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结果截然不同? 第1页

  

user avatar   luo-luo-lai-n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洋务运动是一次学习改革,明治维新是一次改朝换代,没有可比性


user avatar   wei-bo-2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日本是打了倒幕战争和西南战争之后,革了武士阶级的命再搞明治维新的,而中国没有革了地主阶级的命就搞洋务运动。


user avatar   cai-tou-hu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的“洋务运动”比清朝的洋务运动早了十几年。

日本萨摩藩从1843年就开始大规模仿制西方武器和轮船。

萨摩藩1849年造的青铜前装重炮,能发射68千克的弹丸,比起南京博物院搜藏的1843年“耀威大将军”万斤炮只能发射28.65千克弹丸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而且直到今天,萨摩所铸青铜炮内外壁还十分光滑,南京博物院这门炮内壁锈的连炮管中的沙眼都露出来了,沙眼最大的能有1厘米。

1855年萨摩藩更是仿制出了东亚第一艘蒸汽船“云行丸”,当然技术很不成熟,缺陷很大,但是蒸汽机已经是萨摩藩自行制造的。

1865年佐贺藩自行自造了几乎全国产的蒸汽船“凌风丸”号,这艘船和清朝安庆内军械所徐寿设计制造的“黄鹄号”还不一样,“凌风丸”是可以使用的。

要知道不管是萨摩藩还是佐贺藩,论富裕程度和领地范围都不如江南一个县,但是日本这些外藩在幕府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各藩早就搞起了自己的“洋务运动”。

另外一个数据是在明治维新前夕,日本接受过“兰学”教育的人有9000人,当然这个人数不见得准确,日本“兰学”也不能直接和19世纪西方近代科学划等号,但是至少可以说明在明治维新开始时,日本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西学”人才储备,许多明治政府高官在幕府时代就已经接触、学习过“西学”。

前面说过财力和面积还不如江南一县的日本佐贺藩,在清帝国开设同文馆之前就开设了“藩学稽古所”,教授英文和西学。

而另一方面,在明治维新以后一直被塑造成保守派代表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并不保守,他的弟弟就是有名的“兰学家”,他的好友就是实行了“洋务运动”的佐贺藩藩主,而且他还终结了幕府长达300年的锁国令。

可以说明治维新前日本政界事实上已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保守派了,无论是幕府还是维新草莽还是草莽幕后雄藩,日本上层对于“改革”这件事已经不存在疑议,他们的矛盾实际上是究竟谁来主导改革。

这和清帝国完全是天壤之别,清帝国政界一直到1900年以后才达到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状态:没有人再反对学习西方。

事实上日本和清帝国在学习西方的路径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先地方后中央,朝野达成共识,开始改革,强调“中体西用”,“和魂洋才”。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教育方面最核心的思想是“三纲五常、忠君爱国”。

日本和清帝国不同之处在于清帝国在达成“朝野共识”这一点上比日本晚了差不多40年。

日本1860年前后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保守派了,而清朝要到1900年。

倒幕之战完全可以看作是1912年袁世凯与孙中山之战(二次革命)。


user avatar   haku-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结以下几点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结果不同原因,给大家以参考:​

结束封建制度,建立统一强大国家

明治维新就是萨长两藩志士为了能够创建一个能跟欧美列强对抗的强大国家。但是江户时代封建制度,藩主在领地上拥有强大的权利。继续封建制度就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近代社会摧毁封建制度往往都不是那么轻松的。西欧诸国都经历国各种内乱以及革命,大量消耗了国力。但是日本结束封建制度对国家实力消耗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近代化国家中,这种几乎无损结束封建制度国家几乎没有。

江户时期大米可以说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力量,大米生产量30%~40%提供给占总人口5%的武士作为收入。新政府制定“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等命令下,大多数武士放弃了这种特权。这也为明治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明治2年7月,政府下发版籍奉还政令,各藩领地返还朝廷。但是旧藩主还是作为领地的知藩事行使政令。为了打消武士阶层的反抗。萨长土三藩出兵1万前往京都成为天皇直属亲兵,确保之后废藩置县政令顺利下达。

明治四年七月(1872)政府下达废藩置县敕令,结束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以新政府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300藩成为统一国家。

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清朝还是传统封建农业大国,面对欧洲列强应接不暇,屡屡出卖国家权益。封建制度动摇起来还是相当困难,各地拥兵自重的朝廷大员们与清政府面和心不和,无法统一行使政令。


