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牛逼,给市场监管总局点烟。
反垄断法知名雷霆条例,第47条,“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真用上了。
行政处罚书写的非常清晰有力。
(不过你要从第四大点、论述阿里的市场支配地位开始看。因为阿里注册地在开曼,所以处罚书前半截花了很大力气来陈述主客体关系和行政令适用背景)
一,阿里有市场支配地位。
1)阿里市场份额过50%;
2)主要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参与者手里。这里举了CR4指数,也就是前4名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中国电商行业19年是98.45%;
3)阿里有很强的市场控制能力,特别是抽成和流量的定价能力、流量分配能力、销售渠道的控制能力;
4)阿里有钱、有技术;
5)消费者对阿里的高度依赖,已经达到经营者无法离开阿里的程度;
6)再做一个阿里这样的平台,门槛极高;
7)阿里已经形成足够领先的壁垒。
综上,阿里你有市场支配权。
二,阿里你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1)排他,限制经营者到竞争对手那开店(京东拼多多:对啊!)。
从白纸黑字的协议,到调查出的口头要求,最浅的是控制商品品类、数量,深的有直接禁止开店,证据确凿;
2)还是排他,限制经营者参与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还是从公开的纸面协议到口头约定都有;
3)阿里有运用奖惩手段来保障“二选一”的执行,基本是顺我者流量激励,逆我者搜都搜不出来。
另,阿里抗辩,称这些手段都是双方自愿,排他是因为阿里掏了钱。
总局认为:多数经营者肯定不是自愿,而且你也不是专门掏钱支持某个商家,也不是只能靠排他这一个手段收回成本,所以不认可阿里的抗辩。
因此话不多说,你就是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
三,阿里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
1)你这是限制了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已经有的对手很难玩过你,更不可能有新鲜血液能进这个行业;
2)经营者被你整惨了。没有自主权,去不了别的平台;大量利润被你拿走;
3)“阻碍资源优化配置”,你这是违背了互联网的初心。
这里市场监察总局说了三点,非常入味:
一,阻碍了要素自由流动。
本来买卖双方想去哪去哪,才能最大可能优化市场的调节能力。现在你把买家卖家都锁死在平台上,商品的供需匹配效率肯定是下降的。
这个就很有高度,一下子击中了垄断的最大弊端:利润最大化,而非效率最大化,这是一种反匹配倾向,也是所有垄断崩盘的最终原因。
你垄断了嘛,你干嘛在乎匹配的销率,当然是在乎榨取利润的效率。这个根本方向的改变,就是后续一切恶果的根系。
二,限制了经营者多样化差异化经营,明摆着的;
三,抑制市场主体活力。
还记得六保六稳里“市场主体”是什么吗?对,主指中小微企业。现在中小微企业想在阿里上赚钱也确实越来越难;
4)消费者倒霉,这个也是群众深有体会。
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想去哪买去哪买、价格和条约不合适爷就拜拜的权利)受损;整个市场在垄断状态下,长远也会损害消费者的潜在利益(竞争劣化,好产品好价格好质量越来越少);
所以阿里你也别争了,你确实有限制排除市场竞争的行为。
是市场垄断地位,是滥用了这地位,是用限制排除竞争的形式来滥用的。
召唤出了反垄断法第47条,1%以上10%以下销售额的罚金。
总局定了4%,也就是182.28亿元;顺便还给了阿里一个缴款码,麻烦15天内到12家代理银行的任意一个网店缴纳罚金。
淘宝直播能不能播这个?搞不好能靠打赏回收一点损失嘛。
影响肯定是好的。反垄断法长期束之高阁,尤其第47条,对巨头能召唤出来的次数极少。
现在阿里一张罚单下去,其他互联网习惯了依托数据垄断进行排他的企业,必然会变得谨慎;各地喜欢搞事的老哥(哪个律师整这个,我绝不骂他“公知”)也会努力尝试大新闻。
小商户们面临的平台吸血压力,大概是能减轻一点。
所有行业都能垄断,但互联网因其在数据垄断上的实时性与跨地域性,往往能实现超半数市场份额的绝对垄断,其速度与线下发生在物理空间里的交易行为不可同日而语。
你看看现在的外卖市场嘛。
拿阿里开一刀,不是杀鸡儆猴,是杀虎儆猴,威慑力是肯定有的。
但还不够,不要停下来。
反垄断法其实还有一条雷霆条例,第28条:
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
看上去不咸不淡,其实是可以延伸到拆解企业的程度的,因为可以“禁止经营者集中”。
一个市场里本来100个竞争者,现在只有5个,这个过程就是经营者集中。
这里面不仅仅是企业直接合并,你或投资了股份、或用合同绑定、或用技术手段控制,都可以视作经营者集中行为。
反垄断法对这块到底要怎么做,没有细说,应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方向。当下很多互联网公司本质就是个资本公司,业务扩张的逻辑早就不是运营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是对新兴企业和细分领域的直接投资购买。
这条要是能细化清楚,那才算是稍稍松一口气,有了一把能够限制互联网资本跨业跨界竞争的武器,能够对某些动不动就把互联网流量延伸的领域买干净的巨头,起一定的威慑。
阿里这张罚单已经是里程碑了,但阿里还有千千万万种手段把罚单的钱从百万卖家和亿万消费者身上抠出来。一是因为罚单不会动摇阿里垄断的地位,二是阿里这种利用数据垄断和资本采买,延伸至大量细分领域的垄断模式,并没有被挑战。
互联网行业的本业早已经不是技术,而是资本。因此像拆分企业这种金融级别的管辖,需要尽快跟上。
不要停下来啊!
