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上市公司做过十年财报。没少和四大打过交道。
早期的时候,事务所对中国市场很重视,派来的都是外籍华人,而且很注重穿衣礼仪,男的西装领带,女的职业装,虽然看起来很好看。他们的普通话都很糟糕,经常需要让他们用英语解释下才能听懂。
刚上市那会儿,半年报也需要互相配合,要知道,中国的北方城市,夏天40度都很正常,而且我司当时出台了个政策,为了节约用电,一下班就断电。
再后来,基于成本的问题,来的都是从国内招聘的了,也不西装领带了。
这是引子。
正常情况下,只有年报才审计,所以出完年报后,四大的妹子们会从五湖四海其他项目上赶来。和国内事务所不同的是,四大的妹子们最擅长的,不是看你的账和凭证,而是让你填表。
说起来很多人不信,他们几乎不看账。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设计了一整套自洽的报表体系,你把报表填完了,基本上就把全部的账本录进去了。你只要填平了,基本就不会造假,所以看你的账没啥意思。
一套报表通常几百张,所以我们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只看到四张表,那都是几百张表汇总后的结果。
比如资产负债表里有一条:应收账款。
而四大的报表体系里,应收账款是N张表,按照金额、年限和重要性程度,挨个排序,列出明细,再根据重要性原则,联系其中的单位函证,确认确实有这笔欠款。
和财务人员沟通 填表的过程,就是对公司业务全面了解的过程,每个认为重要的数据,都会充分沟通。尤其是涉及到会计估计、成本结转等方面的数据,双方都会开诚布公的探讨。
开诚布公到什么程度呢?
甲方会说,我今年的任务是利润总额100个亿,不能低于98,最高不超过110,我们一起来研究下。
很多投资者会吓一跳,这不是赤裸裸的造假吗?
可惜的是,这不是造假。
因为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会计人员很大的权限,在会计准则内进行调整,不算造假。
因为做账不是非黑即白的,相同的业务,可能有不同的核算方式,准则和会计法并不判定你用其他的核算方式就是错误的。
比如研发支出,恒瑞的处理方式和复星的处理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对当年的利润影响巨大,但你不能说恒瑞就是为了逃税,复星就是为了虚增利润,事实上,它俩都是对的。
成年人只谈利益,小孩子才看对错。
事务所此时的作用,就是托底,用他们的职业经验,保证你的调整在准则许可范围至内。
如果准则允许的范围你还不够调,非要造假才能完成你的利润,那事务所就可能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了。
一家上市公司的业务量通常比较大,四大事务所的妹子们把每张表理顺了,核对完,函证完,需要盘点的进行盘点完,也要3月份了,然后他们出具审计报告。这个时候,妹子们会请出他们的领导,开始和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唇枪舌战。
一般讨论的重点,就是双方互不认可的地方。一边为了业绩和政绩,一边为了职业道德和监管机构的审查,最终互让一步,达成共识。
甲方爸爸掏钱,四大事务所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皆大欢喜。
如果双方实在难以达成共识,一般事务所会出具保留意见甚至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相当于否定公司的财务数据。这时候,甲方爸爸依然要掏钱,只不过通常第二年会换事务所。
这种非标意见,证监会非常重视,往往会从中挖出很多有价值的材料来,甚至据此查账然后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