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部分西方人认为西藏是一个国家?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ling-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民国时期我国一直处于内战和混乱状态,无力管理西藏,所以就那么悬在那儿,英国曾经想吞并西藏(谢评论指正,原来用词不当,已改正),曾经进藏的川军也被英国和达赖方面逼了回来,西藏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或者说,西藏当时已经变为英国的半殖民地,我方自清末起采用拖字诀,就是不签字承认西藏独立或者归英国,搞的英国很无奈,但是由于英国在西方的影响力,西方普遍以为此时西藏已独立。

这种用殖民手段从原国家割取一块领土给予其独立然后成为保护国,是殖民帝国们的传统,只不过英国这次没能迫使中国承认这次掠夺行为,因此算不上一次完全成功的殖民,二战后国民党地位的提升更让英国觉得恐怕终难如愿,也没有料到后来能拿这一段半殖民史恶心共党。

关于印度对西藏半殖民权益的继承以及自认为可以拥有西藏,及后来的中印战争问题,此处略过不提,有兴趣者可自行查阅。

其次,50年代我军收复西藏,西方这时候认为我方是吞并了一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是我方从未承认过西藏独立,双方在概念上有一个误区。这时候我方在西藏进行了土改,原本进行残酷统治的喇嘛、大奴隶主贵族们被打倒,占95%的农奴们获得了土地,从此不再被随意屠杀、献祭,并且从青海迎回了被达赖逼走的班禅大师,我方的种种举措在西藏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至今藏民依然崇拜毛主席。但是因此而失去土地和特权、流亡国外的原贵族统治阶级、以达赖为代表者也因此成为最激烈反华者,在西方看来,这些人属于藏族精英,是值得同情的,而我党是侵略者和社会颠覆者,所以给中共安插很多罪名,比如屠杀什么的(镰刀锤子国家给世人的普遍印象),没错我们在群众公审中确实杀掉了很多罪大恶极的奴隶主,那又如何!(难得赞同一次群众公审,关于农奴社会的恐怖,请自行百度。西藏档案馆存旧公文:“为达赖喇嘛念经祝寿,下密院全体人员需念忿怒十五施回遮法,为切实完成此事,需当时抛食,急需湿肠一付、头颅两个、各种血、人皮一整张,望即送来。”有没有想起商朝)。

补充一点,清末赵尔丰进藏收复了西藏,其实也是进行了改土归流的,但是因为辛亥革命中赵大人被斩首,改土归流失败。这说明内地对西藏的政教合一半独立小政权早就有看法了,不论谁当政,都会弄达赖的。

再次,西方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一些探险家写的关于西藏的旅行记向西方展示了西藏是一个原始的、未有现代人类污染的净土,因此西方价值观里认为西藏应该永远保留这份净土,永远不应该现代化,牧民们永远游牧、礼佛、不识字、用不上电,所以对几十年来西藏的建设很不认同,他们觉得西藏应该一直原始状态存在下去,以满足西方人的心理需求。镰刀锤子=法西斯式肮脏,喜马拉雅+高原+佛教=圣洁,这是一个很容易形成的概念,把一切符号化(同理,还有河南人=骗子),结果则是“肮脏玷污了圣洁”。

最后,中国的崛起是在美国主导的国际游戏规则框架之内的,是美国体系的受益者和支持者,因此美国用常规手段很难遏制中国,西方、印度以及其他受害于中国崛起抢走国际工业分工地位的国家也都很无奈,利用西藏、新疆给中国添堵就成为了没有办法之下的办法,所以一直对西藏问题推波助澜、煽动舆论,这种状况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和中国的矛盾结束。

