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可以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府真的不用在乎学什么专业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i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种问题下谈个人体验真的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单个个人的人生走向基于很多因素,无法简单下结论说是因为某个特别的决定所以人生就成功了或者失败了。

那谈什么有意义,谈整体数据。

经济学人曾报道了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基于对250所美国大学的抽样调查,发现从挣钱的角度来看,学什么专业远比学校排名重要

横座标是学校录取率,近似等价于学校排名。纵座标是财务回报率。红线是工科,蓝线是文科。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居于回报率榜首,年化收益12%。其次是商科和金融,收益8.7%。人文专业最差。

另外,貌似只要学对了专业,即使是草鸡大学也能比去顶尖大学挣得多?

两个结论:

  • 学校排名重要,但远没有专业重要。
  • 回报越高的专业,受学校排名的影响越小。

所以,如果一个人愿意不考虑自身兴趣,不考虑自身特长,把一切都赌在学校排名上,不如不考虑自身兴趣,不考虑自身特长,把一切都赌在回报最高的专业上。

--------------------------------------------

注1. 来源:

It depends what you study, not where

注2. 这个研究只考虑财务回报,没考虑精神回报。但如果一个人在意精神回报的话,或许就不会纠结这个问题了。


user avatar   patrick-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咳咳…这个问题我不要太有发言权…

从个人经历来看,至少对于一个清华理工科学生来说,这应该是个真命题,一句话总结就是:

平台往往比路线更重要。

还有个推论:

平台上错了,要用十倍的努力搬砖垒台阶;路线选错了,可能反而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事情要从高考报志愿说起。

鄙省当时是估分报志愿,本人因为一向估分保守,不知不觉估低了二十分。

高考估低二十分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是明明可以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结果自己跑到悬崖边上挂着摇摇欲坠去了。

什么经管、建筑、电子、电机这些抢手专业根本想都不要想了(咳咳反正我根本也不想学这些…)。

这时衡量了一下自己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搞化学竞赛的背景,又看了看材化相关的专业,还好往年分数线都不太高。

于是二志愿材料,三志愿环境,四志愿化工,五志愿报了一个不记得什么专业的定向生。

但是一志愿总是要报啊,你总不能空着啊。

这时候,一个神奇的专业映入了我的眼帘。

生物医学工程。

简介大概是什么什么朝阳产业学的知识又有生物又有医学又有工程技术研究方向生物制药生物芯片医疗仪器什么都做的那种。

我当场扑通就跪下了,高大上!有内涵!够B格!

一看往年分数线,五年平均不低于690分(我当时估了675分左右)。

OK第一志愿就写它了!

你可以不让我上,但你无法阻止我一颗想装B的心。

分数出来了,696,稳稳地上了第一志愿。

然而我之前根本就没有好好了解一下这个专业。

到清华以后我才知道这个系刚刚成立6年。

连教授副教授加讲师只有11个人。

我们每年都作为培养计划改进的试验品,有的课程只有我们这一届上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历年分数线都爆高是因为它每年每个省只招一个人,是的,我就是今年那个报了这个专业里分最高的傻瓜。

要命的是。

这个系居然是特么从电机系分出来的啊!

你特么给我把话说清楚!谁特么能看出来这个渊源!

叫生物医学工程结果课程没有生物没有医学只有工程啊!

这个“工程”是什么呢?纯纯的电学,基本上与电子、电机和自动化系基础课和专业课均有一定的重合。

更要命的是。

我从小到大硬伤基本就在数学上。

应试教育阶段数学水平基本也就够完成老师留的作业那个水平,超纲内容根本不敢碰啊,从小学上奥数课基本都在等老师讲段子啊。

大体水平就是中等偏上吧,考试一百二三十发挥好了一百四,这在清北选手里绝对算是数学渣渣。

最要命的是。

学过的人都知道,电学到深处就是纯纯的数学推导。

学到《信号与系统》时我整个人已经是崩溃的了,整本书就是三部分: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我连微积分都半懂不懂你让我学这个?

学到《数字信号处理》时候就超脱了,基本上已经全面实现了一个字都看不懂。

那又能怎么办呢?

