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人答都答不到点子上。
北宋西军常年和西夏在边境线上拉锯,说是堡寨进筑,实际上真正左右战局的还是野战居多。否则西夏没事养那么多骑兵干啥?填壕沟吗?
常年战斗的军队,就算一时半会来不及转型,打不赢新的敌人,也不会弱到哪里去。
可是架不住宋廷有一堆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的NT胡搞八搞:
先是,把西军拉去江南打方腊,刚打完又拉去北方攻辽。问题来了,这跋山涉水外加水土不服,西军早就是疲弊之师了。宋廷还特么配不齐战马。有战斗力就有鬼了,还偏偏战略误判,让童贯逼着西军硬上,结果自然是一地鸡毛。送掉一大批有战斗力的主力。紧接着,金军南下前,宋朝河北、京东、两淮地区爆发了一大波农民起义,西军又被征调去灭火。所以北宋灭亡前的数年时间,西军就是东征西讨、南征北伐,大量部队被征调,没有得到有效休整,损失的战斗力也没有得到补充。
这个时候重头戏来了,金军第一次南下,一部围困太原重镇,一部长驱直入抵达汴京。种师道响应勤王,只能抽出来多少兵力呢?号称百万,实际上就算加上后来才赶来的姚家军,也不超过两万。金军呢,六万!友军绝大多数都是战斗力低下的外郡勤王义军。
这时,宋廷骚操作来了,就这宝贝疙瘩的仅有战兵,钦宗还硬要派几千人去搞夜袭,寄希望于军事冒险。典型赌徒心理有木有?结果对面是赌神,你兵还没出城呢,消息已经满天飞了,毫不意外地失败。
你看,军事外行钦宗皇帝不知持重,硬要送,种师道毫无办法。
还不容易熬到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宋廷开始考虑救援太原城,号称调集了三十万大军,西军中的三路精锐,种家军、姚家军、折家军齐聚,但凡你能统一一下指挥,让专业人士处理,硬挤都把金军挤出去了。结果宋廷在后勤不给力的情况下,强行空降领导,还特么不统一指挥权,结果各路大军各自为战,犯了一系列军事错误,最终被各个击破。
救援失败,名将种师中阵亡。
太原城破,名将王禀就义。
所以真是西军弱吗?真正的问题,是朝堂上狗太多,人太少啊。
别找借口了
西军本来就没啥战斗力,和北宋皇帝瞎折腾没啥关系,我来告诉大家什么才真叫做疲敝之师:
辽国的怨军,公元1116年组建,随后参与了平定高永昌叛乱的战斗;
公元1117年,与金军会战,大败,此后数年一直在辽东转战;
公元1121年,讨伐利州叛乱,大败;
同年叛辽,围攻锦州,与辽将萧干会战,大败,怨军降辽;
公元1122年三月,金军南下,怨军退往辽南京路;
四月,宋将种师道北伐,怨军南下驰援耶律大石,于白沟击溃宋军;此战是西军战斗力最真实的写照,辽军兵力一万两千人,西军兵力八万人,辽军渡河进攻,宋军不到半日便被击溃,这是怨军有记载的第一次胜利。
七月,宋军再次北伐,怨军降宋,郭药师率精锐攻入南京城中,与萧干所部激战三昼夜,仅以身免。
1123年六月,萧干率部西征,双方激战于石门镇,怨军兵败后撤;七月,两军会战于腰铺,怨军大胜;八月,双方于峰山再战,怨军大胜,全歼奚军主力。
1125年,金军南征,双方于白河激战一日,怨军大败,不久郭药师降金;
同年12月,郭药师率怨军精锐南下攻宋,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次年正月初七,抵达汴京。
在金军南下之前,西军统共就打了两仗,同方腊的农民军打了一场,同辽军打了一场;你在对比一下郭药师、萧干、耶律大石等人的军队,哪个不比西军忙上百倍?
