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局的K97/98次,应该是中国铁路里最王牌的车了吧~
这可是连特快(K59,当年我就在这趟车上看着K98呼啸而去)都要为之让道的车。
「王牌」,有还是有的、罗列如下:
消失的,也都是经典(京沪一线占了大头):
不是么?就上海铁路局而言,曾经的「王牌列车」、那些响当当的车次、现在健在的又有几个呢?
放眼全国,在高铁线网日益完善的今天,「王牌」普速列车正一点一点升级为高铁车次,即使有些品牌接力到高铁车次、特色车厢+特色服务的「王牌模式」也被打破。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王牌」。
「王牌列车」之所以「王牌」,它的价值体现在:
大多数「王牌列车」为快速/特快列车,因为在那个铁老大与公路航空争霸的时代,速度是第一价值!
其次,乘客在上车这一刻、进入车厢后里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品牌氛围、周到服务,给乘客们留下深刻印象后他们下一次出行会继续选择这趟车,即回头客效应。
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经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能看到很多诸如「地面航空服务」、「移动宾馆」这样的品牌宣传语,竞争对象不言而喻。
进入高铁时代,大量主要干线普速特快列车因「升级」而停运。比如上海-北京的「东方号」(Z13/14次)、北京-上海的「新世纪号」(原Z21/22次),在卧铺动车组批量上线前夜纷纷替换升级(并更名为D313/314次、D321/322次),随着京沪高铁的通车,京沪两地间旅时进一步压缩进6个小时,过夜卧铺特快列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动卧」也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光鲜,曾经的「东方号」、「新世纪号」则更是尘封在铁博展厅的角落,内向游客诉说着历史的经典。
保留下来的,是那些跨线跨局的长途/超长途普速列车、亦或是暂时还没有被替换升级的普速列车,比如现在的Z21/22(北京西-拉萨)、又比如K53/54(北京-沈阳北)、还比如Z15/16次(北京-哈尔滨)。随着京沈高铁最终建成,东北方向的Z字头、T字头、K字头等「品牌列车」还能剩多少,又有谁知道?
有没有发现高铁的「王牌列车」,总是少了一点味道,嗯?为什么呢?
普速时代,一个车次运行时间普遍较长,就拿Z13/4这样的直达特快列车举例:京沪单程11小时28分,配备2列车底两地每天19:00对开、次晨06:28抵达、清洁整备次日19:00继续两地对开。那两列车底只执行「东方号」Z13/4次,车次固定、车底固定。
高铁时代,因为动车组列车车底运用更为灵活,高效率运转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车底不固定,车次不固定。
上面这张图就是高铁版的「西子号」——G20/39次(北京南-杭州东),从「交路图」中可以看出:这趟车除了第一天担当G20/39次(往返于北京南、杭州东)列车外,第一天上午担当DJ7695次(南京南-杭州东)宁杭高铁下行巡道车、第二天担当DJ7696次(杭州东-南京南)宁杭高铁上行巡道车、G7643次(南京南-丽水)、G7348次(丽水-上海虹桥)、G7347次(上海虹桥-金华南)、G7644次(金华南-南京南),显然这些车次都不是「西子号」。
另外,担当本交路的动车组列车指定为CR400BF型(复兴号「金凤凰」),但没有指定具体车号,具体列车可根据检修、调度进行灵活安排。所以,高铁「王牌」列车最多是品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延续,车底、车次都无法固定,车厢也就无法像普速时代一样给乘客留下深刻印象和时代烙印。
看到这里,证明你也是关心火车的童鞋~ 嘻嘻,点个赞、别让这篇回答丢了哟:)
「王牌列车」的那个味儿,随着普速时代让位于高铁时代,一点一点的远去了。
说说让我痴迷得无法自拔的「东方号」吧。
能完整勾起我回忆的,只有上海铁路博物馆的那个角落。那里有「东方号」Z13/14次的方向牌、「东方号」铜牌,看到他们,让我等80后车迷梦回「五提」后的轰鸣长夜!
无论是上海火车站前的恒丰路「神仙机位」,还是一号站台的「安安静静」。
无论是BSP25T进口车厢的柔软地毯,还是每一位乘务员的精致妆容。
无论是敲门送来的免费暖心盒饭和饮料,还是餐吧台那位调酒师的手艺独到。
名词解释:「车底」,即执行某一车次的车体
名词解释:「交路」,客货运列车一次执行运转任务的一个完整区段
感谢关注 @凸峰 ,更多精彩等着你!
猜你喜欢:
如果你喜欢,请点个赞吧~
爱铁路,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