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到的「正体」指的是更接近周王室用字的字形
本文提到的「简体」指的是相对传统字形来说更「简单」的字形
本文提到的「繁体」指的是相对传统字形来说更「繁复」的字形
一般大众认知的所谓**简体字**、**繁体字**,本文使用「简化字」「传统汉字」的表述
=======================================
秦离周近,字形(构造)相对来说保守、传统一些。可能和政治策略的定位有关。
秦系文字中有正体、俗体之分,俗体演变为后来的隶变。
正体的特点是匀称规整,象形度降低,笔画感上升。伴随着书写的发展,往往还有部件合并(用形似部件代替罕用部件)
上面两图并不代表秦篆的发展是「从繁复到简洁」,秦篆往往考虑的是字形的匀称和饱满,部件太多会删,部件太少会增饰符。
六国文字最明显的特点是流行俗体。
1. 俗体中最常见的是简体:
「马」就剩个马头。其实倒是有点像「『牛』、『羊』二字象牛头、羊头」的造字原理了。
「为」本来是「爪+象」,「象」也简得只剩下长鼻子。
「晋」本来是两支「矢」向下射到靶子上,箭矢就用个叉代替,甚至只写一个叉。
「献」字可能左边是鼎右边是犬?
「侯」本来是「厂(山崖)」下有「矢」,简体写成「仌(冰)」
「区」本来该在框内写三个口的,六国文字图简单,直接把「口」挂在框上。相当于每个「口」只要写个「U」就可以了。
「乐」倒是很酷——「楽」——毫无违和感。
「糸」,相比简化字的「纟」,有过之而无不及。
六国文字中的所谓「简体」,事实上也分2种
一种是「笔画省略」,有点像简化字中的「草书楷化」
第二种是字形简单,比如「弃」字就只写了用双手丢子,不写畚箕。
2. 俗体中还有繁体
3. 各国不一
六国文字的发展趋势是趋简,但是,有些简略方式,真的是不敢恭维。
注:图片来自裘锡圭《文字学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