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如何评价大英博物馆? 第1页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大英博物馆是一个在殖民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博物馆,其藏品来源大多是在认为殖民和掠夺是殖民国家理所应当的时期,从世界各地、特别是大英帝国殖民地掠夺和采集而来。这种藏品来源方式,和其所处的社会,是大英博物馆评价多元性的根源。

2.时至今日,中国人早已不是思想价值观念一元化的群体,所以“作为中国人”这类话语所采取标签法,其实早已失灵,难以作为价值判断的一个标准。

3.就博物馆技术来说,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是目前人类社会较为先进的形态之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同时英国也是世界近代博物馆的发祥地。这些条件确保大英博物馆在博物馆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4.如果不考虑获取藏品的正义性,荟萃了世界各个文化圈的文物和艺术品的大英博物馆,具备诠释世界文化体系的能力,放眼全球,有此能力的博物馆也仅仅有四座。藏品的广泛和技术的发达确保了大英博物馆无论在哪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都是世界最先进的博物馆之一。

5.由于殖民社会已经解体,世界已经处于后殖民时代,所以大英博物馆在殖民时代获取藏品的正义性屡遭争议,面临着藏品原生国家追讨索回的压力。

6.虽然大英博物馆的综合水平很高,但是仍因文化差异原因导致藏品损伤。譬如源出中国的珍贵画作《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在20世纪中叶修复时,选择了不适用的日本绘画装裱修复方式和展出方式,导致《女史箴图》被不当裁切和掉渣。

7.大英博物馆在20世纪早期,因为屈从于经济诱惑和迎合当时社会“白人至上”的观点,磨去了原为帕特农神庙一部分的埃尔金石雕的表层,有意改变了文物的原貌,这是文化权力被政治和资本裹挟的典型案例,这是大英博物馆最大的历史污点。

8.我个人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一些珍贵的中国文物,而且为这些文物的保存、研究、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不过是一些珍贵的文化碎片,脱离文化母体则无法和母体整合成较完整的文化系统,而且有为殖民主义背书之感,对观众来说很可能沦为猎奇的道具。


user avatar   liu-chu-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首先对螺旋真理的高票回答修正一下。女史箴图是上海博物馆借调的丘锦仙丘老师修了数年修好的,并不是日本技术。其后,丘老师就留在大英博物馆工作至今,修复中日韩印等国书画百余幅。



这是女史箴图在展出时候的样子,每年展两个月还是三个月,在最上层一个独立小房间。极简风格装裱,说实话很难分清中式日式,的确大英修缮纸类文物的地方是日本人捐赠的,早期也是日本人负责,但是这张一直都修不了,直到丘老师到了以后负责人说我们这有个女史箴图,你看能不能修,能修我们就展一下,修不了以后就不展了。丘老师说我试试看,结果修了好久终于是修好了。


卷封用的缂丝也不是日本的东西



这是大英的恒温修缮工作室。本图禁转谢谢


好啦说主题,首先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藏品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二楼的中国馆,一个是四楼的瓷器馆,一个是不展的部分。不展的部分据说重器甚多,但我们平头百姓没有机会见到。二楼中国馆有很多来路不正当的藏品,所以总理来英的时候,只能以个人名义参观。其中很多东西的确很令人惋惜。


所谓来路不正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这只,十三陵才见到同款,那这一只是何时怎么出现到大英博物馆的就很有意思了。


这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工艺最好的大理国佛像。



这支是整个中国馆我最喜欢的一件,错金银立虎,美到令人窒息。

当然,还有很多来路正的东西,比如之前放在中央的永乐釉里红龙纹大梅瓶,




抱歉,因为在博物馆看东西主要为了积累鉴定,所以拍照都是手机紧贴着玻璃拍,不然会反光,但这件太大所以没法拍到全貌。

这件去年秋拍在苏富比的东方陶瓷协会的展上又看到了。所以大英也有一些这种借展的文物。

那么到底有多少八国联军英法联军掠夺的呢?实话说,光看展出这部分,不多,甚至可能没有。当年修铁路,买办等方式从中国拿走大量文物艺术品,这种方式就没什么对错之说,艺术品尤其是中国的瓷器和青铜(玉器稍差)是全世界的顶级流通货。

而且圆明园掠夺物品大批量就地拍卖,实存国库再放在大英的可能不会特别多,散落的比较多,这也是为什么英国民间经常出现圆明园的东西。



比如这个碗,乾隆圆明园的东西,我在英国地摊儿上买的。

二楼的中国馆连带着佛教文化馆现在已经关闭重新布展了,貌似今天年中会重新开,我是非常期待。

四楼还有一个瓷器馆,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威德基金会,之前在伦敦大学展览,但是因为伦敦大学不觉得自己有条件保护好这批东西,所以转移到大英来展。但根本属性还是基金会的,并不属于大英博物馆。



