文却十分通畅。若非她自己是作者,必然看不出来。她对此很愤怒,担心她的读者被误导。
我现在真是感同身受,而且在网络时代,信息流传的速度岂止千倍,我打开这个问题时很多答案都援引这个会考成绩的截图来证明这不过是一场孩子们自导自演的闹剧。
然后呢,这个截图是假的,之后会不会爆出来答题卡是假的?配图是假的?
本身案情扑朔迷离,各种各样自媒体的小道消息只会使一个严肃的,可能影响到千万家庭的公共事件,变成像明星谈恋爱的分分合合一样,不断反转,一地鸡毛。
然后会有什么结果呢,有些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社会新闻充耳不闻,有些人被不断的反转搞的事事三分疑,张嘴就是两边都不干净,一个巴掌拍不响。更多的是什么呢?个体的情况草草一看,用自己的常理来臆测那一方是对的,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一通就此打住,心满意足地去干别的了。或者当个吃瓜群众,有个新消息出来就津津有味地进行一通分析,也不管消息来源可靠不可靠。当然这也没什么可谴责的,查消息来源实在是很累的一件事,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玩的剧集,动画,小说,看个新闻写个评论还得关注消息的证据来源,累不累啊
累不累啊
可是什么让看新闻的人这么累呢?舆论的走向,媒体发布的文章有很强的引领作用,今天有多少原本半信半疑的人,因为看了所谓的会考成绩,就直言肯定是这几个学生作弊呢?我敢肯定不只一个两个。因为这实在很有说服力。
而他们当中发布了答案的某些,会不会因为后来发觉有“反转”,而感到被愚弄,感到反转太多真真假假分不清,谁也不可信,然后觉得以后还是少管闲事比较好呢?
我想是会有的
不管最后到底是学生的闹剧,还是官方的纰漏,用伪造的事实博取眼球,引导舆论,是不对的
所以我真的想知道,那些恶意p图,伪造事实,蹭热度的自媒体,人血馒头吃的开心吗?你们是不是欠那几个学生一个道歉。
媒体是事实的传播者,而不应该因某些原因变成“事实”的创造者
另外,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喷我搞错了重点,认为会考不能推断高考云云。统一回复一下吧。我个人认为,会考和高考的关系,不一定是线性的,但肯定是正相关的。这个回答的背景是当时知乎上大量回答援引了会考成绩的截图作为证据,认定这几个学生是在自导自演。而这个会考成绩的来源是非常成问题的。当我发觉很多自媒体,甚至带有官方背景的自媒体都在发布加了一段文字,与官方公告不符,夹带了“私货”的官方公告时,我认为我有必要写一个答案,澄清官方公告本来的样子。不能让舆论被“疑似官方”的消息严重误导,这是我的初衷。
自媒体也是媒体,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个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随意地发布与原文不相符,加入了多余文字的“官方公告”,这是不道德的。我想要反对的也是这一点。我们很多媒体实在太随意了。
另,仍然欢迎各位知友补充关于上述图片官方来源的链接
应该是最后一次更新了。
调查结果已出。
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此类事件了。
我们当然可以质疑高考。但这次不是质疑,而是闹剧,是诬陷,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
~~~~~~
郑州一中的同学帮她一起制造出一阵飓风。
(郑州一中的同学力证苏小蝶成绩好,郑一学生不会有300分→提及北师大自招→网友get苏小蝶真名→搜到论文→发现苏小蝶抄袭→发现郑州一中学生论文大量抄袭。)
~~~~~~
【更新关于某淇同学的新内容】
【一开始关于苏小妹作文的看法、关于某淇同学条形码的看法在后面,要拉很久,可以直接看这条8月8号的推送:https://mp.weixin.qq.com/s/A6Gi7pRZ_bi_iv5Uss60Ug】
【凤凰网记者透露:鉴定结果已出,一致。截图指路这位知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624650/answer/463498678(不过下面的内容毕竟写了很久,大家有兴趣还是可以看看,关于卢女士话里的前后矛盾啊什么的)】
到今天,此次事件的主人公们已经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
身处漩涡中心的苏同学(媒体化名“苏小妹”)此前声称自己答题卡上的作文同其在考场上所写不一致。目前,苏小妹用来申请自主招生的论文抄袭被披露,由此引发郑州一中大量学生论文抄袭被曝光。同时,苏小妹本人微博销号,知情人士透露其已经改名。
父亲是检察官的杨同学自始至终都未曾出面发声,已经默默离开舆论漩涡。
复读生李同学查看答题卡后告知媒体,确认是自己的笔迹。
最后,则是更新内容的主人公某淇同学。之前已经讲了有关某淇同学答题卡上条形码的情况,而就在今天下午,凤凰网发出两条独家新闻。(本文所有引用新闻都会在最后附上链接)
第一条视频里,主要内容是记者对考生母亲卢女士目前想法的总结归纳:
事情发酵到现在,卢女士仍然相信自己的女儿。
(这里插入一句:2013年福建杨婷婷案,直到有关部门向18家媒体公开了杨婷婷的试卷,事情算是尘埃落定之后,杨婷婷的表姐仍然相信表妹没有撒谎。还是那句话,无论事情真相如何,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信任是无理由的。)
条形码的事在之前的推文中已经分析过了,直接说结论:前两门考试,语文和数学的条形码完全无误,仅数学手写考号有误,不影响条形码扫描;后两门考试,理综和英语条形码被涂改。但结合“数学手写考号错误,同时完全不影响扫描(所以不存在是做标记、方便从大量答题卡中取出答题卡的情况)”,推论:监考老师收卷时并不会注意到考生信息的涂改,“某淇同学自己涂改条形码的可能性存在”。
同时,也能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出的《致全省招生考试战线同志们的一封信》中看到:
“答题卡正反均有校验识别信息”→只涂条形码没用,还是会扫出考生本人的信息。
(此外也有很多人已经从技术手段论证过,中性笔的油墨不会影响条形码扫描)
所以卢女士现在仍然在坚信的,答题卡不是她女儿的,实在非常非常站不住脚。
同时也请大家记住:视频到这一部分,记者明确说了,卢女士认为答题卡不属于某淇同学。
看到这里,第一反应是:卢女士希望找到试卷,用同场考试中试卷上的笔迹和答题卡对比。上面说了,她认为答题卡不属于某淇同学,所以这第二条的意思就是:“用属于某淇同学的试卷来证明答题卡不是某淇同学的。”
——吗?
