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太效应。那些大号因为关注者较多,回答问题之后总是会被盲目赞同。有的时候看到一个自己有较多实际经验且有兴趣的问题,发现有个大号在那胡扯说了一大推理论或者空洞虽然没错但也基本不实际不实用的答案之后,而且赞同票靠前,一般也懒得回答了,因为你会有些失望和失落。所以做为个人来讲,当有一个我喜欢的问题的时候,我其实不希望首先看到大牛们的回答(当然更多时候他们回答得很好),他们一回答,很多人盲目跟上赞同,答案的丰富性和多彩性会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就其实没太多意思了。
- 最先聚集起来的小团体圈子氛围,他们最了解知乎,粉丝众多,在提问和答案中,感觉他们互相认识互相默契,是单独一个知乎用户群,虽然她们不排外但是给了很多新用户融不进去的感觉,以前黄继先老师、M姐等被带头,现在感觉好很多了。当然,他们很多时候回答的确非常好。我也要说明,我最喜欢的知乎用户是黄继新老师,最佩服M姐。
- 自以为师,习惯总是自以为牛X的把问题扩大化,全面化,高度化。感觉提问是在出语文论文作文题目似的,很多时候抱着简单的单纯的心问一个问题,答案总是会让我哭笑不得。
- 纸上谈兵。那些真正在实际中操盘的人很少有时间来知乎上回答问题的,当然知乎还是可以获得很多知识的,只是需要自己结合实际去判断和取舍,不能盲信。
- 知乎由于不注重对提问者的保护、鼓励以及提问者问题个性化的即时性解决,这种规则让提问者感到他是为了大家更多的学习而提问题做奉献了,以至于不能很好的高效的达到自己切身的个性解决问题的需求,再加上有些蛋疼的修改题目的做法(不是否定修改题目的做法,只是怀疑修改题目的意义和标准),很多人慢慢的就不喜欢也没动力提问了。所以知乎用户越来越多,好问题越来越少,因此好答案也越来越少。
对有些用户来说,解决问题和学习受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我,我来知乎提问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习是其次的顺带的自然的目的。而现在害的我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先被教育一番。--伤不起。
说一个我发现已久的:对提问者身份的误判,将提问者误当成持有问题中的观点进行教育和攻击,或对并不带有个人目的和个人主观色彩的问题的提问者当成学生一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