这张不是我拍的,侵删

这里一般很安静,我当年学瓷器的时候这里和va的六楼几乎天天去,经常都是就我一个人,气氛很好,有一种这些东西都是我的的感觉。大威德基金会的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一个收藏集,没有之一。这个屋子里因为集中布展的原因更能给人一种震撼感,所以我在这里听到“这都是当年八国联军抢过来的”的说法是最多的。但是这里真的一件都没有,全部都是大威德在当年自己买的,其中一批比较重要的是在天津通过中间机构从宣统皇帝溥仪手中买到的,那一批东西因为是深藏宫内,加上宣统自己不好出面说明,所以当时那一批东西基本都被看假,就大威德买了。



这张也不是我拍的,去的太多了就想不起来要拍照了...侵删

这一对是奠定了元青花说的标杆器。当时在琉璃厂出现,没人敢买,要么说是新的要么说是清仿,结果被人家买走了。

这种事儿有很多,你说能怨谁?

大英博物馆对我来说,真就和家差不多了,看这些文物,除了学习之外,更多的不是愤恨,而是遗憾吧。但也没有想把这些都带回国的想法,若国家能讨回自然好,不讨回放在那也不是就那么千刀万剐的事情。目前貌似只有有著录并目前在出售或拍卖的东西可以讨回。


user avatar   shangchengli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明我花2小时坐着动车就能干的事,现在我要花20个小时打着飞机去做了。宣统大帝要是还活着,他最适合回答这个题。

我列个数字:

大英博物馆馆藏达1300W件

馆藏中国艺术品达2.3W件

故宫博物院馆藏110余W件

国博馆藏100余W件

一个大英博物馆粗算就收藏了整个中华文明精华之作的1%左右,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馆,你几乎看不到3级文物以下的藏品。

大英的中国文物哪来的呢?一部分是英法联军侵华掠夺得,一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外国人和军阀盗墓盗的,还有一部分是皇室私卖,建国后90年代全民挖墓又没了一批。所有的人都在拿大英保护文物说事,战争年代不谈抢夺中破坏的,盗墓的损坏,就是沉船、烂车能带来多大的损失?我们如今能在大英博物馆看见的每一件文物、收藏,无一不是建立在千百个文物损失之上。

当初我朋友找雕刻题材,找到这张照片,知道我是什么感受么?历史的罪人,对就是罪人!线形如此圆润,肢体如此自然,服饰如此细致的雕像,砍脑袋了!这才是战争年代的罪过,战争就是毁灭文明!


敦煌壁刻、汉代壁画、各种雕像,当年的掠夺者将这些艺术品肢解运输,是对艺术的亵渎!好吧,这些都是历史的罪过,大英不是给“妥善”保存了么?那接下来我们看如何个“妥善法”

大英博物馆是赫赫有名的穷地,人员不足、设备落后,中国馆还是何老当年捐助修建的,邱锦仙老师做访问的时候也多次说过,当年她见到的不少绢本已经碎片化了,《女史箴图》国宝哈,被大英完美保存了,保存的代价也只不过是1915年由于不便展出给裁成三块了,可以想象当年谢成水先生作为艺术家看到另一个时空艺术家的遗作被减成三份的心情。

痕痕刻心啊!一个能花25英镑买你一件国宝的土地,你指望它花100英镑的代价保护?别闹了,好好歇着吧。

@刘楚痕

讲了他在大英学瓷看到的藏品,其实现在我总有一种错觉,想学瓷,去英国吧,那里的瓷器,精美瓷器,要远远多于国博,甚至故宫。触目惊心,我相信这是每个到过大英瓷器展厅的中国人的心情。

满屋子的瓷器,器型、器色、窑口等等,叹一声“明清陶瓷史”不为过啊,不为过啊!想知道这些瓷器在远渡重洋的旅途中,有几多兄弟伙伴葬身大海、粉身碎骨。

张伯驹先生在《春游琐谈》中描述了时人时事,对艺术品买卖做了以下见解“综清末民初鉴赏家,其时其境,与项子京、高士奇、安仪周、梁清标不同,彼则楚弓楚得,此则更有外邦之剽夺,亦有因而流出者,亦有因而保存者,则此时书画鉴赏家,功罪个半矣”。什么叫剽夺?强买强卖耳!什么叫“因而流出”?勾连外寇贩卖国宝耳!而“得以保存者”,不惧枪刀,不屑金银者又有几何,又护几何?

清末民国之际,刀兵横行,到底毁了多少珍藏谁也不知道,每一次的战乱都是对各界的摧残,而当下,恰有一批人在人家看见了自己祖上的物件,还很自豪的喊一声“干的漂亮!”,实在是不可理喻。可能是不曾拥有,也不想拥有吧,可能看一眼就满足了吧?

你去大英看看,那些展品几乎万年不变!问问那些定居、留学英国的人,他们很喜欢去大英博物馆么?对于非学者而言,去个三四次就索然无味了!更多的国宝,埋藏在一个个小屋子里尘归尘,土归土罢了。

“虫磕鼠咬,破袄一件”,当时的七爷是怎样的心情,如今再去英博,就是同样的心情,伯乐相马,试问大英有几多中国文物之伯乐!

