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越来越强大,移民出国的人会后悔么? 第1页

        

user avatar   glaxyr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觉醒来,没想到这篇回答收到了很多评论,有支持也有疑义,我觉得这种争论是非常好的,说明大家都开始正视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龙腾盛世,歌功颂德。

本文的核心论点是:中国并没有像题主说的那样强大,尤其是中国的基础工业。当然这句话不是我为了黑祖国而说的,而是工信部部长说的,我只是用上市公司的实例来佐证官方论点。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由于中国工业大而不强,基础薄弱。

因此根本谈不上歪果仁羡慕,移民出去的后悔的问题。


以下是原答案:

================================================



大约上世纪90年代起,在某铁血宰相的努力下,中国开始了从大而不强向大而强转型。

转型的代价曾有人用一个词总结:国富民穷。

尽管很多人用我朋友我父母我大爷等现身说法来否定这个词,但是数据统计显示,2001年以来,中国的劳动者收入在GDP的占比连年下降(郎咸平甚至抛出了实际占比只有8%低于非洲的惊人言论),而同期政府收入、企业收入的增幅都远超劳动者收入增幅。


你的工资增幅和越来越强大的国家之间的落差,自己心里没点数嘛?上图是一张高三政治题,显然这是连TG官方都承认的事实。

这种类似集中压榨剩余价值的政策,我不评价好坏。星球大战的奴隶制银河帝国也是强大到不可战胜的。

我的知乎专栏是研究上市公司年报的,在我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板块是非常惨烈的。而这个行业却和国家的强大息息相关,那就是机械行业。

头一段时间,CCTV搞了个《大国重器》节目,出现的设备让我们热血沸腾,群情激昂,仿佛我们的国家已经先进到可以随时发射高铁到月球了。但是其中出现的设备厂商的名字却让我惊诧不已,因为在我做过的分析中,从财务角度看,这些企业都是劣迹斑斑的,为什么它们成了大国重器的厂商?

于是我深入了解了下。

官媒对沈阳机床是这样宣传的:

  “打包你的散装idea,拯救你无处安放的APP,尊重你一本正经的专业态度。”谁能想到,如此时尚鲜活的语言竟出自素以严谨著称的工程师——2017年岁末,首场i5OS开发者实战沙龙在沈阳机床集团i5研究院火爆进行,一群年轻的工程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互联网+i5新工业母机”带来的智造应用升级。

  自2014年全球首发i5智能机床以来,沈阳机床的“i5旋风”越刮越猛,i5智能工厂、5D智造谷、i5OS,让i5新工业母机日渐成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又一“大国重器”。


然而我看到的年报是连年亏损,资产负债率接近100%,资不抵债,为了强行续命,甚至在zf的协调下,赖掉了4.7亿的供应商欠款(其实大家都是机械行业混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这4.7亿又是多少供应商企业员工的血汗钱?)

这样的企业都自身难保了,它的员工收入会高吗?而机械行业只有一个沈机吗?

非也,全行业哀鸿遍野。

造地铁的盾构机被CCTV们吹上了天,但是生产它的厂家呢?

以秦皇岛天业通联为例,连年亏损,经营性现金流常年为负,2016年的年报只有200多万的利润,作为上市公司,天业通联的财务总监仅有50万年薪,恐怕连知乎人均水平都达不到吧?而根据2016年的年报数据,天业通联的全年人均税前薪酬只有不到5万元


小粉红们看到中车们跑到国外抢到订单了,于是高潮了,你看我们的祖国强大吧,我们做的产品又便宜又好用,你们颤抖吧!

但实际情况呢?真的有又便宜又好用这回事吗?醒醒吧,一分钱一分货。

便宜中标的代价是国内机械行业勒紧裤腰带,放弃员工福利,利用员工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和微薄的工资换来的低价订单!!!是国内上市公司不断缩减的利润,是机械学材料学各行各业劝退的帖子... ...

还有,这些员工是你我的血浓于水的同胞,甚至可能就是你和我。

PS,这是上市公司,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也是理论上中国待遇最好的企业,都是如此,那么,其余的没有上市的企业呢?

中国到底强大到什么地步你明白了么?