我也考虑过转系,但是大一的时候全校都是一样的通识基础课,根本没有意识到后面的剧情是这样写的,

大二上了一些专业相关基础课,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了,可是一打听发现转系需要降级,就又放弃了。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大三了,心想两年都挺过来了总不能打回大一重读吧。

就是这样。

于是就只好磕磕绊绊地学呗,当不成学霸还当不成学渣吗。保持一个好心态什么都撑得过来。

但由此可见其实挂科也还是挺难的,因为即便有几门课我基本完全搞不懂,也还是维持了没有挂掉。清华的老师们大抵是厚道的,替你留下了诸如“好好写大作业”、“上课点名别缺席”、“平时作业多占点分”等等的后路。

然后在保研前夕,发现自己勉强还在保研范围之内。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平台的第一个好处了。

据我所知,清华和北大的保研比例基本是全国最高的了,这使得我初步获得了这个资格。

然后我很快就发现了平台的第二个好处。

不仅仅在本科期间的转系方便,原来研究生交叉院系推研也这么方便啊。

于是我毅然决然地保到了环境系(幸亏交叉推研只需要面试而我还算比较擅长)。

然后我就发现了平台的第三个好处。

见到了好多好多的学术大师啊,钱易奶奶呀,郝吉明爷爷呀,顾夏声爷爷呀(顾爷爷前两年去世了,深切缅怀,中国的环境领域少了一位知名的专家)。

尤其钱易奶奶在院系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逻辑缜密,条理清晰,拳拳到肉,针针见血,能相信她已经有近八十高龄了么?

当时就忍不住想要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奋斗终身了!

但平静下来想想自己是个学渣还是算了吧。

OK紧接着选错路线所带来的意外惊喜就要来了。

因为我在选择实验室和研究方向的时候留了个心眼,选择了一个搞电辅助水处理相关的实验室。

当时虽然也大致知道电辅助水处理主要是跟电化学相关的,貌似跟电路没什么关系。

但是反正别的更搞不懂,毕竟这个占个“电”字啊。

搞不好我就成为学环境里面最懂电路的,搞电路里面最懂环境的呢?

结果好像真就是这样了。

电辅助水处理果然需要一些电路的知识啊。

都是最最最简单的那些啊。

而且他们好像确实一点都不懂啊。

很多次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讨论时,他们在考虑是不是水路的问题啊,是不是材料的问题啊,是不是构型的问题啊。

结果我发现是抽象等效电路抽象错了……

后来就一直在环境领域搞跟电路相关的“偏门”(说好听了就是学科交叉嘛)。

结果居然还发了不错的文章。

居然还从硕士转了直博。

居然还拿到了奖学金(本科时候一分钱都没有拿过啊……好惨……)。

居然拿奖学金还拿到了手软……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欣喜的时候是开组会的时候,一遇到跟电相关的问题导师就看着我:“这个我们都不懂啊,你给讲讲吧。”

甚至有时候跟国内外的教授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导师会跟指着我他们说:“我们电路都搞不明白啊,有什么问题都得请教他。”

一个人,能对所在的集体有贡献,能得到周边人尤其是你所崇敬的那个人的认可,不就是最大的幸福么?

然而我其实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渣,直到现在还是。

经常遇到了稍微难一些的电路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时,我还要请教当初同班的大牛们。

我想,可能只是在这条路上的人,没有看过另一条路上的风景而已。

但可贵的是,你们站在同一个平台上。

所以你才有机会,把风景讲给他听。


user avatar   bai-ru-bi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两种情况为例外:

1 你未来从事的职业和你的专业知识关系不大。

2 你是真心实意的爱你所选择的专业。愿意一辈子从事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你爱这个行业,不在乎经济收入,你的家人也不会给你施加现实生活的压力。


除了这两种例外情况以外,如果一个学弟在擦边进清北但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在上交复旦科大等学校任选专业之间纠结的话,我都会推荐后一个选择。


很多高中生以为自己是例外,实际证明都不是。

很多学生家长都表示自己深明大义,不在乎孩子以后挣多挣少,实际证明当他们孩子到了工作的时候,还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比。


说老板会认为清北学生学习能力强所以录用的,如果你是老板,两份简历——清北的不对口专业的和复旦上交的对口专业的,你选哪个?


清北这样的学校里,再冷门的专业里总是不乏毕业后从事专业无关工作并且功成名就的传奇人物。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老师都会把这些传奇人物拿出来讲,告诉你不用为就业发展担心。

传奇终究是传奇,你有几斤几两,只有你自己清楚。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感慨一句,大部分人的经验都是可以借鉴的,但一定要批判着吸收。

有时候很多人正因为他们的亲身经历,才更加重自己的某些偏见;

有时候很多人语重心长的切肤之痛,说的都是他们没有做过的事情。

——————————————————————————
举个例子——高中生高考之后两三个月干什么,去看一些大学的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大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提到学英语,一定要好好学英语。首先,大部分学校都有入学英语分级考试;第二,英语简直太重要了。

听着似乎很有道理是吧?

