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川东人口密集,而且是全世界罕见的半孤立人口密集区域,和同一文明的其他人口之间有绕不开的崎岖地貌。
地球上1/3的陆地面积是山地,1/9的陆地面积是高山,但大多数山地被文学作品忽略了——因为根本没人走。平地上种地方便,盖房子修工厂也方便,所以人口和道路集中于平原,能绕的山地尽量绕过去,古人云“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即山地的通行难度比平地起码高出一个数量级。
没人的地方自然没人去描写险峻,就算少数游客写出来,在没有彩色照片的时代也很难引发别人的共鸣。所以我们看不到古诗写喜马拉雅山,也很少有文章描写横断山脉,《大唐西域记》写尽了艰难险阻,但没提到的部分,才是最险峻的地方。
唯有“蜀道”没有避开山脉的选择。一方面道路两端广阔的人口密集区属于同一文明,往来需求非常大,路不能不修;另一方面四川盆地四面皆山,绕路也不节约什么。所以进出四川的主要陆路交通流选择向北穿越秦岭巴山,直接和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联系,从而造就了“蜀道难”的名气。
与之类似,阿尔卑斯山真的不可逾越吗?喀尔巴阡山真的是鸟都飞不过去吗?
显然不是,恰恰是因为山脉中间有很多可以通过的山口,沟通了两侧的人口密集区,这才成就了这两条山脉的名气。下图是欧洲人口密度图,但也可以当山脉分布图来看——浅色带状地区就是。
与之类似,五岳并不是最高的山,也未必是风景最好的山,但在东部平原区农业文明看来,它们是离人口密集区最近的险峻高地,从而成为最著名的地理标志。泰山只有1545米,因为地处黄淮海大平原中心,平地拔起,周围人口密集,凭借视觉效果占据五岳之首的地位。
所以说,蜀道难,不是因为山势险峻,而是因为不够险峻。如果秦岭巴山真的像喜马拉雅、昆仑山一样彻底隔绝交通,让两侧的农业区成为文字不通的两个文明,反而不会有古代文学作品去描绘道路的艰难。
最后,一般意义上的蜀道是从成都经汉中(陇西)到西安,就算不穿越秦岭主体,也得从秦岭西侧的山口通过。但李白记事以后偏偏就没走过蜀道(吃奶的时候,也许随着从吉尔吉斯斯坦回乡的父亲走过),长大后进出四川都是从东面长江水路走的…… 即《蜀道难》是一部跟风作品,内容来源于在长安和四川老乡的闲谈。这更证明了前面的结论——蜀道的名气来自于密集交通流制造的传播效应,而不是因为无以伦比的地理数据。
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