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选人任官制度分为三大类:科举制,门荫制,流外入流。
其中,科举制是针对普通的地主阶层及底层的百姓;而门荫制是针对高级官僚阶层;流外入流是针对小吏及一些技能型人才。三者各有侧重点,高级官僚阶层在自身利益没有受到剧烈损失时,一部分家族成员也可以通过科举制进入仕途,何乐而不为,为什么要反对。
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凡品子任杂掌及王公以下亲事、帐内劳满而选者,七品以上子,从九品上叙。其任流外而应入流内,叙品卑者,亦如之。九品以上及勋官五品以上子,从九品下叙。三品以上荫曾孙,五品以上荫孙。孙降子一等,曾孙降孙一等。赠官降正官一等,死事者与正官同。郡、县公子,神从五品孙。县男以上子,降一等。勋官二品子,又降一等。二王后孙,视正三品。
-----新唐书·选举志
唐代门荫入仕,一般需要先担任职役,再通过考核才能真正为官,职役主要有:太庙斋郎、郊社斋郎;三卫;千牛备身;殿中省进马;入弘文馆、崇文馆;入国子监。
当然,随着科举制特别是进士制的兴旺(科举包括明经、进士、制科、博学宏词和书判拔萃以及其他),门荫就开始下滑;有人就针对唐玄宗及以后的宰相的出身进行了分析归纳:
这里面唐玄宗时期的,进士出身有郭元振、卢怀慎、魏知古、源乾曜、宋璟、张九龄、韦见素、苏颋;门荫的只有薛讷(薛仁贵之子)、萧嵩(后梁萧氏,母京兆韦氏)、裴光庭(闻喜裴氏、裴行俭之子)、李林甫、李适之、宇文融;流外入流,牛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