近代化土地改革

明治维新有相当多政策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治六年(1873)推行的“地租改正”政策。地租改政简单来说就是还地于民,新政府从各藩得到土地编入国家管理,之后分给农民管理。也就是西方历史“农地解放”。

说起日本的土地改革,战后占领军美国对日本制定的“农地改革”给人的印象更深一些。其实美国制定政策是面向贫穷小作农(没有自己土地,借地主土地耕种。佃农),给与他们便宜价格收购小作地。

日本小作地占耕地总面积46%,占领军购买了其中80%土地便宜卖给小作农。同明治维新的土地改革相比规模小了很多,但是为了鼓吹占领军的伟大日本历史课本上对美国方面实行的土地改革大书特书,而明治维新土地改革却只有“年贡由大米转为金钱”而已。

地租改正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农民也有义务上交赋税。税率相当于土地价格的3%左右,相当于收获大米34%价值,农民负担稍微轻松了一点。江户时代的年贡,收获高的话上交比例也高,因此百姓都觉得努力了也都是花给武士老爷们的,生产积极性低;地租改正税金提前上缴,生产量高的比例全归农民所有,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

虽然日本历史上对地租改正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改革提升了政府重要收入农业税的透明性、以及公平性。与江户时代幕府天领地区农民负担相对轻一些不同,地租改正希望全国导入全国通用税率实现公平化。

改革结果大部分农民负担减轻,但是原本幕府天领地区税负却比之前更多了。因而明治初期多次爆发一揆起义,大多都是幕府直辖地认为负担比之前过重。

根据《明治百年农业史》记载,明治六年(1873)到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米收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同时政府也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税金。同时代的法国财政大臣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Leon Say从松方正义处听得地租改革话题相当认可,并上书政府希望法国可以借鉴。

这场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力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国家实力。日本近代化发展,这次改革不得不说。

作为农业大国的大清,经过上千年封建土地政策拥有了一套完善体系。清朝又因“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一系列政策让国库充盈,即使面对欧洲列强的巨额赔款,还是有实力培养新军购买军舰。


教育制度改革

要成为现代化国家,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国民教育问题。幕末时候就有对西方有所见地的兰学者争相出版翻译著作,介绍欧美诸国教育体系。明治政府受此影响,很早就开始准备制定学校制度。

明治五年(1872)日本制定了学生“学制”同时,也规定了免费的义务教育。明治八年(1875)日本在全国建设了24303间小学,一百多年后的2015年日本全国也仅仅只有26000间小学,可以说明治政府建立了跟现在几乎相同规模的教育制度。

明治政府不仅仅在初等教育上下功夫,也花了大力气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明治十年(1877)年日本近代第一个综合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开始招生。进入大正时期后,庆应义塾大学与早稻田大学私立学校也开始出现。

政府还注重培养军人以及老师,明治初期就建立了陆军士官学校、海军兵学校、师范学校。上这些学校是不需要淘气的,有的学校还会给与工资。师范大学毕业后,可以前往高等师范学校或者文理科大学继续进修,拿到国家认可的高学历证书。陆军学校与海军学校的学员毕业后大多成为军队中的干部,这种制度给了贫穷家孩子出人头地的希望。

明治末年时候,非常多留学生前往日本求学。其中人数最多的竟然是中国,1896年清政府外务省选拔了13人留学生赴日求学,可以说是中国赴日留学的第一批人才。1896年仅仅在甲午战争后的两年而已。赴日求学高峰是在日俄战争结束后,在日留学中国学生高达一万多人,朝鲜学生人数当时是仅次于中国。1942年时,将近3万人在日本留学,陆军学校学习人数特别多。诞生了未来韩国总统朴正熙等人。除此之外,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也相当多。这也为明治之后国际走势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清朝中后期,儒学兴盛八股文科举制度还有非常大的市场,人民识字率低。八国联军侵华后,国内出现新式学堂,跟传统儒学相比,新式学堂没有多大市场。

快速学习并吸收欧美各国先进技术

学习欧美并不单单局限在教育制度上,欧美先进的知识文化、科技技术、医疗手段积极的吸收并学习。

明治4年(1871)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当时戊辰戦争结束仅仅不到两年,政府十分迫切希望得到欧美各国强大经验。经过两年多游历欧美多国后,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产业发展都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使节团负责人岩仓具视,在明治维新十年前已经上书过孝明天皇,希望派遣调查团前往欧美各地学习。使节团还包括副使木户孝允、以及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田显义、佐佐木高行等46人。其中还包括了多位旧幕臣,可以说是超越派阀一心学习的心态。

