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2年11月7日珠海航站后回来细数本问题下453个回答究竟黑了哪些专业。
首先,航发专业几乎全军覆没了。
接下来,材料专业,千疮百孔了
简直让人怀疑,中国材料专业是不是都是体育老师在教书。不用问,航发搞不好,材料先来背锅。
顺手把机械加工业黑了一把,反正这个行业已经黑透了,从圆珠笔芯到航母,再多一个电机,也不算啥。
不过,你们热能的也要来凑热闹,我就搞不懂了。
内个汽车发动机和航发一样吗?反正都带发动机,我们不懂航发,可是我们也开车啊,就说你呢。。。
北航也带着航呢,顺手一起黑。
顺手黑一片的。。。
连电视剧都不放过的。你看,航发搞不上去,都是抗日神剧惹的祸。中国足球也别跑。
最后的最后。。。当当当当,猜对了吗,定体责啊!
___————假装有分割线————___
我就是一个卖面膜的微商,前面被打脸的几位,要面膜敷脸不?
迅速的匿了。
这个问题下一群人抱怨航空人才收入比不上娱乐明星的。
这不是废话吗?
全世界哪个国家的航空研发人才的收入超过了娱乐明星的?
就连收入差距最小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一年的收入都还不如AKB48、乃木坂46这些日本女团里的明星成员收入高。
美国职棒球员有签10年3.3亿美元的超级大合同,请问全世界航空研发人员工资加在一起有没有3.3亿美元?
呼吁提高航空航天研发人员待遇,我坚决支持;但是我也坚决反对航空航天研发人员因为自己收入不如娱乐明星都忿忿不平,甚至上升到“带坏小孩子价值观”高度。
欧美娱乐和体育明星年收入前十的明星的工资收入总和超过全美国所有科研人员全年工资收入总和的N倍,这件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少数已经有快一百年了。
怎么,欧美航空航天研发水平不退反进啊?
这个问题我很早以前就看过,当时觉得有点伤感,但是现在看来,认真做事的那一批人应该没时间玩知乎……
昨天用一天的时间一口气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一点,基本上连续不断地给某院所写了一份30页的报告(当然,之前肯定还是花了时间做了一些计算),算是给他们解决了一个强度振动上的小问题——这活儿如果放在所里面做的话可能要花半个月以上的时间。
晚上回宿舍的时候我就跟同学说,其实我们一帮人真实的效率都挺高的,虽然说最复杂的问题不一定能够解决,但是一些现在发动机里面的一些小毛小病的解决还是小意思的吧。别的不说,如果我们教研室四十多人毕业出去都能够用这种效率工作,肯定能做不少事情——毕竟现在商用的一些分析软件还是比较成熟的,发动机里面的很多工程问题只要有一个懂行的人做指导和分配,剩下的就是工作人员拼命的算、拼命的优化就好了。大的创性不敢说,小毛小病的不会像现在这么似的不断出现。而一款可靠的发动机,性能即便差点儿,也足够养活一大帮人了。
可是为什么偏偏这种情况从来没发生过呢?
很简单,昨天我心情好,没什么屁事儿干,再加上所里面催的急,顺手就超负荷给做了。要是放在平时,我肯定就是能拖就拖了——拜托,博士给我一个月的津贴才小几千,干嘛总是那么拼命?
所里面的工作人员更加不用说了,还要养家糊口,之前去航发三大所之一的某所出差的时候,某流体室骨干在给煤气灶厂商设计煤气灶补贴家用——你说那种有力全部往上使的情况怎么可能发生?
换句话说,你就想着如果有这么三百人、五百人用这种效率真正做上三五年,是个什么结果?再简单点儿说,中国的航发想要发展,就得要让这么三五百人能够从心底里面自愿地、发自肺腑地产生有一种今天我不干个十三四个小时把问题解决了我就不回家的想法。
而唯一的办法,看我的口型:
但是我说了那么多,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真的有希望吗?
