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城市的高铁站交验的时候,发现出站通道根本就没有厕所,后来临时变更设计设置了两个。
落客平台跟进站口,没有人行通道。坐出租车送完旅客的行人,需要步行两三公里,从因行车道的匝道,一直走到地下出租车停靠站才能回家。
后来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设计变更,增加了两个扶手电梯。
给我的经验就是:一个高铁站的站内站外设施一定要由同一家设计院进行设计,才能从总体上,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没啥好评价的,离市区太远了。作为一个地市级车站有一侧二岛三个站台,够用了。就是路局舍不得开通勤导致长时间没车有点坑。
新站房倒是看着非常现代,但是谁知道10年后呢。
倒是市区里的普铁新站已经10年,放在外墙那个钟都坏了,弄个大饼一样的路徽路徽盖上,真是挺丑的。
全国的高铁站其实都蛮无聊的。巨大的尺度抹杀了50%的空间趣味性,铁道部严格把控下的平面布局又抹杀了另50%可以在类型学上做出贡献的可能性。(但考虑高铁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也许这是必要的牺牲个性品质来换取时间效率)。
由于短期内需要大量高铁站,因此铁道部在征集高铁站方案的时候,平面基本是敲定的,设计投标单位的工作主要是做做外观,“结合”下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这里的“结合”还得打上引号。因此,大多数高铁站的设计,从空间类型、平面组织等空间本质来看,是一模一样的。
不信我们来看:
回想一下他们的地铁层/站台层/出发层、入口位置、等待休息区、下站台检票区、商业餐饮区,是不是都很一致?文字描述起来有点困难,有空时候,画一张抽象的空间拓扑图就清楚了。
不过这样也有点好处的,无论在哪个高铁站,我基本都可以闭着眼睛迅速找到快餐和咖啡。
甩锅PS1,以上观点集中在建筑设计层面,全国一下子铺开了这么多高铁站,在结构和施工层面一定是有很大收获的。
甩锅PS2,各位家乡的高铁站都是最美的,毫无疑问。关于这点,不用来评论区留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