随同使节团出访的还有43名留学生,出行总人数高达107名。其中诞生了思想家中江兆民、三井财阀的团琢磨、日本顶级女子大学津田塾创办者津田梅子等。

日本文化科技军事实力能快速发展另外一个因素是雇佣具有先进技术以及知识的外国人,比如构建了刑法与民事法草案的“日本近代法之父”法国人博瓦索纳德(Gustave Boissonade)、负责日本宪法起早的德国人律斯勒(Karl Friedrich Hermann Roesler)、作为广报官同列强关于不平等条约而周旋的英国人马歇尔、陆军大学教官德国人麦凯尔(Klemens Wilhelm Jacob Meckel 诨名渋柿オヤジ)。

教育方面说出那句著名的“少年啊,要胸怀大志”的札幌农学校(北海道大学)首任校长克拉克博士、工学部工学寮(东京大学工学部)确立西洋教育制度的亨利·戴尔、传播西洋医学的埃尔温·贝尔兹、设计鹿鸣馆培养出大量日本建筑家的乔赛亚·康德。

制造业交通方面,登录世界遗产的富冈制丝工厂初代厂长保罗·布律纳(Paul Brunat),推广北海道畜牧业的艾德文·唐(Edwin Dun),为日本铁道铺设而尽力的埃德蒙顿·莫埃尔(Edmund Morel)。

从1868年开始约20年里,政府与民间雇佣外国人超过了2600人。到了19世纪末,在日本工作外国人数高达1万人左右。

日本能短时间内掌握近代国家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产业发展,这些外国人功不可没。

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清朝大多数执政者无法放眼世界。虽然雇佣了外国教官。但是人数不多,无法改变大局。


铁路建设

交通是一个国家文明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明治政府也认识到了这点。在1872年就铺设了新桥~横滨之间的铁道,最重要一点是这条铁路没有借助欧美的力量,是日本花了相当长时间研究并铺设而成的。当时清朝已经建设有铁路,不过都是外国企业建造,并且拥有管理权以及运营权。

从开通第一条铁道到1907年,日本营业铁道公里数超过9000公里。

铁道铺设也同时促进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铁路出现使物流范围更加扩大。而且如果某地农作物歉收,立即可以从其他区域调来农产品作为补充,防止出现饥荒等状况。

明治28年(1895)铁道会社的实收资本达到73253000日元,而全日本工业企业的实收资本只有58729000日元,当时铁道公司规模超过了日本所有工业的总和。工业规模大于铁道会社要到日俄战争之后,日本走向军国主义。

铁道自建也就是不让欧美人干涉国家内政,当时欧美诸国纷纷在亚洲修建铁路。与铁道关联土地以及设施也要租借给其负责。清末时,沙俄在东北铺设铁道同时也从清政府那里获得了土地租借的权利。

中国自己修建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要到1909年才正式通车。


电力网络建设

日本不仅举国之力建设铁道网,权力者们认为通信线路也是一个国家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于是大力整备电力网络。

1869年8月完成横滨弁天町明台到神奈川裁判所电线架设、同年12月完成东京与横滨之间的电线架设;1872年东京~神户、1873年东京~北海道、1878年日本主要城市完成电力网络建设。

欧美列强先是以经济交流给与人们一点甜头,慢慢蚕食整个国家渗透进多个产业。电力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时日本跟清朝一样,没有技术以及人才。需要外国技术的引进,但是如果完全交给外国公司建设,如同把国家“脉搏”交由列强支配。当时丹麦大北电信会社多次向明治政府申请铺设电力线路权利,让政府有了非常深刻的危机感。

同时期清朝电力线路铺设都是由外国公司负责,1872年4月5日的纽约时报有以下记录:

中国电力网路铺设,全部都是由外国企业着手建设,政府并不负责;日本电力线路却完全是政府事业,原本同一文化圈的两国走的道路完全不同值得人们品味。

清朝电力网络铺设开始于1879年,迟了日本十年。而且两国的建设速度也大相径庭。发展到了昭和初期,电话以及电报数量已经仅次于美国。电力设备发展已经完全融入到百姓生活当中。

