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老教授、高年资博士、年轻副教授的科研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科研水平,年轻一代胜过老一代这很正常。

哪怕是在文科领域内,老教授们很多是不具备直接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的,但很多博士生都已经出国交换了。

当然,现代的很多人,也根本无法想象当年老一代科研人员的技术条件。

就这么说吧,现在的大学生如果想做科研,电脑、iPad买上,几个屏幕同时启动,一个看文献,一个写论文,剩下的还可以干别的。然后,国际期刊最新的论文可以随时预览和下载,写完论文一封邮件就发送出去了,如果遇到什么想探讨的问题,也可以直接通过联系方式与原作者联络。

而80年代呢?这个玩意儿,估计很多90后压根都不知道吧?

这个东西叫图书卡。那个时代,大多数大学没有几台电脑甚至就没有电脑,图书馆也不是全开放的。你要去看书,得先去柜子里翻这种有图书信息的卡片,然后把书借出来,然后再找个笔记本,把需要的内容摘抄下来。

这还只是图书。如果是期刊的话,那就更麻烦了。如果你的学校没有订阅那个期刊,你就很难读到相关的论文。那个时候复印机和电脑都很少,看到论文还得把数据什么的摘录抄写出来。现在你写论文错了可以随时改,而那个时候几万字的论文可能要誊写几遍,如果要投海外的期刊,几个月没有任何音信都很正常,甚至你都没办法跟杂志社联系——那时越洋长途可是非常非常贵的。至于说想跟论文作者联系问题,一般也就是写信或者邮件,但回复速度也与今天无法相比。

更不用说那时候的中国,科研设备有多简陋。

现在经常会有人说,如今的很多博士生能发十几篇SCI,很多老教授一篇都没发过。但把你放到那个年代,查论文靠翻杂志,找数据靠抄写,投论文靠邮寄,你再发个十几篇SCI试试?

现在很多大专的科研环境,都要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点大学要好。如果你觉得当年那些教授是水平很烂,你不放去这些大专找找工作,看看自己一年能发几篇SCI。

而除了技术之外,不管是在科研还是经济、政治等领域里,“技术”只是能力的一部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能力就是“吹”的能力。

好比说区块链,如果你说“这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那他就是一种纯粹的技术,但如果你说他“能颠覆现有的金融系统,打破美国金融垄断,重构世界政治格局”,不管是市场还是主管单位,是不是就愿意多给你投点钱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科研领域怎么搞经费?美国军队想要经费,提交一个《关于新一代高超声速武器研发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上去有用吗?国会老爷有几个能看懂的?你只能说“中国的高超声速武器已经领先我们一代了,俄罗斯都快要搞出来了,这玩意儿如何如何厉害……”

说到底,一个国家的科技经费就那么多,谁都想着多要一点。光谈技术细节,谁知道你的技术价值在哪里?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把精力放在行政和管理上,用在科研上的时间自然就少,更何况很多老教授的体力,也不允许他们像年轻人一样折腾。对于一个老教授来说,作为团队负责人,只要能做到尽可能多的拉来经费,以及分配公平、不贪功、提携后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老教授。死盯着对方的科研水平高低,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user avatar   kana-naga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毋庸讳言,如今的青椒,水平大概率秒杀95%的老教授。

但也不可否认,如今我们这些青椒所享受的环境和条件,也都是这些似乎只会尸位素餐的老家伙们在年轻时一砖一瓦奋斗出来的。

八九十年代才是这些老教授的当打之年。那时国内的院所高校是什么条件平台?如今是什么条件平台?这些是谁攒下的家底?总不可能是那时还不是受精卵的我们年轻人吧。

如今看来,很多年轻人会觉得这些老头子们是不行。可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限制。如今时代给了我们100分的条件,我们做到了200分,自然看不起那些只有80分水平的老家伙。可是,焉知这些老家伙是在20分的条件上做到了80呢?这一份难度比你在100分的条件上做出200分的成绩,谁难谁易还未可知吧!