从他们当年的掠夺就可见一般:多彩瓷、金银、青铜器、角杯,而少见书画、玉器等,一群在没有中国艺术素养土壤长出来的包子,指望他们欣赏?保护?滑天下之大吉!自欺欺人罢了。

现在有一群有俩小钱去看了的,回来跟一群连北京都没去过的包子说“人家大英保管的好啊”,然后这群包子就“在国内早毁了”,呵呵,只要等你先花了去北京的火车票,然后再花了飞伦敦的机票,再痛下狠心来一声“说走就走的旅行”,啪嗒俩翅膀子不心疼那俩奶粉钱的时候,爱JB咋说咋说,反正他喵钱是你的。别他喵自己去看了就乱放屁,国内还有一群拽祖国裤衩子的,可能这一辈子都看不到这些珍藏!他们也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甚至那旮瘩藏的就有人祖上的物件,他们也有欣赏的权利!你TM给拿机票钱么?

如何看待大英博物馆?每去一次就是心滴血,每见一张照片就是泪纵横!这些珍藏,在你我有生之年,再无屏息轻抚之日!那TM是人家外国人的!是人家外国人的!外国人的!想想霍满堂满世界划拉角杯的时候,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慨,明明回趟老家就能得到的,却不得不赶飞机了,何其悲哀。

~~~~~~~~有人叫我是罪恶的分割线~~~~~~~~~~~~~~~~~

评论区又见“不运走自己人早砸了”、“感谢大英的保护吧,否则十年早烧没了”。不知道说出这种话的人是什么脑回路,似乎被自己人强奸要远远胜过被外人给轮了,被自己人强奸是天理难容,被外人强奸是有吸引力的证明。

清末民国,百年之乱,他来他去,这片土地被践踏了何止一次?英法乱兵,东倭空袭,强掠之外,到底有多少文物毁于炮火之下?

文革斗争,十年浩劫,又有多少文物成了资、修?

改革之初,全民盗墓,识则收入囊中,不识则随意践踏,又有几多文物流失、破碎?

战乱非罪否?文革非过否?庸民非乱否?

今日言文革避而不谈百年战乱者,审罪否?伐人而已!

何来可洗之地,若有,谈什么法,说什么同。

没有一种罪是可以逃过裁决的,也没有一个理由是行罪的!


user avatar   yeyuan-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给文革洗地?????

我???洗地文革?????

EXM????

答主真服了,彻底服了,真心服了……你们厉害你们都是大牛……

…………


仅代表我自己表示,我极其非常特别反对、反感那些认为“把文物留在大英博物馆是最好的归宿,因为英国比中国更懂、更会保护文物”的观点。对这些人我真的忍不住爆一句粗口:滚!

大英博物馆里中国文物失窃的时候你怎么说?
大英博物馆展出时游客打碎中国文物的时候你怎么说?
大批文物修复坏的时候你怎么说?
中国馆还是靠着中国商人捐助才得以扩建翻新的时候你怎么说?
你知道上世纪的中国馆是什么样吗你就吹英博?
大批中国文物碍于英国财政只能被堆在藏室、中国馆展品常年得不到更换的时候你怎么说?
藏室里的大量文物不见天日、史学家考古学家想研究都碰不到的时候你怎么说?
或者说你觉得英国的学者会时不时蹲到密室里如痴如醉得通过研究那些文物钻研中国历史?我就想问问他家自己的古英文研究透了没?


我一共去过大英博物馆三次,如果要问我个人怎么评价这个在海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借用我二哥的话,那就是:a theatre of pain。

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懂得少,博物馆里的各种展品对那时候的我来说不仅没有吸引力,有些还挺吓人,所以实在是没多大兴趣。到33号展厅解说说到中国为世界文化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的时候,我特别兴奋特别自豪,开心得跟带我去的二哥讲这些都是我们的。我二哥毫无反应,后来他很严肃得跟我讲,他不希望看到我那么兴奋的样子,那些展品是我们祖先的杰作,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但也同样代表了曾经那段屈辱史,以至于自家的东西归家无望。

第二次去是我高中毕业,被我二哥骂了半天肤浅。因为他之前的教训导致我那些年觉得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去大英博物馆很别扭,所以当我别扭得跟我二哥说想去博物馆看展又觉得很别扭的时候,被我二哥隔着网络怼了半天。我还记得他那时候跟我讲大英博物馆于中国而言是学术之伤、侵略之伤、文化之伤,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去看、去学习、去欣赏那些祖先留下来的璀璨珍品,世界那么大博物馆那么多,难道因为馆里有流失的中国文物我们就不去吗?凭什么啊?何况博爱一点站在人类历史的角度,那都是人类先祖的智慧结晶。

第三次是多年以后我已经工作,和一个朋友欧洲游的时候再一次去了大英博物馆。朋友惊叹于博物馆里中国瓷器的精美,她说大英博物馆里的瓷器比国内博物馆收藏的漂亮多了,国内博物馆里的瓷器总感觉黯淡无光,以前老觉得书上写的瓷器多美多美都是大话,看了大英博物馆的才觉得一点没过誉。而且她觉得英国非常重视中国文物,毕竟中国馆是少有的几个以国别划分的展馆。也因此,她表示文物留在大英博物馆也不错,运回国内不知道要怎么被糟蹋。
虽然很矫情,但那一刻我的第一感受是,以后大家还是江湖不见吧,不是一路人。
