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中纺织肉经常使用大豆蛋白用来代替部分猪肉蛋白。这个玩法最早是用来解决贫困地区动物蛋白不足,后来则逐渐用于降低肉制品的生产成本。
原理是将大豆蛋白水解,然后按照动物蛋白的三级四级结构进行“纺织”,来模仿动物蛋白的弹性、咀嚼感等物理属性。
关于这个玩法,外行人总有很多意见,认为食品工业可以用豆子来骗人,最早的完全由豆子做的“肉”有法律上的问题。所以现在的大部分纺织肉制品里会加一点点肉,配料表上一般也能看到“大豆水解蛋白”。
这个造谣者和大部分人一样,并不清楚其中内情,可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认为这像棉花,然后变成这肯定只能是棉花的这种判断。我个人认为把他关起来下手有点重了,科普教育为主更合情理。
---------更新2017-05-25-------
评论区有知友对“纺织”这个词用在肉上可能觉得有些新奇,这里简单解释下。所有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决定蛋白质拥有不同的机械物理性状,实际上主要是其分子的排列结构。你可以把这些排列想象成纺织工业上编织衣物。用粗线还是细线,编织的衣物会有很大不同,这类似于分子的二级结构。用平针织法还是钩针织法,编织的衣物花纹和牢固度会有很大不同,这类似于分子的三级结构。一堆衣物是每件都对折折叠好了堆一起,还是不折叠就整齐堆放在一起,堆放的体积就有很大不同,这类似于分子的四级结构。然后我切一块肉下来,这块肉的蛋白质就可以看成一个或几个集装箱的衣服。微观上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排列也可以像衣物这样解构成好多级,所以“纺织肉”这个叫法,其比喻还是很恰当的。不同的排列结构会造就千奇百怪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