然而,绝大部分这样说的大学生,他们高考后都没看过一眼英语书,都是等到分级考试用到英语时悔不当初,然后把这些他们臆想的经验传授给师弟师妹。

其实大家用心想一想,如果不是为了考托考G,高考后那两个月,别说你还要报志愿、转手续和档案、和高校联系、收拾行李、同学聚会或者招待亲友,就算两个月什么事儿都没有,你真正能够用到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

再者,初中高中六年,几乎所有的早读晚读都贡献给英语了(至少大部分吧),六年时间,只要在学校,几乎英语课是每天都有的吧,即使再不喜欢英语的同学,你又有几天没看过英语。 这样高强度不间断的六年学习,你的英语水平也就这个样子,你还指望自己在乱七八糟一堆事儿的这两个月能把自己的英语给上升一个level,你觉得可能吗? (再次强调,考托考G例外)

大部分给你建议的师兄师姐,他们心里想的,并不是“幸亏我当年学了英语沾了光所以建议你学”,而是“要是我当年那两个月好好学英语肯定不至于这样”。

我讲这件与主题无关的事,只是为了说明,大部分人的建议都有借鉴的意义,但都不值得深信。弄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你也就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了。

——————————————————————
首先,真正对自己胃口又热门又好找工作又好保研的的专业,还真没有。大部分专业都有不尽如人意(或者说不尽如你意)的地方(除了某个21世纪朝阳行业几乎不如所有人的意,我不了解也就不发表看法了)。你看大部分人的答案,其实都有点含混不清或者自相矛盾。

“能去复交人浙的好专业就不要选清北的差专业”。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呢?不都说选专业要看兴趣吗?学经济金融的难道都是对经济金融感兴趣的吗?不是都说兴趣可以培养的吗?兴趣在经济金融这种万年大热门专业面前就可以靠边站了吗?

其实大部分刚走出高中的人对于专业并没有太强烈的喜好偏向,大部分专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将就着学吧”,真正极其厌恶自己的专业以至于学不下去的人,并不比实在太热爱自己专业的人多。

其实大部分抱怨自己专业的人,只是为自己没混出个人模狗样来找发泄的出口罢了(再次强调,除了某个实在黑点太多的专业)。

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我大学第一年就在大家所谓的“名校冷门专业”。记得每次和同专业好友谈到我们专业问题时,她都会感慨:“想当初复旦招办说我如果去复旦专业随便挑,那时候太naive,就夹着尾巴来了P大等调剂。我要是当年去了复旦学XX,哪有这么多烦人事儿。”

我上大学第二年,转到了我们学校最热门、最有钱、光环最盛也最招黑的专业(在我的一部分高中同学和老师中,至今仍流传着我家花了几十万为我转专业的传说,不时还有人打电话咨询我父母)。偶尔认识几个上海某高校的同专业同学。有一个同学跟我感慨:“当年北大招办告诉我可以去XX专业,我嫌弃太冷门没去,几乎是带着光环来到现在的学校,结果发现同样被虐得一塌糊涂。早知道还不如去北大呢,且不说学校牌子怎么样,那个专业据说保研非常容易。”

在清北(尤其是某个思想比较偏激、奇葩较多的学校),几乎每年都有几篇类似于“学了XX专业毁终生”的血泪帖子流出来。最开始我是相信并同情(还有自身对号入座的自我感慨),后来,其实就发现问题症结所在了——说到底,是你自己的问题。诚然,专业问题非常重要,但大部分唾弃自己专业的同学的问题,还真不是专业本身的问题(为了行文严谨,让我再次排除某些专业吧)。

由于专业不喜欢所以学不好——
合着高中六门课你是靠着兴趣学的,让清北一堆大神给你跪下吧;大部分一本学校大一的课都是通识为主,专业课也就一学期一两门而已,合着你成绩不好全是因为八九门课中的一两门?合着你政治课英语课学不好全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专业没前途所以学好也没希望——
你不会转专业啊!什么?不好转?姐这种名校渣滓都顺利转了,合着你还真当我家里花几十万转的啊?除了某些专业报志愿的时候就签过协议不能转之外,几乎大部分专业都可以转(由于自己是转系生,所以对转系生比较熟悉,清北每年转系的都非常多)。

大部分抱怨自己专业的人只是在抱怨而已,学校转专业工作已经结束了,有些同学才知道原来可以转专业的。由于一些专业只要大一转过去的,所以很多人就这样错过了。但是,这又能怨谁?几乎所有学校类似于转专业这样的通知都是挂在官方通知上的,如果连自己没看到都要怪学校,这也是专业差的问题?

