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钟鼎文和籀文的关系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ChauGien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回答本题前,我想先解释一下「钟鼎文」、「籀文」、「大篆」、「石鼓文」几个概念。


1. 钟鼎文

钟鼎文」顾名思义,表示铸刻在以钟、鼎为代表的古铜器上的文字(钟和鼎是乐器和礼器的代表,古人多用以表示古铜器的总称),也叫做「钟鼎彝器款识」。但是由于「钟鼎文」竝不能涵盖所有古铜器上的文字(除此之外还有鬲、簋、爵、尊、罍、盘、铙、镈等数十种青铜器),所以从清代开始,学者们有意使用「金文」(「吉金文字」的略称)来取代使用「钟鼎文」。时至今日,在现代学术著作中使用「钟鼎文」这个称呼的已经很少见了,所以此后我都称之为「金文」。

众所周知,「金文」是存留至今的先秦古文字材料之一,也是除甲骨文之外最重要的殷商、西周文字材料,所以「古文字」也赋予了「金文」特殊的内涵。从时间上说,我们通常认为只有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才是「古文字」,才能叫「金文」,才有古文字学研究价值;而魏晋南北朝到现代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哪怕是篆书,也不能叫「金文」,因为今文字时期的篆书已不再是一种实用古文字,古文字研究价值很低(当然,书法价值还是有的)。近些年来,由于古文字界将「古文字」的时间界限下延至西汉早期,所以秦汉时期铜器上的文字也能叫「金文」。


2.籀文

「籀文」是个专称,是历史上对传说由周宣王太史籀编纂的《史籀篇》里使用汉字的习惯性称谓。《史籀篇》原有十五篇,汉建武时亡六篇,仅存九篇,魏晋后三苍盛行,九篇亦废。东汉《说文解字》录有《史籀篇》九篇残卷的籀文220余字,也是我们后人了解籀文的唯一材料。

从时间和性质上说,籀文属于周宣王时代(西周晚期)的标准汉字(《史籀篇》作为识字书,应当具有规范性),其字体风格与同时期的金文相当。王国维《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和唐兰《中国文字学》都曾指出籀文为东周时代的文字,但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认为将籀文时代推迟的说法缺乏根据,竝谓:「《史籀篇》应如汉人所说,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籀文就是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只不过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些讹误。近人把籀文时代推迟的说法似不能成立。

另外还有人将「籀文」的概念外延无限扩大,将所有与「籀文」时代接近、字体相符的古文字都称为「籀文」,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籀文」是个有明确定义的术语,现阶段只能用来表示《说文解字》中220余个从《史籀篇》上摘下来的字,除此之外的所有古文字,我们只能说它们或许与「籀文」相类,但绝对不能说它们就是「籀文」。

经知友 @shenhao19 提醒,此处笔者需要再强调一下:所有的传抄古文字在传抄过程中都不免受后世文字影响而产生一些讹变,其可信度往往不如同时期新出土的第一手出土文献高。所以尽管我们知道「籀文」的确取材于西周晚期《史籀篇》,但也得承认我们今天看到的「籀文」并非《史籀篇》原貌,而是混入了一些后世文字。所以我们在做战国文字研究时,今本《说文》籀文也是可资对比的材料。


3.大篆

「大篆」是个泛称,本指早于小篆而作风跟小篆相近的古文字,换言之,秦小篆以前的篆书都能叫「大篆」。值得注意的是,先秦人竝不管自己使用的文字叫「大篆」,「大篆」是汉代人为了区别李斯根据当时秦篆或颇省改所造的规范化「小篆」而设立的对立概念;这就相当于古代人不会管自己使用的汉字叫「繁体字」,「繁体字」是1956年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简化字」的同时设立的对立概念。

很显然,按照「大篆」的这一定义,「籀文」也是「大篆」的一种,但「大篆」不只包含「籀文」,也应包括所有小篆以前的篆书(比如石鼓文、商周金文也属大篆)。很遗憾的是,从汉代开始,学者们常常将「籀文」和「大篆」混为一谈,影响比较大的是《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叙》,都直接将「籀文」称作「大篆」。可以说,现代人对「籀文」、「大篆」这些汉代人发明的概念理解混乱甚至自相矛盾,以致报导出了偏差,汉代学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裘锡圭先生曾在《文字学概要》中如此概括这种乱象:「有人用大篆概括早于小篆的所有古文字(古文也有这样用的),有人称西周晚期金文和石鼓文等为大篆(这也是比较旧的办法,由于石鼓有些字的写法跟籀文相合,过去很多人把它看作周宣王时的刻石),有人根据王国维的说法把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称为大篆,唐兰先生则按照他自己的观点把『春秋时期到战国初期的文字』称为大篆。」为此裘先生建议「为了避免误解,最好干脆不要用这个名称。」