《师 老 党 共 谈 分 配》
喜闻乐见。
1906年,标准石油被拆分成了二十家公司。
1986年,AT&T被拆分为八家公司。
1991年开始直到新世纪初,微软也被反垄断案搞得焦头烂额。
阿里巴巴又哪来的自信认为在中国他就可以一直维持野蛮生长为所欲为?
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管理体系都不会允许有资本滥用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这次的180亿罚款说明在中国,反垄断也要玩真的了。
这次是阿里,下次又是谁呢?
滥用垄断地位的大资本们,颤抖吧。
某无关消息
垄断这种事,说做出来都会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1,垄断行为确实存在,这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一个就是滥用个人信息,也要调查。
2,这个额度,确实说明管理部门是下了决心的。
也只有从严执法,才能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
3,其实是 救 阿里。防止阿里走向更大的深渊。
4,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互联网反垄断。
谷歌、脸书、亚马逊也在美国和欧洲受到反垄断调查。
相关企业也不要想着出走了。哪也跑不了,还是老老实实做合法生意。
5,影响不会有太大影响。互联网二元格局不会改变。
6,前几天说二元格局的背后大股东仍然是美资。
其实,不妨,啊,养肥了就杀呗。
美国吃相那么难看都能做出来。我们也不妨敞亮一些。
周一阿里股票一度大涨8%
监管套利那么多年,那么高利差,二百亿不到,也还好吧。
秋后算账,我早说过了。
我在另外一个问题提到了一个可能性,被系统立即删除了,回想了一下,我也觉得这个可能性站不住,就不说这个可能性了。
首先,罚款金额巨大,但比例并不算很高,相对于阿里电商800多亿的利润,182亿大概也就是大家的奖金少发点,股东分红少一些,并不影响经营,我了解的几个商业实体,一般是25%-35%的利润拿出来分红,所以阿里方面说不影响经营,我是相信的。
第二,按照中国政府的惯例,当给出定性结论和处理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本案了结,除非阿里再折腾出什么违反管理的新花样,不再就本议题追究。反垄断的下一步将转向其他公司。
第三,处罚依据反垄断法执行,这个是真正的信号,因为反垄断法中有条文明确规定,如果垄断得很过分的,是要禁止行业集中的(通俗的说,就是拆分)。有意思的是,阿里除了电商平台比较占优势以外,其他领域均不占优势,也就是说,阿里可以确定避免旗下业务拆分~
难怪芒格大量买进阿里的股票~
1.如何看待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垄断行为做出的182.28亿行政处罚?
回头又去拜读了一下《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结合去年开的某次会议提到强化防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化扩张,其实还是防止金融过剩,进行温和的去杠杆。
2.会带来那些影响?
其实第二个问题才是重点。
利空出尽是利好
关于罚款,我个人认为,能被fa款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被fa都没有机会。如果你一个大公司正年轻的时候不被fa,你什么时候可以被fa?你一个大公司一辈子没有被fa,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公司都希望成功,都希望成为五百强,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搞二xuan一,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不要说几个yi,肯定是一百yi以上。这世界上被fakuan的公司很多,比它辛苦、比它努力、比它聪明的公司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被fa的公司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所以今天这些公司能够被fakuan,我认为是这些公司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什么营业收入的公司,你去想一下明天可能要关门的公司,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盈利点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公司,你去想想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公司……跟他们相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被fakuan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