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某些海外华人不喜欢和中国人玩,甚至比较抗拒、排斥华人圈子? 第1页

  

user avatar   wu-ya-wu-ya-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看出《河殇》一代老了,老到网上都没他们声音了。

(那一代,一般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城市人口)

从21世纪开始有记忆的人,很难想像不久之前,还有这么个时代吧。

那个时候,华人移民到西方,在家不说中文是正常的,为了让后代受到纯正的海洋文明教育。

随便找个外国人嫁,移民到随便什么地方是正常的。逮着美国人别说洋垃圾,只要是美国人就算赚了。

1996年青春小说《花季·雨季》还有这么个桥段,说某家有个女性亲戚嫁到澳大利亚,全家脸上有光,天天让家里的小女孩向她学习嫁外国人的本事。——那时候,这种想法很常见,即使女孩所处的地方,已经是当时的天龙国深圳。

那个时候,基督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意识形态。嗯,都不是启蒙运动或工业文明,而是基督教。

那时候“文明”一词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西方文明。不接受歧义。

90年代末流行一种畅销书,比较“X国男人(女人)”和“中国男人(女人)”。最常见的是比较日本人和中国人,好像还有美国、意大利版。内容基本是罗列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抽烟喝酒赌博、打架骂街不着家,然后说某国人是怎样怎样的。——最重要的是,这些言论当时没引起什么波澜,全民都认为“本来就是这样”。

那时候,欧洲某国抓到偷渡船,里面通常不是中东北非人,是中国人。偷渡者尸体冲上岸,货柜箱里有难民闷死,经常也是中国人。

21世纪初的留学生,会遇到老华侨送飘柔洗发水当礼物,并且教他们怎么用,说:“中国没有这个吧?”当时飘柔、海飞丝在中国和现在一样常见。

21世纪初,我还见过那一代人自称“我不说中文,我把中文忘了”。这种奇葩现在挖地三尺都找不到了吧?

21世纪以前,中国公费留学生和奖学金留学生的生活之苦,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当时有很多“海外省钱法”,包括在超市把便宜东西的条码贴到贵一点的东西上,还嘲笑收银员傻,连这都发现不了,不以为耻。这是因为当时“出国”就是发大财的意思,要给家里寄钱,或者存着带回家。

90年代的电视剧里,出国留学只有两种下场:被资本主义腐蚀堕落而死,或以美国上层精英的形态回国。前者是传统警世故事,后者则体现了国人眼中,去了国外就可以摆脱所有客观束缚,即使是阶级和经济问题。

2001年一部其他情节还算合理的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一家的大哥不得不把弟弟妹妹送人,这时候邻居办下了美国签证,高兴地在街上喊(这个行为在现在也不可想像)。大哥跪下求他们把妹妹带走,于是妹妹就去了美国,20年后成为优雅的钢琴家。这段剧情完全没逻辑,怎么可以带没亲缘关系的人去美国?赤贫新移民供出一个钢琴家,还是领养的孩子?这类“从美国回来摇身一变”剧情,当时非常常见。


1988年CCTV推出一套纪录片《河殇》,“河”是黄河,“殇”是未长成而死。

该剧主题是(粘贴自百科):

“对中华传统的‘黄土文明’进行反思和批判入手,逐步引入对西方‘蓝色海洋’文明的介绍,对包括‘长城‘和‘龙’在内的许多长期被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事物进行了辨析和评判,同时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为了令这套系列片的论证更加权威,作者引用了众多西方理论,包括魏特夫的水利文明东方专制论、黑格尔有关中国陆地文明趋于保守的说法、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的一个早期观点——除基督教文明外,所有其他文明,不是已经湮灭,就是步向死亡。”
“(长城)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荣光,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

要注意,这是CCTV的纪录片,那时比现在的《舌尖》系列还红。这个话题谨慎评论吧。


以上很多思想,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大多是一小群人圈地自萌。而且,这群人身上总是有强烈的,落后于时代很多年的气息。

比如觉得美国什么都好、觉得基督教最高级、无限推崇混血儿……90年代这是“洋气”,现在则几乎是土鳖的象征,刚用方便面和榨菜消费升级过的样子。

虽然现在也有“精X”和小粉红,可是大家必须承认,认为中国一无是处,以及认为中国是宇宙第一强国的家伙,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在这个话题上,社会氛围总体是“随便,都行,那又怎么样”。

而八九十年代,对这个问题非常焦虑,以至于有一种“既然孩子唱歌跑调,干脆掐死再生一个”的思潮。已经准备好大破大立,或至少在自己身上实现换血重生。

去年还是前年,《河殇》一代著名作家沈睿登陆豆瓣,发表几篇非常有时代特色的小文。内容包括:我和我的外籍老公多么恩爱(做一些夫妻之间很常见的事,比如拉手),外籍老公教我做更文明的人,我不吃动物内脏我文明,大家为什么嘲笑我中国果然封闭守旧……

在豆瓣这个对西方文化极端友好的地方,引起一片“哈哈哈”,带来了快活的气氛。

然而那曾经是全民共识。而这种人,曾经是我们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充满时代特色的还有那个文风,干货稀薄,全是观点,信息量小,口气又非常自大)。

那个时候终于过了。

为什么现在偶尔还能看到那些思想的残余呢?因为有些人就是长颈鹿反射弧啊!

(不要走!!!我还有话要说!!!以上这些也不是我的记忆,我也是年轻人!!!)


user avatar   shuse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是他们爹妈满腔爱国热情,他们怎么可能生在外国长在外国?父母对中国不满,他们又不接触中国,难不成还能喜欢中国、中国人?

你当然可以反驳我,你可以说领绿卡、改国籍的人也同样爱中国。我同学里就有些这样的人。在外国工作,给外国政府缴税,在申请永久居民,可是他们语言上却表现得异常爱国。世界上就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号称爱国,却积极办移民。




  

相关话题

  永住或归化日本的华人,你们是基于什么原因做出该选择? 
  如何看待英国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女博士生闫某失联身亡事件? 
  中国明明已经越发强大,为何我感觉国外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却对中国人越发不友好? 
  中国驻乌大使馆表示,敖德萨总领馆正组织留学生有序撤离,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信息? 
  在美中国大陆移民第一代是否与第二代之间存在如此大的政治差异? 
  如何看待武汉留学生一天发八个口罩? 
  日本即将开放入境,大量留学生涌入的弊端是什么呢? 
  如何看待海外华裔儿童不愿意学习中文的情况? 
  在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过得怎样? 
  国外哪些城市去了感觉像在中国一样? 

前一个讨论
人类是否真的就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Michael Atiyah爵士疑似证明黎曼猜想,并将在9月24日宣讲?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