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杨靖宇身边出现那么多叛徒? 第1页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汪精卫什么时候叛国的?1938年。

汪精卫什么人?年轻时敢“慷慨歌燕市,从容赴楚囚”的革命党人,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直接面对日本人侵华,还是投降了。

杨靖宇什么时候开始在东北开始抗联活动?

1932年!从那年起,开始孤独面对一个强大的日本,一个把几百万国军打的一路败退的日本,一个敢于挑战美国的日本,而杨靖宇独自硬钢日本八年。

前一年1931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东北的张贯一与周恩来等六十三人一起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张贯一没有到会,中央这时候不知道张贯一原名马尚德,马尚德和张贯一是同一人,之后张贯一改名杨靖宇。之后王明夺权,王明控制的党中央给杨靖宇埋下无数陷阱。

1937年,中央打算召开七大,推选了25人为七大筹备委员会委员,杨靖宇排名24位,排在高岗之前。军事将领中,杨靖宇排在朱德、彭德怀、张鼎城、陈毅之后名列第五。当然,中央仍然不知道杨靖宇和张贯一是同一人,杨靖宇还在东北孤独的奋斗。

先看看1932年发生了什么!王明在上海中央取得权力,开始左倾冒险主义。而用正常人思考,新人空降兵掌权,需要用短期成绩获得上级领导肯定。这种行为和现代企业空降兵高管思路一样,那就是我要马上作出成绩给上一级领导看,他不要原来班底的肯定。

王明也是一样,他是带这共产国际的光环回到国内,拿到权力后,他要做的是给共产国际一个优秀成绩,那么否定原有国内领导班子成绩,就是理所应当。

王明对于东北之内做了四条指示,导致东北优势局面被快速翻盘。

第一:就是要求清除原有东北义勇军内部东北军和国民党干部,在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大量东北军部队直接转变成东北义勇军,最大的就是黑龙江省长暨东北边防司令马占山部,整建制的转变成东北义勇军。

还有很多原有土匪部队在国民党和东北军军官联络下加入东北义勇军。王明目的是是快速取得东北义勇军控制权,为苏联肃清东北威胁。但是满洲省委做的前期工作,都是策动东北军向义勇军转化,由于义勇军一年内发展到几十万人,满洲党委驻到军队内部党员极少,然后党员还要发动官兵和军官夺权。

王明的指示,让满洲省委和东北义勇军军官阶层站到了对立面,当时义勇军军官是主要领导阶层,于是大量义勇军失控,东北各地义勇军都对共产党表示敌视。

第二:王明命令东北直属游击队改编成工农红军,开始进行土改。东北情况与内部不同,这里最大特点就是地广人稀,不缺土地。很多贫困农民家里种了几十亩地或者上百亩地,这在内地标准就是富农地主,在东北就是普通农民,于是东北很多地方土改反而失去了农民支持,于是失去了原有大后方。

第三:命令各地党委“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坚决的发动与开展农民的抗租、分粮、抗债、吃大家、没收与夺取地主的收获……夺取地主豪绅的武装,没收他们的财产土地。”

这条命令直接把很多富农和多地农民推到了东北抗联对立面,农民对于东北抗联长时间都是恐惧的,他让农民深刻认为,东北抗联是要过来夺取粮食分地的。

东北很多土地都是农民自己在荒地上开垦而来,不是由内地地主进行剥削而来,这等于直接抢夺农民自有财产,而少地贫农在东北属于少数,东北抗联失去了补给的大后方基地。

第四:王明要求东北工人运动升级,于是大量东北工人直接开始暴动,过早暴露力量,这期间从哈尔滨到沈阳,整个东北工人掀起反抗日本人的工人运动。但是缺乏武器和有效组织,导致这些强大工人组织要么消灭,要么逃亡不受控制的义勇军部队 ,最后消亡,东北抗联失去了城市里的有效支援。

等待杨靖宇开始领导东北抗联的时候,已经是一片死局了,这时候中央在干什么?

1931年到1934年中央在博古和王明领导下犯了无数错误,丢掉了大量苏区根据地,其中东北离得最远,犯的错误也最多。

林彪进东北,带了几万名优秀山东干部,而杨靖宇有什么?

