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赤壁之战时,二荀留守后方,贾诩程昱随军。
先说随军的,贾诩和程昱都提出过些见解。程昱在众人认为孙权不会帮助刘备时,却表示孙刘联盟一定会组成的。
【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虽说程昱对赤壁之战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但也指出了敌方联合的必然性,从而展示了赤壁之战风险。对此史书并没有记载曹操的态度,最大可能是当时曹操觉得孙刘联合就联合吧,无所谓。
而贾诩的献言就很明确的,他希望曹操不要打赤壁之战,要先以稳固荆州为重。只要荆州稳住了,那孙刘联盟就是慢性死亡了。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然而贾诩和曹操关系不怎么样,所以曹操并没有听取贾诩的建议。实际上贾诩已经帮曹操指路了,可惜曹操没听。
至于裴松之对贾诩的批评,我是不同意的。当时马腾韩遂自己内部矛盾很激烈,短时间内对曹操构不成威胁。而裴松之用曹仁守江陵没守住作为论据的逻辑也很奇怪,因为曹仁守江陵是在赤壁惨败之后,如果曹操没打赤壁之战,那曹仁就有更充足的兵力布防,如何就能肯定曹仁守不住了呢?
然后就是二荀
荀攸当时担任中军师,这是个在中央处理政务的官职,具体内容我在这个回答里面有写过
为什么荀彧反对曹操进公加九锡,而这提议却是荀攸提出的? - 张a费t的回答 - 知乎
再加上史书上也并没有荀攸随军的记载,那么可以肯定荀攸当时留守后方了。
接着就是荀彧,在曹操还没开始南征的时候曾经问计于荀彧,荀彧认为这是出其不意南征的好机会。曹操听取了,并一开始的进展比较顺利。
【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之后也没有有关荀彧随军的记载,再考虑荀彧长年留守后方,那他理应也是没随军的。
二荀不在前线自然无法给什么具体建议,再者消息的传递也是有延迟的,而赤壁之战曹操的溃败速度也令人意想不到。(两个月就战败了)
荀彧坐镇许都尚书台。曹老板出征前,特意问计于荀彧,荀彧说:
《三国志》: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后汉书》:今华夏以平,荆、汉知亡矣,可声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实际上,没卵用,人算不如天算,刘表病死,刘琮继位,随即表示投降。
曹操进入襄阳后,收纳人才,一个个表奏当官,派人送给荀彧,顺便还特别介绍了蒯越: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蒯越)耳!
曹操吃了败仗后,没有记载,脑补一下:曹操回去抱着荀彧嘤嘤嘤。。。毕竟顺风局浪翻了。
荀攸在207年拿到中军师一职,然后到213年,记载空白。
推测在荆州、赤壁之时没有什么作为。
按照程昱本传记载,程昱是跟曹操去了荆州的,当时刘备投奔孙权,曹操的幕僚团队都认为孙权会效仿“公孙度杀袁尚兄弟”一样,把刘备的人头送来作投名状。
唯独程昱认为: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结果,果然如程昱所料,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贾诩也是去了荆州的,在刘备和孙权联合之后,曹操决定率军迎战,贾诩则唱了个反调: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曹操听不进去,认为孙权只不过是一个刘琮加强版,虽然目前不想投降,教训一下就能搞定,顺风推了。结果……
讲道理,如果曹操真的听了贾诩的话,把荆州牢牢吃住,休整备战,说不定在休整的过程中,孙权和刘备闹翻了呢。
就算孙刘同盟持续存在,曹操也能把荆州完全吃住,而不至于赤壁之战后,周瑜取江陵,刘备取荆南,襄阳成为前线,最终促成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