对于上市公司财报的分析,欢迎通过我的公众号进行咨询。

公众号:诗与星空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的第一属性,永远是阶级,而不是什么国籍或民族。阶级不同,目的不同,感受也大不相同。对一个独轮运偷来说,和对一个名校工科毕业生来说,和对一个富豪来说,收益和机会成本特性和程度,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实在没法一概而论。对于一些人来说,中国越差,他们反而越好,起码心理感受越好;对另一些人来说,中国越好,他们机会成本越大;对再一些人来说,中国越好,他们在外国过得越舒坦。总之,虽然我个人依然非常认可,国家和民族这些概念,在这个愚蠢的动物世界里,在人群层面的加成作用,但是,对于个体层面的实际操作来说,还是先琢磨清楚自己的阶级属性为佳。

—————————

以上是原文,一个字都不会改了。很简单的概念,很简略地叙述,但也充分照顾了各种让步了。认为此文竟然是在宣扬国家和民族虚无主义的笨蛋们,或者努力提升语文水平,或者努力提升智商,或者努力放眼全中国,看看你认识几个山村赤贫,认识几个二三线旧体制人员,认识几个一线高知高薪,有认识几个土或不土的富人,那些国内外都有产业、资产和肉身薛定谔存在的富人。评论区就不陪着扯皮了。没营养的不回复,不友善的直接举报+删除。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悔恨交加的外国人前来报道。

现在回一次国太贵了,要回国还要花300澳币买2年多次来回签证,还要付45块钱让旅行社去跑腿。我实在回不起,所以只好去日本(免签)然后隔海相望。

在国内淘宝随便买的日子真是太幸福了。在澳洲买淘宝还得走国际集运,运费好像是20澳币起?具体忘了,反正运不起,只好本地买Ebay。

上班太颓废,像条咸鱼一样,天天下午茶,周五中午一帮人全没了都去聚餐了,5点不到全TM的去了bar喝酒... 好怀念国内加班到9点的日子啊。

房价也贵,涨得不行。每天我站在阳台上看海景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欠了银行多少钱。

出去玩坐高铁?不存在的。澳洲这种地方怎么会有高铁。只有苦逼地自己开车啊。一路上遇到的澳洲人也都是苦逼的,游艇,房车,都得自己拖着。到了海边,经常可以看见那些中产男人辛苦地劳作,把船从SUV后面解下来,推到海里。这就是赤裸裸的资本主义,劳作了一个星期的劳动人民,到了周末还要当渔民。每当想起这令人悲愤的场景,我都一脚油门踩下去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飙到200km/h.

而周围的朋友们由于生活的压力,也都丢失了对生活的远大憧憬,只关注眼前的一顿饭。说来说去就是周末要去钓鱼,BBQ,潜水捞海胆,总之是太穷了,连超市净食都买不起,只好自己抓!

说到游艇,我好想60万买条大船跨过大洋重回祖国的怀抱呀!但也只是说说而已。300块过路费都付不起的人,就不要做梦了。说起来,我也只能漂泊于170多个免签国家,有国不能回了吧...

我要控诉,让大家好好看看澳洲人民在这个没有前途的国家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吧!










最后是FAQ时间。

Q:为什么要匿?

A:悔恨交加,无颜面对

Q:在外国会不会在街上被混混打,在公交车上被歧视?

A:可能会吧,所以我只有开拖游艇的破车才敢出去

Q:你是来装B的吗

A:是的


哈哈好吧~ 那么多赞,不说点正经的很不服责任(毕竟我的真身还是有几万关注的哇哈哈哈)。

海外华人当然也密切关注国内动向。实际上,因为没有某墙的阻隔,了解的信息更全面。

回国发展这个选择,我个人是计划并实践过的。出国回国和结婚、职业选择一样,都是需要一件精密规划、调查分析的事。我几年前调查回国工作这一选择,在上海-悉尼之间跑了好几回,去大公司当面面试,或者电话面试,谈过薪水,在上下班高峰期实地体验交通方案(地铁VS滴滴VS自驾),去4S店看车,了解拍沪牌。最后的结论,不好意思:在上海生活 VS 在悉尼生活,差距是全方位的。