是啊,大英博物馆里的瓷器漂亮得耀眼,因为当年他们掠夺走的是收藏最精致的那一批。别说什么博物馆文物都是正当来源不是当年抢的,当年通过或抢或超低价买入骗入或非法走私散落到民间收藏家手里然后几经周转到了大英博物馆后就叫来源正当了?那洗钱洗个几圈钱也是白的呢。要知道目前为止海外私人手中的中国流失文物比博物馆里多多了,十倍杀博物馆的数量。再过个几百年,这些文物多流通几次,是否有些人就可以为八国联军、圆明园洗白了?你看,国外文物明明都是有正当来源的,凭什么说是抢的你中国的?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你觉得里面展出的文物丰富多彩,实际上那些公众能看到的中国文物只有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十几分之一,其共存的两万多件文物大部分都储存在藏室密室里,别说公众了,就是学术界专家们想看一眼都难。
其中有间密室叫斯坦因密室,藏有大量中国古画卷,包括无价之宝《女史箴图》摹本。
你知道为什么叫斯坦因密室吗?为了纪念一个叫斯坦因的人。
你知道谁是斯坦因吗?一位以科考为名深入中国西北然后掠夺偷运走大量敦煌经卷、画卷的探险家。
四万多的经书,大英博物馆自己就收藏有三分之一,你说这斯坦因对欧洲做的贡献能不大吗?我要是欧洲人,我也要强烈支持把此人载入史册。可惜我不是欧洲人,我就是个没什么大爱做不到心怀全人类的普通人,所以我看着展馆里那些整块被割下的壁画只觉得心酸想哭。中国人毁文物叫毁,非中国人毁就叫保护?中国因为文革成了原罪从此不管如何对待文物都逃不开你高贵冷艳一句“文革毁了……”,某些国家就成了先进的文物保护者当年毁印度毁金字塔毁敦煌毁圆明园的历史都成了为了保护穷X国家文物的光荣史?四十年很近,一百多年就很远?

现在想想,我越来越不赞同二哥的博爱论。因为于我而言,文物的存在,不仅仅是展示古人的智慧和为了传世,更重要的是我们能通过一件古物去研究那些我们无法参与的历史、研究人类的发展进程。一件文物被收藏起来不见天日不被研究,其实已经失去了其一部分价值。更何况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前,至少在我去的那几次,停留参观的多是华人面孔,对外国人来说,埃及的木乃伊远比敦煌的壁画(经评论@吴理头指正,不是壁画,而是敦煌丝画)更有吸引力。所以除了我们中国人自己,又有多少外国人是真的对这些文物有兴趣而不是敷衍得说一句amazing就完了呢?何况很多技术真的是中国自己才能做好,你看看大英修复的《女史箴图》摹本,你再看看国内修复保存的《洛神赋图》摹本,谁优谁劣是个视力正常的人都看得出。


坦白说我个人其实并不认为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一定要还给中国,前提是这些文物留在国外比回到国内更能被研究。然而至少在我有生之年,我是看不到英国史学家比中国史学家更精通中国文物的研究,所以于我个人而言,大英博物馆的收藏璀璨归璀璨,更多的对过去和未来的心痛吧。

早些年大英博物馆碍于经济因素只在发达国家展出,近年来中国实力增强,中英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一年比一年多,大英博物馆也来国内展出过。知乎有个问题叫“国家强大和你有什么关系”,你看这就是关系。如若我们像二十年前一样穷下去,海外博物馆那么多的文物人家宁愿堆在藏室里发霉也不会来中国展出,就算全世界都知道这是我家的东西又怎样呢?

以史为鉴,文革是鉴,被侵略史同样是鉴,没有谁比谁高贵。身为个体我代表不了中国,但至少对我这个无足轻重的中国人来说,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我们要努力发展努力改进制度、技术努力向他国学习值得学习的先进保护经验从而更好得保护文物,有朝一日能更让这些文物得到最好的保存和研究,而不是什么中国烂死了没救了下一个文革不远了所以文物就留给人家国外吧。


user avatar   sun-zha-zha-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3.9答案已修改,不想给最近的一些激进情绪添火.

--------------------

今年去的,我平时是个挺爱逛博物馆的人,觉得自己也算是见多识广,进了中国馆还是一哆嗦。

进中国馆之前就被两个摆在走廊里的和人等比例的木造佛像震了一下,因为这种规格的不太常见,主要是因为相对轻,当年都被搬走了。

进中国馆之前还自我安慰一下,咱不是来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淡然处之。但是一进去,就觉得鸡皮疙瘩起了一身,我是第一次见到有博物馆能把瓷器按颜色分类。我当时带着讲解机,机械的女声正在介绍一个满月瓶:“请转到展品的背面看看上面画了什么?”当然是耻辱。



比中国馆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埃及馆,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孩子,不大的展厅里木乃伊的棺椁密密麻麻的戳在小小的展柜里,甚至相互遮挡,看不到丝毫的尊重,你甚至感觉不到那是珍贵的文物,徒开棺曝尸已。

其中有一具猫木乃伊,讲解说是最后一个,因为当年有数以万计的猫乃伊随着考古来到了英国之后,最终被当作垃圾抛弃,成了地里的肥料。

更有趣的是几天后我在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儿童动手书,非常精美,主题就是埃及考古,里面从探险笔记到圣甲虫吊坠一应俱全。在充斥着“政治正确”的西方社会中,他们的孩子就在将这种行为正当化的环境中长大,然后一代一代的拉着下一代的孩子们站在木乃伊的展柜前。


user avatar   dandan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00年前被八国联军抢去的文物,如今被裁剪、被砍头,宁愿烂掉也不物归原主,作为中国人,还能怎么评价?!

