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五到十年后,北京或上海的小孩会不会考大学比外地更困难?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为什么北京搞素质教育吗?题主遇到的问题三十年前北京就已经存在了,北京原住民50年是两百万,90年代飙到1000万,这四十年间各地的精英被吸纳到北京的各大部委和科研机构,八十年代初北京就有一个将近两百多万人,近一百万这种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阶层,他们在八十年代就反对学校补课,反对学校下学晚。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和大家一起学是拉不开距离的,只有早点下课,孩子早点回家,他们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原住民家庭的孩子下午早早回家也就放养了,而西城区一套套公务员筒子楼,海淀区麦田里一栋栋科研家属楼里,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督促下开始与普通家庭的孩子真正在学业上拉开了距离。而外地90年代就没这种学校晚下课一会儿,就会被人举报的事情,因为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校学习啊。北京就不一样了,北京中科院家属楼里焦急等待孩子回家加餐的妈妈可是希望孩子早点回家好开小灶啊。他们才不管北京整体教育质量、平均水平呢,孩子能和别人拉开距离,他们恨不得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一点知识都学不到!

我父亲曾在教委调查过,那些举报电话反查来源,基本上都是从高级干休所或者中科院家属院打出来的,开家长会,那些普通家庭父母咬牙切齿诅咒这些阻挠补课的人,因为学校补课便宜啊,而且在学校也放心,除了学校,他们一没钱二没教育资源;而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则笑而不语,默默看着普通家庭的父母的痛苦,几乎憋笑到内伤的样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父亲在九十年代就痛批过这些居心险恶的人,他当着孩子的面说,不愿补课的下课走,愿意补课的下课以后老师免费给你们补,你猜怎样?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很拥护,没人走,只有那些家里有钱有权有知识的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对不起,我姥姥今天生日,我必须得走。后来我父亲去他家家访,他父母坦诚地和我爸说,我们请的北京四中的特级教师晚上补课,不劳烦您免费补了,这周末我们约了某老师吃饭,您要不要来?他以前可是中考命题组的。那是97年!

我爸14岁到北京山区代课,恢复高考后考入师范,之后成为正式教师,实际从教40余年,对北京这个现象早就研究得透透的,真没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长不在乎教育,但一是没钱二是没资源,再说也斗不过那些好家庭的家长。所以我爸从九十年代起就立志做好普通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抓平均分,力保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好出路,不特意培养尖子生,但要把平均分干到非重点校第一,为了这个目标不知道和孩子发生过多少冲突,一次打一个孩子头缝了七针,孩子家长是在外面做工程的普通工人,买了一整箱泸州跑到我家和我爸说:有您这样管我儿子,我在外面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也都放心了。后来这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了。也明白老师为啥管的比别的老师多了。很多重点学校挖我爸,我爸说我这辈子给普通孩子当老师,他们缺我不行,我也有成就感。

我记得我领身份证的时候生日打错了,我爸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当地派出所申请改正,接待人员爱答不理地给我们引到一个专办理这事的警察面前,我爸当时脸就从恭维变成了阎罗,阴沉着问:这生日是你录入的?警察头没抬就说,我一天录那么多,出错很正常。我爸拽着警察脖子领子吼道:你他妈给老子看看,你这也能录错。我在一边都吓傻了,警察也怒了,一抡胳膊抬起头刚要下手就蔫了,低声下气地说,老师我不知道是您。我爸接着吼:我他妈一个数学老师陪你练了三年长跑,你小弟弟出生那天我带着你去参加市里10km比赛拿了第三才保送你上了警校,你连你弟弟生日都能录错,你他妈还是人吗,要不是我,就你要啥没啥,数学考0分,语文考8分,还是作文40分最低给8分,你能混这身老虎皮!一顿骂,我这位师兄一边抱头痛哭一边说:我真不知道这是我弟啊……