这个差距当然包括生活质量上的差距,具体不再多说。然而有更深层的差距。这么说吧——

  1. 《三体》里面,罗辑第一次当选面壁人之后冬眠醒来那次。他发现地球人NB了,能造星际战舰了,能跑光速15%,城市也造漂亮了,到处是飞车。他和整个地球的人都很欣慰地认为地球人能干死三体。但后来他拿了一个自以为是无限能源超高科技的自动加温杯子,很快发现这只不过是无线感应充电而已,一百年前就有的科技,才恍然大悟,地球人科技只是表面光鲜,实际上一点进步都没有,骨子里什么都没变。
  2. 天朝国产剧/电影现在砸的钱挺多的,成本比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可能暂时比不上网飞和好莱坞,但是布景比澳洲土剧《Homes and Away》之类要优越到天上去了。场景也都是豪车、豪宅、好景、讲高级中产,道具也都与时俱进,宝马都是最新款的。但内容?不好意思,无非就是穿着西装的清宫剧,有钱的男人宠女人之类。骨子里什么都没变。《前任3》我说的就是你

天朝现在有高铁,有淘宝,有微信支付宝,有航母和J22,并且毫无疑问以后还会有更好的,以后(或者已经)在基础设施上很可能会把澳洲和美国甩在后面。

但我经过实地调查的结论是:骨子里什么都没变。


最近的很多新闻(或者说:消失的新闻)也更加佐证了我的观点。


user avatar   liu-xiao-qiang-81-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是:不会。

一个人判断事物最基础的因素,往往就是利益。

中国的娱乐圈,一大堆的外国人演绎着中国人的电影,唱着中国人的歌,有的嘴巴里骂着中国人,天天说“你国”“你国”。但是,这些人的利益受到伤害了麽?还不是该骂就骂,该说就说?更有甚者,这些人还享受着身为“外国人”的优待,有税收减免呢。

这些移民出国的人,只有当他们的利益受到损伤,才会痛彻心扉的。

想让“外国人”后悔,一定要拿出具体行动才行。

第一:中国的高校国际影响日益提升,现在外国人到中国读书,都有优惠的。我们是不是取消一些优惠,多收一点学费么?要知道,很多地方的老师,都发不出工资呢。

第二:娱乐圈的演出,拍电影,是不是要对外国人多收一些税收呢?说实话,中国的演员那么多,我们根本不需要外国人叽叽喳喳好吧?

第三:外国人在华工作,是不是要加税?不能总是歧视本国人吧?

第四:中国自己的资本充足了,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外国人的投资限制以下,甚至征收高税?

第五:继续强加中国的经济实力,目前那些移民出国的人,可能还没有感受到,中国崛起的浩瀚力量,只有中国浩海的经济实力,让这些外国人感受到明显的竞争,还觉得“肉疼”以后,他们才感觉到后悔的。

中国的崛起,会从各个产业链发力,一个大国的产业崛起,一定是要吞噬小国的产业链的。那些羡慕什么新加坡,新西兰,欧洲小国,进而移民的,可能过不久以后,就只剩下风景好了。到了那个时候,神马福利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失业,他们就会后悔了。

总之,想让那些移民出国的人后悔,还要看我们这些留下的人,有多少实力,让他们感觉到肉疼。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外多年的生活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在国外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所遇到过的所谓的不如“国内的”方面,99%是因为语言的劣势造成的。

只是很可惜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办法说的跟native一样,包括我自己。

所以基本上那些纯靠技术吃饭的比如程序员,医生,都会觉得国外更好。而一些靠说和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则会更加的怀念国内的生活。

至于高铁,移动支付为什么的...真是想多了,那玩意儿对于华侨的吸引力还不如路边的炸串。大多数人回国还是因为在中国可以更畅快的沟通交流和由此带来的发展优势。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国的后悔点在哪里?在社会地位的绝对下降与生活水平相对上升之间的矛盾。中国强大不强大不是后悔与否的关键,而是看出国前后的阶层变化,以及新旧两个阶层之间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差距。