就在前几天,3月2日,国家博物馆做了个“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其中有不少珍贵的中国文物。

我想起来2015年,故宫博物院展出国宝《清明上河图》时,曾经出现排队6小时才能进馆的情况,很多人为了看一眼国宝,通宵排队也是有的。而今年这个大英博物馆的展览,想必盛况更加空前。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馆。说到数量、珍稀程度,也许故宫博物院都比之不上!

图: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中国瓷器,据说珍稀程度超过国内


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就是国宝《女史箴图》。可惜,大英博物馆大概不会拿到国内来展览。

为什么?因为如果拿到国内来,他们可能要被义愤填膺的中国人打死了。

《女史箴图》这幅画,大家可能乍听觉得不熟悉,但是其实你一定在历史课本上见过。它原本保存在颐和园,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一名军官抢走 ,回到英国之后,军官以25英镑的价格把画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25英镑……

就这样也就算了。按照很多中国人的想法,反正国宝在清末战乱时期也很容易被损坏,就算没被损坏,留到文革时期也是会被捣毁,还不如放在外国人手里,好生保护地供奉起来,也算是给老祖宗留点念想。。

但是!!!根本就不是这样!!这就是大英博物馆最让人痛恨的地方。一方面,他们保存着英国人用各种不择手段的方式,获得的来自全世界的珍品,而另一方面,他们经常不懂如何保存,也并没有用心保存!

据南方周末统计,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珍宝,约有3成没有受到良好保护!

就说《女史箴图》吧,在得到了画之后,由于不熟悉中国画的保存方式,大英博物馆十分业余地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装裱,把中国古画装裱在木板上。结果,由于材质的原因,古画随着木板的裂开而开裂。这种装帧直接导致画作出现了大面积的掉粉、开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毁损。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竟把《女史箴图》割成了三段!

割成了三段。。。成了三段。。。三段。。。段。。

这幅古画中的无价之宝,最后就被糟蹋成了这个样子:

一手毁了这幅画之后,大英博物馆决定,不将这幅画拿出来展示 ……

而出于同样的原因,大英博物馆就这样把数百件中国古画搁置了一百多年。因为不知道怎么保护,这些无价之宝就这样放在角落里积灰尘!在100多年中无人问津,其中不少都年久失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而《女史箴图》被割成3段的事情传到国内,举国震惊!!当时就有很多中国人恳求,既然你们不知道怎么弄,要不就还回来,给我们中国人自己保管。

但是大英博物馆哪里肯呢?不止是中国,包括印度、埃及、希腊在内的各种文明古国,都曾经被英国抢夺去大量的珍贵文物,如今大部分都在大英博物馆里。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家都曾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或暗示或明示,要求将文物物归原主。而对此英国首相的回答是:「没办法答应,答应了大英博物馆也就空了」

原来他们自己知道啊!!我已经想不到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在大英博物馆的网站上,甚至有相当的篇幅是用来处理讨还文物的要求的。

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还有无数的中国人认为:“文物放在大英博物馆是最好的,反正中国人也没能力自己保护,不如让他们抢去珍藏起来”

不少人都对余秋雨在《道士塔》中的话记忆深刻: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于伦敦博物馆里!

我不清楚余秋雨当时写这段话的经历,但是如果现在还这样想的人,又有几个真的知道中国人保护文物的水平呢?相比之下,国人深知文物的价值,而且有着悠久的传统修复手法。

如果你看过去年刷屏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相信你会对故宫的文物修复师有一些特别的感情。

当时故宫要修复乾隆的“万寿屏”,屏上绣着各种寿字,总数过万,故称万寿屏。但是刚拿到的时候,是这样的

由于是由于万寿屏的工艺过于复杂,于是好多个组的专家一起上了,青铜、木器、漆器、镶嵌……他们在寿康宫铺开了这个大屏风,整整干了五个月,最后终于修复完成了万寿屏。

焕然一新,每一个寿字清晰可见,金光闪闪。这才称得上我们大清泱泱大国好么!

而相比之下,大英博物馆呢?

不要说没有这样的人,他们恐怕连见都没见过。《女史箴图》的事件在中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后,大英博物馆也沦为众矢之的。于是他们终于想出了办法:找中国人帮忙。