(这个结论有误,下面会仔细说。)
视频的最后一部分是在讲卢女士坚持下去的决心。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个视频。
左边的那个“是余X”是某淇同学在招办时写下的,是在调出卷子之后的事儿,也是全网唯一某淇同学亲口承认是自己笔迹的东西。
可能有人觉得需要对比一下两个“余”的字迹。但“是余X”明显是一笔一划写出,上面的“永城”和“余”则是连笔字。能不能用来做自己对比,请大家自由心证。
插一句。在《新京报》8月7日的新闻中,曾提到:
卢女士介绍,女儿在商丘第二高级中学就读,“但学籍是永城市实验高中的”。她说,女儿平时的成绩都在550分左右,但最终的高考成绩只有243分。“语文97,数学32,外语50,理综64。
在这张试卷上,前三题写下来的答案是D、D、A
搜了下今年河南理数的考卷(水印是湖南,因为都是全国一)
可以看到前三题答案是C、B、A。
有人可能会觉得是AB卷的问题,不过对比了卢女士给出照片上的题目之后,认为是同一份试题。
众所周知,高考选择的难题会放在最后两、三道。
这张试卷上却把前两道都写错了。第三题对了,但题目是饼状图分析,基本没有计算量,只是比大小看倍数。
这样的答案,和答题卡上“32”分的成绩还是比较相称的。
到这里其实已经没什么好分析了。还是那句话,某淇同学的数学答题卡是第二门,上面只有手写考号出错。从收卷到改卷,其中所有步骤,都没办法单独挑出这一份来。
按照上面的结论,“用属于某淇同学的试卷来证明答题卡不是某淇同学的”→至少前三道选择题错了两道吧,高考后不久网上就会出现答案,有人会挑出这么一份卷子来吗?
或者其实卢女士的意思是,“试卷和答题卡都不是女儿的”。
这么看来好像可以解释数学32分和试卷上错题的问题。
不过……试卷和答题卡在运送和回收过程中都是分开的啊。
只要考生落笔,监考老师开始收卷,考生的答题卡和试卷就会分开了。
好吧好吧,也许卢女士的意思是,有人在试卷和答题卡还没有进入整体试卷堆,而是还在密封袋里的时候被掉包了。
再次强调,其实到答题卡那里已经没必要继续分析下面的试卷细节,那张数学答题卡一定是某淇同学的答题卡的,上面这些“也许卢女士的意思是什么什么”从逻辑上看都是不成立的。但是卢女士又给出来这些新材料唉。我们还是仔(浪)细(费)瞅(时)瞅(间)。
视频里圈出了两个8,高考试卷上是从上面起笔,平时的试卷中则是从中间起笔。
好像真的有点道理诶。
可是试卷上还有另一个8。
这明显不是从上面起笔。
继续往下看。
注意主意!!视频虽然标着“高考试卷”,但是上面本身有“理科数学答题卡”的字样,也就是说这里已经是答题卡。
按照上面的终极推断:卢女士认为答题卡和试卷都不是自家闺女的。
所以她在很认真地对比试卷、答题卡和某淇同学平时字迹的不同。
但是,“答题卡”和“试卷”上“8”的写法,也有不同。
而在下面,提到:
也就是说,某淇同学有一个自己习惯的写法,还有一个被母亲纠正的写法。
(其实不太明白这三张对比图想证明什么,第一章理科数学的答题卡上明显是从中间起笔的)
好了,来理一理脉络。
在卢女士看来:
条形码上的涂改痕迹→答题卡不是女儿的。
试卷上的“8”写法不同→试卷不是女儿的。
但是:
试卷上的错题状况和答题卡最后的批改结果“32”分→相符→正好卢女士认为答题卡和试卷都被换了。
试卷上的“8”和答题卡上的“8”写法不同→???
卢女士的想法,好像,有点混乱啊(小声)。
最后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话:
“答题卡正反均有校验识别信息”。
……
很欣赏卢女士的质疑和坚持精神。
但也还是很希望父母们不要被对孩子的信任蒙蔽双眼。
尽快从死胡同中走出。
参考目录
[1] 凤凰独家:河南一考生母亲仍坚持孩子没撒谎 不放弃鉴定. (n.d.). Retrieved 10 August 2018, from http://v.ifeng.com/video_20869745.shtml
[2] 独家:河南高考答题卡争议 当事女生试卷曝光. (n.d.). Retrieved 10 August 2018, from http://v.ifeng.com/video_20902156.shtml
[3]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n.d.). Retrieved 10 August 2018, from http://www.heao.gov.cn/4
[4] 河南家长质疑孩子高考答题卡“被调包” - 国内 - 新京报网. (n.d.). Retrieved 8 August 2018, from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8/08/07/498402.html
更新两句话。①有位朋友私信指路了一位答主,是有关苏小妹字迹的锤,我个人觉得已经非常硬了,这里也指路给大家: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624650/answer/463089500
②郑州一中学生论文的事上了热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9172105?utm_source=com.ucmobile&utm_medium=social
事情到这一步真的特别感慨。最开始的时候蝴蝶仅仅煽动一下翅膀,后来却成为一阵飓风。
~~~
【经提醒,把论文瓜挪到最后了】
【有关苏小妹的截图都是二次截图打码,会有点糊】
有一位朋友私信分享了她对于苏小妹会考成绩的看法,指路:知乎用户:如何看待网传「河南四位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成绩与平时相差近 300 分」一事,是否属实?
PS.我这条回答真没说过“因为XXX原因(论文造假/会考成绩不高/...)所以苏小妹真实水平一定不行”,【反驳】之前请看一下全文好吗。
又吃了一天瓜,整理一下目前的质疑+一些想法。
国际惯例,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事件本身(很!重!要!看知乎回答or微博评论的时候真的很多人连考生谁是谁都分不清,就开始胡乱药丸)。
以下援引新华社报道(所有报道会在最后附上链接):
……苏洪介绍,其女儿今年高考只得了335分,而其平时考试成绩均在600分左右,高考估分也在627分以上……苏洪的女儿认定四科高考试卷信息和答题卡均是由别人模仿自己的笔迹作答,并非自己原本的答题卡……其女儿告诉他……其原来的题目《不负时光,不负年少——致2035的你们》变成了《富强中国,不负年少》。
杨国强称,其儿子今年高考估分在500分以上,实际分数却只有230分……儿子也认定四科高考试卷信息和答题卡答题内容均非自己作答,而是由别人模仿自己的笔迹作答。
卢晓梅称,其女儿高考估分超过500分,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均在546分以上,结果高考成绩只有243分……在女儿名下的高考四科答题卡卡头上,其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出现多处涂改痕迹,且四科出现四个不同的考号,笔迹也与其本人不同。
邹安云也称,其儿子平时成绩在500分以上,高考估分超过520分,结果高考成绩却只有261分,其试卷答题卡被掉包的可能性很大。
【划重点:这次闹得最大的是苏小妹,其次是第三个考生X淇(答题卡上有名字)。但是不能因为两个人都叫“Qi”就把她们混为一体啊。】
目前,报道中的第一位考生给出了考后所默写的《不负时光,不负年少——致2035的你们》的第一段照片,同时提供《富强中国,不负年少》(即“旁人模仿笔记作答”的作文)第一段照片,两篇作文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吃瓜时将数名考生的情况混杂在一起,再以此提出质疑:字迹不对,考号不对,还是郑州一中的学生,出来只有300多分,当然是因为试卷被掉包。
其实上面两张图大家已经看烦了。字迹是否“不同”,就自由心证吧。
考号的事,则从头到尾都与苏洪苏先生的女儿无关,指出这件事的是卢!女!士!