目前,中国发展水平较快。很多从中国列车的“一等席”挪到美国列车的“三等席”的朋友过上若干年,可能发现中国的“一等席”比美国的“三等席”舒服多了。

以80年代的移民为例。

如果你是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民,种田饿肚子,必然穷则思变考虑做生意。农民学生意都是老乡带老乡、同族带同族的模式。有的地方的“生意”就是移民当大厨,这些移民会后悔么?但如果你是当时的城市居民,非农业户口当初天然的是这个社会的前20%。有出国心思的往往是体制内知识分子,妥妥的前5%;或者是祖上喝过洋墨水、有海外关系的“老克勒”,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通常比别的社会成员混的好。这些人出国以后,不能像旧圈子里的朋友那样继续做社会精英,在海外做一辈子低端工作,生活在社会低层,忍受着社会阶层显著滑落,比如说从外科医生变成唐人街鱼贩子之类,心态自然不佳。如果子女争气就罢了,可以自我安慰“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尽管在藤校的开学典礼上遇到老同事会百感交集。如果混的特别不好又特别的寸,比如说过上三十年,当初为了出国换机票卖掉的四合院值一个亿了,或是自己窘迫到要回国找原单位要退休金、福利房,这样的移民肯定是相当后悔。

四合院值一个亿的这种段子我是没听说过,多数人的生活都比较平淡。

比如说研究所90年代搞改革,某位清高先生自觉怀才不遇:“干活先要拉课题、拉经费,中国这个黑暗的关系社会,我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吃亏!不行,我要去美国,去真正看重能力的地方!”去了美国之后,清高先生发现,中国这些村炮领导从哪里学的损办法啊?都是跟美国的正宗地主老财周扒皮学的!于是只好各种的老博后、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混着。想找个机会回国,人家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有失恭敬。毕竟信息时代,国际交流不再奢侈,自己头衔的含水量人家都看明白了。回来当科研打工仔,跟老同事们对标,落差太大,于是开始后悔出国。

比如说某位老将军的儿子,90年代初生意做得不小,然后开始涉足黄赌……赶在东窗事发前夕,他造假账骗贷400万,全家跑路美国了。现在他的子女念了藤校,自己过着当地的小市民平淡生活。只是当初跟他差不多体量的商人,即使不像他这样有“红二代”光环加成,开始前往美国买富人区了。当初他拘押给银行的一处偏僻房产,门前修了快速路,沿线盖满了中产社区。这处房产的位置上盖了几十万平方米的综合体,里边开着的屌丝侬一到周末塞满了中产家庭大妈带来的熊孩子吱吱哇哇。啊,中国的中产好惨,为子女提供一份体育活动的爱好还要蹭屌丝侬的。

还有之前我在知乎编排过的段子。某位女军医,丈夫是国有外贸企业的业务骨干,携款潜逃。组织上请女军医劝丈夫回头是岸,女军医说这事她一点都不知道,丈夫失联。第二年,她说没脸在圈子里混了,申请转业,货币化安置。然后带着钱就去了美国……然而丈夫已经起了异心,拒不相见,只是给她租了一年的公寓。那笔公款在丈夫手里,所以女儿也偏向丈夫。二十年后,女军医回国跟原单位要福利房,提议“把货币安置交还,给套房子行么?”

至于移民出国不后悔的例子,显然更多……

水电工做到了小包工头,手下有十几二十人干活。虽然手里有几个钱,但是村里回不去,城里住不下。有钱在城里买房子,没“关系”送孩子上重点学校。突然有一天小老板开悟,技术移民了枫叶国。虽然在枫叶国他就是自己开张的水电工,没有员工了,但是生活水平上来了,比当老板的时候安逸、享福。于是小老板天天跟国内的老朋友安利:“快来枫叶国吧,我给你想门路!”

在国外取得了不错的教职之后,中组部不计前嫌,当做他当年没拿过血卡的样子,聘他当了“千人”。“千人”这个级别的学者都是世界公民,在哪里都能有不错的学术生涯,于是他每年在中美两国各待半年。“千人”在国内的住所是大学给院士盖的别墅,院子比在美国的时候略小,才两亩地,但是全市的亲戚都坐着公交车来他家种菜……院子都种满了 ,墙根下还结了几个南瓜。学生们路过,闻到正宗的农家肥,以为学校聘了一位农学专家。