结果,还是一个中国修画师,拯救了这幅国宝。她叫做邱锦仙。是她用中国买来的材料修补,才让这幅画得以重见天日

图:邱锦仙(左三)和她的同事


从那时候开始,邱锦仙已经在大英博物馆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如果没有她,蛋蛋姐不敢想象,那些古画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问题是,只有她一个人,修复得过来吗?

答案是:修复不过来

据统计,大英博物馆公布的馆藏总数为800万件,其中中国艺术品2.3万件。而按照答主@尚诚立人 的估算方法,中国国内的文物,主要保存在两个博物馆中——故宫博物院馆藏110余万件,国博馆藏100余万件。按照这样来粗算,一个大英博物馆就收藏了整个中华文明精华之作的1%左右!

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却完全没有懂行的人来照料,结果会怎样,显而易见。

《女史箴图》并不是个例,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敦煌壁画」,同样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感谢评论区@高宇陌指出,该壁画并不是敦煌的,而是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清凉寺。不过鉴于大多数熟悉这个故事的人还是称之为「敦煌壁画」,这里仍然保留我最初的提法)

原本,这些壁画是英国的斯坦因,在明知道文物价值的情况下,假扮成玄奘信徒,骗取了看管文物的王道士的信任,用白菜一样的价格“买”来的

图:斯坦因


而因为这些壁画体型过大,为了方便运输,斯坦因就自己肢解掉壁画,到了英国再拼起来。

而大英博物馆在展出时,直接让脆弱的壁画裸露在空气中,没有任何有效的保护。常年累月之后,壁画的色彩慢慢褪去,它们的损坏,几乎是无法弥补的

图: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壁画,上面的割痕清晰可见


我也就纳了闷了,大英博物馆里那么多宝贝,难道就中国的没有被保管好?这不是欺负人吗?

这里我要说句公道话:并不单单是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从其他国家抢来的文物,一样没有得到妥善保管。

比中国更惨的,当属希腊了。

英国将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洗劫一空,把神庙中的雕像切割、肢解,粗暴地运到大英博物馆。

更过分的是,为了迎合所谓的“白种人最优论”,英国人把希腊国宝埃尔金石雕,从本来的金色硬生生磨去了一层,磨成了白色!

于是希腊人引以为傲的雕像,就变成了现在这幅模样:

后来,希腊建了巴特农博物馆,希望大英博物馆能归还文物,大英博物馆却表示:

雕塑归大英博物馆所有 我们永远不会归还这些雕塑的任何一部分

最终,希腊人只能屈辱地制造出赝品,放在真品的位置上,痴痴地想着有朝一日,这些文物能回到这座神庙。

表面上看上去,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一流,其实它因为财政紧张,加上文物过多、缺乏技术,就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文物!

因为大英博物馆最开始,只有7万件左右的文物,从世界各国搜刮、抢夺之后,馆藏的文物达到了800多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根本就没有这么大地方来展出这些展品。

就拿中国馆来说,中国文物自1992年新馆建成开放后,就再很少被更换过,这个陈列着近2000件中国文物的展室,还是由一个中国人出资改建的。

1990年,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约2700多万人民币,把旧的中国陈列室扩建,中国馆才有了空调恒温设备。

更让人无语的是,大英博物馆财政连年吃紧,不要说没办法好好修复、没办法好好展出,他们根本连保护文物不被盗走的钱都没有。

2004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有15件中国文物被盗。

竟然连大英博物馆都能被盗?这个罪犯真是了不得,难道是怪盗基德?

但是根据英国的亚历山大·史密斯说,事实根本没有这么玄乎。其实因为财政问题,大英博物馆没钱给所有展柜都安装防盗系统,被偷走的中国展品连展柜就没有。再加上财政紧张导致的裁人,他们安保人员人数不够,这些失窃的文物又都是小物件,很容易藏匿,失窃是情理之中。

归根结底,对于这些掠夺来的文物,大英博物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们不是在展示璀璨的世界文化,而是在炫耀自己辉煌的侵略成果。更夸张的是,在大英博物馆,中国的珍宝甚至沦为了厕所装饰品、筹款箱

答主@lesis写道:山西一个庙的琉璃,19世纪初被分开割了后带到英国,就在二楼的厕所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任何人上完厕所之后都可摸一把。作为一个山西人,真憋屈,老祖宗留的东西都护不住。

蛋蛋姐想到《礼记》上的一句话:「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好学近乎知」说的是,大英博物馆不学习中国的文物知识,使得文物遭到破坏损毁,是为不智(通“知”);

