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滴滴最不安全的点在于:
滴滴—司机—乘客
链接这三个部分的关键词是手机。
我不知道你们所在的城市有没有这种情况,反正郑州我是遇到过。
滴滴下单的时候是一个车牌号,来接我的车是另一个车牌号。司机显示是女的,但是来接我的人是男的。
这种情况我还遇到过不止一次。
司机给我解释的原因有:
最近换车了,但是资料没更新。
账号是老婆的,老婆白天跑,自己晚上跑。
等等等等。
我认为这才是滴滴最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能讲车辆和客户端上的那个人绑定在一起,那么你再怎么强化实名认证都是白瞎的。更不要说,现在网络上帮忙注册滴滴过审的业务早已经如火如荼了。
评论里的朋友们说已经有人脸识别了。可能是我表述不清楚,那么我们来一起看看以下几个情况人脸识别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我以A的身份注册滴滴司机,确认身份时,A确认,跑单时我跑。
我以我的身份注册司机,确认身份时,我确认,跑单时,我跑,但是我换了一辆车。
我以我的身份注册司机,身份确认无误,我跑,我开我的车,但是中途我起了邪念,手机关机,或者卸载了滴滴,或者直接将手机扔了。
以上情况我认为依然是存在漏洞的。我认为人脸识别可以进一步确定司机身份,但是依然没办法做到人车绑定。所以这一个环节,依然是滴滴最大的风险。
另外说一句有点疑似杠精的话,司机人脸识别了,乘客呢?如果乘客想要害司机怎么办?这方面似乎没有被考虑进来。
老实说,业内并不太提所谓“流量明星”。
泛娱乐行业的链条大概是这个样子:
明星IP——内容创意制作执行——宣发播出平台——用户
明星是内容和平台方的上游,
业内不提什么流量明星,
划分一般是头部明星、一线明星、二三线明星、夕阳明星这样的,
标准就一个,出场费多少钱。
而内容和平台方采购明星的时候,谁来决定明星的价格呢?
其实,是最终的用户来决定明星的价格的。
泛娱乐行业赚钱就是那么几个套路:广告费、用户付费(门票、电影票、会员费等)、游戏、打赏、衍生品。
头部明星,能够带来更高的用户消费规模,内容和平台方才能赚钱,生态链上面不赚钱的话,整个行业吃什么?
所以,记住这句话,明星值多少钱赚多少钱,是用户决定的。
别再傻傻的问为什么戏子能赚那么多钱,问为什么政府不出来管管之类的。
当年新英体育,雄心勃勃的买下英超版权,准备大干一场,IDG也投了不少钱,结果呢,愿意付费观看英超的人聊聊,本都收不回来。
去年市场大谈特谈的知识付费,现在你看还提吗?
不愿意付钱,谈个锤子哟。
所以知乎上好多人,一边看不起为娱乐业花钱的粉丝,说别人是付智商税;
一边呢,又看不上头部明星,觉得是靠脸吃饭的流量明星。
那您倒是无条件的为喜欢的明星或者内容掏钱呀,而且要掏大钱才行,因为您曲高和寡嘛,俗人10个人每人掏1块您这边要1个人掏10块才能打平对吧。
比如,你愿意为看世界杯付多少钱?100、1000?
你愿意为看有詹俊张璐解说的世界杯付多少钱?100、1000、10000?
或者换个角度,
广告主愿意为你的注意力花多少钱?
前些年互联网有一个价值鄙视链还有印象吧,
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
和前面所讲的一样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