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阿拉伯书法,以下内容大多抄自维基百科。
阿拉伯书法,顾名思义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书法,主要流传于伊斯兰国家和地区。
由于根据伊斯兰教教义,一切有形的都会湮灭,故真主也绝不能以具体的偶像形式来表示。因此,文字以及其衍生的书法就成为了表露对真主感情的重要渠道,使得今日伊斯兰书法字体种类繁多。实际上,在《古兰经》中约有一百多处提及书法,书法被赋予了宗教的神圣色彩。这也是伊斯兰书法作品多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相关经典相关的主要原因。
阿拉伯字母共有28个字母,由其所构成的各类语言文字全部为拼音文字,具体可分为辅音音素文字(如阿拉伯文)与全音素文字(如维吾尔文)两大类。由于字母位于单词中的位置(首中尾)或单独出现可以决定其不同形式,这使得文字的表现力本身即相比其他拼音文字较强。字体变换的多样和随意性,也就使伊斯兰书法更具平面装饰效果。根据阿拉伯字母构型的特点,伊斯兰书法多将文字组合为几何形图案,或者表现出枝叶、花朵或藤蔓的意境,也有将字母组合成为图像(包括汉字)的微写书法。
库法体(Kūfī)
伊斯兰书法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字体,以阿拉伯字母和早期的纳巴泰字母进行书写。以伊拉克历史文化名城库法而命名。库法体的使用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而传播至整个阿拉伯半岛的。公元七世纪的第一版古兰经是用这种字体的前身汉志体所撰写出版的。
誊抄体 (Nasḫ)
音译为纳斯赫体,是一种伊斯兰书法的字体。相比早期的库法体,誊抄体在横竖转接处没有笔锋,因此书写较为顺畅,多用来誊抄文字故而得名,也因此之后取代了库法体的地位。目前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阿拉伯文字体。
学者体 (Muḥaqqaq)
伊本·巴瓦卜始创,风格大气磅礴,较为少见,现仅存部分太斯米作品。伊儿汗国和埃及16世纪的马木留克王朝时期较为盛行。
雷哈尼体 (Raiḥān)
学者体的缩小版。
三一体 (Ṯuluṯ)
音译“苏卢斯体”或“苏勒斯体”,字母圆滑而字形规整秀逸,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尤其流行。沙特阿拉伯国旗上的清真言即是用三一体写成。
塔乌奇体 (Tauqīʿ)
一种较大的字体,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签署公文所用。
里卡体(Ruqʿa)
奥斯曼时期帝国内最常见的行书字体。塔乌奇体的小巧版本,书写自然便于连笔,日常使用普遍。18世纪出现于马什里克地区。
公文体 (Dīwānī)
音译“迪瓦尼体”,也称“宫廷体”。15世纪形成于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奥斯曼时期公文的标准字体。苏莱曼一世极盛。目前伊斯兰国家公文仍使用此字体。
泰阿利格体 (Taʿlīq)
由公文体发展出来的一种波斯变体。
波斯体 (Nastaʿlīq)
音译“纳斯·泰阿利格”体,为誊抄体(纳斯赫体)与泰阿利格体结合而来的字体。米尔·阿里·大不里士始创于公元14—15世纪,在伊朗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大伊朗地区以及南亚影响较为广泛。
马格里布体 (Maġribī)
公元10世纪在马格里布和安达卢斯地区的一种书用字体。
迪瓦尼·加利体(Dīwānī ǧalī)
意为“宫廷凸体”。由泰阿利格体的基础上加上更多装饰的字体,字母之间的空隙用圆点填充。
我还写了一篇有关数码时代阿拉伯语字体设计的回答,欢迎阅读。
我个人认为西文是“有体而无法”。
虽然部分高赞回答展示了很多照片,但是我认为以书法论之,有点勉强了。
当然,问题最后还要回归到书法的定义。那么,什么是书法?如果认为handwriting就是书法,那么所有人类对于书写的审美追求,都可以称之为书法。“書”字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聿”象手执笔,“曰”象张口而言,两者合起来就是handwriting。如果说书法是calligraphy,那么你很难用怀素的草书去印刷出版物,艺术字的目的是装饰,是陪衬,但中国书法的目的不是批量化生产,它是一个人的感悟,一个人的身份,乃至一个人的生命,它本身就是艺术的全部目的。
所以关键是落到了“法”之上,虽然有点玄之又玄。
书体,追求个性,书法,追求共性。尽管无数的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鲜明的风格,但是书法家们都认为书法是对天道的效法,所有笔势、间架、章法、布局、浓淡,都是一阴一阳。所以尽管书体不同,但是彼此认可,因为大家都是在同一语境下在追求书道。并且书家之间相互影响,先后传承,故体不同而道同。如果书法指的是penmanship,可能在传统书法中会有匠气之嫌。中国书法的确是一门技艺,但又不全是。
如果非要说西文也有书法,那他们的书法的天花板太低。这也没办法,因为他们的文字本就没有太丰富的创作空间。稍微一乱很可能就认不出来了,但是汉字的冗余信息非常多,所以稍微草一点也可以被识别出来……文字本身的差异我就不多说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受汉文化影响的文字,这个当然会有书法之说。我出生在内蒙古,见过蒙文的书法作品,那的确是书法的味道。
其实毕加索就很受中国书法的启发,他有一句话:如果我出生在中国,那么我一定是一位书法家。所以,中国书法蕴含着现代艺术的精神。
下图是一日本书法家 1945 年的作品,时间的是关键点。现代书法的表现主义是一大特征,这使得传统书法迈向了现代书法。
如果书法仅仅只是一本字帖,我觉得那就有点矮化中国书法了。文化、道,都是看不见的,但这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
说白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书法的定义。所以是定义之争。
仔细阅读我写的内容,其实反复出现的字眼“中国书法”,暗含的是,我讨论的是狭义的书法。作为一个汉语词汇,“书法”最初的能指一定是汉文化圈内的书法,然后模糊其概念边界,将 handwriting、Calligraphy、Penmanship 试着放入书法的外延中。而我其实是想溯其本罢了。
虽然我不算是书法方面的专家,但我从七虚岁开始练习书法至今,也算是有一点点个人微不足道的理解。可能自身是学书之人,所以难免有卫道之嫌。不过我也是很认真地、讲逻辑地“卫道”。
但是有位高赞回答的朋友 @韋波 评论说:说的就和其它文字没有内涵一样。这话就有点阴阳了。我其实很欣赏你的回答,很开眼界。因为我认识一些语言学圈的朋友,所以少数民族的书法,其实我有了解过,我承认那是书法,毕竟都算是汉文化圈内的。也许我开始写的内容略有出言不逊之嫌,很抱歉。我强调的是西文,不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我说的不是指最高赞您,而是其他高赞。我估计您就看了个开头就坐不住了,有违君子风范哈!