而关于苏同学平日成绩优异的证据里,最有利的有两点。其一,苏同学是郑州一中学生;其二,之前的回答里,苏同学早前过了某985高校的自招(已经被打脸,不过下面还是会放出截图证据)。
关于“郑州一中学生”这点,新京报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
苏先生回忆,为了女儿的教育他操碎了心。从初中起,女儿就从周口转到郑州读书,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部。“高中折腾了下,在老家周口的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上过几个月,但因为受不了那里的氛围,又回到郑州一中了。”
虽然不知道苏先生所说的“又回到”是什么情况,但从这段话也能看出,苏同学起初并未在郑州一中就读。这样一来,她是否“考上”郑州一中,实在需要打一个问号。
能理解同学们维护自己学校的心情。
毕竟早有复旦十八驴,现有厦大,这种事儿太多了╭(╯_╰)╮
至于“985高校”的自招,这个说法出自知乎的一名答主,而其最早的说法是苏同学通过了北师大自招。但在大批围观群众去找了今年北师大的自招名单、确认苏同学不在终审通过名单之后,该答主又将回答改成“985高校”。(昨天凌晨我看到这个的时候已经被改了,后来刷虎扑看到截图,然而忘记保存,饮恨QAQ)
而在初审名单中,的确有一位“郑州一中”“苏姓”“女生”的身影。
也就是这张图,让大家知道了苏小妹的真实姓名。
但这毕竟只是“报名审核”。
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申请条件,其中包含一项“在全国英语、作文比赛获奖及具有文学、语言文化(含英语)等方面特殊才能者,限报教育学、哲学、日语和俄语专业。”
上面有一位说了,苏同学之所以通过初审,是因为曾在英语比赛中拿奖。
加上后面流出的苏同学成绩单,再加上“豫头条”报道的会考成绩,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很有可信度的。偏科嘛,很正常。(已被打脸)
知乎+微博有很多维护苏同学的声音,认为苏同学来自郑州一中,而郑州一中是河南的“超级中学”,“不可能有300分的考生”。
而关于苏同学的最大罗生门,在于她的语文作文。
搜一下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本的作文题目中并没有出现“不负年少”四个字。
而“不负年少”四个字,用谷歌精确搜索,仅有14300条结果。
相比之下,在中文中更常见的说法是“不负韶华”、“不负年华”等。
两种搭配出来的搜索量都远高于“不负年少”。
上面的答主已经提到,“不负年少”在张杰的歌词中有出现,而苏同学是张杰的歌迷,考前正在准备给张杰应援。
结合这些已有条件,哪怕不看两篇作文的字迹,也能察觉出其中逻辑上的矛盾。
1. “不负年少”的说法很少有,但两篇作文中都有出现这四个字。
2. 既已“模仿字迹”、用了同样的四个字,为什么不干脆把苏同学的整篇作文照搬下来?
3. 此处应有问答环节。Q:大家看到苏同学考后写出的作文,觉得这个开头里有多少处语病?
如果换一个角度,以站在苏同学的立场上,一切似乎更好理解。
不论动机,总归她考后根据题目重新写出一篇截然不同的作文。
哪怕是一个人的字,在不同时候,用不同的笔,也会有细微不同,但笔锋走向、字体结构却很难改变,是以两篇作文的字迹会出现“‘负’的开口不一样大”、“‘国’的右下一处封口,一处拖长”等差别。
但苏同学并未意识到,其他考生很难想到“不负年少”的说法。
(在别处看到,“不负时光不负年少”曾经是粉丝给张杰刷的tag)
而如果有能力看她的卷子,有能力知道这四个字,有能力模仿她的字迹……为什么要重新写一篇作文出来?
如果这是“300分原主”在考场上写出来的,“TA”是怎么做到和苏同学心有灵犀?
我个人是觉得这件事简直错漏百出_(:з」∠)_
苏同学的事,是最近闹得最大的一件。
仅次于她的,则出现在“来自商丘永城市的考生家长卢晓梅”身上。
帮大家回忆一下这位家长描述的内容:
“……在女儿名下的高考四科答题卡卡头上,其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出现多处涂改痕迹,且四科出现四个不同的考号,笔迹也与其本人不同。”
卢女士给出了照片:
关于女儿试卷被改的第一个证据,在于座位号上的改动。
但是,放大右侧的条形码,可以清楚看到,条形码上的座位号就是“06”,也就是说这里可能只是考生考试的时候手误写错,后来发现了,就改了过来。
在高考改卷过程中,手写的姓名信息只是起一个保障作用,重要的还是条形码信息。只有条形码出错,才会采用手写信息补救。
故而在卢女士给出的数学答题卡中,只有手写考生号被改动的话,并不会对扫码、录入考生信息产生影响。
第一天的语文、数学两场考试结束,条形码均无误,第二场考试中手写考号有误。
第二天,某淇同学的理综答题卡条形码出现了很大问题。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张照片中的条形码上出现了很重的油墨痕迹,同时条形码和上方的数字都遭到一定修改。
拿上面的数学条形码对比一下:
数学条形码考号正确,干净整洁。
理综条形码信息错误,满是油墨。
事情阐述到这里,大家心里可能已经有一些猜测。
来关注一下最重要的问题:被改后的条形码是什么地方的?是否有效?
答案:……广东的(from耿直哥)。
广东不知名权贵A:我,成绩差,想要抓一个小朋友换卷子。换什么卷子呢?就找个河南的小朋友吧。对了,把我的卷子换过去,就选择【手涂】条形码好啦。什么?手涂的东西识别不出来?
尴尬。
超尴尬。
微博上有人说小孩不可能写错自己的名字。
但这是站在某淇同学是真的在认真答卷的角度上看的。
如果换个角度呢?
第一门语文,考的???,条形码无修改,手写信息正确。
第二门数学,考的???,条形码无修改,手写信息错误。
第三门理综,考的???,条形码手动修改,手写信息错误。
(仿佛看到了心态渐渐爆炸的过程)
哦对,还有人猜是“幕后黑手A”特地给卷子上做标记,让卷子在批改环节读不出来,被取出,以便修改。
这位答主脑洞真的超大了……可是……每个省的卷子是放在一起改的吗……
再强调一下,只是手写信息错误的话不影响读卷。目前【可能】会影响读卷的仅仅是第三门理综上被手动涂改过得条形码。说到这里,开脑洞的答主可能会说:和广东没关系,只是为了在河南内部改卷的时候把试卷拿出来调换,所以随便改了下条形码。
但首先,这种说法里要怎么解释“幕后黑手A”居然都打算高考换答题卡了,却不知道只改手写信息没用?如果说“幕后黑手A”只改了第三门的条形码,请问……这不是摆明了说第二门数学的手写信息是考生自己改的嘛。
不觉得前后矛盾吗?
