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其中「林深时见鹿」,原型出自李白的一首诗,原文是「树深时见鹿」。
改这个诗句的人,通过把「树」改成了「林」,瞬间将诗仙的天才,拉低到了网文水准。
古人讲一字之师,指通过改一个字,能化腐朽为神奇。但有些人,反着来,也能通过改一个字,化神奇为垃圾。
李白那首诗,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全文是: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其中「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非常天才的一句。
树深时见鹿,说的是在山野中时而见到野鹿,可见环境清幽。如果改成是「林深时见鹿」,就是非常简单的一句「直陈」。在树林深处的时候,看见了野鹿。本来的时,是时而的意思。网络版的改写续写,则把时变成了“……的时候”的意思。
这种直陈,任何一个网文写手随手都能写十八句。「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就是这样的复制体。如果愿意,你也可以一直复制下去。比如,云深时见鹤,梨白时见蝶。草深时见兔,柳绿时见莺。叶深时见蝉,天青时见鸢 。雨落时见你,灯起时见你,酒醉时见你。总之,只要你想,就没有见不到的动物和人。
李白会这么写?如果这么写,那诗仙真是白当了。所以李白写的是「树深时见鹿」。树深,是高级的「委婉」表达。指作者在山上行进,一树一树地穿越,慢慢行到了深处。爬过山的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情景,这是一个非常有画面感的过程。
「树深时见鹿」像一个电影画面,一个人穿过一棵棵树木,行到树影深处,时而见到林间野鹿。作者的动作,环境的清幽,瞬间都有了。
但只要把「树」改成了「林」,一字之差,所有意境就瞬间毁了。
李白「树深时见鹿」之妙,还在于有下文。下文是「溪午不闻钟」。
这句的意思是,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道院的钟声。这看似是在说钟声,实际上是在透露信息:附近道院的道士,都外出去了。
这首诗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要找的人,外出去了,这是一个关键的信息。但李白没有直说,只提一句「溪午不闻钟」,和前一句「树深」相同,也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一连两波委婉,就将“找人找不到”这件寻常事,写得妙趣横生,诗意弥漫。
贾岛也写过一首类似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也是写去山里找人,但要找的人不在。但贾岛的写法不一样,用的是典型的「直陈」,松树下问童子,你师父呢?童子说,师父采药去了。直接了当的陈述,如同日记,毫不出彩。好在后两句写「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通过云山雾罩的大全景,暗示失落的心情,巧妙的寓情于景,救活了这首诗。
李白其实最擅长「直陈」,然后加「夸张」,基本是他的标配。典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点都不拐弯抹角,磅礴潇逸之气呼之欲出。
以李白的豪放性格,是不太喜欢用「委婉」的。但只要他愿意,偶尔用之,仅凭「树深」这种炼字,照样能将整个唐宋的委婉派,写得服服气气。
只是可惜,这份天才,在今天被改成网络“金句”后,暴殄天物了。
-----------------------------------
个人公众号:在下行之
有一个诗酸死了,还老被用。。。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我都醉了
有的人瞎用啊啊啊啊啊啊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总被无情弃,不能休。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情到浓时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些诗词不是不喜欢,但是个签见得多了要一定补全才不变扭。
年纪越大越喜欢汉魏六朝诗,清新,有力量。
苏武的离别是“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决绝的极致是“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想念是这样质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不只有《白头吟》、《陌上桑》,还有《战城南》、《悲愤诗》。阮籍咏怀,潘岳悼亡,陶潜古淡。
谢灵运、鲍照、颜延之不仅只写山水诗,南北朝民歌也不仅只有子夜歌。
除了情情爱爱也要明白“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
但使龙城飞将在,六宫粉黛无颜色
朕与先生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
轻拢慢捻抹复挑,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来看到一个更丧病的
汉家战士三十万,从此君王不早朝
下面是很久以前贴吧存的
1、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苦命的人儿,这些年你都经历了什么?)
2、少小离家老大回,到乡翻似烂柯人。(恐怕事实如此)
3、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跟此人有仇?)
4、借问酒家何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主营拜佛,兼营卖酒)
5、洛阳亲友如相问,轻舟已过万重山,(欠人钱了?跑得够快的啊!)
6、洛阳亲友如相问,花落人亡两不知。(别问了,好凄惨)
7、洛阳亲友如相问,从此萧郎是路人。(喂,不合适吧)
8、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么绝情?)
9、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片。(这还是美人吗?!)
10、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使我不得开心颜!(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你)
12、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装病?回光返照?)
13、垂死病中惊坐起,夜深还过女墙来。(死性不改)
14、垂死病中惊坐起,笑语盈盈暗香去。(诈尸啊!)