综上,西方处于各种原因,对西藏属于我国的事实以及我方在西藏的政策表示极大不满,普通欧洲人也希望看到一个符合他们内心看法的TG(举个例子,如果哪天你听说北朝鲜过的日子比咱好,你信不),这种群众思维渐渐成为巨大惯性,媒体则报道群众希望看的东西,真正去过西藏、研究过西藏的理性的西方人,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媒体宣传的汪洋大海中。有很多西方记者善于通过剪辑、拼凑、跨时空混搭的方式制作宣传视频的相关资料(熟悉西方宣传方式的人都应该能想象的到,通过大量图片和简单描述,在观众心中搭建起简单而又生动的形象,这个形象几乎是可以随制作者的心意编造的),如果不是对历史了解的人根本看不出来是别有用心的,这当然不包括分不清中日韩的普通欧洲人。


补充一句,大家在和外国人谈论西藏的时候,如果没去过西藏,啥都不要说,因为你无论说什么西方人都会认为你被洗脑了,在西方人和西方媒体眼中,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体制问题(虽然有一定道理),中国老百姓所有不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思想均来源于洗脑(尽管思想政治是国人最讨厌最不相信的东西),所有和西方有分歧的问题均是中国无理(发展中国家基本都遭遇过这种情况),中国本质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氓国家(五大流氓之一),尽管西方没国家胆敢公开说(谁说不和谁合作,断你的粮)。总之中国是邪恶的,西方是正义的,而且你百口莫辩,你辩一下你就是被洗脑的,你说啥都没用。

另外,西方人的生活是十几年甚至好几十年都没啥变化,甚至不起一点波澜的,所以他们习惯地认为别的地方也是这样特别是一个距离他们很遥远的国家,在他们的脑子里很可能依然是几十年前甚至几个世纪以前的样子(比如中国人留着清朝辫子,喊着社会主义口号,练着武术,形象混搭再加上他们特别容易被他们的媒体摆布(西方媒体不像我国一直是官方腔调,皿煮国家的媒体非常善于剪辑、拿捏民众心理、煽动民众情绪。比如著名小说《哈利波特》里就有预言家日报控制舆论的描写。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民众比较相信他们的政府和媒体,公信力比较强),西方人的看法可能在我们眼里是非常愚蠢的,即便如此也不要直接说他们愚蠢或者他们被洗脑了,哪怕事实的确如此,不然会被套上GC激进分子的帽子


最后补充个链接吧

达赖叛逃时把人皮、头骨法器都送给了谁(胆小勿进) - 历史风云图区

看过很多相关的资料了,这个比较全,一藏族记者写的,胆小莫入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回答为什么西方人总认为西藏是一个国家,必须从欧洲人的“民族国家”历史观说起。

欧洲民族区分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文字与语言。

由于文字是拼音文字,所以语言不同,文字也不同。数数欧洲国家: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语言、多少种文字。说德语的奥地利也是德意志的一部分直到被俾斯麦踢出去。

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领主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土地由各个贵族家族统治,形成利益共同体。

第三个就是宗教。当年由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内战而引发的三十年战争中,天主教与新教之争使得古斯塔夫差点以新教守护者的名义君临德意志。

总而言之:文字语言、领主制度、宗教体系。欧洲人民族国家概念的三要素。

西藏恰恰都有。

至于说西藏什么时候被谁收复过、联过姻、册封过,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以及我国宣宣那套理论:西方阴谋、媒体捏造、反华势力作祟,欧洲人根本听不懂。

原因在他们自己身上:

欧洲各国贵族通婚简直混乱,不查查家谱,娶个别国公主搞不好就是近亲结婚。你说啥?和亲是什么鬼?

波兰这地方几百年换了无数主人,叠了又叠的边境线把地图都能涂黑,但也照样建国照样风生水起。别说西藏还一直保持独立的政治体系。

英国皇室自威廉一世之后说了几百年法语,也没见法国宣称自古以来不列颠是他的一部分。

给他们普及再多历史内容,普通的欧洲人还是耸耸肩表示:

So what?!

比较而言是新疆的分离运动在西方远没有西藏那么吃香,原因:

1、没有代表性遗留贵族。贵族的存在是政权存在的证据,而西藏有达赖、流亡印度的西藏旧贵族。而热比娅只是个暴发户。

2、宗教制度是伊斯兰教、文字语言是来源于突厥文化、阿拉伯字母,西方人再熟悉不过的敌人标记了。



西方人听得懂的是什么?