【补充:觉得考生没办法在监考眼皮子底下写错信息或改条形码的话,请问某淇同学数学试卷上的考号信息是错的吧?这张卷子的条形码是被完全正常地和一堆卷子一起扫描了吧(好吧再说一遍,条形码出错了才会拿手写信息补救,只是手写信息错误的话完全不影响卷子通过条形码扫描)?——监考老师是没看到错误的手写考号吧?】
很多人觉得小孩撒谎,家长不可能跟着胡闹。
可事实上,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是有一种无条件的信任的。
2013年,福建省惠安县文科考生杨婷婷在网上发帖反映其高考分数“被调包”,引发网上广泛关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向媒体公开了杨婷婷高考语文答卷的扫描复印件,并确定其考分无误,但由于该生语文答卷作文部分空白(得0分)、考生号出现涂改,再次引发网上质疑。迫于网络舆论压力,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于破例向在场的18家境内外媒体出示了杨婷婷全部4科的答卷原件。
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出示证据后,杨婷婷家人仍然不接受核查的结论,自称是其表姐的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将聘请律师讨还公道。
2012年,网传湖南省衡阳县四中高三理科学生肖某,发短信查询为695分,但随后在网上查询成绩却只有229分。肖颖及其亲属怀疑成绩被他人替换。媒体介入调查后发现,肖颖在高三期间的3次模拟考成绩都在200分左右,3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加起来还不到695分。在肖颖所在的衡阳县四中,全校的理科最高分也只有560多分。
2009年,一个“山东省张某某高考627分变295分,档案离奇失踪”的帖子,在天涯论坛迅速走红。此后,该考生所在的中学发表声明称,该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多为C,其中也有部分B,综合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根本不可能考到600多分。
2008年,福州一位参加高考的男生考了300多分,便拿着高招办发的成绩条到打印店重新打印,把分数改成500多分给父母看。由于他最终没有被录取,其父便带着他到福州市高招办讨说法。高招办告知考生父亲成绩条上应有防伪标志,而他所持的纸条上却没有,父亲这才知道被儿子骗了。
而早在2002年,山西省也出现过所谓的“高考考卷调包案”,经过3次司法鉴定,山西省联合调查组认定考生杨某某反映问题不实,其考卷没有被“调包”。
(以上引自《中国青年报》)
五年前,就有报道称,“此类闹剧年年上演”。
到了2018年,一切毫无变化。
面对高考,我们可以提出质疑吗?
——当然可以。
有人质疑高考,我们应该声援吗?
——需要看证据。
在网络上的舆论浪潮中,很多人根本分不清苏同学和某淇,将两人的事情混为一谈。
有人坚信苏同学通过北师大自主招生,至今还在拿这句话反驳他人。
……
如果激情亢奋的看客们可以亲自动手,去搜寻一下所有消息的来源,去仔细读一读原本的报道,如今网络上的声音可能会平静许多。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但我们不应该一眼扫完别人的观点,就跟着随波逐流,毫无自己的想法。
参考目录
[1] 河南4名家长举报高考答题卡被掉包_新华每日电讯. (n.d.). Retrieved 8 August 2018, from 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8/08/c_137375301.htm
[2] 4河南家长质疑孩子高考答题卡“被调包” - 国内 - 新京报网. (n.d.). Retrieved 8 August 2018, from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8/08/07/498402.html
[3] 高考分数“被调包”骗局为何年年上演-中国青年报. (n.d.). Retrieved 8 August 2018, from http://zqb.cyol.com/html/2013-08/06/nw.D110000zgqnb_20130806_2-01.htm
[4] 福建“高考分数被调包”考生杨婷婷答卷公开 此类闹剧年年上演. (n.d.). Retrieved 8 August 2018, from https://www.guancha.cn/Education/2013_08_06_163959.shtml
彩蛋部分
把之前放在最前面的新瓜更新挪了下来。
早上睡醒,修改关于苏小妹微博的内容(原本指路了一个给出考证过程的答主,睡醒时那个答主删回复了)。
事情描述:网上闹得这么大,苏小妹仍然在开心应援、转发张杰相关。
确认那是她微博的原因:生日、所在地,内容上看到高考、张杰等关键字,有人在评论里叫她“(名字的昵称)”。
修改这部分的原因:目前苏小妹已经炸号。有关内容我稍微存了下,大家想看也可以轻松搜到,这里就不特地放了,毕竟这条回答的重点不在这里。
(不过仔细想了想,觉得……事情都这样了……之前在微博上稍微开心一下……也挺好的。)
关于论文的第二次更新。
评论里有人指路我去吃苏小妹论文抄袭的瓜,然后……
首先发现其实苏小妹也发了不止一篇论文。
第一个刚刚看过了,现在来点第二个。
也是“共1页”,内容预览一下:
发表所在的期刊信息如下:
(我是真不懂期刊这一块……)
拿“苏小妹”“抄袭”当关键词谷歌,第一个链接就是豆瓣有人扒这篇论文抄袭:苏小妹另一篇天文学期刊的抄袭
毕竟是人家扒出来、整理好的,我这里就只放个链接吧,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
另外前一篇论文也被8出抄袭,具体见:Sina Visitor System
(稍微截个图=v=)
btw,有一位朋友私信我,提到对“抄袭”严重程度的界定问题:
论文地址上面都有,请大家自由心证。
PS.说“自由心证”不是“否认抄袭”,只是对“严重程度”进行补充。
事情到这里已经和田佳良保研的操作极度重合了。
【在申请某项目之前集中发论文+论文内容大面积抄袭】x2=合理怀疑已经形成产业链。
就和田同学没想到自己在微博上的言论会引起舆论浪潮一样,苏同学的父亲肯定也没想过,自己追求“公正”,最终却导致论文抄袭的事曝光。当然,事情到这一步,已经不是苏同学撒一个小谎的事儿了。论文的事情,肯定必须有家长经手。
加上苏同学不明不白的郑州一中学籍。
……来前情回顾一下,新京报的报道中,有一段:
苏先生回忆,为了女儿的教育他操碎了心。从初中起,女儿就从周口转到郑州读书,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部。“高中折腾了下,在老家周口的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上过几个月,但因为受不了那里的氛围,又回到郑州一中了。”
首先我知道“郸城一中”是好学校,
其次我想知道苏同学“又回到郑州一中”之后是怎么get到学籍的。
想想再加一句话吧:说来还得多谢一开始站出来维护学校、证明苏小妹成绩好的同学们。没有你们,吃瓜群众就不会知道苏小妹曾去过北师大自招。不知道这点,就不能确定她的名字。不确定她的名字,也就没法盖章论文抄袭。
ヽ(・_・;)ノ睡了睡了。
更新……(???)