在我来看,航空/航天某几个所已经能够进入到“有产品就有钱,有钱就有人,有人就有更好的产品”的良性循环了——而我会不遗余力地要求给本行业涨工资并将其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进步的必要条件,也建议所有同行都这么做。至于说我,拜托,我现在一天做两个小时兼职就比我博士正式毕业工资都高了,发动机这行不给钱我都干(当然,会有薛定谔式的偷懒)。
追赶欧美暂时谈不上,但是如果可以这么坚持下去,也许会有转机也未尝可知。
至于说回答列表里面有个我校的喷子大放厥词,我只能说,主机所里预研型号的代号你说的上几个?说未来你也配?
举个例子。
我以前做实验,要做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我们自己做不了。于是找了一家叫做中国金属研究院的单位合作。
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在帝都又带了“中国”两字,必然是牛逼轰轰啊。
约好了人,订好了时间,然后自己过去找他。
进了大院,可惜找错了楼。
于是我进到了一片破败的厂房,里面全是老旧的设备,混乱的器材落了一地。有几个年过半百的工人叼着烟,坐在地上吸烟、聊天。我问要找某某某,一个人露出发黄的牙齿,说:不知道,不认识。
我怀着拔凉拔凉的心走了出来。重新打电话问过去,发现刚才进错了楼。于是他让我在一个地方等,领我进去。
这一次,我去了一栋里面装修一新的楼,里面的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30左右的年轻人,设备整齐先进,楼道两侧各式橱窗,展览着样品。办公室上都标着某某项目办公室,等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个人猜测,航发领域情况可能也差不多。
有一些部门,年久失去活力,接着一些简单、常规的活,混吃等死。
但单位可能另外集中了一些优势资源,组织生力军,攻关创新。
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看法。在某些诸如尖端航空发动机,尖端芯片制造等中国需要二三十年以上才有可能追上的领域,或许中国永远不会追上最高水平(如果发生新技术革命颠覆原有技术路线则另当别论)。但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因为不出二三十年,中国综合实力就会强到没有必要去追最高水平的地步。
不妨先看一下美国。美国也有一些领域不掌握最高技术。比如光刻机,稀土冶炼等。美国担不担心其他国家对他卡脖子呢?我看是不太担心。因为即使其他国家真的想卡脖子,美国有太多手段反制。可以在该领域的某些关键技术上反制,如果不行可以用其他领域的关键技术反制,如果还不行可以用贸易手段反制,如果还不行可以用金融手段反制,如果还不行可以用情报机关派特工干活,如果还不行可以威胁启用改变地缘政治的力量。
中国强到一定程度也是类似的。事实上,现在除了美国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敢和中国大打贸易科技战了(日本德国不敢吧)。当然了,美国还是敢的。但如今贸易战缓和了也看不出明显胜负,技术战其实范围有限,冲击很大的只有华为中兴等少数企业。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的综合反制能力已经很强。
如果川普连任,不排除接下来几年烈度有所上升。但我觉得,川普时代的对华贸易科技战恐怕就是中美贸易科技战的顶峰了。打过一通之后,美国自然知道自己的相对力量已经不足。2024后新总统或许还会试探几下,也仅是试探几下而已。川普苦战了两届也搞不定的事他还能怎样呢?2030后美国想大搞也有心无力了。
如果2030年前还是追不上,那么中国还有没有必要拼命去追尖端航空发动机,尖端芯片制造等就很值得商榷了。5万理工人才搞民用发动机的效果可能比不上5万理工人才搞军工。那5万理工人才搞军工的后果可能是别人再不敢卡你的发动机了。5000亿搞芯片可能不如5000亿搞量子信息技术。5000亿搞量子信息技术之后谁卡你的芯片你或许就能让他的损失比你大。
以前,由于中国太弱,有些领域造不如买。以后,由于中国太强,有些领域可能还是造不如买。
所以这里就体现了不同人群观点上的差别,这里所有的年轻人都认为航空航天系统待遇差,讲情怀……
然而……科工局和国资委的人都认为,科研院所的工资畸高……
所以几年前,科工局和国资委联手整顿了这一系列乱象……严厉斥责了科研院所想要提高工资以吸引人才的行为,着重强调各个单位不能随便发钱,发福利,又设定了工资总额。
