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代打仗的阵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hi-yidian-b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3月10号更新一张基佬方阵图,小伙伴们好热情,谢谢点赞,等我这几天加完班,再来填坑

看到这个问题,我忽然想起还有个半年前的坑。

再填一填搬运一发

uestion/22993399/answer/52575148

多图预警,手绘福利,我是一个灵魂画师。

简述一下阵型的发展历史。

波斯战车当个封面。

前言

英法联军炮轰蒙古骑兵的场景已经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典画面。不过要说起1000多年前,南朝宋武帝就有带着几百人杀退几万农民军的战绩,很多人一定会觉得这是吹牛逼,然而如果理解了军阵真正的意义,就会知道,并不是只有枪炮打土著才能开启无双模式。

让我们慢慢说起吧,受影视剧和游戏的影响,提起古代的战争,很多人想起的是一种上帝视角。

这样的画面看多了,是不是觉得一切尽在掌握,是不是大吼一声为了部落~~~小弟们就冲上去把敌人砍成了肉渣?

然而,小弟们把看到的画面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这样的

要是真这么喊了,结果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去食堂打饭,要排队,让小弟去砍人,也必须按照基本法,要排队:

这样感觉好多了。

阵法的发展,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成两条线来讲,一个是基本的阵型,按哪种方式排队,各兵种如何站位,兵种间怎样配合,这是兵法中的“正道“,正道的形态取决于武器的发展,按照这些基本法,可以把古代阵型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战车时代、步兵时代、骑兵时代、各兵种都发展成熟,相互配合的时代、直至火器时代。

另一条线是偷袭,包抄的方法,这是“奇道”,奇道没有太固定的模式,使用方法依托于“正道”,是对“正道"的运用和发挥,所谓"以正合,以奇胜”--这个我会结合一些战例来讲。

正文开始

第一章、隆隆 战歌

遥远的上古时期,战争的画面就类似于古惑仔打群架,而打破这个局面的第一件大杀器叫做战车。这是一部西周战车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当古惑仔们面对咣当咣当冲来的这货,是怎样一幅绝望的光景,战车最早出现在西亚的亚述,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样子,天朝最早有确定证据的战车则是在商朝出现的。

军事技术的发展,往往会带来战争形式的改变,在战车最初出现时,只是做为一种超级古惑仔来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战车还有其他的用法,到了商朝的末期,最早的阵型出现在了天朝的军队里,也就是这样

喂,这不就是随便分了三块吗!

不不不,请仔细观察,这不是普通的三块!这三个方块采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灵气,自带BGM和主角光环,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军队不是古惑了,而是正名为“三师”。

从这往后,军队里开始有了编制和上下级,有了“乘”的作战单位,老大在指挥的时候不再是一句为了部落~而是左军给我唱支歌,右军给我跳个舞,中军给我上,干丫的。军队的命令可以一级一级传达下去,古惑仔的时代结束了,未来是属于轰隆隆战车的。至于这三块有什么卵用,请脑补:

甲:小的们给我上

乙:中间的给我上

甲:小的们给我上

乙:右边的从右边打他侧面

甲:小的们给我上

乙:左边的顶不住了哇,往后退点,中间的给他点压力

甲:小的们给我上,哎呀,左边情况好像不太妙,小的们,撤。右边你们撤啥,小的们给我上,左边你怎么又上去了,小的们,撤。。。

春秋时期,战车战法在天朝发展到了巅峰,这时出现了更完善的阵型

战车中间夹杂步兵,谓之鱼鳞阵,在此之前,一般是战车对战车,步兵对步兵捉对厮杀,有了此阵,兵种之间开始有了配合,步兵帮助战车清理死角,战车则可以保护步兵不受对方战车太大冲击。这个就是了战车时代的基本阵型,也就是“正道”基本法。