在别处吃到了瓜,又自己搜集整理了一下。
地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数码世界》2018年02期
其中内容只有一页,注意时间,在【2018年2期】,而北师大的自招报名在三月下旬,也就是说论文正好在北师大自招之前发表。
(北师自招时间是在新东方官网看的。其实应该给北师官网截图,但是这个时间应该不会有假吧rz)
截了个开头:
不太了解《数码世界》,大概搜了一下:
(其实看了也不太了解,有懂得人可以讲讲吗?)
帮大家回忆一下,当初田佳良是怎么拿到厦大保研的:发期刊,质量emmm,总之是在保研那段时间之!前!,集中发!期!刊!
至于期刊数量上的差别。田同学可是大学保研,而苏小妹只是要一个自招初审通过,需要的数量不同应该是正常的_(:з」∠)_
怎么办,忽然觉得一开始相信苏小妹是偏科、英语拔尖,所以在英语竞赛中拿奖,以此通过北师自招初审的想法……被打脸了QAQ
陷入沉思_(:з」∠)_
更新进展:最先报道中的第四名考生已经承认卷子上是自己的笔迹,没掉包。(等等是不是错字了,调包?)
PS.忍不住说一下……关于高赞答案亲友说的“为什么大家都揪着苏小妹不放”。
你们看看别的考生有校友or亲友来知乎,或者网上任何一个地方,像你们这样隔空互辩,吗。
热度不就是,这么起来的,吗。
另附
8月7日晚间,搜狐号“豫头条”给出此次事件中四名考生的会考成绩(含其中一名复读生去年高考的成绩)。四名考生中,只有苏同学在会考里拿了唯一一个A。
出于对“豫头条”背景的不了解,这里对此不多赘述,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搜索。
PS.有人质疑说,“豫头条”给出九门成绩,但河南会考是考十门。这个可以现在就澄清一下:省招办只负责其中九门。
又另附
有人找出了苏小妹父亲的微博。看到苏先生的微博内容,我一下子觉得这事儿特别好理解。
稍微看几条就能感受到,苏先生真的很爱自己的女儿。但同时,他也真的对女儿有很大的期望。爱会蒙蔽父亲的双眼,也会让女儿压力更重。
事情到现在,我真的开始相信,女儿一开始不是有意撒谎,只是不想让父亲失望。但父亲出于对女儿的爱,深信不疑,同时也想给女儿一个“公道”。
(后面删了一段)
纪委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
———————————————————
事情发展到现在超出了我的预料,我最后再写一些我想说的话,然后不会再更新这篇回答了(打脸了)。同时根据可靠消息,苏x的父亲目前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苏x也已经改名,所以她出面承认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当然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第一,我这篇回答最先发表于周二,当时舆论基本上全部倾向于阴谋论和黑幕。我始终认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了解的这些信息发出来,并且提出了苏x故意乱写、空题、避开正确答案来考低分,之后欺骗其父亲,但没想到事情会闹大的说法。但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我收到了无数陌生人的谩骂,说我恶意诋毁,说我人品有问题,说我水军绿茶婊;同时也收到很多同学校友的指责,说我这样做对学校不利。我认为我没有做错。
第二,我十分理解事情刚曝光时同校同学站出来为苏x和学校说话的行为。这件事中站出来说话的同学,不管是支持苏x的还是像我这种反对她的,主观上没有对错之分。但事情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开始攻击郑州一中和郑州一中的学生,我想说,郑州一中是一所很有实力的好学校,郑州一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品学兼优的青年。关于论文造假和篡改排名并非一中独有,想验证其实也很简单,大家去知网或者谷歌学术搜学校的名字,每个学校都有数量繁多的学生论文(我搜了郑州市排名前五的高中,五所学校的学生论文数量都是三位数)。这当然需要严查,但也请大家不要把这件事和一中划上等号,更不希望学弟学妹们和有意向报考一中的学生们因为这件事有压力。ZYZ六十九年的传承和积淀是所有郑州人乃至河南人有目共睹的。
第三,关于网络暴力。我在这篇回答里从始至终没有暴露过任何当事人和与其有关联的同学的身份信息。现在网友对她过为已甚的人肉搜索和信息曝光,甚至对她父亲微博互动的指指点点,实在是有些过分了。虽然我认为享受了舆论带来的便利,必然也要承受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反噬,但我还是劝各位网友安静等待结果,不要再加害当事人。
最后,我想感谢在评论区给过我鼓励和支持的网友们。短短三天,无数多条对我的人身攻击和讽刺谩骂;即使我标注了禁止转载,答案中的截图还是在各种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上疯传;学校群和家长群都在讨论我的真实身份,甚至我妈都问我知不知道谁写的这篇回答。所有这些对于我一个18岁刚毕业的高中生来说,是从来没有经历过也很难一下子接受的。可能你们写下这些鼓励和支持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但对我来说真的是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说的也就这么多了,可能有些矫情,还请各位见谅。
—————————————
更新太多次太乱了,大家可以从原答案分割线那里先看分割线下面的,看完再从下往上看分割线上面的,会比较顺一点。
—————————————
另外一个证据,关于应援的,苏x的微博内容被网友扒出来了,今天还发了多条为张杰打榜。至此,我这篇回答里的所有信息都有其他来源的证据可以证明,如果我真的是水军应该没有这大的力量吧?
—————————分割线————————
大家理性讨论,我们一起等调查结果。
另外,麻烦有的人分清楚四个人对应的证据,苏x只有作文开头,条形码准考号都是其他人的,毕竟事实都理不清没法有效率的讨论对吧?