而且方腊起义是1121年4月被镇压的,宋辽白沟之战时1122年4月打响的;在这一年里,西军啥也没干,怨军吃了两个大败仗,人数最少时只剩下两千人。结果白沟之战,西军被不到自己兵力五分之一的对手半天击溃。
还有兵败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看看金人南下时,西军都是怎么败的:
麟府军:折可求与金人在交城接战,一触即溃,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后降金;
鄜延军:由刘光世率领,听闻折可求兵败后,不战自溃;
泾原军:第一次汴京之围时,率兵劫营,结果搞得满城皆知,全军覆没;
秦凤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种家军,在榆次之战时九万大军发生哗变,不战自溃;
熙河军:种师中兵败后,于盘陀据险防守,后遭遇金军,一触即溃;
环庆军:范致虚率兵二十万出潼关,行至邓州时遭遇金军,不战自溃;
西军的最后一次大战是富平之战,西军出动骑兵六万,步兵十二万,本土作战;金军宗弼部两万人,娄室部人数不详,约两到三万人,皆是千里驰援。西军占尽了天时地利,结果半日即被击溃,尽失西北之地。
当然,西军表现在宋军中还算是好的,能到望敌而溃,在宋朝就是顶级强兵,要是能做到一触即溃,那不吹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
不堪一击什么的……话不能这么说。
富平之战确实败的相当惨,但回头和尚原之战就痛殴了完颜宗弼一顿不是么。
具体原因,得从西军的起源讲起。
北宋呢,摆的上台面的部队大抵三支,一个河北禁军,一个中央禁军,以及西军。
河北禁军曾经是北宋军事力量的精华,跟契丹拉了很多年的锯,锻炼了一手优良(大概?)的大兵团平原野战能力,但问题在于拉了多年锯之后双方罢兵不拉了,不再打大兵团平原野战的军队当然会失去大兵团平原野战能力,河北禁军掉线。
中央禁军,个个人高马大装备精良,是撑门面的好帮手,没掉线,只可惜真打仗了也用不上这帮人。
西军呢,讨论西军的战斗力就避不开西夏。河北禁军跟契丹拉锯那会儿,基本是个谁守谁赢,谁打谁输的状况,互相奈何不了对方,于是双方都开始考虑场外援助,北宋找了女真人和棒子,契丹就找了吐蕃和党项。
(题外话,事实证明北宋的眼光比契丹好多了,就是有点过犹不及)
起初的党项人是一帮杂鱼,被尚且武德充沛的北宋锤了个满头包,于是北宋在西北这旮旯主要方针是拉拢党项殴打吐蕃,负责动手的是当时的西军。
等到李元昊上台了形势逆转,北宋方针改成了拉拢吐蕃殴打党项,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直接给个结论就是,西军自始至终都在干一件事,即“在这旮旯跟胡人互殴”
那么,这旮旯是个什么情况呢?一言以概之,穷。
陕西五路土地贫瘠且有山脉相隔,满地还都是爱好打秋风的小部落,西军一出门就只能自己拉点老家运来的粮食,隔着山互相之间没法支援,还得想方设法应付热情友好但并非能歌善舞的当地部落……
那么实际上西军没机会打大规模野战,硬要打的结果就是丧师杀将,哪怕以举国之力五路伐夏顺便还抢了西夏的粮食,结果也还是大家都知道。
然后西军打出了寨堡战术,西夏打出了GG。
所谓寨堡战术,就是满地修城寨,战时附近村民全部进寨,西军以满地城寨为依托打防守反击。西夏头铁硬拆了5个寨子,等他们撤了就原地起50个寨子,头够铁,接着来拆啊?
等到哲宗那会儿西军已经把寨子修进西夏境内了,打个比方就相当于玩帝国时把城堡拍对面脸上。而西军在漫长的我修你拆过程中练就了一手防守反击的好本事,此时的西夏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慢性死亡,神仙难救。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在那位写瘦金体的名家一系列精彩操作下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原本的友军开始在北宋境内烧杀抢掠,曾经武德充沛的河北禁军光速打出GG,中央禁军表示这不是撑场面的人该干的活,于是一脸懵的西军被叫了回来。
然后这样一支以步兵为主特长是在黄土高坡贫瘠之地依托城寨打防守反击的军队被拉到富平打了一次从来没打过的大规模野战。
这一仗呢,其实刚开始打的挺不戳的,泾原路宋军一度痛殴并包围了宗弼左翼军,就战斗力而言,西军没什么问题。
但问题在于西军是真不会打这种几十万人一个战场的特大规模野战,五路宋军各自为战,有的反过来痛殴金军,但是遭到金军主力猛攻的环庆路赵哲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打出了GG,部众溃退,最终导致宋军全面溃败,辎重尽失。
然后张浚同学回头就把战败的赵哲张忠乔泽给砍了。
西军军心大乱,同为败军之将的慕容洮干脆跑去西夏吃党项人的大锅饭,张中彦、李彦琪则直接投了金军。
最终金军利用缴获的西军辎重和降将一气拿下了大半个陕西。
不堪一击吗?