「力行近乎仁」说的是,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来保护修复文物,没有竭尽全力来维护文物,是为不仁;

「知耻近乎勇」说的是,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却死撑着不愿意把文物归还原主,是为无耻!


不知道在有生之年,我还能不能不出国门,就观赏到这些属于中华文化的瑰宝。我还是希望能有这么一天,哪怕再晚都好。

我希望这些象征着中国的国宝,能回到真正懂它、爱它的祖国,而不再在布满灰尘的异国角落里哭泣。



--------------

参考资料:

南方周末《大英博物馆调查:3成中国珍宝未获良好保管》

看了大家的很多评论,有一些有错误或者措辞不当的地方我都修改了,为了方便阅读在文中没有一一标记,十分感谢大家指出。本文也是基于我自己的调查做的一个总结,对于这个话题大家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看法都是正常的,我也选择保留我自己的看法。

不过希望大家不要在评论区吵架嘛!有话可以好好探讨嘛!虽然不是跟我吵,但是我也很捉急是怎么回事


user avatar   victor-cheu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过大英博物馆还有台北的故宫博物馆,我感觉他们对待文物完全是两种态度。大英博物馆把很多文物都不加保护,房间里太阳光充足,没有看到太多警示,一些小朋友甚至可以触摸文物。很多游客在用闪光灯拍照,完全没有感受到他们有在保护。有一种猎人展示自己的猎物以示炫耀的意味。反观台北故宫,进门的时候有严格的检查,任何个人物品包括水都不可以带进去,上厕所都要先在手上盖章然后出馆去厕所。所有的房间都是很昏暗的灯光,每个展柜里都有温度湿度计让文物可以更久的保存。台北故宫不一定做的有多好,但是比大英博物馆要认真的多,真是把文物当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文化在保护传承。

大英博物馆的态度让人感觉他们在玩模拟人生游戏,文物损坏好比他们在游戏中失败,现实生活中不会有损失。外国人学中文就已经很费劲了,通过文物了解古代中国更加吃力,所以他们受到的熏陶很少,对文物缺乏相应的尊重。相比之下,台北故宫好比老百姓自己攒钱买房的感觉,非常小心,一旦出错就是倾家荡产的结果。

去过大英博物馆之后,我才意识到,文物在自己的土地上才能生根发芽有价值。


user avatar   du-jun-liang-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安政府的水平害死了多少人。

相比之前的两次,这次事件里医院可以说是毫无责任,责任完全在西安政府。有人认为医生应该受到道德谴责,这实在是过分了。在院内出现疫情后停诊、封院清查,或者是改造、调整医院功能是非常负责任的,也是对抗疫情积累的经验。如果院感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位先生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去世的,这需要手术治疗,而且不是小手术。

交大一附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由于疫情封院,友谊医院院感威胁且水平较低无法处理。第九医院直接接诊,体温都没测完,然后不幸发生。

这四家医院都没有什么责任,那么责任在谁呢?救护车为什么会不知道交大一附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封院?

连急救人员都不清楚,你难道指望人民群众能自己搞清楚?


刚刚看到有答主认为不应该投入如此多的资源用于新冠,特别是轻症新冠的治疗,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治疗”新冠本身并不消耗很多医疗资源,真正消耗医疗资源的是隔离患者占用的床位和相应配置的医护人员。

除此之外,并非所有医院都能做到完善的隔离,为了控制院感,大部分的基层医院根本不能在疫情期间开放。这次西安疫情中,陕西省人民医院已经被确定为新冠定点医院。这基本意味着这个医院就对普通患者离线了。无论是西安还是武汉,“绿色通道”喊得震天响,也变不出更多三甲医院来。

压制新冠必须有充足的床位和基层医护人员,一旦医疗体系被击穿,院感和社会面的大规模爆发将不可避免。这一点武汉的初期和现在的欧美已经清晰地告诉了我们——清零不绝对,等于绝对不清零。什么“轻症居家隔离”都是废话,没卵用。

西安政府的错误在于极端拉胯的应急预案、信息互通水平和调度能力,并不在于清零政策。如果我们想过正常的日子,清零就必须执行下去,直到新冠真的成了“流感”。

顺便再劝一下西安政府,不要再砍公立教育和医疗了。偌大一个雁塔区,居然要靠兵器工业集团的三乙医院死撑接诊。喊得震天响的高新区,一家公立三甲都没有。吸取教训吧,这次有他们,你们再折腾,下次靠谁?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安政府的水平害死了多少人。

相比之前的两次,这次事件里医院可以说是毫无责任,责任完全在西安政府。有人认为医生应该受到道德谴责,这实在是过分了。在院内出现疫情后停诊、封院清查,或者是改造、调整医院功能是非常负责任的,也是对抗疫情积累的经验。如果院感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位先生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去世的,这需要手术治疗,而且不是小手术。