把你送回80年代,你做的工作,就真的能比这些你看不起的老头子们好?

我真的很怀疑。


user avatar   chu-zhou-jin-qiang-xiao-ba-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青椒,来说一点

1、人随着年龄增大学习能力下降这是现实,所以年轻人知识更丰富、更前沿;

2、学术的突破向来是年轻人做出的,大多数学者的毕生成果都出自其博士论文;

3、年轻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然喝水不应忘挖井人;

4、中老年人社会地位更高,有更多的人脉和社会资源,也是正常。

一个健康的学术社会,应该是年轻人作文、中年人著书、老年人审稿,形成传帮带,学术维持一个相应速度进行新陈代谢。

但是学术生态又是很脆弱的,由于学术依赖人的主观审稿、评奖、评职称,很容易成为“六朝何事,均为门户私计”,非常容易学阀化。

现在中国的现实就是博士大跃进,比如法大一年毕业的博士比德国整个法学界加起来都多。但同时,大学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制度,一个萝卜一个坑。

再加上中国大学又极度唯论文,而论文编辑、审稿人又往往是运动员,所以形成运动员当裁判,或者运动员相互当裁判的怪现象。

客观而言,学阀无论老少,只不过老年人的积累更多,起步早、朋友多更容易成为学阀。学阀是学术界的敌人,而老年人不是。就好像zbj是大家的敌人,但老年人不是年轻人的敌人。

晚景凄凉的老教授也不少,年轻人还能转行,老年人只能忍受学校和行政的羞辱;步入权贵的年轻人也不少,学二代三代,靠父祖的关系水文章水项目,乳臭未干忝居仙班。

因此,老少矛盾是表象,学阀垄断才是实质。

真的重要的是:

1、打破高校-编辑同盟。编辑不得兼职教授,学校须破除唯论文制;

2、在全国层面建立匿名审稿制度,杜绝一稿多投,由系统自动派发稿件,系统二审通过编辑才可介入;

3、改革高校编制制度,彻底取消编制,确立长期合同制度;

4、硕博稳健扩张,添加博士点要慎重,追踪毕业生水平与就业,一年一审;

5、论文反评制度,应允许重新评审已发布论文。

中国学术圈需要的不是说踢走老年人,那样也只是换了年轻恶龙而已。而需要彻底进行改革,彻底铲除掉龙穴。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纯论科研水平,那是年轻副教授高一些,高年级博士还没出师,差一些。老教授因为历史原因,有好有差,参差不齐。

但是目前不少科研已经变成了生意,尤其一些重资源行业,所以老教授最强,因为能混,年轻人在这点差的远,没进圈子,拿资源人家不认。


user avatar   wen-yu-zhi-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女王:求求题主放过我,我可不敢有什么政绩。。。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先生不拘小礼而专攻大义,是我们的典范,应该印发通报全国表彰。




  

相关话题

  如果科研人的收入比明星(非演员)高会怎么样? 
  一篇 Nature 论文和 100 万美元(直接到账),你选哪个? 
  2016 年有哪些学术丑闻? 
  工业界和学术界最大区别是什么? 
  博士申请审核制是否很可能堵住没关系的人由下向上的路? 
  高校教职非升即走是否真的不好?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如何? 
  既然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可以查阅顶级期刊,为什么不同学校之间的科研实力依然差距巨大? 
  读博士的意义何在?是为了更深入学习知识,还是为了给自己的履历镀金?博士在学术上能带来什么? 
  农学研究生厌学,不想看文献,不想开组会,科研无力,太能睡懒觉了,怎么办……? 
  如何看待各类「美女博导」、「美女博士」的宣传,围绕科研工作者颜值进行宣传是否弊大于利? 

前一个讨论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的核心技能应该是哪些?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媒体发文称「文科女就业难,绝大多数工作不需要拿『性别』来做筛选标准」?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