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糜芳为什么会投吴?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各位邀。

先明确几个基本事实:

其一,江陵可以坚守。

江陵城由关羽加筑,极为险固,号称不可攻。曹魏一方的记载亦称二城守固。其后朱然以数千病弱之卒悍拒曹真,充分展示了江陵的城防建设水平。

《三国志•虞翻传》亦有载:

后(吕)蒙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一目了然,江陵并不存在守备力量不足之患,也没有在东吴大军压境之时出现人心浮动。相反,即便太守麋芳出降,城中守军也没有放弃抵抗,甚至谋划狙杀得意忘形的吕蒙。若非虞翻谨慎,吕大帅闹不好直接顺风浪翻船了。

再看局势,关羽彼时包围襄阳,与江陵并不遥远,不过骑兵二数日之程。即便大军回程,亦不出十日可达。

易言之,城防固,军心稳,麋国舅只需顶住十来天便可大功告成。

与汉末三国诸位守城同行相较,且不说数百兵守夷陵的甘宁,刷孙十万爱好者陈登、张辽、文聘等人,更不必说以亡国之余力敌吴军的罗宪,哪怕瞅瞅投降同行郝普,他麋国舅都该羞愧无地——毕竟军事菜鸟郝太守都能带着一伙杂牌郡县兵顶了吕蒙个把月。

一言以蔽之,麋芳之弃守江陵,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可谓纯之又纯的二五仔。于是乎,便有了虞翻一而再的堵门吐槽: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用得着人家就叫人家麋将军,用不着人家就叫人家麋叛徒,也难怪麋国舅两行清水涕,几点伤心泪,伤心,伤心哟。

从当事人虞翻的吐槽同样可以得知:

其一、江陵可以坚守,故称当闭反开

其二、非但江陵,公安的失守也与麋芳有关,故称倾人二城。推测一下,麋芳恐怕早与士仁勾连,暗通孙权。

结合一下蜀汉、东吴两方的史料,不难还原事件全过程:

吴录: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麋芳失职,导致大量军械被烧毁,关羽因此向其问责。麋芳本就与关羽不和,唯恐被借势清算,故心怀恐惧。孙权得知情报,趁机利诱,麋芳遂成为暗桩。其后,麋芳又与同病相怜的士仁搭上了关系,形成高层两面人团体。

《三国志·关羽传》: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作为两面人,自然三心二意,于是在最要命的供给军需上怠工,导致关羽放狠话。这哥俩一方面有新账旧账拉清单之虞,一方面做贼心虚,唯恐调查之下东窗事发,自然惶惶不可终日。恰在此时,孙权派人起暗桩,布置任务,遂里应外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关羽传》的记载是芳、仁使人迎权,即麋芳、士仁主动当的带路党,而非坐守献城而已。因此,被说得神乎其神的白衣渡江其实也就那回事,外敌、内鬼联手,主要目的不是便利吴军潜入,而是封锁消息,避免关羽迅速回援罢了。

至于东吴国史把这出平平无奇的里应外合说得戏多无比,无非是突出吴军英明神武的专美之言,故《三国志·吕蒙传》抑或《虞翻传》都不取一词。

分析完事实,再分析麋芳叛应孙权动机。

纸面上很明白:

其一、与顶头上司关羽矛盾极深。

其二、孙权利诱。很显然,孙权开出的菜单足以动人心魄。

纸背恐怕还有两条理由:

其一、在刘备集团发展前途有限。

麋芳这位国舅是掺水货。麋夫人早已不在,后主是甘夫人所生,刘备现任掌印娘子是吴夫人,正牌国舅是吴懿。论起亲谊,两家并无血脉联系,委实谈不上多么近乎,已然昨日黄花。

捎带,麋竺虽然地位崇高,但才能寻常,只是作为牌位供养。他麋芳虽然身在要职,但守在南郡,远离统治集团中心,又与顶头上司、集团重量级人物关羽势同水火,且不说脑壳问题,谈何仕途亨通?

