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结论如下:
1.这是一个知乎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谁说他能解决了,那在知乎上码字可能是屈才了,应该直接奔赴中央部委工作。(注意此处我是认真的,没有调侃的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我所知(可靠的),该问题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给西部水电大省(尤以云南为代表)省级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年度首要任务(2016是,2017是,2018可能还会是),即“千方百计解决西部水电弃水问题”,从解决的效果来看,有效,但不明显。从总体而言,个人觉得很有一种“中药看病见效慢”的感觉。
2. 在上述基础上,这个问题我能试着回答一半,即说明“为什么会这样”(亦不全面),而非“要怎么办”。其余的东西,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由发挥。
------------------------------正文-------------------------------
两个观点:
第一:“因输送能力导致的供需受阻不会常态化,亦不会持久化”;第二:“长期送出受阻只是市场萎靡的外在表象,而非内因”
说简单点,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也就是说,只要你家的酒足够香,因为商业渠道阻碍也好,物理渠道阻碍也罢,短期内可能会卖不出去,但是长期卖不出去基本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所以“不怕”。反之,如果你的酒真的很香但还是长期卖不出去,那么你也不应钻牛角尖“是不是巷子太深了”,而应思考其他的原因,譬如:“这里喝酒的人是不是很少or这里人是不是根本就不喝酒”?
综合电网的资产规模和电网建设的技术门槛,可以这么说,目前的中国电网,少一条输电线路本质上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没有需求,所以没有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所以建设的热情不高”。后者是西藏和农村、贫困地区电网薄弱的原因,前者就是现在弃水的原因。弃水的根本原因就是四个字:没有需求。
两个原因:
第一:全球经济低迷拖垮一批(详见rap江南皮革厂倒闭了),高耗能低附加值企业关停一批(详见CCTV),僵尸企业整改处理一批(详见各类经济类刊物),需求缩水。
第二:前几年五大发电集团跑马圈地,到处占资源抢地盘,计划体制下,先核准先动工,先投产先发电,大家一窝蜂的投资,由于水电厂的建设周期很长,尤其是特大型水电,核准通过时市场可能还是一片大好,但是经过总共十几年的时间(从前期立项到竣工投产),不但需求被火电占了十之八九,市场也已经千变万化,别的不说……当年按9%增长率的GDP搞得负荷预测(弹性系数法),都跌成了6.7%了,这一来一去,供给严重过剩。
以上矛盾,国家暂时也解决不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还以为传统能源必须无条件给清洁能源让路的,恐怕是活在货币没用,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刺激上下游产业链,降低整个清洁能源投资的成本(事实上从事光伏和风电设备制造的同学最清楚,这两个行业的制造成本近十年基本是滑梯式的下滑,说明政府的刺激手段确有成效),最理想的是达到投资成本和传统能源持平甚至略低略低,这样就形成了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赢,所以政府会在初期适当放血,倒挂电价,对这些产业给予一定补贴,等时机成熟之后,补贴会逐步降低甚至取消(在风电、光伏业主单位的同学们这一点相信感触最深)。综上所述,在货币面前,环保这个话题并非战无不胜的。
进一步结合我国国情,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同属于南方电网体系下的云南电网和广东电网,广东的火电、气电少发一点,云南的水电卖到广东去,这样弃水问题也就没有了,但是这样是不可能的。因为云南的电过去了,但是这部分卖电产生的GDP还是留在了云南,又不能算人广东头上去,在GDP考核体系下,云南是前进的,广东是退步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前几年你让广东大哥放点血,那会儿手头宽裕,从大局出发吃点亏没问题,现在都要打着算盘过日子了,广东用电需求越来越缩水,你云南的水电越装越多,都能把我广东的火电利用小时快压到1000水平了,还想不弃水,怕不是在做梦?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体制,供大于求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供给侧自身,你不能说自己的电多了卖不出去了,就叫嚣着“这届用户不行”,那明显没有说服力。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以牺牲火电利益来保水电,协调难度极大,最终导致统一规划的大局进一步失衡;以牺牲某省利益来保另一个省,协调难度极大,最终导致省际壁垒高筑。
几个水电大省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因省际壁垒的事儿跑断腿,向国家发改委汇报磨破了嘴,最终也没能立即解决问题,其解决起来的难度可见一斑,其背后的利益纠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最终再次强调一遍结论:
问题很大,暂时解决不了。
{
if(somebody==能解决);
return section 1;
}
缘分编程,勿挑bug(手动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