不见得吧。
富平之战被打了个大败亏输的西军残部,回头就在适合自己发挥的和尚原教了完颜宗弼做人。
人呐,总得干点擅长的事。
这位 @月塔 大神又在这里拿自己禁不起推敲的私货糊弄知乎上某些容易被一口盐汽水喷死的人们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如果至坏,那么莫过于用谎话忽悠旁人,而如同月塔大神这样,屡次通过传播被篡改的知识和历史来哗众取宠的,理应被视为犯罪。
义胜军,驻防山西地区,不战而降;朔宁军,驻防朔州,南下支援太原,至太原城下时发生哗变,不战自溃;
所谓的“义胜军,朔宁军”之流都是宋收复幽云后在幽云征募并安置在河东的闲散人员和降兵,建军时间极短,主要是养着维稳和给郭药师上眼药,根本不是原有的宋军作战序列,因为各种原因忠诚度不够,在金军进攻河东的时候就大量叛变了。
刘延庆于宣化四年伐辽,以二十万众面对耶律大石几千兵马,不战自溃;金军第二次南下,刘延庆防守汴京,部队发生哗变,不久后弃城而逃;
刘光世,金军第一次南下时,率兵援太原,不战自溃;
同样是一派胡言,刘延庆部兵力好几个记载,宋史取十万,三朝北盟里则是二十万,十五万,十万都有,基本都是扯淡~要知道童贯北伐也不过“勒兵十万巡边”罢了。
此外,萧干才是幽州辽军主将,所部仍有数万,哪脑补的“耶律大石几千兵马”,而且虽然刘延庆在幽州输的很ZZ,但他在开封表现并不差。
贼初到即力攻东壁通津拐子城时刘延庆颇练边事措置独有法,贼知东壁不可攻,於是攻南壁。
而哗变更不知是哪里来的脑补,刘延庆部在开封外城沦陷后主动率众突围,顺带跟着跑了不少平民和溃军,只是在撤退时被金军追上,无法组织防御因此父子皆死。
同样,刘光世虽然是个鶸,但其部从未如月塔大神脑补的那样“不战自溃”,猪队友不假,但人家打了,而且这路宋军打的还很顽强。
折可求韩全刘光世与金人黏罕大战於太原之郊城自早至日中胜负相偿……至日中金人兵忽自可求寨後开生山而出劫其家计,刘光世望风而奔,可求乃溃,罗称韩权死於阵。
秦凤军:代表人物是种师道兄弟,宣和伐辽时,种师道率宋军主力布防于白沟,结果被兵力不足其五分之一的辽军半日击溃;太原之战时种师中率兵九万驰援,行至榆次,发生哗变,不战自溃;
熙河军:太原之战时,姚古率兵六万驰援,行知盘陀后遭遇金军,不敢前进,种师中部崩溃后不久被击溃;
同样是一派胡言,甚至童贯北伐的打了几场仗都没搞明白,甚至白沟之战究竟是谁打的,怎么打的都能搞混,宋军是进攻方,哪门子“沿白沟河设防”?辽军奇兵在白沟河击溃的只是杨可世的先锋部队,此战恰恰宋军处于兵力劣势,而辽军主帅依然是萧干+耶律大石的数万兵力,宋军主力也是且战且退,直到雄州城下才因冰雹吹脸而战败。
事实上,童贯对于北伐本就非常消极,不愿与辽军正面交锋,甚至在宋军进军后下令以招抚为主,命令具体到与敌军照面都不准先开火的程度,这导致辽军反击后宋军非常被动,而就在宋军击退辽军反击稳住阵脚后童贯却突然下令撤退,这才导致宋军在运动中耗尽了锐气最终在雄州意外崩溃。
宋军各部,如杨可世,种师道和辛兴宗部不敢说表现的多好,但也和辽军在正面交锋中打的有胜有负,没吃多少亏。