关于提醒我保护好个人信息的,谢谢各位的关心,我目前没有被发现的危险。
最后质疑我人品的,我认为我没有做错。我再重申一下,我没有进行任何诋毁和辱骂,只是把我和她的朋友所知道的整理了一下发了出来。更何况在消息刚爆出时部分校友的维护导致一定程度上苏本人和一中绑在了一起。我想说,苏是苏,一中是一中,苏的一切行为都不能代表郑州一中的学生,希望各位理性看待。
之前没有离社会新闻这么近过,这次经历了才发现:其实就是你说我吃了两碗粉,我说我只吃了一碗的事,还有很多凑热闹围观起哄的路人。我没有剖腹的勇气,不过这回不用剖腹也能查出来真相。最后真相出来信的人信,不信的不信,热闹看够也就都散了。
以上。
————————分割线—————————
我再给那些不看完答案就开喷的人捋一下:关于苏x答题卡被调包的证据只有作文开头,而条形码和考号被涂改是另外一名学生。其他三位我不了解也没有做任何评价。
上来直接骂人的大家笑笑就好,抨击我人品有问题的,我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件事和我刚高考完听同学转述的话有联系,后来也和ta和其他在场听到苏x说过她故意乱写的朋友讨论过这件事。在节奏一边倒的指向阴谋论和抨击国家政府的时候,我觉得我有必要把我知道的说出来,最重要的是我整篇回答只是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没有涉及到任何对苏x本人的诋毁和抹黑。为什么我觉得她撒谎就是带节奏黑她了呢?更何况除了我之外有不少同学也是这么认为的。我提供的所有证据(当然还有其他答主的证据)全部都可以相互证明,我真的求一些喷子认真看完再敲键盘,谢谢
————————————————————
这是7.1号家长群里的截图(我用我妈手机截的),可以和下面7.1号我和朋友的聊天记录相佐证
这是我的中招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
这么多信息同时p图造假大家心里应该明白有多难吧?同时我这篇回答里所有的图片都欢迎用任何手段鉴定真伪。
让我取匿的,我只是把我知道的说出来,我还不想在学校火。更何况最高赞回答难道不也是匿名吗?
说我是换卷子的,我在回答里多次提到我没有高考,而且根据其他高赞回答,“郑州一中怎么会有考300多分的呢”?
我没有背后损人,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知道这些的不止我一个,当时苏x说她胡写乱写的时候在场的同学就不止我朋友一个,他们现在都一致认为是苏x在撒谎,我只是把这些说了出来(抱歉我不能发讨论组的聊天记录,一发认识的人马上就会知道是谁了)。
————————————————————
评论里有人说用我爆的qq截图找到了苏x的qq,安全起见我把那张图删掉了。
—————————分割线————————
这是苏x的qq个人资料页面截图,所有加过她的同学我相信你们看到这知道这不是假的。这篇回答里所有的图片我除了抹去信息外没做过任何处理。我能爆的最多就到这了,不曝光当事人的社交信息是底线。
相信的,不相信的,都无所谓,我答案里也说了,没人真正在意真相,都是趁着热闹说自己想说的罢了。
—————————————————
再更新一下
这是我和苏x的朋友在她爸爸把这件事发到家长群时的聊天记录(当时用的微信,昨晚聊天用的qq,这很正常吧),时间是7.1号。
中间码住的图片是我朋友和苏x本人的聊天记录,我肯定不会发出来,不然就会暴露我朋友的身份。
“我不了解高考”这句话我下面也说过了,我没有参加高考(至于是体育生艺术生竞赛出国还是保送都无所谓,我说出来就会被猜到是谁了)。
苏x本人告诉我朋友她故意考差的时间是刚高考完后几天,和我朋友出去玩的时候说到的,远在所有事发生之前,所以我才认为这是事实的真相。
至于评论里让我解释考号被涂抹等涉及到具体手法的问题,对不起我也不知道。
另外我很开心地看到,在空间和朋友圈里已经有一部分同学开始怀疑苏同学有没有撒谎,而不是一味的袒护学校了。
大家都是共同好友,我能看到你们也能看到这些,至少能证明我不是水军是学校的学生了吧。
—————————-分割线———————
首先,取匿是不可能取匿的,我没必要因为这件事给自己惹麻烦。
其次,说我是水军的,1812班高三班主任wll,校长换之前是朱丹,换之后是韩松,学生会老师fjp,我们这届学生会主席fy,高三教学楼是积山楼,挨着下沉广场,1812班在4楼。然后是我的高中毕业证
说我是既得利益者的,对不起,我走了高考之外的路线(更何况换答题卡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官方不调查你们怀疑,官方调查了你们也不相信,说到底有的人只是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理论罢了。高考换答题卡有多难操作前面已经有太多答案提到了,但是有的人就是不相信。他们就是觉得有这样一个很有权势的人,为了孩子能上大学,不送ta出国,不走体育艺术生,不直接去找大学领导,而是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在高考中和一个检察长的女儿换答题卡。毕竟,阴谋论听上去更惊险刺激,还可以顺便批判一下政府和国家,一石二鸟,多好的事啊!
网络上太多人带节奏,我希望大家自己独立客观地思考一下,如果你有这样的权力,这个做法到底值不值得?
一起等调查结果好了,当然结果肯定是查不出来谁换的答题卡,因为从头到尾答题卡就没有被换过。我也能预料到,等最后结果出来很多人会说有隐瞒,是被买通了。
不过网络吗,大家骂来骂去,等热点过了也就没人在意了。
————————————————————
统一回复一下,刚才删掉是怕被熟悉的同学看出来是谁,后来想想有必要说出来
———以下为原答案———
利益相关,郑州一中18届学生。
这事儿第一次听说是一个多月前在家长群里,当时听完难以置信。
后来和当事人的朋友聊过,不便多说,我个人觉得百分之八九十是她父母被忽悠了,当事人心里应该很清楚为什么只考了300多分以及答题卡有没有被调包。
至于其他几个人不清楚不发表评论。
就这样,匿了。
—————————分割线————————
先证明一下我是郑州一中的学生
在刚高考完后一段时间我和苏x的同学一起出去玩,期间她告诉我苏x因为想复读一年不想上大学,在高考时故意写错答案,乱写和空题。当时我也只是感慨了几句没有特别在意,直到过了一周左右我妈告诉我她在家长群里看到答题卡被掉包的事。(在这件事被爆出来一大约个月前)
我又去问了苏x的朋友,她说她爸找人查了答题卡准备联系媒体曝光。这时据我朋友说苏x还在外游玩。
今天空间和朋友圈我们学校的人都在发这个,我就又去问了她朋友,聊天记录如下:
所以事情应该是这样的,苏x平时是有五六百分的实力,但高考故意考低,然后找了理由蒙蔽父母。可惜她爸爸是检察长找了媒体把事情曝光,现在闹得这么大她也不敢坦白,她爸爸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至于为什么匿名是因为,现在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在拼命的为学校袒护(当然也有凑热闹的),如果不匿名被同学发现会有麻烦。
我就一句话,这些考生和家长,该判什么罪?都说公信力缺失,明白了碰瓷,赏罚不分才是公信力最大的缺失!
强烈建议公安机关介入,追求其刑事责任!
因为,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这里面明显太多的伪证。如果真的是招生办舞弊,那招生办的相关人员就触犯了刑法。但是现在,招生办清白了,碰瓷的人,难道不用判刑?
我呼吁,追究刑事责任。以儆效尤!