领土纠纷三大原则: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依法占有原则

有效控制原则

前两者:在西藏问题上基本沦为扯皮。

只有有效控制——驻军、基建、交通、签证等等,这些才是西方听得懂的。


建两条航母,一条命名为“西藏号”去印度洋转一圈;一条叫“新疆号”拜访下土耳其。西方就懂了。

—————————————————————

拼音文字使得欧美的青年们基本看不懂莎士比亚原著,因为几百年后英语的发音与词汇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法语、德语、爱尔兰语在发音上的区别可能还没有四川话与粤语来的大。



中国是文明国家,延续千年不断只有一个最核心要素:汉字。

汉字使得远隔千里的人能分享同一个故事、同一种情怀、同一份荣耀。使得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能体会几百年前某个普通人闪现的思绪: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总之,每一个中国人听说读写思考的的时候实际上是用的是一个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数据库,这是中国人国家认同的根源。

黑森林慕斯的其他回答

中国是否可以顺从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若顺从,会对中国有怎样的影响?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坦克的作用将来会不会被削弱?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普选式民主」在国家发展强大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如何看待纪晓岚与和珅的经典对白?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非洲某些国家不断收到各国救援和物资,为什么一直富不起来?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你眼中的美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所有国家取消军队,把军费投入到教育,科技等建设上来,会变成怎样一个世界?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土耳其和俄罗斯军事实力对比如何?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如果朝鲜战争志愿军输了,会对新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什么是佛?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境界?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user avatar   pian-ying-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可分为两方面回答: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1、西藏原生的文明历史悠久,迟至距今1-5万年时,在青藏高原上就已经出现了石器文明。随后是部落联盟时期、吐蕃王朝、分裂割据时期、萨迦政权后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统治至今。宗教上则是原生的苯教、外来的佛教、佛苯融合。藏语作为汉藏语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在生活习惯、宗教等各方面,都和汉民族有所不同。2、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因为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问题,中央政权一直没能在西藏地方建立起稳固的直接统治。直到元朝时期,元朝中央政府既有力量(主要是元朝政府强大的武力),又有意愿。于是乎,西藏地方第一次直接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3、在1840年后,随着清朝、民国的实力持续衰落,中央政府自顾不暇的同时,自然无力顾及边远的西藏。同一时期,英国和俄国,为着地缘博弈,同时注意到了西藏。英国想要利用西藏、新疆,结合阿富汗等中亚国家,把俄罗斯的势力阻挡在地中海、印度洋之外。沙俄则想利用西藏扩大在中国、中亚等地的势力范围,同时还可安抚境内的信奉黄教的少数民族。于是,便有了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

现实原因:1、在二战之后全球范围内的两极格局之下,西藏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突然变成了一个问题。如果国民党执政,那估计西方不会有这么多意见,当然,国民党执政能否统一西藏、执政效果如何,都要打一个问号。因为是共产党要统一,所以便有了所谓的“西藏问题”。当年西方殖民者把那么多地方变为殖民地时,又有谁说过一句话呢?2、在历史上,西方有过一股民族国家的浪潮。可以理解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但是中国一直以来就不是这套。中国一直奉行的是文明国家的概念。一个大的文明是一个国家。西藏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应该也是中国的一部分。3、因为不充分的了解,西方各国对西藏有一种“神秘的好感”。这好感是因为西藏的神秘色彩,好感本身也是神秘的。在西方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幸福之时,看西藏自然有一种原始的美感。但是,西藏人民究竟是喜欢这种生活呢,还是无可奈何不得不过这种生活呢?这对西方来说是不重要的。我们总是按照自己愿意理解的方式去理解问题。这是人之常情。

