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西蒙·普莱斯 / [英]彼得·索恩曼 《古典欧洲的诞生》:
特洛伊的物质文化属于西安纳托利亚,判断的依据是房子的建筑风格、门口的祭仪,以及人们发现的刻有卢维语(Luwian)的印章,卢维语是在安纳托利亚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然而,无论是对于爱琴海地区,还是对于安纳托利亚地区,特洛伊都处于边缘。公元前14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特洛伊可能从爱琴海东部地区进口了一些迈锡尼陶器,并在当地进行仿造,但是生产的数量很少,大约只占当时当地陶器总量的1%~2%。特洛伊紧挨着赫梯王国控制着的地区。国王姆塔瓦利二世(Muttawalli II,前1295—前1272年在位)不得不派遣一支赫梯远征军来到一个名叫维鲁萨(Wilusa)的地方,以恢复这里的秩序,因为这个地方似乎已经被叛乱分子所占领,给赫梯人和他们的附庸国造成很大的麻烦。维鲁萨显然位于安纳托利亚的西北部,由于特洛伊是这一地区唯一的重要考古遗址,维鲁萨可能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伊利昂(Ilion,最初为“Wilion”)或特洛伊。在公元前13世纪与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和骚乱有关的其他赫梯文本中,维鲁萨这个地名也出现过。阿希亚瓦的国王和总是制造麻烦的赫梯叛逆者皮亚马拉都似乎也介入其中。
随着1988年以后对这处遗址的重新挖掘,我们对特洛伊遗址重要性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发掘活动的主要赞助商之一是戴姆勒——奔驰公司,它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竞赛,因为这些发掘对“欧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和谢里曼的发掘一样,现代的发掘活动也各有其文化上的目的。谢里曼发掘的土丘只是很小的一个区域,还不到2公顷,持怀疑态度者一直认为对于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来说,这个中心未免太小,让人难以相信。最近在这个遗址的考古研究表明,特洛伊实际上是一处大遗址。现在人们已经弄明白,谢里曼发掘的土丘仅仅是一个堡垒,在下方的平原上,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定居点,占地约20公顷(见图7)。这个定居点周围是一系列的防御工事,有一道巨大的木头护墙,一条宽3.5米、深2米的大沟,用于抵挡战车的攻击。这些新的发现告诉人们,特洛伊与希腊本土的皮洛斯和叙利亚北部的贸易中心乌加里特有同样的规模。
对特洛伊的发掘可以支持特洛伊战争的确发生过这一说法吗?谢里曼认为,被亚该亚军队攻陷的是第二层(自下而上)的特洛伊城,但实际上第二层的年代比这早得多。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和迈锡尼国家同时代的是第六层和第七层的第一阶段。然而,关于这些地层的划分及其意义,各种现代观点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往往被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所蒙蔽。通过对1938年出土的陶器进行仔细分析,正统的观点认为第六层的第八阶段和第七层的第一阶段是两个不同的时期。公元前1300年前不久,第六层的第八阶段毁于一场大规模的破坏,这也是第六层的最后一个阶段。此后不久,特洛伊城就被匆忙重建,并没有文化断裂的迹象。重建的城市被称为第七层第一阶段,持续了大约90年,在公元前1200年前不久被洗劫并烧毁。1998年和1999年的发掘结果挑战了这一正统的观点。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第六层的第八阶段和第七层的第一阶段属于同一时期,第六层的第八阶段在公元前13世纪中叶毁于敌人之手,在第七层第一阶段发现的“烧毁”的痕迹实际上是仪式活动的结果。