我妈癌症那年我爸和医保部门因为报销比例在政府大院大干了一场,最后把主管报销的副局长都惊动了,来了一看就说:哎呦,怎么是老师您啊,报销报销,一定足额保险。底下科员还提醒说要不要请示下正局,副局长说不需要,正局也是他的学生,当年上学的时候家里穷得快退学了,不是我爸好生一顿劝,哪有今天。后来两个局长非把我爸好吃好喝一顿再送回了家,一路上还说当年打得狠的当了正局,打得轻的副局,要不是您管着我们俩,就我们那家境,技校也考不上啊。

现在我爸该退休了,他一辈子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演了,而且再也不是一两个好老师能扭转的了。经过二十多年素质教育的熏陶,北京普通区县考生彻底和好高中好大学绝缘了,北京几个周边区县已经很多年没有清华北大大学生了。北京上层社会成功地将全面教育分层了,上层社会通过各种形式地素质教育成功维护了自己孩子的阶级优势,把原来留给普通家庭唯一公平的教育资源搞垮了。

另:现在普通家庭也有自己的办法,我家对门孩子在京高考连三本都去不了,后在外地高中复读一年,享受了一次真正的廉价公平教育,成功考入一本。但就是这种北京普通家庭最后一点希望,也开始要凋零了,河北地区已开始封杀北京借读学子了,说是北京的教育部门接到举报:河北山西高中扰乱北京素质教育。您猜是谁举报的?

---------6月23更新-------------

写这个回答本来是为了解答题主之前的问题,就此事论此事,答案中没有涉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其他相关问题。我本身也从来没无视这些社会问题,全国范围内的教育问题固然比北京一地的教育问题更严峻,但和题主问题无关啊!

说政治正确的话没什么难度,是个明白人就能说出谁也挑不出毛病的话,但那对社会有什么帮助呢?我生活在北京,又不是明星大V,能影响的人也仅限于身边这些人,所以我也自然优先考虑我身边的事,我二十岁之前天天忧国忧民,后来发现没用啊,因为我没那个改善整个社会的能力啊,我要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也只能先从身边做起,但全国任何地区任何人想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我心理上是支持的。我支持你们关于全国任何地区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努力!

请那些在评论里说“北京人太矫情,外地才更惨,北京人没资格诉苦”的朋友想一想,以我们有限的能力和资源,是不是应该优先解决身边的问题?

我们都是下层群众,这样互掐岂不成了上层人最喜欢看到的蟹笼效应--把你们这堆各种各样对不公平有怨气的人放在一起,结果就是大家都调转对既得利益者的矛头,群众内部先斗起来了。

我再重申我以及我身边所有人都支持全国各地区对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做出努力的人,也希望全国各地区人士支持我们的各种努力!

----------再更----------

有些评论太无聊,我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你们再说说我出生在北京算幸运不?

我家明代就因为科举在北京世代为官,但在湖北老家还有祖宅,清兵入关,我先祖组织抗清,失败后被杀,家人返回湖北老宅,但族中子弟被限制参加科举直到康熙朝才解禁,此后连续四代人高中金榜进入殿试,但因祖上的抗清旧事而远放外省为官,直到清室衰微,不得已倚重汉人,加之张之洞大人相助,我家才开始重新在京扎根,后因受慈禧太后赏识,免去之前祖上抗清旧怨,才有族人得入贡院,真正成为朝廷信任的家族,在北京扎稳了脚步,而此后民国兴替,我家族在顺天府购置宅院被划入热河省,家人虽几次试图重回北京,均不成,我几位爷爷在民国时在北京求学,家人举家产资助,后受红色思想影响,参加八路军,腥风血雨,九死一生,两个爷爷参加渡江战役时才十几岁,高中刚念一年就受当共产党的大表姐影响去参军了。

你对你的身份不满意?还是对你祖上不满意?


user avatar   qing-ran-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北上普通中产家庭,想要孩子考上父母的大学,绝对更难。因为教育优势人群发生了转移。对另一些家长,却没什么难的。

题主说的完全正确,但对象得限定在北京上海的中产家长。

教育优势人群发生了什么转移?