交大一附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由于疫情封院,友谊医院院感威胁且水平较低无法处理。第九医院直接接诊,体温都没测完,然后不幸发生。

这四家医院都没有什么责任,那么责任在谁呢?救护车为什么会不知道交大一附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封院?

连急救人员都不清楚,你难道指望人民群众能自己搞清楚?


刚刚看到有答主认为不应该投入如此多的资源用于新冠,特别是轻症新冠的治疗,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治疗”新冠本身并不消耗很多医疗资源,真正消耗医疗资源的是隔离患者占用的床位和相应配置的医护人员。

除此之外,并非所有医院都能做到完善的隔离,为了控制院感,大部分的基层医院根本不能在疫情期间开放。这次西安疫情中,陕西省人民医院已经被确定为新冠定点医院。这基本意味着这个医院就对普通患者离线了。无论是西安还是武汉,“绿色通道”喊得震天响,也变不出更多三甲医院来。

压制新冠必须有充足的床位和基层医护人员,一旦医疗体系被击穿,院感和社会面的大规模爆发将不可避免。这一点武汉的初期和现在的欧美已经清晰地告诉了我们——清零不绝对,等于绝对不清零。什么“轻症居家隔离”都是废话,没卵用。

西安政府的错误在于极端拉胯的应急预案、信息互通水平和调度能力,并不在于清零政策。如果我们想过正常的日子,清零就必须执行下去,直到新冠真的成了“流感”。

顺便再劝一下西安政府,不要再砍公立教育和医疗了。偌大一个雁塔区,居然要靠兵器工业集团的三乙医院死撑接诊。喊得震天响的高新区,一家公立三甲都没有。吸取教训吧,这次有他们,你们再折腾,下次靠谁?


user avatar   hou-ge-82-63-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安政府的水平害死了多少人。

相比之前的两次,这次事件里医院可以说是毫无责任,责任完全在西安政府。有人认为医生应该受到道德谴责,这实在是过分了。在院内出现疫情后停诊、封院清查,或者是改造、调整医院功能是非常负责任的,也是对抗疫情积累的经验。如果院感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位先生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去世的,这需要手术治疗,而且不是小手术。

交大一附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由于疫情封院,友谊医院院感威胁且水平较低无法处理。第九医院直接接诊,体温都没测完,然后不幸发生。

这四家医院都没有什么责任,那么责任在谁呢?救护车为什么会不知道交大一附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封院?

连急救人员都不清楚,你难道指望人民群众能自己搞清楚?


刚刚看到有答主认为不应该投入如此多的资源用于新冠,特别是轻症新冠的治疗,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治疗”新冠本身并不消耗很多医疗资源,真正消耗医疗资源的是隔离患者占用的床位和相应配置的医护人员。

除此之外,并非所有医院都能做到完善的隔离,为了控制院感,大部分的基层医院根本不能在疫情期间开放。这次西安疫情中,陕西省人民医院已经被确定为新冠定点医院。这基本意味着这个医院就对普通患者离线了。无论是西安还是武汉,“绿色通道”喊得震天响,也变不出更多三甲医院来。

压制新冠必须有充足的床位和基层医护人员,一旦医疗体系被击穿,院感和社会面的大规模爆发将不可避免。这一点武汉的初期和现在的欧美已经清晰地告诉了我们——清零不绝对,等于绝对不清零。什么“轻症居家隔离”都是废话,没卵用。

西安政府的错误在于极端拉胯的应急预案、信息互通水平和调度能力,并不在于清零政策。如果我们想过正常的日子,清零就必须执行下去,直到新冠真的成了“流感”。

顺便再劝一下西安政府,不要再砍公立教育和医疗了。偌大一个雁塔区,居然要靠兵器工业集团的三乙医院死撑接诊。喊得震天响的高新区,一家公立三甲都没有。吸取教训吧,这次有他们,你们再折腾,下次靠谁?




     

相关话题

  如果美国最初是法国人或德国人的后代建立的,那么美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 
  国民党输掉大陆是因为腐化严重吗?到底有多严重呢? 
  中国文化中,有哪些独特而又虚伪的谦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是否自此深藏历代以来民族精神之中? 
  古代丝绸之路的货币以什么为主呢?金银铜? 
  如果未来中国的军事实力远超俄罗斯,中国会不会收复被俄罗斯侵吞百余年之久的外东北(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如何评价邓稼先? 
  郭靖为什么不能用武穆遗书训练好襄阳守军? 
  中日韩三国无论是地理还是文化,都在一个圈子里,中日韩未来有没有可能建立亚洲同盟。对世界又会有什么影响? 
  抗战时期中国政府为什么不投降、和谈? 

前一个讨论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白酒标签不得标注特供、专供等字样」,此举背后有哪些原因?
下一个讨论
魔术师约翰逊(Magic Johnson)的运球/控球能力属于什么级别?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