但这时的战法仍然很死板,大约是这样的,最精锐的部队放在中间,差点的放在两侧,然后

大家都是赵老爷,赵老爷是文化人,我们打架的时候也要讲道理~~~

但是随着战争越来越激烈,不走寻常路的同学终于出现了,抱歉答主已经忘记这位同学叫啥名了,好像是郑国的,就当他叫郑老大吧,郑老兄是这么打仗的


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左右,比中军突出一段距离,两军交接时,精锐部队和对方的左右两军先接战,对方的左右都是质量较次的部队,很快就被突破,这时中军接战,左右精锐扫清对方后从侧面包围,对方中军精锐也被强势围观。这个围观阵型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雁行阵。

(画外音,我勒个擦,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这游戏不是这样玩的呀~~~素质太差了)

这场战斗在世界史上首开了战阵中撩阴腿的先河,也确立了“奇道”的第一条基本法--取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我不需要在阵型的每个地方都取得优势,我只需要在你的阵型上开个口子,然后围观你。在此战之后春秋各国一发不可收拾,各种扫堂腿猴子摘桃直奔下三路,--由此可证天朝耍流氓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他方面还有些落后的时期就已经在撩阴腿上大踏步前进并形成了成套的理论。。。

孙子兵法就记载了当时的十种阵型“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锐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阵型使用的原则就是针对对方阵型的弱点处(侧翼、后方)进行突破,突破后扩大战果。如锐阵就是将队伍排成三角形,以强化突破力为目的,圆阵则是造成一种没有侧翼和后方的状态,钩形阵则是以迂回包抄为主。

这套理论发展到后来已经不再局限于野战军阵了,最终被孙武上升为国家战略,他在进攻楚国时,不再直面楚国兵锋,而是率吴国军队直接进入楚国国境内游击,打击对方后方。100年后,亚历山大在战争中也开始使用迂回包抄,300年后,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使用了同孙武一样的战略对付罗马,从此正式开启了西方的撩阴腿战法。

随着人类的战争越来越不讲道理,比武式的战车战法也开始显示出各种弊端--只有在开阔的平原,双方约定好地点和战斗规则,才能发挥效用。于是,另一次革命开始了。

第二章、死亡之墙

还记得鱼鳞中间的小圈圈吗,他们进化成了新的大杀器,重装步兵,开启了古代战争的第二个时代:

瞅啥,没见过基佬啊!

重装步兵的战法是列成密集的方阵,用人肉形成一堵厚厚的盾墙,抵抗战车的冲击力,在步兵的时代,战车仍然威力十足,但战车毕竟是高富帅的终极武器,能有几百乘已经算是大国,而且使用环境十分局限,如果对方不讲道理,从侧面打人,只能在平原上向前冲冲冲的战车就无法发挥全部的作用。

马其顿重步兵,使用长枪排成一都刺墙,碾压前进路上的一切敌人


从此战车从战场主宰降到了高级兵种的级别。希波战争中,训练有素的希腊重装步兵凭借整齐的队列,以铁枪、木盾和血肉组成了一堵死亡之墙,一次又一次击败了数倍于已的敌人。后期的马其顿更是凭此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古典时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帝国。

天朝的步兵时代紧随其后,进入战国后,各国的战争从理中客的不准吐脏话变成了唾沫乱飞的撕逼大战,各国纷纷组织起自己的步兵力量


秦朝统一全国时,这种战法达到了完美的巅峰,兵马俑就向我们展示出了这种完善的重步兵军阵

左中军和将军阵分别是挖出来的123号坑,右军是我脑补

左右军以着甲的弩手为主,估计是远近程兼顾的兵种,中军前方布置不着甲的弩手,后方则是战车和重步兵的混编阵列。远程兵种形成一个U字型,这种阵型比较适合弓弩集中火力,侧面同时布置了一些轻装的战车和骑射手,可以利用机动优势袭扰对方侧翼,兵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已经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

就在同一时代,西方也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和东方类似的军阵,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了撩阴腿,其原则和天朝类似,由于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初级的骑兵,撩阴腿的效率也就更高了,天朝在这个时代陷入了攻城守城玩战略的撕逼中,没有什么特别的野战战术,所以我这里讲两个西方的战例来展现下加入了骑兵的田忌赛马。首先是迦太基和罗马的一场著名战斗,迦太基的指挥官正是大名鼎鼎的汉尼拔,此战也是他的封神之战。