很多同学说转专业不好转(我真不好意思再重复一下我这种渣都转了),其实这样说的绝大部分同学,根本就不是报过名考过试被对方拒了,而是压根就没有填报名表。很多事情你亲自做一下,会发现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如果没转成专业,还是没希望——
只要成绩好,研究生还是可以转啊。具体怎么保别的院的研究生,我没经验不敢乱说,但你要我举例子的话,我可以举出十打。
我就不说双学位了。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如果你的成绩连双学位报名资格都混不上,那我只能说,真的不是你专业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选了清北冷门专业没学好,你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去其他学校当鸡头(别想歪啊,我是针对凤尾而言的鸡头);如果选了次一点的学校的一流专业仍没有学好,你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去清北,至少还有学校光环加成。

如果选择了次一级的学校的一流专业,同时又学得很好,你会不自觉一遍一遍自我强化自己选择正确这个概念,你会一遍一遍说服自己其实学校这个平台差距不大(实际上,即使复交人浙和清北,就学校整体而言,各方面资源差距非常大),以填补或压制住你心中“与清北擦肩而过”的遗憾。

即使在我现在这个所谓最热门的专业,由于竞争的惨烈(激烈不足以形容)、保研的艰难、出国的昂贵,我也偶尔听到同学抱怨:如果当初自己能冷静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怕浪费了高考那么高的分数而选择这个专业的话,现在应该过得很惬意吧。

其实说到底,当你有两个旗鼓相当的选择的时候,无论你选择哪一个,另一个会自动成为你臆想的出路——当这条路走着不顺的时候,会不自觉想,如果自己当初选另一条路,会有多好。其实你刻意忽略了另一条路上也有荆棘坎坷,因为你需要的并不是理性分析(反正自己也不可能重新再选一遍),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转移责任的排泄口。

这个社会上,精英永远是少数,很多情况下真正的事实是,无论你选哪条路,自己都总归是凡人堆中的一员,这个结果和你具体走哪条路无关,而和你自己有关。

————————————————————————
道理讲完了,现在你知道你所谓的学长学姐们,为什么会给出你这样那样的建议了吧——没有人会是完全理性客观的,你要了解,他们的建议,到底是来源于自己的经历还是臆想,又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似乎到现在我还没有回答问题——如果可以考上清北这样的学府真的不用在乎学什么专业吗?

我的回答是,除了那些一开始就标明不能转专业的专业外(提前批和医学部),专业问题不是问题。我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了多少优势资源,我自己心知肚明。
同时,我也知道,自己的建议是建立在“我成功转到至少是众人最羡慕的专业”的基础上的,具体有多大参考价值,真的因人而异。

——————————————————————————
最后说句题外话,很多人考虑专业问题,都是被老师、社会、同学以及自己当初狭隘的认知所裹挟,时过境迁,我们自己又成为裹挟别人的人。

记得在一次给高一学生讲专业问题时,我随口提了一句:小语种是坑,要慎报(我的认知是,由于小语种是提前批不允许转专业,很多语种也算冷门)。结果下课后一个小姑娘给我发邮件向我咨询,说她一心想学芬兰语,想让我给她讲讲具体专业的问题。

我震惊了。一直以为自己“身经百战”了,什么都见过,但这个姑娘的问题,让我嗅到了自己身上那股浓重的社会染缸的臭味。很多时候,别人的例子再鲜活,他讲出的道理也不是真理,到底合适不合适,路还要自己走。

只是,无论你做怎样的选择,走不顺的时候,请冷静想想,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路的问题。

答主: @林为珮




  

相关话题

  大学转专业面试,需要怎么准备? 
  「成人世界答辩会」里,近70% 的人认为填志愿,要选自己热爱的而不是热门的,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自称美团中科大大佬传递“百万年薪经验”,并提出通过是否用Windows电脑判断真假年薪百万? 
  大学和职场脱节在哪里? 
  如何看待清华毕业生回老家当保安? 
  人类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清华北大为何不能进入到世界大学的第一梯队? 
  优秀的大学生是怎样炼成的? 
  刚刚成为教师,有哪些注意事项? 
  为什么同样走了高考外的路,竞赛生被尊敬而艺术生不受待见?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16/17 赛季欧冠 1/4 决赛首回合尤文图斯 3:0 巴塞罗那的比赛?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男生因为让妹子“用农夫矿泉水加喷壶”(成本不足10元)替代雅漾大喷",而遭许多妹子反驳的事?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