一言以蔽之,从智商优势人群转向了资源优势人群。

十年前或者更久之前,也就是75后和80后们读书高考的年代,精英集中度不高,有资源的人没有那么多,那时只要在体制内就算是在众人之上了。就算有资源,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手段将之直接变成入学优势。

我来自某个中部省份二线城市,中学是重点学校。班里同学大部分父母是体制内普通职工、普通工人,来自赤贫农村的学生也不多。在重点中学里,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家智商都够用,接受能力不弱,我那些反应慢一些的小学同学都进不了重点中学。补习不盛行,我除了上过几年每周一次的新概念英语(还经常逃课),直到高三才知道真正的课外补习班长什么样。家长一般看到孩子“好好学习”就行了,也不大过问具体内容。虽然有个别同学非常拼命,但总体来讲,大家的努力程度并没有数量级的差异,肯定不比当年的衡水、现在的毛坦厂。这批同学最后基本都去了985,或者知名211。

所以总体来说,当年的教育优势人群是(重要性分先后):1.智商够用;2.相对优势阶层(体制内而不是农村),有更多机会参加筛选。

其实,当时我的同学里就有人家庭资产数百万(90年代),也有家长是厅级甚至省级的高官。但他们数量并不多,有部分成绩不太好,后来也就去了省内普通大学(可见那时把资源直接变现的手段还是不多),大部分现在过得不错都是大学毕业以后家里再使劲的。当时同学之间也不太把这些背景当回事。当年副省长的儿子,还有98年上海仁恒滨江开盘就买了多套房用于抵税的土豪之子,也一样打打闹闹,也会因为各种中二小事受人嘲笑。


然后,我们这一批智商还够用的高考受益者来到北京上海,读书工作扎下跟来。

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满心想着“我孩子终于可以享受一把低分数线了”,突然发现让自己成功的那套东西完全行不通了。因为,玩现在这个体系,最要紧的不是孩子聪明,而是家长的资源。

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中小学将孩子的课外所有培训都默认纳入筛选考核体系,嘴上却不说。现在的孩子不参加足够的课外训练,就相当于当年80后孩子有一半时间在逃学。。。所以课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于是,课内的东西,比如好学校、重点班,自然是要学区房或者找人的;课外的东西,比如如何能紧扣招生考试重点、如何能“占坑”、如何能获得更有含金量的技能培训(比如同样是唱歌,小荧星艺术团和民间唱歌班档次完全不同),也得想办法周全。

要周全上面这许多事意味着什么?资源!全面的社会资源!这不仅包括人脉,更要求全面的信息掌握和合理职业规划(现在小盆友的规划比大人还厉害)。相比之下,孩子聪明已经被惨烈的资源竞争掩盖的不那么重要了。现在即使孩子不够聪明,足够的资源也有的是办法给孩子找到各种好出路。

所以现在的北京上海,教育优势人群是(重要性分先后):1.家庭资源,保证高质量教育体系和目光长远的规划,进入被筛选圈;2.智商够用。

所以,如果现在问有资源的北京上海家庭,孩子考大学难吗?恐怕他们不觉得难;事实上,国内上大学不过是他们的保底选择——就像来自外省昔日高考的获益者,也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现在孩子这样打鸡血,但也考上了好大学。

很可惜,中产家长们虽然昔日高考成功,现在在北京上海却已不再是教育优势人群。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资源,优势已经转移,巨大的落差让人抓狂。

更糟心的是,如果留在老家,因为本地精英向一线城市富集,资源竞争也没有那么惨烈,孩子聪明还是更加有优势的。另一方面,若是985精英,留在家乡二三线城市也相对能掌握更多资源,孩子上学就更加游刃有余了。

