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语passio原意是「受折磨」,所以大写用来指耶稣的受难。但是后来在晚期拉丁语(公元3至6世纪)中passio又吸收了希腊词πάθος(pathos)的用法,变成一般意义上的「遭受」「受影响」「受动」的意思,成为actio(「行动」「活动」「作用」)的反义词,passive和active这一对反义词就是从这里衍生来的。
passio作为「激情」的意思不是从原意「受折磨」而来,而是从「受动」这个新获得的含义来的。根据希腊哲学传统,灵魂有主动和受动两个方面:主动的方面是因为灵魂本身就是推动身体运动的原因,所以灵魂能单凭它自身主动地进行一些活动,如理解、思考、意愿等;受动的方面是因为灵魂与身体结合,所以必定受到身体和周遭世界的影响,受到这些刺激而被动地发生一些运动,产生感觉、情感、激情、欲望等,这些都不是灵魂能够完全控制的,是受动而不是主动。所以,当passio吸收pathos的「受动」含义时,就顺带拥有了「情感」「激情」「欲望」的意思,这层意思在14世纪传到了英语、法语等欧洲语言中。
例如笛卡尔晚期有一部题献给波西米亚公主伊丽莎白的著作《论灵魂的激情》(Les passions de l'âme, 1649),若翻译成《论灵魂的受动》也是不错的。书中把除了理智和意志之外的一切发生于灵魂的东西都称为灵魂的passion,包括三种:身体外部感觉(看见光、听见声等),身体内部感觉(感到饿、渴、疼痛等),对灵魂自身的感觉(感到惊奇、爱、恨、欲望、快乐、悲伤等)。笛卡尔补充说,第三种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讲的passion,所以在这部书里主要讨论第三种passion,笛卡尔企图把它跟前两种一样地归结为身体中一些物质微粒(「动物精气」esprits animaux)的机械运动对灵魂的影响,由此开启了对「情感」「激情」的唯物主义解释进路。这条道路发展到今天,使人们普遍认为激情是身体、大脑、神经系统这些物质的东西自行产生出来的,以至于我们今天看到「激情」这个字都无法理解它跟「被动」「受动」有什么关系了。
//补充:涛吴的推测或许也是一并成立的。我猜想,有可能正是因为罗马教父学者们觉得激情和欲望都是对人的折磨,所以才会把passio跟pathos两个不同起源的词合流,这也说不定啊。当然这只是猜测,需要去找历史证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