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写 essay 时,如何避免使用过多的「I」?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刚开始学法律写作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个问题,老师说得很直接:“法官不会关心怎么想,他们只是想知道法律怎么规定的。”

其实,方法就在这句话里面了:用第三人称的主语来代替第一人称。譬如,法律写作里面经常有这样的句子:

"Sixth Circuit held in (XX case) that Fourth Amendment protection can extend from dwellings to vehicles." 第六巡回法院在XX案中判决道,第四修正案的保护范围可以由居所延伸到车辆。这里将主语变成阐述这一原则的法院,而避免“我认为...”

"A reasonable person, under (XX case), will not find causal connection between A and B" 根据XX判例,一名理性人不会认为A和B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里其实想说的是,“我”认为AB之间按照XX判例的原则不存在因果关系,但这里就用了法律上的“理性人”作为主语了。

可以看到,用以上的表述,有时不仅避免了主语的单一,而且也能狐假虎威,更自然地利用法院的权威为自己的理论代言。

而在其他学科的写作中,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这个现象,不是“我”发现的,而是实验数据所表明的,所以可以写"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而不是 “I find that”。

这个猜测,不是“我”提出的,而是学界大牛提出的,所以可以写“Scholars/ Professor Jane Doe argues...”, 而不是“I think”。

这个结论,不是“我”做出的,而是从之前的论证过程中所能得出的必然结果,所以可以写“The discussion in part X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而不是 “I believe”.

其实,对比一下这几组例子,就能理解为什么写论文时要避免出现太多的“我”了:要用文献、实验数据和论证过程说服人,而不是自己跳出来给自己代言,因为正如那位老师说的,没有人关心你怎么想。

@栗子 老师作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在本回答下举的例句肯定是非常符合本地人表达习惯的。只是我还想补充一点,在法律和学术写作之中,被动语态还是要尽量少用。这一类写作重要的是准确、高效地传达信息,而句式的多样性这种和“文采”相关的东西并不是非常重要,有时主动和被动语态的混用还可能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我在这里强调的是用第三人称替代,而不一定都要采用被动语态。

最后,那位写作老师对这一点精神贯彻得很好。正如您各位所见,他可没说“我不会关心你怎么想”,而是说“法官不会关心你怎么想”。




  

相关话题

  中国人有必要模仿(练习)英语口音吗? 
  为什么英语求救「help」喊起来感觉底气很足,而汉语「救命」发声声音不大? 
  为什么英语里德国是日耳曼(Germany),而不是德意志(Deutschland)? 
  有没有英语好的大佬可以推荐一下学习英语的速成课,通俗易懂的那种,或者是书? 
  给 Kindle 取个中文名字,你会怎么取? 
  如何提高英文略读学术文章的速度? 
  现在大一,没有参加班干部,学生会,就想过英语四级(因为英语不好)我不知道我现在这样好吗? 
  在写学术论文时,如何润色英文语言表达? 
  如何用英文分别翻译寂静、宁静、恬静、肃静、沉静、幽静、安静? 
  怎样提高英文法律文书(主要是Research Memo)的写作水平? 

前一个讨论
无神论者或者共产党员在美国法庭如何宣誓?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南京大屠杀前,南京政府没有通知全城百姓撤离?





© 2025-04-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