就像高票答案链接中写的,清北也不可能世卿世禄,推而广之985、211更不可能。中产焦虑的家长就是无法传承教育优势的那些人,当然会发现要让孩子在北京上海考上自己的大学,可比当年自己难多了。

作为一个985毕业的一线城市打工者,写到这里,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很有可能不得不加入这一群焦虑的家长行列,我确实感到郁闷。而且,除了接受现实,似乎别无他法。但是反过来想,一代人恰好是优势人群已经挺幸运了,哪里能运气好到代代优势呢?


user avatar   bei-j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放我的结论:

未来10-20年,如果北京的高考招生人数不发生重大变化的话,北京高考的优势会逐步丧失。 下面是几个数据:

1. 北京近几年高考人数(单位:万人):

       2006年 12.6 2007年 12.5 2008年 11.8 2009年 10.1 2010年 8.1 2011年 7.6 2012年 7.3 2013年 7.27 2014年 7.05 2015年 6.8 2016年 6.12 2017年 6     

数据来源: edu.sina.com.cn/gaokao/ gaokao.eol.cn/zui_xin_d 北京市出生人口统计(单位:万人):

       1988年 15.3 1989年 19 1990年 14 1991年 9.2 1992年 8.3 1993年 7.9 1994年 8.5 1995年 8.5 1996年 7.8 1997年 7.6 1998年 6.7 1999年 6.3 2000年 7.2 2001年 6 2002年 6 2003年 4.5 2004年 6.6 2005年 7.7 2006年 7.7 2007年 9.9 2008年 10.6 2009年 10.9 2010年 10.2 2011年 12.5 2012年 14.5 2013年 13.6 2014年 17.2 2015年 12.3     

数据来源:bjstats.gov.cn/nj/main/ 注:出生人口数据与北京市卫计委的数据有一定冲突(xxzx.bjchfp.gov.cn/tonj ),以上数据以北京市公安局的数据为准。

2015年可能是因为羊年的原因,出生人数大幅下跌,2016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一些非官方的渠道的说法是2016年京籍出生人口是17.7万人。

假设是18岁参加高考,那么把两个数据合并:


注:1991年数据异常,我认为是义务教育法颁布的原因,该法于1986年颁布,1986+6(6岁入学)=1992年,所以可能1991年前后可能与入学年龄调整有关系。 我的一些结论:

1. 近十年来,北京高考人数下降主要源于出生人口下降。 2. 近十年来,北京参加高考人数的户籍人口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3. 未来4-5年,北京参加高考的人数会少,在2021年左右达到最低值。 4. 15年后(2032年)左右的时候,北京可能会迎来高考人数的高峰。 5. 目前来看,出国的人数并未严重影响参加高考的人数,这可能与普及高中教育有关。 6. 2008年开始出生人口增加,可能与外来人口迁入有关。 7. 近十年全国每年人口出生数量基本保持在每年1600万左右,但北京新增出生人口数量一直保持增长的水平,与全国的状况不同。 所以,如果十年以后,各个高校不调整在北京的招生数量,那么北京的高考难度可能会增加。

所以,如果题主的孩子很不巧正好是在2011年以后出生的话,那么高考竞争更加残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很多人的回答里都说了,北京的录取率很高,但如果考生人数增加一倍,但招生人数不变的话,录取率可能就要减半了。如果真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在北京地区参加高考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因为不了解上海、天津的情况,所以不好评价这两个城市的未来,但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城市肯定也有和北京类似的问题。

未来其它省份的情况可能比北京要好,因为北京只有一个,但其它省份的城市非常多。虽然可能也会有大量人口迁入省会的情况,但全省的整体人口数量巨大,不会因为某个城市人口突然增加而导致全省的录取率发生剧烈的变动。

--------------------------------------------

补充,有人认为未来如果北京考生增加,录取率一定会增加,我对此表示怀疑,因为没有收集到足够准确的数据,暂时不能列出完整的信息,以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来看:

北京的录取率最高点发生在2011年附近,一本最高27%,总录取率最高86%,之后基本上处于下降的状态(近三年是24%),而全国录取率一直在上升

所以,目前数据不能证明北京录取率会一直保持在高位

北京的高考录取率确实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但这种优势在逐步缩小,未来大量人口涌入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直辖市,势必造成这些城市的高考人数增加,而其它省份的高考人数却一直在减少。

没有永远上涨的股票,也没有永远处于高位的录取率。

在15-20年后,不能确定北京一定还像现在这样比其它地区的录取率高很多。

-------------------------------------------

其实,现在北京的家长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问题,2013年的13.6万到2014年的17.2万,以及2016年还没统计出来的可能接近18万的出生人口,幼儿园入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非京籍不能参加高考,但非京籍可以读幼儿园和小学,非官方的数字提到2016年有30万猴宝宝出生,接近一半的非京籍新生儿,有相当一部分会在北京读幼儿园的。


user avatar   huang-min-d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下面,必须帮广大“新北京人”说句话。

北京市内各区县的教育水平的差异,不亚于北京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差异。

可以参考下图,西城和海淀两区的19所学校,加起来几乎占了全北京清华北大录取人数的90%!要知道,西城区和海淀区人口加起来大约也就是全北京的四分之一。








一些偏远区县,比如经济不算差的密云,2016年高考理科状元考了679分。看起来不算差,但当年清华分数线680分。换言之,如果没有加分的话,密云高考状元都考不上清华。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即便“北漂”们费劲千番周折,拿到户口,花七八百万买个所谓学区房,也不过就是让自己小孩能在上面表里根本不会出现的学校里上学。上清华北大?几乎没指望。

老北京人反而会嘲笑他们,你以为旁边有个学校就叫学区房了?昌平大兴算什么学区房?西城区二十万一平的房子你以为是卖给谁的?

而外地的网友又会觉得北京重本率那么高,说不好考大学,不是瞎矫情吗?

两头受气,其中艰苦,冷暖自知。

以及,上面说的不包括我本人,我已经逃离北京了…


user avatar   sun-shi-wen-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如果真的认为京沪十年后高考会比外地难的话,不如来河南吧,河南人民欢迎您,河南一百万考生欢迎北京同学前来同场竞技。


user avatar   Xphou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穷人考大学更困难了。


user avatar   qi-lu-kan-d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来说一遍,木糖醇,洋葱,巧克力之类的东西不是对狗没用,但实际操作起来问题很大,要不就是致死量太高,要不就是狗根本不吃。灭杀流浪狗,还是要用火腿肠+异烟肼,便宜实惠,又对人类无害,成功率又极高,是目前唯一安全有效的灭狗方式。

至于灭狗是否违法,灭杀流浪狗自然不违法,而未持有狗证的一样可以视为流浪狗,自然也不违法


user avatar   zhao-zhen-yu-28-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绿老公还不够,还要绿国家


user avatar   wang-da-ke-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相关话题

  什么是"老北京"、怎么算"老北京"、"老北京"的定义是什么? 
  你愿意在北京过月薪一万的生活还是在三四线城市过四五千的生活? 
  你怎麼看高考作文? 
  如何评价考入北大的河北寒门女孩王心仪发文「谢谢你,贫穷」? 
  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监护人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锻炼时间,避免加重负担,将产生哪些影响? 
  家境不好的人会在哪些方面输给家境好的人? 
  如何评价宁波小学生告密时老师的处理方式? 
  如何看待外国夫妻在上海出门遛狗,阿姨硬核劝说「你们没有特权」? 
  为什么上海人不愿到外地读大学? 
  12 月 16 日教育部称将师德师风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严重违规终身禁教,将产生哪些影响? 

前一个讨论
二战德国占领乌克兰以后,真的有很多乌克兰人欢呼雀跃吗?
下一个讨论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否违背无罪推定原则?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