所以大家看到了一系列降薪,福利全部取消,年轻人纷纷辞职等现象。
以为搞个什么大国重器,就能随便发几十万的奖金?他们早就看你们不顺眼了,一直在等机会搞你们人,你们怎么心里没点数……
当四面围剿,有人犹豫红旗还能打多久。当核武胁迫,有人悲观国家还能否立足。当经济衰退,有人质疑路线还是否正确。但历史告诉我们,历史是实干者开拓的,胜利是进取者书写的。现在江山红遍,国富民强,我们只会越来越自信,会将国家建设好,会将航空发动机搞出来。技术封锁、产品禁销,中国航发和国防七子都名列美国“清单”光荣榜,但六十年前的判断放之今天仍正确——“封锁吧,封锁个几十年,我们什么都有了。”
——————————————————
有差距,但甩不开,便有追上的可能。在完善体系、优化方法、积累资源的过程中,我们提升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并将持续占有相对优势。事物发展无非量变到质变,只要我们咬定青山,总能够看到突破的那天。
这是个纯粹的行业,选择了科技报国,便做到心无旁骛。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不要太市场化的去看待个人利益,祖国不会忘记我们做过什么,我们流过的汗水会在蓝天留下痕迹。
18年时,学校开过一门《科技与生活》课,我当时讲过发动机的原理,但这三四年都忘了。
未来能否追赶上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和多数国家的一个明显区别,中国人无论小商小贩,还是学科宗师,活的都很谨慎,可以说是提心吊胆、噤若寒蝉。生怕一句话说错,事业前途尽毁。在这种环境生活,势必要投入相当精力用于“做人”。大家知道,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天天思考怎么说话,如何做人,那思考科研的精力肯定就少,精力少势必成果少,追赶难,这是符合逻辑的推论。所以我们这代人的任务,就是提升思想,走出恐惧,让中国人也能像多数国家的民众一样,正常生活。
正经总结:不出现极端变动(例如6500万年前一发小行星灭度苍生)的情况下,完全没可能。 别扯电动机,电动机也是欧美好。
忍了半天,还是跑进来答一下。
当然有,再小的概率,也是可能性of他母亲 嘛。
例如,某一天欧美放弃了目前的热机技术路线,也就是说人家停下来了,我们把最终的技术成果买回来,然后改个颜色改个外形啥的一投产,哗,世界第一,举国欢腾,美畜颤抖。 啥,没听说过这类事件? 彩电等离子谁最强?四川长虹傲无双。
再例如,全球都放弃热机技术路线,改成人力飞机了(也就是发动机变成人了), 我朝汉人虽然臂力不行,但是我们轻啊,人力成本也低啊,结果你可以看到,全球的航空公司都雇佣我大天朝汉人当发动机,这不就赶英超美了吗? 别说这不可能,现在各种被夸成基建狂魔作品的大楼大路大洞不就是靠贱卖人力么?
啥,你说要现在这种老老实实不耍机灵地发展热机,呃,我倒是反问一下,我朝目前从天到地,有什么东西尤其是工程靠老老实实发展就这么发展到世界领先的?有这样的例子吗?
不跟你逗闷子了,我画完这个叶片的疲劳寿命曲线还得去工地搬砖呢。。。不对,我在上班搬砖之前还得画完这个疲劳寿命曲线呢,毕竟看收入,搬砖才是主业啊。
HOHO。。。
过路的大叔大爷们啊,行行好吧,给几个子儿吃个汉堡吧。。。阿弥陀佛。。。
============以下为新增=====================
个人认为,我朝现在发展比较畸形。
就工程学而言,我朝的学术水平不高,应用水平更是糟糕。很多都已经被IEEE ISO写到国际标准里的工程方法,在我朝广大的工程界并没有得到使用。
航空发动机领域一样,不管是搞研发,还是抓生产,还是像以前一样蛮干样式的管理,当然,精益啥的口号也是喊得山响,与时俱进嘛,然并卵,只是口号而已,效率提高了还是浪费减少了么?谁知道,定额还都没实现呢。
一百年前,美国有一个划时代的管理思想家,叫弗雷德里克·泰勒,写了一本小册子,科学管理原理,直截了当地打翻了之前所有的工厂管理经验,使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和一门学科。虽然他的努力和名声被美国左派力量给埋没了,但是他的学说与思想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中代表理性的部分。
就这么一个一百年前出现的理论,我朝能够应用的也是凤毛麟角。惨不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