1934年开始长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几乎失去了所有根据地,一切归零,几近消亡。

遵义会议召开后,王明失去了对中央的领导权,王明开始控制满洲省委。

东北的工作原来一直由上海中央局领导,但是1935年上海中央局被破坏,东北与中央的所有联系都失去了。东北的领导权落到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手里,而代表团控制住王明手中。

王明首先命令中央任命的杨光华(子才)前往苏联学习,杨光华的抗争就是出发前命令各地党组织独自开展运动。

1937年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王明和康生从苏联回国,东北彻底失去了领导,东北变成了聋子,没有任何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命令与消息传进来。

杨靖宇这时候没有任何党内支持,甚至不知道中央是否还在,这对杨靖宇这样的铁汉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于下面很多党员来讲是致命的,党中央不在,他们失去了理想与奋斗目标。

杨靖宇不论怎么安抚,整个东北在日本人刻意打压下,根本得不到任何关于党中央的消息。知道党中央消息是1936年西安事变。

从1934年到1936年,整个东北抗联是悲观的,没有给养,失去了农民支持,大城市工人运动已经失败。漫长的冬季,漫长的行军,看不到希望的抵抗,日本人越来越强大。大量后加入的党员思想开始动摇,最后离开,失去党员的队伍,将失去强大动员能力,时间给杨靖宇太多不利。

同时期的陈毅在赣南打游击,从长征开始时留下的上万人,到后期身边人最少只有二十多人,好多战士听不到中央的消息,直接下山回家种地了。

东北更惨,为谁而奋斗,整个东北南满抗联全都是靠杨靖宇个人魅力在支撑,日本人这时候越来强大,在东北他们已经进入绝对优势期,强大工业文明与游击队之间,绝对是碾压级别的。

这时候的日本在各地开始安插伪政府领导,全面控制了东北,党中央这时候还在延安,给不了任何帮助。

1936年到1940年,是日本真正的全盛时期,他们容不得东北腹地有杨靖宇存在,日本人开始施行归村并屯政策,加强农村粮食收割管理,让抗联得不到粮食供应。

日本在东北施行粮食军管制度,既“粮食出荷制度,日语意思为‘出售’,中国人叫‘出荷粮’。粮谷出荷的方式是先由伪满政府召开伪省长会议和省次长会议,确定当年度的‘搜荷’方针和各省的‘搜荷’数量。然后,各省再分配给所属的各市、县、旗,依次分配给各街、村,最后分配到各农户,秋后按规定的数量强迫农民缴纳。

这样是经过计算后的每亩粮食产出,这样极大的控制了粮食的流动,农民在留有口粮后,粮食都被日本人收购,根本没有余量进入抗联手中。杨靖宇牺牲后在胃里发现棉絮树皮,这和日本的粮食军管制度有极大关系,这样抗联根本没办法获得给养,抗联很多时候根本吃不上饭。

归村并屯则是让散乱居住的村民集中到一起居住,居住地周围有围墙、壕沟、吊桥、碉堡,驻有日伪军,进出都有严格的管理。

老百姓们带出的每一粒粮食都会被查到,抗联被切断了与老百姓之间的联系。

赵尚志等人提出要阻止归村并屯,但是王明与康生在苏联竟然发出指示“不要公开反对并大屯”,日本以为会受到抗联激烈反抗,但事实是,抗联内部的反对被王明等人压制了,于是日本顺利完成“归村并屯”“出荷粮”,从此东北大势已去。

日本在宣传下狠手,把抗联描绘出土匪,各种抗联黑新闻在东北传,这些黑新闻让抗联失去兵源,抗联兵源一直都处于失血状态,整个东北没有一家媒体正面报道过抗联,在强大的宣传功效下,抗联公众印象变成了一个土匪部队。

日本人是在用更高维度的战略打击东北抗联,这些战略是更高水准的战略打击,比国民党手段更狠毒。

直到1940年杨靖宇牺牲,党中央还是没有取得全国性优势。山东各地根据地,是在之后慢慢开始壮大。

杨靖宇在最艰难的时候,迎战的是最强大时期的日本,敢于出兵挑战美国、英国、苏联的日本,那时候的日本军力最强大,工业产能也最强大,但是杨靖宇坚持了8年。内地国民党军队以举国之力抗日结果一路溃败,直到日本投降前一天还在失地。