多说几句。在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的政策应该说还是稳健的、宽松的。对西藏上层做了很多让步,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一面是解放军、工作队的严守纪律、爱民如子;另一面是奴隶主“黑手高悬霸王鞭”。这样的比较之下,早晚有一天,西藏要进行改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种情形下,上策是顺乎潮流,主动要求改革;中策是等着形势逼到不得不改革,但也不阻挠;下策是武装叛乱,试图赶走共产党,一隅之力对抗天下大势。结果还真有人选下策。这就没办法了。西藏平叛,在西方也许“不得民心”,但是在西藏绝对是顺乎民心的。不只是顺乎民心,更是顺乎历史、顺乎规律。至于有人跟我说西藏土改时死了多少人balabala一大堆。我就呵呵了。你以为西藏真有那么多地主?西藏的大奴隶主阶级只占全人口的1%好吗。为什么说共产党的政策是顺乎民心的?就因为它打倒了1%的封建领主,打倒了封建奴隶制度,打倒了政教合一制度。西藏解放前的状态是什么样?是生产力极端低下,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奴隶制度。西藏解放后是什么样子?是生产力水平大幅增长,是人人拥有法律保障的自由,是人人可以享受到自己的天赋人权。那些依旧沉迷在所谓的“香格里拉”里的人可以醒醒了。且不说那是虚幻的,就算是有,那也是在云南。


user avatar   quas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

@Charph

对于清朝西藏与中央的关系史讲得很详细,但最后得出为本朝背书的结论却经不起推敲。

@玄不救非氪不改命

玄老师说不讲历史其实是对的,如果已经预设了站在本朝的“伟大复兴”立场上,其实内心是想得到历史上都不属于我们的利益范围的,现在拿历史说事不过是假装和平崛起让列强放松警惕。

非要说历史不可的话,虽然本朝很可疑地隔代继承了清朝的边疆版图(但是法理上也说的通),但很明显的一点是,清朝皇帝以民族联盟方式和共主身份统治蒙藏,这种体制在清亡以后就不存在了,不管民委、宗教局、全国人大还是党中央,继承这个体制画风都不太对啊?还搞金瓶掣签、转世灵童这算什么啊?不都是信无神论的吗?

清朝的统治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对满蒙藏疆和汉人是两套班子两种制度,二者没有太多交集,在汉人这边是正统王朝的皇帝,在那边是大汗,不设行省。然而如今的自治区和省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属于一套以汉人为主体的行政体系。

由于太平天国,晚清时期的统治阶层和之前已经不太一样了,一批汉人大员进入权利中枢,统治模式也就开始转变,或者说清政权逐渐汉化了。这个背景下,才有对边疆改土归流,本来还想对朝鲜改土归流呢。当然,就算在清朝皇帝这个招牌下面,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这里清政权的汉化和以前北朝、辽金的汉化过程相似,但是区别在于,清政府控制的边疆地区基本没有汉化,这就是问题了,他们和汉人怎么形成共同体呢?如果蒙藏纯粹是被满洲人征服,倒手到汉人手里也还容易理解,然而清兴之初,蒙藏都是和建州女真结盟对付汉人的,他们可没和汉人结盟。

革命党本来是讲驱除鞑虏,这个思想部分是源于西方的民族国家理念,做法就是把“鞑虏”都赶走,如果不是北洋反水,革命党搞完各省独立,有何力量使满蒙藏疆归并?只是万幸有袁世凯篡位,得以比较平稳地继承了清朝的地盘,然而此后随着战乱无力控制边疆,仍然丢失蒙古、满洲,内蒙、新疆也出现过独立政权,西藏其实也就差宣告主权了。若非同为盟国,英国还会在西藏搞更多小动作;若非轴心国败亡,满洲短期收不回来;若非cpc上位,新疆大概已经成了苏联加盟国了。想想明灭元后还是被蒙古打,唐衰亡以后天下分裂成什么样子?清亡之后常凯申能勉强拢住这个局面已经能得80分了,后来出现cpc这种逆天存在算他倒霉。

在满蒙藏的角度上看,我们本来是一起对付汉人的,结果怎么剧情大逆转被汉人以夏变夷了?