看到这里,这几天我一直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终于可以说了。
从头到尾,所有的人都指向是批卷的问题,是高考办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
所有的人都坚定不移的把学生放在纯受害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很天然的把政府和黑幕联系在一起。
可实际上,有能力动用高考机器修改成绩,掉调包答题卡的人。高考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上升通道,人家已经在上面了,还要啥上升通道。
但是被发现了的话,惩罚是很严重的,也就是说,风险是很大的。
风险越大,费用越高,环节越多,风险越大,费用越高……
这个是死循环。
有这么多风险,花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出国镀金呢?
就算是个纨绔子弟,在2018年还能有修改高考成绩的能力,那也是家里有矿。就算是个智障,也是家里有矿的智障。
何况,他们的父母不会是智障的。
所以,当时我就在想,直接把答题卡拿出来看一下,不就真相大白了。
你别去管什么一模二模的成绩,答题卡拿出来,找份标准答案当着有质疑的人面,重新手工批阅一次,一切都明白了。
事实上,真实的结果就如我所料,真拿出了答题卡,真的就自证清白了。
现在,请问,这几位考生到底是什么目的?
我想一个最温和的目的吧。
孩子心理压力很大,第一场没考好,后面都慌了。
成绩出来以后,没法交代了,就支支吾吾了。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家长去闹,去联系媒体,去“言之凿凿”的说高考阅卷有猫腻,就说的通了。
家长这么激烈的反应,可能就是孩子考试心态崩盘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模拟考试分数高,那至少模拟考试不是真的高考。
压力完全不一样。
高考是一种选拔,不仅选拔成绩,还选拔心态。
这是我对这几位考生最友善的猜测了。
我希望,这就是真相。
如果真的有能力,高考的路从来都没关闭。
这几位父母,回去以后不要责备孩子,请给孩子一个宽容的空间。
第二年复读,一定能有好成绩。
最后,所有第一时间想政府黑幕的,并且直接就给问题定性成丑闻的人。
你们是最容易被煽动的对象。
一个考生,一场高考的失利,损失是有限的,因为明年还能再来。
可这么多阅卷的人,这么多高考阅卷的操作人员,在2018年了,如果出现舞弊,他们的损失将是致命的。
利益取舍双方根本不对等。
奢侈的本质是什么?
奢侈的本质是有的选。
如果真的是一手遮天的权贵,如果真的是有能力打通所有关节调换答题卡的人。
他们的选择将多的让普通人无法现象。
何必要走这条最难的路呢?
高考对普通人来说,是一座独木桥。
高考对权贵来说,只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的一条路,况且人家还生在罗马!
最后我想问,如果是考生家长污蔑,媒体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请问该当何罪!
这和医闹,有本质区别吗?
我说完了,各位可以骂我了。
知乎首答。
我关注的重点跟大家都不一样。
我关注的点是
周口市人民检察院检查官苏洪、洛阳市人民检察院检查官杨国强,两位公职人员,究竟在掌握了什么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目前看不到任何确凿的证据,注意是定罪的证据而不是是否有被掉包的事实存在的证据),实名向省纪委监察委举报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招生办主任朱玉山严重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
为什么要直接举报省招办主任严重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从监考、考卷收集入库、判卷、成绩录入等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作弊,每个能够接触到考卷的人都有嫌疑,为什么单单举报一把手?就像村民发现国家发下来的补偿款被克扣了,直接联名举报乡党委书记甚至是县委书记贪污?为何能够如此精确制导?
又为什么是严重滥用职权和组织考试作弊这两项罪名?严重滥用职权,体现在哪里?高考试卷在存档后应该属于机密文件(未加求证),机密文件的查阅有一定的流程,肯定不会因为个人以分数差太多为借口随便查阅。而组织考试作弊,这个更是从何谈起呢?组织的流程、手法,参与的人员,举报人一概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证据。相比较以上两个罪名,我觉得作为检查官,较为严谨的以玩忽职守作为被举报人涉嫌的罪名也更符合常理。
接下来,简单来说,让我们假设,让我们姑且相信四位同学的成绩不幸被掉包了。经省纪委监察委,以及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找到了参与掉包的犯罪嫌疑人,并依法进行了处理。最后证实招生办主任没有直接参与其中,招生办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省纪委监察委对负有主要监管责任的省招办主任,给了相应的行政党纪处分。那么重点来了,这两位检察官涉嫌诬告陷害,轻则受到党纪行政处分。甚至直接构成了诬告陷害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很多人对于诬告陷害不了解,下面科普一下。
不管是党纪还是国法,对于诬告陷害的处罚都很严重。尤其是刑法,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点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构成刑事犯罪的,构成诬告陷害罪,负刑事责任。举报省招办主任的严重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涉嫌的罪名,都足以使其构成刑事犯罪。
第二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
这两点作为检察官,不应该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举报省招生办主任严重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如果最后朱玉山的罪名不成立,诬告陷害成立的话,不仅自毁前程,还要面临严厉的党纪国法的处罚。
所以为什么举报朱玉山这个人呢?又为什么举报他严重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呢?检察官知法犯法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后更新:
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了,孩子撒谎。家长回应如下附图。
原有的一大堆过万高赞阴谋论患者,脸被打肿了。知乎沦为微博贴吧等其它社区的大笑柄,哈哈哈。
其实同样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本案件一开始答案就很明显了——清一色阴谋论,且答案动辄过万赞,上了热榜上亿关注,却没被撤下来,zf铁定是十成把握才这么有恃无恐嘛
3次更新:
最新消息:截至8月8日晚,已有一考生承认是自己的东西,放弃笔迹鉴定只要求复核。
本人呼吁事情的真相要继续细查,无论有没有问题,都将证据公诸于世!有黑幕的查处黑幕,没黑幕的处罚撒谎的学生,决不能姑息!要坚决维护高考的公平正义和政府的公信力!
当然了,对部分固执的阴谋论者而言,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将解释为有黑幕,真的查出来黑幕是黑幕,查了没问题是有更大的黑幕——其实这种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所设想的“真相”罢了,事实如何并不重要。
————————————————————————————————
2次更新:
本人认为,越直接简短的证据链往往越接近真相,因为环节越多,需要的解释越多,露出马脚的概率越大。
结论1涉及的细节疑点特别多——四卷全换一个人的难度极大暴露风险也大,何不多人单换一卷?换了试卷却又去模仿笔迹意义何在?改被害考生各种信息却不改条形码意义何在?冒这么大风险换一个五六百分的二流分数意义何在,何不换个985水平的?——多种疑点需要发挥极大的想象力才能将成因过程拼凑成功。
而结论2疑点只在于“为何高水平却考了极低的分数?”,其实只需打通 “高水平也可能自曝自弃自导自演”这一思维盲点,其他都水到渠成天衣无缝。
因此本人更倾向于结论2,即考生自暴自弃自导自演了本闹剧。
————————————————————————————————————
首次更新:
先上结论:
两种可能:
1、某些人物只手遮天,团伙作案,已肆无忌惮,不管是否高风险低收益,以低劣的方式调包了考生考卷。
2、考生自暴自弃,又想蒙骗家长,于是自导自演了本闹剧。
推断过程:
按照最简单的思路分析,可以将案件按两个基本方向推理:
1、考卷确实被调包了 2、考卷没被调包=女生撒谎。
再分别推测动机:
考卷被调包的动机:1、调包给他人使之获利 2、恶意报复
女生撒谎的动机:掩盖高考成绩不好的事实
然后从目前的证据进行目的或概况反推
四卷全换:1、恶意报复 2、肆无忌惮 3、是原迹
模仿字:1、调包后故意反向思维操作,混淆推理线 2、是原迹
被肆意修改的考生信息:1、故意让考生试卷被发现,方便换卷 2、使考生因信息有误被取消资格
极低的答卷质量:1、被调包 2、是原迹
平时较高的考试水平:1、是真的 2、是假的
完整的条形码:????