其二、背叛是条不归路。

当了婊子便立不成贞节牌坊。既然失火事件后麋芳已然与孙权相勾连,小辫子便捏在孙权之手,就只能唯命是从。倘若消息走漏抑或孙权放出风去,以麋芳与关羽的“良好”关系,捎带关二那份脾气,吃饭家伙多半要搬家,即便不搬,至少前程就此算完。

因此,背叛基本就是条不归路,两面人其实就是叛徒的马甲,而叛徒往往对此前的战友最为凶恶,此中例证不胜枚举。

总结一下,孙权给得起花红,麋芳也当了婊子,其后勾搭成奸岂非顺理成章?至于为何麋芳在东吴混得也就那样,一则吴书语焉不详,二则他麋国舅也不想想,孙权连妹夫刘备都能捅刀子,连湘水和议都能一把撕了,何况这么点见不得光的PY交易?难不成价码没落实,他麋国舅还能找孙权算账,找刘备哭诉不成?

这就叫作笑二国

活该。

————————————————————————

发现不少人搞不清麋国舅姓什么: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有意思,插科打诨瞎说一波吧,在那种情况下糜芳除了投降也算是无路可走了。

糜芳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可以说糜芳跟随先住颠沛流离不离不弃,一路下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同时又贵为蜀汉国舅。他累积起来的资历和地位在蜀汉应该是前途无量的。按理说在没有遭受大败也没有被俘的情况下,根本不应该主动带城投降。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得从他的顶头上司那里去找,也就是关二爷。二爷这人其实什么都好,什么都优秀就是脾气不太好,甚至可以说在蜀汉阵营中除了刘备,其他人在二爷眼里都是渣渣。

直观地讲,二爷性格缺陷明显,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在二爷看来,整个蜀汉集团除了大哥和三弟,谁都要在他之下。所以有时候,二爷就表现得有点没事儿找事儿了。

比如《三国志》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说明,关羽看不起马超,他必须要跟马超掰掰手腕,而且必须要赢才行。要不是诸葛亮亲笔写信,拍拍二爷马屁,我估计二爷绝不会善罢甘休。话说回来,人家马超主动来投诚,又没惹你二爷,这又是何必呢?

《三国志》还有一段记载:“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听到黄忠被拜为后将军非常不爽,破口大骂黄忠是老兵。要不是当时费诗的力劝,关羽很有可能去找黄忠的麻烦。客观地说一句,人家黄忠定军山一战,斩杀曹魏嫡系大将夏侯渊,凭什么就不能封后将军呢?人家也就是年龄大了点,二爷凭啥就看不起他呢?这就是典型的没事儿找事儿啊!!!

当然了,关羽的这种狂妄自大并不是天生的,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其一,他与君主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兄弟,论关系没人会比关羽更硬。同时刘备非常爱惜这个二弟,史书里从来就没有看到刘备批评过他。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是刘备的纵容导致了关羽狂妄性格的养成。其二、论资历与功劳,蜀汉集团当时还真没有人能够跟关羽相提并论。张飞勉强可比一下,但他是三弟,也没有资格去批评关羽。所以说,关羽骄傲还是有一定的资本的。其三、当时的蜀汉集团属于迅速坐大期,在组织上和规章制度上完全没跟上,也就是说蜀汉的权力架构没办法去调整这样的矛盾。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关羽在蜀汉集团里表现得谁都瞧不上,谁都敢欺负。我估计要不是刘备压着,关羽都敢找诸葛亮的麻烦,更不用说一个糜芳了。虽然糜芳贵为国舅,但是看过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长时间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把东汉弄得乌烟瘴气,为天下人所不耻。到了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的名声简直是臭遍了天,这个两类人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过街老鼠。哪怕到了现在,“国舅”二字都是讽刺意味颇多。比如抖音留言“国舅所言极是”。所以糜芳国舅的身份并不能让关羽忌惮他什么。

回到糜芳投降这个话题上来,依照上文的分析,依二爷的脾气,他在荆州很有可能经常欺负糜芳(素皆嫌羽自轻)。当时二爷带大军出征攻打樊城,糜芳和傅士仁负责供给军资,这两人的工作并没有让二爷满意,于是二爷马上就发飙了。二爷表示:“等老子打下樊城再回来收拾你们!!!”

