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答过。
这个既分时间也分地域。
首先,辽境内的汉人,几百年没见过汉人王朝了,统治者无非是契丹—奚,变成女真—渤海了。燕人因为统治汉人聚集区有经验,所以倍受信任,多人任过宰相,地方大员更多,人家可是自始至终都没想过宋的事。
其次,河东与河北的宋人,因为被直接割让给金,故国有着非常美好的理想形象,且金朝前期统治野蛮,剃发,征签军,侵占土地,简直不能活,反抗极为激烈,一直到绍兴合议后金朝都难以压制,义军活跃二十多年,随着时间推移而稳定。
最后,河南山东陕西的宋人,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一阶段,靖康建炎年间组织反抗,盼着高宗回来,但一方面逐渐感觉被高宗抛弃,一方面感觉金军,宋军都不把自己当子民看。
第二阶段,伪齐统治,由于为汉人政权,且伪齐鼓励生产,赋税甚至略低于南宋,(不过要签军和服劳役),日子还能过得去,金国还把自己当同盟,骚扰不多,逐渐安定。陕西方面更是这样,当年在宋的旗帜下对抗西夏,现在在齐的旗帜下对抗西夏。
第三阶段,金废伪齐,完颜昌组织的第一次绍兴合议,河南陕西还给南宋,南宋为安定起见,伪官全部不动,人民更是感觉伪齐和南宋统治,生活没有区别。 并且金朝一句话,千辛万苦逃到南方的人就被南宋送了回来,进一步加深对南宋的不信任感。
第四阶段,宗弼组织的第二次绍兴合议,金直接控制河南陕西,伪官一样留任,赋税降低,人民长期接触金军,已经习惯。
这四个阶段,二十年的时间。
总体而已,金熙宗后期趋于稳定,至于而后红袄军什么的,那是土地问题导致的。
封建王朝时期的民族主义,不必太在意,皇权不下乡,换朝廷不换地主。对农民来说,初期你抢我土地抢我女人,我当然与外族势不两立。后期你朝廷宋-齐-宋-金换了三次,压我头上的地主赵老爷和县衙王县官都没变,干我什么事。举个栗子,我家乡当时叫颍州,仅1217.5-1221.11,宋军焚掠了三次,你觉得那里当时的百姓对宋是什么想法?不过,后世反元的红巾军也就是起源于那里,又反而打着宋的旗帜。要论忠于宋,这种长期受害于宋军的地区,会强过江浙四川吗?南方大多老神入定,这里却大宋忠臣呢?更多是这里河患最多,最穷,造反时候开始宣扬民族矛盾了。
而甘肃会宁,郭虾蟆等人哪怕金亡两年也拒不降元,按说此地对金最忠诚了,忽必烈时期,甘肃就开始为元朝和海都的西北战事出钱出力了。
这三个地区对应正好三种方式下的古代民族主义,燕云,宋治外的汉人,完全没有心怀大宋。河北,宋金战争早期割让,金人烧杀抢掠,义军二十多年不平息。陕西河南山东,金人相当于从伪齐-宋接收过来,封建地主不变,义军不多。
封建王朝里,少数民族早期通常奴隶制,和中原农民并不是一个阶级。但靠民族主义很难热过二十年,一旦少数民族融入地主妥,阶级矛盾缓和,会很快平息的,但因为阶级矛盾造成斗争时,又往往诉诸于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