那么,被称为第六层第八阶段或第七层第一阶段的那座城,就是在特洛伊战争中被毁的普里阿摩斯之城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不确定的。荷马史诗对我们观念的影响太大了,许多人愿意相信特洛伊战争的确发生过。因此,人们不是总能冷静下来,去思考《伊利亚特》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以及就特洛伊战争而言,什么样的考古证据才算是好的证据。《伊利亚特》的创作距离它声称所描绘的事件有500年之久,这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但其中的世界和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因此,它是不能被视为历史著作的。另一方面,考古学擅长为长时段的模式提供证据,但不擅长为特定的事件(或据说发生过的事件)提供证据。在某一个问题上,用实物证据去硬套文本证据通常会犯错误,尤其是考虑到《伊利亚特》中丰富的想象成分。就特洛伊城是否被入侵的亚该亚军队围攻并洗劫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实物证据可以说必然是很含糊的。根据正统的观点,公元前1300年前夕,第六层第八阶段的特洛伊城毁灭,这时迈锡尼人在爱琴海地区的势力正处于巅峰期。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特洛伊毁于敌人之手,但也有人认为,从破坏的规模来看,造成这一破坏的是一次巨大的地震,而不是人为的原因。墙壁的毁坏是因为地震还是因为劫掠者?第七层第一阶段的焚烧痕迹是意外、仪式还是敌人造成的?假如是敌人的行动导致了第六层第八阶段或第七层第一阶段的破坏,那么敌人又是谁呢?《伊利亚特》说敌人是亚该亚人,但同时期的证据显示赫梯人在这一地区也有广泛的利益关联。
诚然,赫梯王国的宫廷档案非常零散,但是从这些档案中,看不到有关亚该亚人对特洛伊发起大规模的攻击并导致其灭亡的记录。不仅如此,从中反而可以看到在很长的时间里,赫梯人和阿希亚瓦人曾对特洛伊地区展开争夺。小规模的攻打的确发生过,进攻的有时是阿希亚瓦人,有时是当地指挥官率领下的安纳托利亚军队。第七层第一阶段特洛伊被“毁灭”的年代较晚,很难想象当时会有迈锡尼人的势力联合起来攻打特洛伊,因为在这一时期,希腊本土的宫殿制度正走向崩溃。此时来自希腊本土的小规模偷袭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并没有考古学证据可以证明究竟是什么人洗劫了第七层第一阶段的特洛伊。我们最多可以说,围绕特洛伊而起的冲突可能构成了后来《伊利亚特》等传说的基础(我们在第三章还会讲到《伊利亚特》)。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伊利亚特》的作者似乎并不知道赫梯人,还说米利都是卡里亚人(Carian)而非迈锡尼人的城市,受不说希腊语的安纳托利亚西南部居民统治,作者在描写希腊地理时,似乎也不了解青铜时代的情况。
文献没有,但越来越多考古证据明确证明了,这个地方可能压根不是特洛伊。主要原因在于,和麦锡尼同时代的遗址,居然没有出土任何文字。
而当年给这里命名的施李曼,患有严重的中二病,他当时不管挖出来什么,他都会认为是特洛伊。
这个遗址实际是一座绵延上千年不同时代的层叠的遗址群,直到君堡建立,取代了它的贸易地位,才慢慢被废弃。比河马史诗里描述的那个穷屌丝城市,不知牛逼多少。公元前3000年这个地方就有城市了,古希腊人的祖宗还不知道在哪里吃土。而到它被废弃时,古希腊文明都灭亡了八辈子了。
叫它特洛伊,一来是被施李曼带的节奏,叫习惯了。二来是土耳其旅游部门的需要。严格来说,叫做洽那卡莱遗址更贴切。即使这里真是特洛伊,那场战争也只是它的一端毫不重要的小插曲。
史诗描述的麦锡尼文明时代,这个城市曾经被破坏,但后来认为原因是地震。
后来一只古希腊人军队围攻过这里,但和荷马史诗里的麦锡尼文明时间对不上,晚的多,麦锡尼已经亡了。
再后来希腊殖民者在此处重新建立了一座城市,名叫伊利昂。此时河马史诗已经流传甚广。伊利昂的居民,号称这里就是史诗中的特洛伊,把这里搞成了古代旅游景点。可以说是城市建立在史诗上,史诗却不一定建立在城市上。
你可以理解为特洛伊本身是架空的,但古希腊人为了特洛伊这个神话,又造了一个特洛伊大型主题乐园影视城出来,反而比想象中的特洛伊更宏伟。那这个主题公园就反过来传播了史诗,甚至可能照着自己的样子改写了史诗本身。
另外,我推测还有一种可能,河马史诗,是许多历史和传说的碎片攒出来的,这种现象在各种神话传说的源流历史中,着实太常见了。这种现象往往并非刻意造假,而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创作,慢慢形成了完整的故事。
也有可能阿伽门农的联军的确围攻此处,但并未攻克,最后铩羽而归。随后城市毁于地震或者其他原因。史诗是无数次不同的战争和毁灭的故事攒的。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