试想若非满蒙藏这类游牧民族在近代世界变得无足轻重,而是土耳其这个级别的,那么“恢复中华”也就是恢复到明朝两京十三省的规模,满蒙藏各回各家吧?西方国家几乎都是民族国家,看中国的面积超出了“中国本部”,他们自然视中国为一古代帝国的残余,土耳其既视感啊,不解体就不舒服。就连中国本部,也像阿拉伯那样四分五裂,咸豆腐脑派和甜豆腐脑派自相残杀才好玩呢。

最后说我的立场,本朝的地盘当然还是越多越好,共存于一大国,对于主体民族有益,对于少数民族也是利大于弊。现在能有这么大的边疆,首功自然是清朝,而我们所以还能继承,端赖时运。

在古代,中华文化对少数民族进行同化,化为一体从而扩大范围,然而在清代的体制下,汉人无法对蒙藏进行同化,如今也已经很难重新启动这个过程了,要寻找新模式。本朝一开始是效仿苏联模式,承认多民族,然后搞阶级认同之下的民族结盟,但是苏联垮了,说明不可行。另一个模式是美国模式,这个任重而道远。


user avatar   vare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每次老外和我提起来,你认不认为西藏应该独立. 我就回答, 你如果觉得什么Texas, New Mexico等一票州可以独立,那西藏就可以独立,反正按照你们的理论西藏是我们抢来的,我们应该还给西藏人民,那同理,南边那几个州也是你们从墨西哥抢来的,你们应该还给墨西哥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单纯的迷茫,倒是不错的,只是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我想到。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说古代有个人叫叶公,他到处跟大家说他特别喜欢龙,满屋子的龙的周边,还拉着附近的人去他家里看。

结果有一天真的龙飞来了,别人还在好奇,看看真的龙长啥样,他叶公跑的最快,躲到桌子底下,根本双手抱头,害怕得根本不敢睁开眼。

题主对文学的热爱应该如何体现呢?真的热爱是不用人说的,无法阻拦的,你自己就会有不断地看,甚至写的冲动,进而就去做了,也就是说热爱文学你就多看,通俗的,纯文学的,看的进去就多看,如果想写就试着写,不想写就继续看,就这么简单。

怎么热爱还需要别人教的吗?是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热爱?

比如说我热爱音乐,我听到好的音乐我会感动,我会努力学唱歌,为了表达音乐,虽然还唱的不够好,但是我会学习怎么样才是唱的好。


user avatar   bai-ru-bi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

2016年2月21日更新:

感谢点赞的各位和评论区的汉子们!正好这两天我家那位把他的三角铁拿回来了,于是就拍张照在这里作为补充吧。他的主项并不是交响乐,比他装备NB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这里面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三角铁、槌和夹子。

三角铁有两个,分别为4 inch和6 inch的。其实一般交响乐用6 inch的就够了,4 inch的用在一些现代音乐作品中。这俩三角铁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你可以看到表面那些不光滑的部分,都是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坑,所以每一个不同位置的音色都不一样。

槌有十几根,有金色有银色有粗有细形状各异的那端是用来敲击的,按乐曲的情绪和强弱记号来选择不同的槌演奏,声音也不尽相同。

那俩夹子是自己搞来的,用钓鱼线将三角铁挂在夹子上进行演奏。夹子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手持演奏时减少对绳子的控制,从而尽量避免对三角铁震动的干扰;其二是可以将三角铁夹在谱台或者别的什么上面,从而可以双手进行演奏,在快速乐章中可以更好的保证效果。


---------------------------------------

以下为原答案:

看到还没人具体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所知道的好了。以下基本适用于大部分正规编制的交响乐团(主要是美国),越好的团越难越严苛。

信息来源:美国一线音乐学院教师以及他们的盆友口述(很多乐手都兼任教职啊)


1. 背景知识


在交响乐团中,广义的打击乐其实是分为定音鼓和打击乐,这两者其实大致可以看作不同的声部,不管是编制、招聘,甚至是在演员表名字的写法和位置,都相对独立。

定音鼓:顶级乐团中的定音鼓是不兼任其他任何打击乐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每首曲子都演奏且只演奏定音鼓。当然,混迹学生乐团多年的我,表示啥跟啥没一起打过啊 =3=