而杨靖宇就是一个军事奇迹,这时候日本只是面对中国,没有腾出兵力去打美国,整个东北就是日本人根据地,杨靖宇正面硬钢了最强大时期的日本八年,最后虽然牺牲告终,但是这件事情必须系统性的去认识,否则我们不会认识到杨靖宇的伟大。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斗争形势太恶劣了。各种高赞答案基本上陈述过这个原因,我也就不再赘述。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纵观整个党史,无论在什么时期叛徒都不少。

且不说四一二和七一五的叛变潮,即使到1949年解放前夕,都没少出现叛变,如果接受国安教育,你会发现解放后的叛变也是很多的。

党史上,领导人叛变过,情报负责人叛变过,核心将领叛变过,连教员的亲戚都有做叛徒的,但是党每次都能迅速的愈合,免疫进化,并最终走到今天,而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叛变走向灭亡。

叛徒不可怕,可怕的是组织没有活力,一病不起。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环境形势与意志品质,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难以负担高尚的意志品质了。

杨靖宇无疑是伟大的勇士,在如此艰难的困苦之中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斗志与强大的意志,这点在他被捕后及牺牲后日伪军的记述里得到验证。

但普通人与英雄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而英雄作为领导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判断,也要考虑环境形势,还要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然后审时度势地制定方向,贯彻落实。此谓实事求是,与不忘初心和坚定方向并不矛盾,在曲折中同样可以实现前进。

如果当时杨靖宇与周保中及其他部队那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逐步退守到苏联境内,最后的结局虽然不那么壮烈,我们后人少一段教育意义巨大的事迹,但也为抗联保存实力和一位卓越的领袖,同时也没留给意志薄弱者叛变的机会,这些人也许能够平平淡淡地贡献自己的才华。这是个痛苦的一分为二,但确实有许多成功的领导者,实际上实现过这样的转变。

这个道理说来有趣,我还是在世界杯足球赛里悟出来的,贝利、马拉多纳为什么当不好教练,勒夫这样的二流队员却能够功勋卓著?终于有一夜看球,以守门员视角想问题时想明白了。同样的道理也部分适用于严苛自律的日本人,在东北亚、东南亚占领失败,不能迅速把扩张的领土转化为战争机器;部分地也适用于苏联革命事业的失败,而英美体系的做大,恰恰是讽刺地尊重了平凡之人的平凡之处。

最终都是对绝大多数人群的能力与道德现实的尊重问题,不推不行,推太狠了也不行。古人早云过了:欲速则不达,吾将审时又度势,没事儿我观星去了哈。

回过头来想,我们学校大门口石头上的四个字,字字珠玑啊。


user avatar   li-jia-lu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杨靖宇带的部队中层以上干部过半牺牲,即便是叛徒,大部分也是被俘变节,主动投敌的相当少。如果有杨靖宇身边叛徒多的印象,可能只是看了杨靖宇牺牲的故事。看全貌的话不会有这种感觉,反而会很震撼这么一支队伍,缺衣少食,远离大后方,前仆后继,直到最后一刻。以前整理过杨靖宇部队各个阶段中层以上干部108人结局情况,可以确定牺牲在抗日战线上的就有63人,占总数57.4%。叛变投敌15人,其中被俘叛变8人、主动投敌5人、2人资料不详。熬过抗战的只有11人。

1、在杨部战斗牺牲【59人,占总数54.6%】:杨靖宇、孟杰民、李红光、朴亨燮、王兆兰、初向辰、穆春祥、李松波、李明海、朴翰宗、严弼顺、韩浩、刘克文、曹国安、宋铁岩、王仁斋、刘山春、苏剑飞、杨俊恒、刘子尧、周建华、朴浩、陈玉振、李月江、李一山、尹京文、李敏焕、崔山好、高大山、马占元、柳万熙、许国有、安光浩【安昌勋】、隋祥泰、刘仁凤、朴永浩、李希敏、黄海峰、左子元、高维国、于万利;王德泰、魏拯民、李学忠、周树东、史忠桓、陈翰章、曹亚范、侯国忠、方振声、王松柏、钱永林、汪振亚、徐魁武;韩仁和、朴先锋、李东学、吴中治、李龙云