別的不懂,壯文和傣文一定要有名字。
壯文
壯字,也稱生字、土俗字,是壯族人根據漢字造字方法仿製的文字。
印象中的壯字大都是這種歌本上的,看起來也不是很好看,也很正常,一般都是底層人民才用這種文字記錄壯語,文人都愛用漢字,所以這種歌本上的文字一般都是寫沒有系統練習過漢字書法的人寫的。
所以當教育水平提高之後,對文字美的追求就起來了。當然壯字的書法欣賞也是跟漢字一樣的,除了普通的楷書,還有其他的書體。
有行書
也有隸書
甚至還可以有篆書的形式。(不過我還沒見過)
因爲部件類似,壯字寫得好的話,看起來跟漢字沒甚麼兩樣。
新壯文的話,因爲是拉丁字母,可以參照普通的英文書法,以及越南國語字書法。
布依文
生字的話可以說是跟壯字是一樣的了,新布依文原本跟壯文搞了個布壯文字聯盟,後來也分開了,實質上差別也不大。
傣文
傣文就比較好玩了,不知道是不是受漢文書法影響,傣文目前見到的書法作品大多是由毛筆寫就的。
傳統的傣文一般都是用竹筆寫的,特別是貝葉經書裏的傣文。
傣仂文,也就是常說的西雙版納傣文。
以上都是老傣仂文書法作品。
傣那文,也就是常說的德宏傣文。
有一種說法是,原本傣那文跟傣綳文一樣都是圓體文,但德宏州的傣族人喜歡用毛筆寫字,慢慢的傣文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方了。
傣綳文,跟傣那文很相似的傣文。
傣皓文,也就是通常說的金平傣文。
金平傣文原先也是用竹筆寫的,不過我找不到對應的書法照片。
當然,我國其他民族的文字也相應有自己的書法。
彝文
白文
彝文和白文的書法作品大多也是用毛筆寫的。白文也是類似壯文,都是模仿漢字而來的。
水書
水書是水族的一種文字。
水書也是習慣用毛筆來書寫的。
藏文
藏文的書法基本上也是用竹筆寫的。
我大學時候一藏族室友,就帶了一大筒竹筆,他寫的藏文很好看,我也試過用竹筆寫字,但實在是太硬了,而且寫在紙上摩擦力又太大,基本寫不好字。
女書
女書不是少數民族文字,是脫胎於漢字的一種表音文字,用來記錄湖南江永地區的漢語方言,通常爲女性使用,故名。
当然有。维吾尔书法发展史也是源远流长,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波斯文化的强烈熏陶,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阿拉伯和中原等地区的书法文化,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时维吾尔书法也因繁多的形式展现出不同的魅力,维吾尔书法的美不仅表现在追求“字体美”,还着重强调书法内容的高水准。
以下文本内容为维吾尔民间谚语
以下选自抗击疫情期间的民间书法作品:
估算一个上界。思路是每一轮都寻求一条最短线段,将当前包含天使的多边形,按面积等分成两个新的子多边形。再假设天使的运气足够好,每次都瞬移到等分效率较低的子多边形。
直观看出,取平行于正三角形一条边的线段来等分其面积,等分效率最高。令此线段长度 ,三角形边长 ,则:
这样,初始正三角形被分成一个新的小正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易见等腰梯形的等分效率远高于新的小正三角形,于是根据假设,天使将瞬移到新的小正三角形当中。如此循环,至于无穷,天使将被锁定在初始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计算魔鬼走过的耗时路程:
记魔鬼速度 ,则捉住天使的时间:
这个题目如此离散,不借助于数值离散优化不易得到全局最优解,建议大家来改进这个上界吧。
按照 @yyx 说的圆弧线等分正三角形以及后续的扇形,上界可以改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