意大利的汉尼拔,继承了郑老大的光荣传统,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

两翼放置骑兵,机动性强于郑老大的战车和步兵,因此也更有效率。

再来看一个比罗欢乐的,汉尼拔智商碾压罗马军。

汉尼拔在翻跃阿尔卑斯之后,进入了意大利北部山区,罗马军团奉命拦截,而汉尼拔略施小计,从布防的缺口钻了进去,罗马军心中一慌,赶紧去追,这时汉尼拔在罗马所修的大道上大摇大摆的走着,罗马军就要追上时他走到了一个山坡处,拐角后往坡上一缩,罗马军在路上继续急匆匆的追赶,然后天空中突然传来一声。

德玛西亚!


第三章、金戈铁马

在上一个时代,骑兵的效用还有很多限制,刚才的战例中,骑兵都是起到一种袭扰包抄,冲破缺口括大战果的作用,由于没有马蹬,步兵时代的骑兵大多是这样的:

天朝的骑兵是跟游牧民族学来的,也就是胡服骑射。最早的骑兵以弓弩为主要武器,由于马背上相当不稳定,骑射手的射程实际上非常的短,作用也很有限。亚历山大的军队中很超前的使用骑兵进行近战,但也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无法冲击步兵的正面。

虽然最早使用近战骑兵的是西方,但是东方后来者居上,在公元4世纪左右贡献出一项改变了世界的发明,那就是马蹬。骑兵由此进化为新的大杀器。

(北魏铁罐头图坑位)

通常的印象里,铁罐头总是出现在欧洲的战场上,东方各民族似乎不喜此道,但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天朝的电影拍的不如西方好。。。最早的铁罐头出现在西亚,但是最早形成恐怖战斗力的,是在中国南北朝的战场上。

重骑兵对步兵有着碾压式的优势,而这时要克制重骑兵,唯一的办法就是拿重骑兵与之对冲,所以这个时期的战法十分的简单粗暴

(圣殿骑士团图坑位)

但很快就有聪明人发现了可以限制重骑兵的利器,那就是

于是撩阴腿再次上线,公元5世纪,南朝宋军沿黄河一路北上长安,途中北魏数万重骑尾随宋军,宋军沿河摆开阵式,用战车档在阵前,弓弩手躲在车后,先用一些很弱的弓箭做做表情,本来有些迷茫的北魏重骑见之大笑,表示你们一群渣渣,冲~~~

这时宋军弓弩齐发

魏军阵前骑兵开始被射倒,挡住了后面骑兵前进的路线,同时又配合战车挡路,一时间前后践踏,溃不成军,数万重骑就此被几千弓弩手掀翻在地。

(评论指出,这里不是弓弩的功劳,又翻了下书,完整的故事是,"裕先命宁朔将军朱超石戒严,白既举,超石帅二千人驰往赴之,赍大弩百张,一车益二十人,设彭排于辕上。魏人见营阵既立,乃进围之;长孙嵩帅三万骑助之,四面肉薄攻营,弩不能制。时超石别赍大锤及千馀张,乃断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轧洞贯三四人。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弓弩射了一圈没有击溃魏军,随后战车上抡起大锤把魏军干掉了,这是步兵加战车相互配合干掉重骑兵的战例,只说弓弩是有点片面,感谢指正。)

第四章、相生相克

从唐朝至两宋,各种克制骑兵的战法出现了,重骑兵虽然仍然很强,但已经不再完全的碾压了,各类冷兵器兵种在这个时期均发展成熟,不再有完全统治力的兵种,下一个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小说电影里,阵型中的相生相克开始上线。这个时代,各兵种发生了下面这些变化。

近战骑兵逐渐放弃了重型长兵器,从马朔改为长矛,再改成马刀,战锤。马匹着甲也越来越轻,最后形成了人着全身甲而马不着甲,使用马刀战锤等短兵器的形态,从一味强调冲击力变为兼顾冲击性和机动性。在阵型中承担突破拉扯和包抄的功能。