小知识分子厌烦了住车库、分房排在后勤工人后边、每星期听领导一副死人脸做一下午政治报告的生活,选择出国。出国后各种“洋插队”,还差点闹出一出“麦琦的礼物”:夫妻二人争着退学,改考医学院的全奖,好早日赚钱养家支持对方完成学业。两人出国前是知名医院的医生,这个实力还是有的。但是80年代的澳洲,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念医学院意味着要在哪个乡下当一辈子住院医,这个选择处在当年留学界鄙视链的底端。两人最后坚持了下来,现在当着专业人士过着中产生活,子女一个学医一个学法,学法的儿子给国会议员当过秘书,拿着议员的推荐信去牛津读博。第一代移民往往无法跟母国割裂,两人爱看国内的电视剧,别人恭维他们的少爷在议员身边做的是“达康书记”当初的工作,他们听了很受用。夫妻俩为原单位做出不小的贡献,引荐了许多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为许多前来投靠老同事及老同事的子女提供了住处。夫妻俩爱国华人的形象极端正:“外国人不管你兜里绿卡的颜色,他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你的黄皮肤。虽然大家都是不满国内生活才出国的,我的家庭在国内也经历过了一些不公,但是‘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在哪里都一样。”更何况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可爱了,连外国人都爱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爱。

国企下岗职工的女儿和普通农民的女儿,移民大洋洲,朋友圈里成天是一副生活质量高于国内上中产家庭的晒娃照。所以因为移民纠结的都是 @caterpillar 老爷这样的驻马店大庄园主。


结论:出国后悔不后悔,跟“国”的关系不大,跟“你”的关系较大。“国”变得强大与否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你”是不是强大。


user avatar   leonz-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些年基本上每年回国一次,国内除了吃到正宗的中餐比较方便,其他有什么可以让美国华人后悔的?

Android pay, Apple pay都是手机拿着碰一下刷卡机就行。就算直接用信用卡也很方便,没觉得需要羡慕微信支付。身上十几年都自带特别少现金的。

高铁再快也没有飞机快,繁忙的城市之间一天几十个航班对飞,票价也挺便宜的对于普通人。短途开车就是了何必挤公共交通。

说到后悔,估计只有一种人。10年前北上广卖了家里几套房子出国的。俺们这种小地方的普通人,出国了才有办法读好大学自己当老板住花园海景社区300平方大房子前后院游泳池几辆车周末游艇钓鱼长假各国旅行老婆欧美名牌买买买的生活。(非装逼,知乎有钱的大爷非常多。这只是美国情况较好的中产生活而已,来过都知道) 在中国这种生活水平年收入要多少?我自认我在中国做不到。

要是我当年从没出国,二本不一定考得上。花钱在家乡小县城求个单位进,家里没背景没资源,只能一辈子当小职员坐井观天混吃等死。要是非得挤在大城市,就和千千万万的蚁族一样加班干活挤地铁,背着几百万房贷战战兢兢,孩子生出来又是给各个地主老爷们做人肉电池做长工。

天朝再强大,也是官僚资本强大,偶等屁民瞎膨胀啥。

EDIT:评论区很欢乐啊。我谦虚一点说二本可能考不上,有些人还就认真啦。。。今天的生活也是我在这里十几年的努力来的。并没有美国政府工作人员等在飞机场出口给你发房子发船发老婆。美国梦的一点,就是个人通过刻苦努力,可以比较容易的白手起家得到体面的生活。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欠妥,毕竟现在论人均,论生活环境和整体素质,国内和西方还是不在一个层面上,发展中国家真心就不是白叫的。

况且国内三线城市和北上广深的差距比起北上广深和西方的差距还要大,移民的总不都是北上广深的人吧?

但是你说没有后悔的那也不可能,最起码,80年代出国潮的时候出去的相当一部分人后悔了,因为相当一部分人,在国内当时算是高层次人,但是去了美国发现自己就是最底层的打工仔,从事的工作也无非就是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并没有大富大贵,形成落差,发现国内没出来的人反而利用各种优势风生水起,就后悔了。

但是不后悔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越往后大家对国外的认知越清晰,越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情况,移民,目的明确,所以越后期移民的越不容易后悔,毕竟是权衡之后理性的选择。

但是我还是要说但是,这问题最大的价值就是又炸出来了一帮言必称人权,各种冒充年薪百万常春藤毕业现定居国外的蠢货。。。

你们不装逼会死么


user avatar   you-song-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越来越强大,和选择移民没多少关系吧。