2、在其他岗位牺牲【4】:张振国【张玉珩】、纪儒林、王耿、高国中

以上合计57.4%

3、抗战胜利时幸存【11,占总数10.2%】:李明山、徐哲、金日成、崔贤、孙长祥、伊俊山、王传圣、吴白龙、赵正哲、金东奎、安吉

4、调其他岗位幸存【5】:杨君武【杨佐青】、韩光、阚子祥、刘汉兴、王润成

以上合计14.8%。

4、脱离部队【2】:李万和、孙德胜

5、纪律制裁【2】:袁得胜、侯俊山

6、叛变【15】:【杨靖宇死前8】程斌(投敌叛变)、胡国臣、丁守龙、安光勋、安凤学(投敌叛变)、毕书文(投敌叛变)、高玉信、尹夏泰(投敌叛变)、【杨靖宇死后7】全光、吕柏祺、朴德范、李兴绍、林水山(投敌叛变)、金在范、金柏山

7、不详【10】:常春风、朴四平、王绍文、臣军【王玉海】、王绍青、全永新、姜春平、郎华哥、马德全、朱在一


1、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

【按:队长、政委兼第一分队队长、政委。】

队长、第二任政委张振国【张玉珩】:河南信阳人,1925年入党。兼第一分队队长。1932年11月离磐。1935年7月,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的张振国,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4岁。

首任政委杨君武【杨佐青】:吉林阿城人,1930年入党。1932年6月负伤后到哈尔滨养伤,并转作国际情报工作,后成为著名情报专家,电影《夜幕下的哈尔滨》男主原型。1970年去世。

第二分队队长孟杰民:原名孟庆春,吉林磐石人。1930年入党。后任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总队长。1932年11月27日(一说1933年1月1日)牺牲,年仅21岁。

第二分队政委李红光:朝鲜京畿道龙岩郡人。1930年入党。后任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教导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参谋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1935年牺牲,年仅25岁。

第三分队队长常春风:一说常春凤、常凤春。一度任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队长,后不详。

第三分队政委朴亨燮:1932年牺牲。

2、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

(1932年11月由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孟杰民任总队长、初向辰任政委。)

第二任总队长王兆兰:吉林磐石人。1932年入党。南满游击队成立时任副总队长。1933年1月孟杰民牺牲后王接任总队长,十余日后,1933年1月11日同政委初向辰一同牺牲。

第三任总队长袁得胜:原南满游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后任抗联第一军独立师第一团团长,1934年10月意图叛变被以反革命罪枪决。

第一任政委初向辰:原名初向臣,辽宁金州人。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初创时为第二分队副分队长。1933年1月11日牺牲,年仅23岁。

第二任政委纪儒林:吉林永吉人,1930年入党。后任中共南满省委联络员,1937年牺牲。

第一任参谋长穆春祥:1933年1月11日同初向辰、王兆兰一同牺牲。

第二任参谋长李松波:吉林磐石人,1930年入党。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第一团参谋长、第一军第二师参谋长,1935年牺牲,时年31岁。

教导队队长李明海:吉林磐石人,1932年入党。后任第一军第五团团长,1936年牺牲,时年34岁。

教导队政委李红光:如前。

第一大队次任大队长朴翰宗:朝鲜庆尚道陕川郡人,1931年入党。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一团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1935年1月牺牲,年仅24岁。

第一大队政委严弼顺: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需处处长,1936年牺牲。

第二大队首任大队长李万和:吉林磐石人,1932年入党,后被亲属出卖,被捕入狱,出狱后行医,脱离部队。解放后任前郭县卫生局副局长。

第二大队次任大队队长韩浩:原名金翰浩,生于朝鲜,1930年入党。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第三团团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师长。1935年牺牲,时年30岁。

第二大队政委朴四平: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后不详。

第三大队第一任队长刘克文:1933年1月牺牲。

第三大队第二任队长王耿:黑龙江东宁人,1927年入党。1933年初赴台安县和辽中地区工作。1934年被捕,押送汉城后判处无期徒刑。由于坚不屈服1937年于狱中牺牲,年仅31岁。

第三大队政委王绍文:后不详。舒群《早年的影》一文提到其1946年在哈尔滨见到哈尔滨商船学校同学王绍文,不知是否同一人。

迫击炮大队大队长曹国安:吉林永吉人,1931年入党。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第三团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1936年牺牲,时年36岁。