看完证据反推,将形成比较合理的3种推断链:
1、考卷确实被调包了:调包给他人使之获利
四卷全换:肆无忌惮
模仿字:暴露后调包后故意反向思维操作,混淆推理线
被肆意修改的考生信息:故意让考生试卷被发现,方便找卷
极低的答卷质量:被调包
平时较高的考试水平:是真的
2、考卷确实被调包了:恶意报复
四卷全换:恶意报复
模仿字:???
被肆意修改的考生信息:使考生因信息有误被取消资格
极低的答卷质量:被调包
平时较高的考试水平:是真的,或无关
3、考卷没被调包:女生撒谎掩盖高考成绩不好的事实
四卷全换:是原迹
模仿字:是原迹
被肆意修改的考生信息:使考生因信息有误被取消资格
极低的答卷质量:是原迹
平时较高的考试水平:是假的,或无关
从3种推断的结论与漏洞,以及漏洞的合理解释如下:
1、结论:被调包了,用了超高难度的手段进行换卷和高水平的仿写
漏洞:高水平的作案手段服务于漏洞百出的智 障作弊方式,且高风险低收益
漏洞解释:只手遮天,团伙作案,已肆无忌惮。
2、结论:被调包了,恶意报复
漏洞:高风险低收益,模仿字一环不知其意
漏洞解释:????本人想不出来
3、结论:没调包,全部是自导自演,先是蒙骗家长,而后骑虎难下
漏洞:高水平考出超低质量的试卷
漏洞解释:水平为假,或高水平但自暴自弃故意为之。
所以,第2种的概率较小,姑且排除。现在只剩两种可能结论让你自己判断:
1、某些人物只手遮天,团伙作案,已肆无忌惮,不管是否高风险低收益,以低劣的方式调包了考生考卷。
2、考生自暴自弃,又想蒙骗家长,于是自导自演了本闹剧。
以本人愚见,高水平的考生因不明原因自暴自弃,进而导演闹剧的难度和可能性,和某些人物冒着断送前程锒铛入狱的风险,却肆无忌惮地以低劣手段调包考卷的难度和可能性相比,前者远远高于后者。因此本人倾向于前者。
——————————————————————————————————
原答案:
恕我直言,鄙人觉得字迹一模一样,而且两段文都写得很烂,别的不说,作文估计真不咋滴,本人看完图,直觉认为是女生撒谎。
但话说回来,写错自己名字概率几乎为零——除非刚刚改名——但确确实实出现了名字写错的情形,另外按网上所说该高中水平很高,出现300的低分也很异常,或许真是被调包了。
至于平时分啊估分啊同学评价啊,都是虚的,没有实证只有口口相传,很容易被带节奏,我偏向不采纳此类无力证据。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先入为主,看各种分析,结合自己听过的种种传闻,然后自己代入“被害人”的角色,于是激愤难当,先把政府和社会喷爽了再说,却
新闻都要搞个轰动效果的,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待呈堂证据即可,啥都没有就分析猜测得头头是道的,往往会被实证打脸。
知乎舆论一面倒,各种高赞回答基本都是 预设黑幕 进行的细致分析,各种脑洞大开,看起来很是高端,可为何我却隐隐间觉得和微博那些张口就喷黑幕的人差别不是很大呢?
继续关注吧!希望尽快公开试卷,还原真相,只要愿意查,相信很快就能水落石出。
985毕业,讲一下个人观点。
第一:该家长该名同学舍身取义,成功的把假疫苗的风头盖过去,强行改变社会注意力,侠之大者,为国分忧。
第二:看成绩,没问题的语文科97分,怎么看都是很一般的成绩,600分实力打上问号,不吹不黑。
第三:看官方公文措辞,没有百分百把握是不会用那种措辞的。公文最忌把话说死。
第四:家长的望子成龙梦害人。活在梦里。
第五:她在说谎,平时五六百,高考两三百分的成绩当然不是偶然发生的,是刻意发生的,也就是说她故意考成这样的。还不忘耍小聪明涂改考生信息。品行值得推敲。
第六:高考生哪来时间追星。还追的张杰。除非你是天才。
第七:欢迎来喷。
猜测:戏精坑爹
我全部身家梭哈考生戏精
实名梭哈可以了吧!
真是高考掉包我打的去动物园日河马,我倒立拉稀!
我赢了你们全部倒立拉稀!
一点也不慌!
最重要的是,同学们不要觉得社会黑暗什么的,其实不论怎么内幕操作,都不会影响你们考实力考上的名额!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地方招录200人,其实招录220人。大家在200名额里竞争,关系户走后门的在另外20名额里竞争。谁也不会影响谁,不是说人家后台硬就会把你挤下去,不存在的。
更新事情新进展一枚
纪委官方公布了,通过查看视频,四人均不存在答题卡调包问题,涂改余小芳答题卡的就是其本人
——————————原答——————————
这位李闻天果然是主动承认不是调包的,啧啧,熊孩子坑爹妈啊
————————————
很多人连苏小妹和余小芳都混在一起说我也就不说啥了,但是为什么那个男生被你们忽略了呢?
这个调包四人组中李闻天是复读生,他去年第一次高考成绩是二百多分,他妈妈在新闻里自己说的
一个去年考了二百多分,今年考了五百多分,然后成绩被人强行调包换成了二百多分
能信他的,除了他亲妈,大概也就知乎的诸位了
————————
————————假装分隔线
再说一个很明显的疑点,调包者真的存在的话,为什么要模仿笔迹或者找相似笔迹?
请你自己代入那个手眼通天的权贵调包者的思路,他为什么要模仿笔迹或者找个相似笔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吗?
他并不需要
是苏小妹需要,她需要解释为什么笔迹一模一样,所以她脱口而出了“这事是别人模仿我的笔迹”,实际上就是她自己写的
基本上看到考生说被调包我还是将信将疑,看到模仿笔迹我就直接笑出声了,类似于有人报案说国家要发射脑电波脑控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