究竟是怎么脑补出的种师中部不战自溃的?种师中之战有一堆说法不同的记录,有说他行军途中被突袭击溃的,说他没给弩手赏钱只是其中之一,没给弩手赏钱这件事可能发生过,但这件事根据原始记载仅仅只是降低了宋军的士气,因此溃散只是宋史的发明罢了。
金人乘间訩突诸军,以神臂弓射却之,欲赏射者,而随行银碗只数十枚,库吏告不足而罢,于是士皆愤怨……师中与虏战于榆次,裹创力战而死。
结合各种记录可以确定的是——种师中受枢密院催促为加快行军速度没有携带辎重,经过榆次即将抵达太原时被金军主力捕捉,种师中部与金军数次交战且极度缺粮,最后在决战中被击溃。
师中五月辛未抵寿阳之石坑,为金将完颜活女所袭,五战三胜。回趋榆次,至杀熊岭,去太原百里。兵沚甚,敌知之,悉众攻右军,右军溃,而前军亦奔。师中独以麾下死战,自卯至巳,身被四创,力疾斗死。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没有不战自溃一说~
同样,与种师中分道进军的姚古部,也不是“不敢前进”,而是“虽姚古进师,复隆德、威胜,扼南北关,累出兵,有胜负而不能解围。”“金人探知以轻兵拒险使古不得进”,姚古部被金军利用地形暂时阻挡,并利用这个时间差用优势兵力击溃了种师中。
环庆军:金军第二次南下时由范致虚率兵二十万驰援开封,行至邓州时遭遇金军斥候,军队自行崩溃;
范致虚的军队是个大杂烩,他的部队包括关中的地方部队和民兵,西北各路的剩余部队,甚至连僧人都有,范致虚本人不懂军事,出潼关后先锋部队(主要是关中民兵)被击溃后知道自己不行,于是回师潼关驻守,其主力尤其是军中的西军部队并没有受损,哪脑补出个自行崩溃?
而且这么个没存在感的人居然能被当成环庆军代表也是大写的服~
南方义军,张叔夜率兵十五万入援汴京,结果发生哗变,发挥了不小的副作用。
张叔夜哪辈子带过15万人,他的勤王军一共三万。
张叔夜入卫,上以手札趣兵。叔夜自将中军,二子伯奋、仲熊将前、后军,凡三万人
而且在哪个位面发生过哗变?张叔夜只是在城破的时候被乱兵砍过几刀,而他的本部人马依然在力战,直到被皇帝卖了~
城破,叔夜被创,父子力战;士皆殊死斗,杀伤相当,所存犹二万人,亦以此请。上惑于和议,竟不能从,士卒号哭而散。
嘉靖? 嘉靖这也太惨了,本来俩爹他都快搞不清楚认哪个了,你这来了第三个。
朱祐樘、朱祐杬还不算,这还来个十全老狗,嘉靖表示很淦。
嘉靖肯定不担心他爹再把位置抢回去,因为他爹只是兴献王,没办法跟他抢皇帝,而且他爹嗝屁了,他叔朱祐樘也嗝屁了,他哥朱厚照也嗝屁了,他啥都不担心。
而且他真的很孝顺,为了他爹一个死鬼跟三朝老臣整个文官系统为敌,排除他的心机,至少他表面上真的孝顺。
还有,你问问十全老狗手底下能不能容得下公子章和田不礼有如此大的权利,你再问问信期、李兑能不能在老狗手里掌握如此大的兵权,虽然都是奴隶制朝代,通古斯王朝好歹领先了周王朝2000多年,要是这点儿皇权经验都没有,那通古斯人早就滚回通古斯老林里了。
把问题问对了我再来答,要不你问问他 @大明世宗嘉靖帝 有什么感想,反正我没什么感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