15、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此意境,只有汉语做得到)
16、车辚辚,马萧萧,不惜千金买宝刀。天苍苍,野茫茫,一树梨花压海棠。(反正都挺顺)
17、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贾府组织春游?)
18、风在吼,马在叫,芙蓉露泣香兰笑。(有点诡异)
19、日暮乡关何处是,宣城太守知不知?(此题有难度)
20、茂陵不见封侯印,宣城太守知不知?(走错门了吧,发个寻物启事比较好XD)
21、桃花潭水深千尺,温泉水滑洗凝脂。(小心溺水)
22、温泉水滑洗凝脂,江州司马青衫湿,感君恩重许君命,宣城太守知不知?(江州司马与宣城太守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23、宣城太守知不知,菊残犹有傲霜枝。当年拚却醉颜红,为谁消瘦为谁忧。韶华不为少年留,举杯消愁愁更愁。怨歌留待醉时听,忍将往事下眉头。(千古名湿《九月九日赠宣城太守》)
24、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恨绵绵无绝期。(因爱生恨的杯具?)
25、此情可待成追忆,当时只道是寻常。(于是,相当惘然……)
26、问世间情为何物,两岸猿声啼不住。(悲情的猿)
27、天子呼来不上船,金陵子弟来相送。(非把你弄上去不可)
28、路漫漫其修远兮,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很工整哟)
29、醒时同交欢,儿女忽成行。(因果关系,还很速度)
30、了却君王天下事,从此君王不早朝。(是谁替你干活呢?)
31、轻拢慢捻抹复挑,从此君王不早朝。(好YD……)
32、人生得意须尽欢,从此君王不早朝。(你个昏君!)
33、人生在世不称意,从此君王不早朝。(朝得不爽,不去)
34、李白乘舟将欲行,从此君王不早朝。(白,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
35、人面不知何处去,从此君王不早朝。(找不到人,不朝了)
36、柳条折尽花飞尽,从此君王不早朝。(伤心,不朝也罢)
37、玉盘珍馐值万钱,从此君王不早朝。(早饭比早朝重要)
38、醉卧沙场君莫笑,从此君王不早朝。(主要是早朝不了了)
39、黄鹤一去不复返,从此君王不早朝。(找鹤去了?)
40、王师北定中原日,从此君王不早朝。(生于安乐么?)
45、但使龙城飞将在,从此君王不早朝。(原来J、Q在这里)
46、但使龙城飞将在,六宫粉黛无颜色。(好眼、光)
47、夜半无人时,自挂东南枝。来日绮窗前,此物最相思。(不吓、死、就不错了)
53、客从远方来,自挂东南枝。(大老远的跑一趟……)
54、近乡情更怯,自挂东南枝。(不敢回家,半路自、杀)
55、听君一席话,自挂东南枝。(讲的是自、杀、手册吗?)
59、白头宫女在,自挂东南枝。(周星驰话外音:8个一起上、吊,何等壮观!)
61、国破山河在,自挂东南枝。(为国捐躯,宁死不屈)
62、涧谷芳菲少,自挂东南枝。(制造点肥料)
63、卧龙跃马终黄土,看尔横行到几时。(人固有一死,不如自挂东南枝)
64、人生自古谁无死,只是当时已惘然。(果然如此)
65、心有灵犀一点通,共话巴山夜雨时。(下雨的时候干吗了?)
6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是很搭的)
67、多情自古空余恨,一枝红杏出墙来。(余恨的后果很严重)
68、一枝红杏出墙来,隔壁王二不曾偷。(谁知道呢)
69、东风不与周郎便,一枝红杏出墙来。(乔姐,注意形象)
70、东风不与周郎便,白头鸳鸯失伴飞。(还是躲不了)
71、东风不与周郎便,长使英雄泪满襟。(男儿有泪不轻弹)
72、小乔初嫁了,独自怎生得黑!(瑜哥干吗去了?)
73、男人四十一枝花,我花开后百花杀!落花踏尽游何处,明年还来就菊花。(慢走,常来哟)
74、爷娘闻女来,举身赴清池;阿姊闻妹来,自挂东南枝。小弟闻姊来,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位姑娘,你人品真差)
75、相思相见知何日,笑而不答心自闲。(就不告诉你,爱咋咋地)
7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识弯弓射大雕。(酷就一个字)
77、少年子弟江湖老,白发谁家翁媪。(很感慨……)
78、此曲只应天上有,呕哑嘲哳难为听。(看来神仙的耳朵有问题)
79、廉颇老矣,红杏出墙。(老当益壮)
80、贱妾留空房,僧敲月下门。(红杏终究要出墙啊)
宋太祖、明太祖、唐太宗这三位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英主,不存在不能相提并论的问题。同样的,汉高隋文光武康熙也可以与这三位还有秦皇汉武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