而且去到国外会想念支付宝什么,也就是嘴上客套下吧。发达国家的各种支付方式,信用体系和诚信精神,也是很方便的。

高铁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天天出门的嘛,对于不出门的人来说,这根本没用处。

高楼呢,额,也许外国人是羡慕,然而你要是在他家盖,估计他还不愿意呢。如果不是人口太集中,谁愿意盖高楼呢?中国虽然大,然而人口都集中在所谓人口地理分界线东边。

有高楼是发展的标志,然而没高楼,并不代表没发展。

还有,建议少看那些“外国人夸赞中国xxx”,“外国人爱上中国”之类的报道,举个例子,我去迪拜玩,人家问我迪拜如何,我会说“迪拜好好啊,楼好高,房子好漂亮,公路修的很好,车很豪华”。你问我住在中国没有住在迪拜后悔吗?废话,有啥好后悔的,虽然我来玩觉得迪拜挺好,但是迪拜真的怎么样你自己没点逼数吗?

同样,我们中国人心里也要有点逼数。中国怎么样还需要听外国人说啊?


user avatar   san-zhi-er-duo-nie-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当年最优秀的同学大部分出国了,现在基本上收入都在8-20万美金之间,但是美国的税重,没啥积蓄。职位也很难提升。我去美国待过一段时间,前年全家包括老婆小孩父母都去待了,整体结论是我们暂时都不考虑移民,生活方式不一样,没人脉,没认同感。

我本科专业是生物技术专业,当年我们专业的分数线是全上海所有高校最高的。如果了解的人知道,2000年那几年全中国都是生命科学最热,类似于现在的金融。值得声明的是,我不是考进去的,我是知道生物技术专业是分数最高的专业之后,我有选专业的权利,之后选了生物系。

本科毕业的时候,大概班级三分之一同学出国主要是美国,三分之一同学留在国内读研,三分之一的同学工作。

毕业1-5年后,读研的同学一半去了美国,一半留下来。那时候差不多一半国外,一半国内。

毕业5年后,国内有同学移民了,出国工作了,更多的同学开始回国了。

毕业14年了,统计了一下,现在大概三分之一的同学在国外,大部分同学已经回来了。

国外有哈佛的同学,有耶鲁的同学,国内也有清华的博导(也是海龟),也有已是国内业内巨擎(国内学术泰斗的最得意弟子),也有同学我经常找他们帮忙解决一些问题。

我待过两个宿舍,包括我在内的四位已转行金融,目测薪水都有几百万。一位已是拟上市公司的副总。

整体来看,目前来看,国内的同学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国外的同学或许在厚积薄发的过程中。

其实生物专业那时候分数极高,我分析原因如下:生物最好出国,那时候美国全奖大概是2.5到3万美金一年,汇率是8.2,大概是20万。而国内工作大概是3000人民币一个月。而美国读书还有可能留下来拿绿卡,过上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生活。所以生物专业可以说是收入最高的专业,和现在的金融类似

所以本质上我们这些人要感谢中国这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收入,房价,国家地位节节攀升。中国人在国内也容易获得提拔,容易抓住一些机遇。




        

相关话题

  现在的蒙古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会不会有一丝优越感? 
  在当下社会,想在经历「最底层的工作」和「最低级的待遇」后再去成功,这种想法很蠢么? 
  装修时邻居威胁我改成内开门,不然就让我施工不了,该怎么办? 
  如何评价日本啤酒仍被韩国抵制,9 月对韩出口同比骤减 99.9%? 
  为什么媒体通常把钉子户塑造成弱势群体,而忽略其经常向开发商漫天要价的情况? 
  作为《马关条约》被迫开放的口岸,荆州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互联网这么多年来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中国沿海企业搬迁到东南亚,为什么不搬迁到中西部呢? 
  为什么周围的人不管什么背景的人都想进金融,真的那么好吗? 
  香港要怎樣調整自已的定位,才能適應崛起的中國大陆,和目前的世界形勢? 

前一个讨论
如何用诗词拒绝女生的表白?
下一个讨论
中国古代女子都需要冠夫姓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