打击乐:其他的都算在这里。每个人每首曲子的分工都可能不同,一首曲子同时演奏数种乐器是常见的,分工一般由打击乐首席决定。善良的作曲家会把可以由一个人演奏的声部放在一张分谱上。

打击乐大致可以分两类——

旋律类:木琴,钢片琴,管钟,马林巴,颤音琴 (后两种为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但不常使用在交响乐作品中,故列在最后)

非旋律类:小鼓,大鼓,镲,三角铁,铃鼓,音树,沙锤,响板/棒,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意

大概情况就是如此,如大家所说,其实并没有所谓“专门敲三角铁”的人,但要是因为你三角铁敲得好,老让你敲,那就另说了。由于打击乐声部一人身兼多职,排练演出还是挺忙的!_(:3」∠)_


2. 顶级乐团面试

因为三角铁的演奏者属于打击乐声部,所以其实就是讲讲顶级乐团中打击乐声部的面试吧。当乐团有空缺时,通过各种渠道贴出招聘。招聘启示与其他工作无异,只是多出来一个repertoire list,也就是交响乐片断列表,一般涵盖所有常用乐器。

招聘流程:跟普通工作一样,求职者们将简历连同录有演奏指定交响乐片断的录像(DVD或其它形式)提交至应聘乐团,乐团进行审核和考量后决定final list进行实地面试(Audition),一般4人,最后择优录取。录取人数一般为0~1人。

面试(Audition)内容:上文说到了要考交响乐片断,组成一般是小鼓,大鼓,镲,三角铁,铃鼓,键盘类木琴和钢片琴至少有一个。曲目选择范围很广,比较经典的有肖七,肖十的小鼓,火鸟的木琴,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柴四的镲,勃拉姆斯四的三角铁,狂欢节序曲的铃鼓等等。

除去交响乐片断,有些交响乐团会有一个键盘乐器solo的曲目要求,一般为马林巴,曲目难度较低(相比独奏,但打好也不那么容易),通常是巴赫(大无或者小无)。

另外,一些基本功也可能是考量内容,例如小鼓渐强渐弱长滚奏、各种乐器的视奏等。

需要一提的是,寄录像阶段的片断和最后面试的片断可能会是两个list,面试的list通常一种乐器有好几个片断,供评委选择,录像的list更为简短(毕竟要看好几百份)。

谁是评委:一个职位,寄来的录像带成百上千,假如你实力运气都非常爆棚的成功进入了最终实地面试的final four,你会面对谁呢?评委一般5人左右,其中三人是基本固定的:乐团指挥、乐团首席(小提琴)以及打击乐首席。另外两人可能在打击乐副首席、定音鼓、木管首席、铜管首席等人之间产生。也就是说,评委里面真正的行家只有2人左右。

评审及结果:什么样才能面试成功?这个问题我跟别人讨论过无数次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在其他工作的求职过程中,我们常说,最重要的是适合。放在这里,我觉得也是非常正确的。

相信我,顶级乐团的招聘到了final four,演奏水平上基本都是神级,那挑的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合适二字。面试其它工作是,这个合适可能体现在性格谈吐、沟通技巧、价格观、甚至是眼缘上面,在交响乐团面试里,可能就体现在音乐处理、用槌的方式和偏好、甚至音色、速度、音量上面。评委中的大部分人,由于对打击乐的技术不是非常了解,评判的也多半是“此人是不是适合在我们乐团中演奏”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跟乐团的风格以及个人的偏好关系太大,实在无法一言以蔽之。

为了达到这个“合适”,通常的做法是去找你要面试的团的首席上小课。除去提前认识认识扯扯家常这些隐性的好处,最重要的是让你了解你要面试的这家乐团的风格,从而对症下药。