明治21年后(1888),名古屋、神户、大阪、京都等城市也相继出现了电力公司。当时发电都是使用煤炭的火力发电。明治24年(1891)京都出现水力发电站后。因为花费较少,其他城市也都相继开始着手建设。

明治39年(1906)东京电灯株式会社、在山梨县水源丰富地区建设水利发电站。发电量55000伏,80多公里长距离送电开始。大正2年(1913)从福岛猪苗代湖发电送往东京的设施建造完毕。中部地区水力发电设施也相继出现,为京阪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

1916年时,东京、大阪80%百姓都用上了电器产品。用的最多的是照明设备电灯。

就是因为有了足够的电力保障,各种对电需求大的产业大力发展。比如说丰田纺织机的出现,让日本纺织业有了同欧洲竞争的实力,也为军工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代中国虽然结束了清政府统治,陷入军阀割据状态。百姓生活毫无保障,军阀们有点钱就向列强购买武器,都没有建设新国家的想法。日积月累两国实力差距约拉越大。


说了以上几点,就是因为中国封建统治根基难以动摇。加之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对当时代表世界最先进生产力的欧洲事物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难以放开手脚改革。当时清朝大多数子民受教育程度又不高,虽说有派遣留学生,但是清政府却没有对学制进行改革,沿用老的传统。社会难以进步。

种种原因造成了洋务运动同明治维新不同结果。希望可以帮助到答主。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改革的目的。

日本是倒幕运动及“大政奉还”之后,新兴的政治势力迫切的需要一套碾压旧制度的优秀的全新完整的政治军事体系来取代传统的幕府系统,以利于新兴的政治势力全面掌权,并且最大限度的将原幕府势力逐出新兴的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尽可能的摧毁旧幕府势力。

所以对于明治政府来说,自上而下的全面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势在必行,新兴的政治势力在改革中将确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利益,并且可以打断自己老对手的脊梁,何乐而不为?

所以明治维新尽最大可能的接受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因为接受的越多,新兴政治势力的力量就会越强,旧势力就越发没有生存土壤。

洋务运动就完全不一样了,洋务运动的立足点是,中国现有什么制度都是最好的,只是枪炮不如人,所以只要学会制造枪炮,就能够打败外国人,维护现有的“最优秀”的制度。

说白了就是企图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现有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利益集团已经腐朽不堪,偏偏还不能对其本身进行改革。而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的制度,其实都是为了维护腐朽的统治集团的统治而设置的,这套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内愚弄人民,所谓“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尽可能的让老百姓变成听话的傻子,对外尽量妥协 ,因为旧制度落后腐朽,无力正面应对复杂的外部压力。

明治维新是全新的政治势力尽可能的培养出来一群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政治军事经济制度才能维持统治对抗旧势力才能生存下来。洋务维新是尽可能的不要触碰旧制度尽可能的少接触先进科学技术,尽量不接受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才能维持腐朽的统治阶级的统治。

随意结果显而易见了。


user avatar   jing-zhong-fen-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维稳为目的的改革是不能与以入关为目的的改革相提并论的。

前者窗户纸不被捅破就算成功了,后者可是要举国一致,强碰山海关的。

人 种 决 战

作为第一批入关失败的,日本的经历应该要纳入入关学学者指定研究院。

日本也就一也先水平,靠着大明一时失策,妄图破关自立。然而大明守将稳下阵脚,也先十几万骑兵就好似打水漂一般被歼灭了。

吸取土木堡的经验,但是坚决不走也先的老路邪路!


――――――《入关学》后四十回

温尾续嵩


user avatar   gao-feng-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觉得难是因为你姿势水平太低


user avatar   chen-yu-dao-91-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相关话题

  三藩起兵若和准噶尔、德川幕府等同盟“合纵”出兵漠南和朝鲜牵制清军力量,历史会改变吗? 
  从北洋时期到国民政府时期,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如何评价江阴海战? 
  如果海瑞在清朝能不能得到重用? 
  为什么大家觉得南宋屈辱,而不觉得明朝屈辱? 
  电影《敦刻尔克》是否为英国「洗地」? 
  日军侵华时候,细菌战造成的脚看起来只是皮肤问题,为什么无法恢复? 
  元朝时期的汉族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古代美女真实相貌是怎样的? 
  列宁真的是德国间谍吗? 

前一个讨论
美国人虐杀印第安人,和德国人灭绝犹太人,有什么区别?
下一个讨论
唐朝人讲究以胖为美,那么这个所谓的胖是真的胖呢还是比较丰满?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