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农民种地歉收的时候受损失,而丰收的时候则卖不出去。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如果农民都进城务工,那人们吃什么?政府该怎样作为?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xiao-n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农产品需求弹性系数小。粮食类,储备时间不能太长,如大家都喜欢吃新米,陈米不好吃,储放超过三年的谷子,不仅增加成本,还可能成为陈化粮。一旦多了,市价就下来了。而时鲜类的蔬菜,更不便储放,一旦成熟,就要采摘上市,地要腾出种下一季。这就是最近河南那位农民,因萝卜价太低,干脆免费让市民到地里采萝卜的道理,但后来有市民趁机偷拔地里的红薯,和要说的问题无关。这就是常说的增产不增收的道理所在。

如歉收在一定区域内是普遍的,农民的收入不一定会减少,此时,农产品的价格会上去,农民的收入不一定会减少。但如果这种歉收,导致了农民必须购买的一些物品价格上扬,比如农民自己都不够吃了,要购买粮食吃,则意味着农民减收。如歉收是局部的,农产品总体价格没变,局部范围内的农民因歉收没有多余的出售,也会减少收入。

中国人均一亩多耕地。假定一户农民有4口人,只有4亩地,亩产干谷子1000斤,每斤市价1元钱,谷子的出米率大体为70%,农民自用600斤,按出米率算,为420斤。出售400斤,是400元,刚够购买农资。当农民人均只种一亩地时,农民称为口粮田,一亩只够养活一口人。农民想要在其他方面用钱时,只能另想办法了。

但是,由于除草剂、抛秧等新办法的使用,种田已经很简便了,一亩地从种到收一季水稻的纯劳作时间,大体只需10天。

因此,在许多地方农民的穷,和隐性失业有关,所谓隐性失业,主要就是地不够种。这样就有许多农民外出打工了。为了稳住粮食产量,国家对农民有多项补贴,每亩粮地大体在100元左右,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农民的隐性失业补贴。

在中国农村,目前的基本矛盾之一,或者说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

地越少越没人愿种,地越多越有人种。超越了人均一亩地,多的部分就是商品田,产出可全部用于出售,收入就上来了。我曾在湖北了解过一位种地大户,种了1300亩地,种两季,年净收入达100多万元。

所以,农民不可能全部进城务工。现在进城农民工不少,是农户对家庭劳力的自我分工安排。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农村还有许多劳力可以外出,据我了解,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在乡农民,一般都流转了一些地种,种上10多亩20多亩地的农民很多,通常他们还要照顾自己的或者进城亲戚的老人、小孩,看起来在乡的农民还不少,实际上虽然还能走出一些,但规模化的走出已经不太可能。就算他们在地里的时间还不饱满,但相互间打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也需要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发生民工荒的原因之一。

如果城里的就业机会多,收入上得去,还会有些农民进城。但不必担心没人种地,特别不要听信一些媒体瞎掰,许多记者,根本不了解农村的情况。农村要真正到了地多人少时,农民的收入就上去了。也不要担心农民种不过来,就是在山区,现在新式的山地耕作机、插秧机等不少,而且常常是闲置的。

真正让人发愁的是,现在所谓的城市化,对于大量的农民工来说,只能是半城市化,他们的收入少,买不起房,大批的农民真要举家入城,困难。同时,由于农时的季节性,外出打工不太远的农民工,农忙时,会回家忙几天,或者请人代种代收。农民工进城,大体是年青时出去,到四五十岁时返乡,呈现出一种轮换状态。这些也都影响了农地的进一步流转。

最近有报道认为,中国目前因户籍及不能享受市民待遇的半城市化人口达1亿多人。如果他们能真正成为市民,如果再增加一些农村人口进城,土地向在乡农民的手上流转多了,农民种田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手上有钱了,抗灾减灾的能力都会增强,储备粮食的手段也会增加,而且还可以公司化运作。

要说政府能做什么,能解决好1亿多人半城市化的问题,促进能进城的农民都进城,就功莫大焉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论姜源,感觉他懂得好多? 
  如何看待欧盟提出的针对欧中关系的十项行动? 
  目前(2017年)阿里巴巴在与亚马逊的全球电商竞争中处于怎样的态势? 
  问:经济与金融和经济学类一样吗? 
  能否通过委内瑞拉的内乱来引发新型世界大战,为什么? 
  俄乌战争对未来俄罗斯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31 省份 2020 年 GDP 出炉,广东、江苏、山东居前三,西藏增速领跑,释放了哪些信号? 
  克拉运河项目为何一直不能开工? 
  如何看待广东省政府对于台风「妮妲」的应急响应? 
  俄罗斯央行把利率提高到 17% 后,会给俄罗斯普通人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前一个讨论
是什么促使西方国家发生了改变人类进程的两次工业革命?
下一个讨论
请问私人对私人想从中国邮寄食品到美国应该有些什么手续和要求?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