「大篆」是汉代人对先秦汉字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设立的一个笼统宽泛的概念,代表了他们对先秦文字的模糊认知,对此我们能够理解。而在先秦出土文字材料频出、古文字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古文字学家对古文字的分类、分期也越来越精细化(如甲骨文的分组分类、青铜器的断代与分期、战国文字的分域研究等),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精确术语来描述古文字特征(比如甲骨文中的王卜辞和非王卜辞、楚简中「带有齐系文字风格的抄本」等)。在这个时候停用「大篆」这个过时的不精确的泛称,是有利于消除无谓的误解,促进古文字学健康发展的。正如我相信凡是对汉字发展史有基本常识的朋友,都不会采用二分法将他们不认识的字统称为「繁体字」一样。


4.石鼓文

「石鼓文」是个专称,指唐初在天兴县三畤原出土的十块鼓形石碣上面的秦国石刻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但许多文字已有残泐,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余九石也有残缺)。这些石鼓每件都刻着一篇六七十字的四言诗,十个石鼓复原后约有七百多字。

经过很多学者研究,石鼓文已经证明是先秦时代的秦国文字。从字体上看,石鼓文似乎不会早于春秋晚期,也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大体上可以看作春秋战国间的秦国文字(《文字学概要(修订本)》第65䈎)。徐宝贵《石鼓文研究》通过与春秋中晚期的秦公簋、秦公磬的字体结构和笔势作比较,断定石鼓文和秦公簋、秦公磬应是同时期所作,时间划定在春秋中期偏晚或晚期偏早的这段时间之中,更具体说应定在秦景公时期。

一些工具书(如《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沿用旧说,将「石鼓文」书体笼统归类为「大篆」(甚至有些承汉儒之谬,说成是「籀文」),这是不太准确的。


※ ※ ※ ※ ※ ※ ※ ※


接着回答题目中的三个问题。

Q1:钟鼎文与籀文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A1:钟鼎文(或者说金文)与籀文没多大直接关系,唯一的关系就是同属先秦古文字。按照前面的介绍,「金文」被定义为「商周秦汉青铜器上的铸刻文字」,「籀文」被定义为「周宣王太史籀编纂的识字书《史籀篇》上的文字」,可见无论从时间界限还是从材料来源上,金文所指代的古文字材料都比籀文丰富许多。换句话说,钟鼎文与籀文二者的关系,大致相当于近现代中国碑刻文字与《新华字典》文字的关系。


Q2:广义上的大篆是否包括秦小篆出现前的所有古汉字?

A2:按照汉代人的理解,这种说法基本正确(现在出土文字材料丰富了,也就能找到反例了,比如古隶是时代比秦朝李斯小篆早的古汉字,最早可上溯至战国中期,但明显不是大篆)。此外,「狭义的大篆」所指代的就是「籀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古文字界已经停用了「大篆」这个极不准确的术语,如非必要,建议各位不要使用。


Q3:石鼓文是否也属于钟鼎文?

A3:很显然不是。按古文字所附着之物的性质,古文字又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器文字、简帛文字等,它们彼此之间是互不相容的关系。而「石鼓文」属于「石刻文字」的范畴,与「钟鼎文(金文)」无涉。附带一提,青铜器和刻石是清末以前先秦出土文献文字的主要载体,所以古代的古文字学很长一段时间内以「金石学」为代表。


※ ※ ※ ※ ※ ※ ※ ※


最后列一组判断题

  • 钟鼎文是金文(✔)
  • 金文是钟鼎文(✔)
  • 金文是籀文(✘)
  • 籀文是金文(✘)
  • 金文是大篆(✘)
  • 大篆是金文(✘)
  • 商周金文是大篆(✔)
  • 秦汉金文是大篆(✘)
  • 籀文是大篆(✔)
  • 大篆是籀文(✘)
  • 金文是石鼓文(✘)
  • 石鼓文是金文(✘)
  • 籀文是石鼓文(✘)
  • 石鼓文是籀文(✘)
  • 大篆是石鼓文(✘)
  • 石鼓文是大篆(✔)
  • 甲骨文比金文早(✘)
  • 甲骨文都是商代文字(✘)
  • 金文都是周代文字(✘)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鲁迅先生提出的废除汉字? 
  怎么看待最近韩国提议在小学教科书中加入汉字? 
  甲骨文中有哪些有趣的记载? 
  日语里面「濱」新字体「浜」字为什么在翻译成中文时变成了「滨」? 
  为什么“胸”字在当下生活中用来指代“女性乳房”呢? 
  「爲」「為」二字有何区别? 
  为什么中国从北到南很多地方称「香菜」为「芫荽[y(u)án sui]」,但「香菜」似乎成为了标准词? 
  「武」字被解释成「止戈」正确吗? 
  如果国家准备恢复极少量繁体字,向社会征求意见,你会推荐哪几个字? 
  说文解字上「亼」这个字像极了拉丁字母A可为什么不读/eɪ/而读jí? 

前一个讨论
在美留学一段时间后英语水平会否有较大提高?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读过以后难以忘怀的短篇小说或文章?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