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讲句,香港的中小学教的普通话,太「极端」了。
极端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把所谓普通话词汇和广东话词汇对立起来。
比如英文为tomato的果蔬,他们教的普通话就必须是「西红柿」,「番茄」就是不对的。
这不是有病吗,中国那么大,说番茄的人和说西红柿的人都茫茫多,高考作文写「脸红成了西红柿」没问题,写「脸红成了番茄」难道扣分?我一个南方人,从小讲普通话,说了二十几年的番茄,从来没有人讲过不对。
但是来了香港,不止一次香港同学对我表示,你们内地人管「番茄」叫西红柿,我们叫「番茄」的啦,然后我说我们从小也管它叫番茄的,然后大家一起一脸蒙蔽。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他们坚信,普通话就要有一堆儿化音,其实我到现在也不习惯说儿化音啊。
随便在网上Google了一个普通话课件:
这些根本就不对立啊!卫生球儿是什么鬼,要不是Google到这个课件,我还不知道卫生球儿呢。宵夜和夜宵,我们都会使用,也并不觉得这两个词是普通话和粤语的差别。至于的士和出租汽车,天啦,谁见过讲话说「我们打出租汽车去xxx好不好」的人啦!「迫不及待」是成语,成语是固定的,又如何能跟方言口语形成对立区别呢……
槽多无口。
这些都是从小的普通话课灌输给他们的刻板印象。
其实他们教的,也许本不是真正的「普通话」吧。这种强调差异的对立怎么形成的,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利益相关:在港数年,极端反感某些莫名的优越感,两边的都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