至于结果,我上面提到过录取人数为0~1人——没错,很多时候招聘进行了几个月,最后一个人都不会录取。为啥呢?没找到完全合适的呗。说到这个,必须得提一提顶级乐团的待遇:高薪(100K+)、稳定(混到拿tenure之后无法被炒)、轻松(每周工作20~25小时左右,每年8周以上带薪年假)。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招人的时候无比谨慎,非最好最适合的绝对不要,并且绝对不会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打击乐空缺。至于空缺,少一个打击乐是要紧事吗?并不是。大量浪漫时期以前的交响乐作品,只有定音鼓,甚至连定音鼓都没有。虽然美国乐团喜欢演浪漫时期之后的作品以及现代音乐,但是在选曲上面做做功课,抵消少一个打击乐的影响,撑个一年半载甚至更久根本不是问题。


3. 一名致力于投身交响乐团打击乐声部的年轻人的生存及升迁之路

作为一名打击乐手,可选择的道路有很多,进交响乐团是其中的一条。这条路的理想路径是:专攻交响乐的打击乐演奏硕士甚至是博士毕业 ——〉小乐团打击乐手 ——〉二线交响乐团(如SF,Honolulu)打击乐手 ——〉五大团打击乐手。能跳过任意一环都是生命的奇迹,可以买彩票!

乐团之间的跳槽,纯靠投简历寄录像去面试成功的,大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很多都是靠推荐,或是一些其它的机会。这就是一个靠关系的世界啊,到哪儿都一样!顶级团的指挥(其实一般也是乐团的music director),也会跑去看其他团的演出,发掘一些好的乐手,推荐到自己的团来面试。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保证你进入到实地面试环节,能不能拿下还是要真刀真枪的干掉你的对手,打服对面的评委。

混进了团里,就一个字——熬!熬够了年资拿到tenure,不用担心丢工作。想要团内晋升,只有等待。等啥?你前面那个人的退休或者跳槽,这件事,等个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常有。

我好像跑题跑得有点远…… 马上就回来!


4. 三角铁也有春天

如果你要问,看来三角铁一点也不重要,那三角铁到底能不能成就大师?我要响亮干脆地回答一声:能!

Alan Abel —— 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乐器制造家。曾任美国五大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打击乐副首席,执教于Temple University,于1998年入选打击乐名人堂(PAS Hall of Fame)。他所制造的三角铁已经成为他的标志,纯净、清亮的音色让他的三角铁成为了专业领域里最受欢迎的产品。他的学生基本上都走得是进交响乐团这条路,并且有种自带光环之感。

这里引用他入选名人堂时候的一句评语吧:

Many percussionists have a connection to Abel through one of their instruments: the triangle.

然后,在现代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三角铁也不只是一种交响乐团中的色彩乐器了。各种你能或者不能欣赏的作品中,三角铁的用处已经超越了三角铁本来的范畴。有个作品叫Three Angels, 是由三名演奏者,每人三个不同尺寸的三角铁,一共九个三角铁来演奏的。好不好听我就不评价了,毕竟作曲家是个可爱的老头,长相和穿着都像圣诞老人~ ƪ(‾ε‾“)ʃƪ(‾ε‾“)ʃƪ(‾ε‾“)ʃ


说到底,三角铁这件事,没那么玄乎,也没那么简单。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能看完的我敬你是条汉子!

...




  

相关话题

  穷人是不是做任何事都想着省钱? 
  长平之战用廉颇为将赵国有没有战胜的可能?如果战胜战国形式会有什么变化? 
  南北朝初期南朝强于北朝,怎么到后来强弱逐渐逆转了? 
  宋代崇文抑武是否是对五代军阀乱政的矫枉过正? 
  人类在哪些领域的水平正在倒退? 
  如何评价托洛茨基的《俄国革命史》? 
  为什么说元、清是我国历史上的朝代? 
  怎么评价柯山梦的小说《晚明》?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孙子? 
  二战中国战场上最好的照片以及它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基督教在中国是否没有市场?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给尚未命名的地方起一个很有格调的地名?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