在我看来,二爷在这个时候发飙是非常不妥的,毕竟战事还没结束怎么能随便放话修理人呢,起码也要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正所谓:“事儿可以做绝,但话不能说绝。”糜芳这时候不论表现得怎么样,二爷回来后都要收拾他。假设二爷成功搞定了樊城,糜芳会被收拾。如果没搞定,那按照二爷的脾气只会加重收拾糜芳。也就是说这时候的糜芳已经是无路可走了,所以只好开城投降。

糜芳投降东吴应该是经过权衡利弊的,毕竟他已经跟刘备、关羽共事很多年了。他对关羽和刘备的了解肯定大过我们这些一千多年之后的人。他判断关羽一定会重重地收拾他,同时也判定仁义的刘备不会拿他哥哥糜竺和妹妹糜夫人怎么样。最终为了自保,于是开城投降了。

综上所述,糜芳投降确有卖主自保的事实,这是不可饶恕的重罪。但是百因必有果,关羽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才是致命原因。


user avatar   chang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录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吕蒙传》注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

这段话其实蛮有意思的,而且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就是粮仓失火以掩盖倒卖库粮的事实。

就算是几年前还听说过调查团调查的时候中储粮仓库提前失火的事情。

(硕鼠们的基本操作)

所以城中失火不过是掩盖盗卖军器的事实,对于糜芳这个商人家族出身的人来说倒卖军器简直轻车熟路。

那么,是与谁交易呢?

曹魏方是前线,只能是与孙吴一方交易了。

羽以责芳

这句话要联系上下文来解读,羽以责芳,责的是什么事情呢?

如果仅仅是失火的事情,那么糜芳会畏惧害怕乃至投降孙权吗?

糜家再怎么说也是外戚,不看僧面看佛面。

所以我们能得出的结论就是,关羽知道了糜芳盗卖军器并且纵火灭迹的整个实情。

那么关羽从何而知的呢?

两个途径:

一个是来自南郡城内的密报;

还有一个就可能来自孙吴方面的故意暴露,甚至南郡城中的官吏之中有孙吴的间谍细作在其中。

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

羽以责芳,这个责就让糜芳心里十分畏惧,孙权乘隙而入,糜芳慌不择路投向孙权。

权闻而诱之

权指孙权,有可能整个事件都是孙权亲自下场操纵的,而且来源《吕蒙传》,没有说是吕蒙,说明策反糜芳的命令来自吴国中枢,甚至可能是孙权亲自下的命令。

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

这句话细思极恐。

打个比方一个公司老总A要挖另一个公司副总裁B:

那么A应该跟B经常有联系,不然A突然递过来一张名片说我是A要挖你,B肯定会在心里说哪儿来的神经病。

所以A与B之间有联系通道,并且不是第一次提及要挖B的事情,B对于被挖的事情有一定的心理建设和思想准备,考虑过跳槽的事情。

转回到孙权与糜芳:

孙权方应该拉拢并多次试图策反过糜芳,糜芳应该也考虑过投降孙吴的选择,糜芳的身边应该有孙权方或者倾向孙权一方的人在吹风,这就像是调情,你来我往往往复复多次之后才有糜芳最终入毂。

荆州属刘备期间,孙权连关羽都打算拉拢收买,那么对于糜芳这样次于关羽的官员肯定也没少下功夫。

(骤然投降往往是发生在兵临城下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之下,糜芳作为历史留名者起码的智商还是有的,所以排除神经错乱突然投降孙权的可能)

然后就是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

吕蒙白衣渡江的行动不应看做是单独行动,应该是整个起于荆州糜芳与孙吴方私下军器交易终于关羽被杀的荆州大战略的一部分。

荆州被夺,关羽被杀。

最终引来孙刘夷陵之战,季汉国力大损,上升之势被生生打断,功败垂成。

PS:以上仅为根据史料发生某种事件的可能性推测,非正统史家所为。




  

相关话题

  为什么晋朝的人才质量不如三国时期? 
  曹丕南征荆州为何败了? 
  三国时期有没有人的能力可以和韩信相提并论? 
  三国最强开局的袁家,为何最后一败涂地? 
  如果司马氏没有篡魏,司马懿能否和诸葛亮一样的后世地位? 
  诸葛亮为什么不死谏刘备别八百里连营? 
  如何看待知乎出现大幅度黑曹操军事能力的言论? 
  为什么邓艾可以入驻武庙72将,姜维却不行? 
  蜀国为什么没一统天下?其中转折点在哪里? 
  如何看待姜维只是曹魏边境一参军,蜀中俊杰无一人比得过他的观点?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路人 A-」事件疑点重重?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邓布利多明知黑魔法防御术课被伏地魔诅咒了,还是雇用了卢平和穆迪两位凤凰社成员?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