单纯的骑射手逐渐消失,最后成为近战骑兵的副业。最终成为远程骚扰拉扯,近战又能突破的古代骑兵终极形态:蒙古铁骑

远程步兵弓弩结合。弓用来保持射程和火力,对付轻甲,弩用来对付重甲。形成多层次多用途的火力输出。

部分近战步兵丢弃了盾牌,改为着重甲,使用长兵器,用来防守骑兵,同时兼顾步兵对战。使用短兵的步兵也将盾牌改小,着重灵活性,用来对付敌方步兵。

由此形成了骑兵克制短兵步兵,被长兵步兵克制,远程步兵保持距离时克制其他兵种,近身后被其他兵种克制,长兵步兵被短兵兵种克制的局面。

(唐朝陌刀将图坑位)

这时的阵型基本法也不再有唯一的正解,而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讲究配合。

唐朝六花大阵

这是最接近“八封阵”的一种实战阵型了,当然,并没有让人迷路的神奇功效。这个阵型的最大优势是没有弱点,适合防守,圆阵的2.0版。他的前后左右都一样,没法迂回包抄,这个阵型的设想是,中军结成圆阵防守,外围设置六个小阵呈圆形排列,骑兵在阵中机动。如果敌人攻击其中一个,临近小阵和机动骑兵就从侧翼援助。如果敌人攻击中军,小阵就对敌人进行合围。

还有其他回答中有的宋朝“平戎万全阵”,此阵也是十分复杂,看名字就知道此阵试图用一种方法吃遍天下,但是太过呆板,通过刚才举的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阵法的使用需要将领临机应变,看到个山坡拐过去把腿伸出来,这才是好将领,事先排好一种阵式不做变化,最后结果就是,辽军看了一眼好不容易哼哧哼哧摆起阵来的宋军,然后默默的绕走了。。。由于这个阵型并不是十分有效我就不细讲了。

蒙古口袋阵

此战法就是先用骑兵远程袭扰,把敌人搞得很烦,然后去追骑兵,简单交手后骑兵佯败将敌人引入口袋阵,口袋阵的中间是冲击力较强的精锐骑兵,这时直接冲身敌阵,一开始就分在两翼的步兵再跟上包个圆。

所以不要再说蒙古骑兵放风筝放死欧洲铁罐头了,也不要再说蒙古骑兵突不动铁罐头所以打不过欧洲精锐了,傻冲是打不赢蒙古人的。实际上,蒙古军继承了隋唐辽金两宋的发展成果,已经是一支成熟的第四世代军队,各兵种的配合战法都很成熟。只是骑射更加亮眼罢了,而当时的欧洲还停留在第三代的重骑端枪突突战术中。

(蒙古骑兵图坑位)

第五章 炮火轰鸣


未完待续


~~~~~~~~~~~~~~~~~~~~~~~~~~~~~~~~~~~~~~~~~~~~~~~~~~~~~

不用待了,答主已经把这事忘了→_→


user avatar   zhao-wei-81-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屌大的朱先生,自负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简直是儒家完美圣人的代表




  

相关话题

  尧舜之君万历大帝的足心疼痛和他后来的瘸腿,有关联吗? 
  孙中山跟天地会什么关系? 
  如何看待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过的这句话? 
  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是什么样的?志愿军面对了哪些困难? 
  如果再发生一次类似于96年台海危机那种情况,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战争打起来,结果会怎样? 
  如果把罗马比做长安,那么新罗马(君士坦丁堡)可以比为哪一座中国城市? 
  周朝建建国时分封八百诸侯,按说土地应该都分完了,后来王子王孙再分封是怎么分的呢,哪来的土地呢? 
  如何评价唐太宗的三子李恪? 
  战争之中爱上对方阵营的女人是什么感觉? 
  你所读过的最好的边塞诗是哪一首?因为什么而深感触动? 

前一个讨论
林远图为何没成为东方不败那样的变态?
下一个讨论
被不会撩妹的男人强撩是种怎样的体验?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