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最高法等5部门出台的最新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有罪?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在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经有了禁止自证有罪的规定:

第五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操作:

“(被告人)自侦查、审查起诉至庭审中,均能稳定地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真诚悔罪,因而得以从宽处理。该四人的供述也与被告人......的原供述一起共同印证了本案上述查明的事实。犯罪事实只有一个,如果都按事实真相供述,必然会出现一致,如果有的说真话,有的说假话,则不会出现所谓的“雷同”。四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既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义务,也是他们享有从轻处罚的权利。这种“有罪自认”绝不是被告人…所谓的“自证有罪”。检验一个证据的真伪,应当考察其与其他证据能否印证一致,能否证明案件事实。被告人的供述也是如此,供述稳定且与其他证据一致,能够证明本案事实,这种供述就足以采信。

(节选自(2016)鲁17刑终452号刑事判决书,上述为一审法院的意见。)

当然,我不是要说这个案件本身有什么问题,这只不过是我用关键词在案例库中随便抽出来的,这里只是为了说明一个现象:

你看,”强迫自证有罪“和”有罪自认”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受到刑讯逼供,被逼无奈认罪,和在得知可能得到从轻判决时,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选择认罪,其中的界限到底算不算黑白分明?

--

有趣的是,上述判决书,还有一句话也能说明一些道理:

“......至于证据中有些词语例如将筹集资金称为“集资”还是“筹资”,将橡胶“促进剂”称为橡胶“防老剂”,等等,只不过是枝节性问题,并不影响本案事实的认定,也不影响本案性质的认定。”

也许,就是一个用词的枝节性问题吧,

也许,如同很多法律人所期望的一样,这不要是一个枝节性的问题,同样的话,通过法律和法规反复多说几次,多敲打几次,就能敲到脑袋里,让更多的人听进去。




  

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最高法规定不满 22 周岁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可由少年法庭审理,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未成年双侧睾丸切除后,父母拒绝给孩子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请问此行为触犯法律吗? 
  都在对资本家一片声讨,无论男女,那么谁拒绝过和一个帅气或者美丽性感的“资本家”发生爱情与婚姻? 
  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工作提示,严禁双十一先提价后打折、虚假评价等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 
  法官是不是庭审时才看卷宗啊? 
  2018 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兴律师事务所? 
  如何看待辛巴酒后直播连线称「臣退了,被资本、流量打败了」?怎么评价他近期复出后的一系列举动? 
  南京一特斯拉司机早高峰开自动驾驶脱把睡觉,这一行为违法吗?如何看待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 
  在最高院开庭是什么体验? 
  如何看待网红为拍视频盗走卫辉救援船,阻挠救援行动,被抓后谎称去救人,该网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前一个讨论
难道真的是知道的越多越痛苦?
下一个讨论
你最富的好友的微信朋友圈是怎样的?





© 2025-04-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