迫击炮大队政委宋铁岩:原名孙肃天,吉林永吉人。1931年入党,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牺牲,年仅27岁。

3、海龙工农义勇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

队长王仁斋:山东文登人,1927年入党。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副师长、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1937年牺牲,时年31岁。

政委刘山春:山东章丘人,1927年入党。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政治部宣传主任,1933年牺牲,年仅22岁。

副队长孙德胜:1933年5月脱离部队成了“胡子”。据冯仲云回忆,1935年抗联第一路军成立后,“孙德胜的人马也归顺抗联了”。孙本人是否在内不详,结局不详。

4、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

【1933年9月18日由南满游击队、海龙游击队等改组。成立时师长兼政委杨靖宇,参谋长李红光、下辖一团(团长袁得胜、政委朴翰宗、参谋长李松波)、三团(团长韩浩、政委曹国安、政治部主任李明山)、南满游击大队第一游击大队(大队长苏剑飞、杨俊恒,副大队长刘子尧,政委刘山春,政治部主任周建华)、南满游击大队第二游击大队(大队长臣军)、少年营(营长朴浩、陈玉振、李月江、李一山、王绍青等,政委尹京文、全永新、姜春平、李敏焕)】

第三团政治部主任李明山:吉林磐石人,1929年入党。后任桓仁县委书记,1940年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秘书,后由苏联去朝鲜(李为朝鲜族)。1987年在平壤去世。

代理政治部主任韩光:原名孟宪林,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31年入党。曾任共青团北满特委书记,1933年10月一度担任独立师代理政治部主任。后任共青团珠河中心县委书记、哈东支队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新疆督办公署副官、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秘书长、晋察冀分局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旅大区委书记、旅大市市长、黑龙江省副书记、政府主席、黑龙江省省长、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纪委常务委员、国务院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与党组第二书记。

南满第一游击大队首任大队长苏剑飞:吉林双城人,1934年初入党,1935年牺牲,时年28岁。

南满第一游击大队第二任大队长杨俊恒:吉林集安人,1934年入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南满第一游击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教导团团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参谋长,1938年牺牲。

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刘子尧:后任那尔轰反日会会长、同心乡主任,1935年牺牲。

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政治部主任周建华:原名邓晓村,吉林双阳人。1932年入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宣传干事、宣传部主任。后任第一军教导团政委、第一军新编第二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政委,1937年牺牲。

南满第二游击大队大队长臣军:原名王玉海,后不详。

少年营首任营长朴浩:1933年10月牺牲。

少年营次任营长陈玉振:出生朝鲜,1930年入党。曾任南满游击队第二大队第四分队队长、少年营班长。1933年12月牺牲,年仅20岁。

少年营第三任营长李月江:出生朝鲜,陈玉振牺牲后接任营长。不及半月,于12月31日牺牲,年仅19岁。

少年营第四任营长李一山:1935年1月牺牲。

少年营第五任营长王绍青:后不详。

少年营首任政委尹京文:1933年10月牺牲。

少年营第二任政委全永新:后不详。

少年营第三任政委姜春平:后不详。

少年营第四任政委李敏焕:朝鲜咸镜北道人,1930年入党。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1936年3月牺牲,年仅23岁。

政治保安连连长崔山好: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教导团团长,1936年牺牲。

【政治保安连政委程斌】:吉林伊通人,1932年入党。后任柳河县游击队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任师长。1938年夏叛变。后任伪通化富森警察大队副大队长,疯狂瓦解、捕杀抗联队伍。杨靖宇牺牲后,1941年程斌调至热河围攻八路军。抗战胜利后,程投靠国民党,任东北行辕第三纵队副总司令,后任五十三军高级参谋。沈阳解放时潜赴北平。北平解放后,混入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处。1951年被捕,5月12日在承德处决。

6、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1934年11月7日由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扩编。成立时师长兼政委杨靖宇,参谋长朴翰宗、高国中、高大山,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下辖第一师(师长兼政委先后为李红光、韩浩、程斌,参谋长李敏焕、政治部主任胡国臣)、第二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政治部主任朴四平、全光,参谋长李松坡、丁守龙)、第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第一教导团(团长崔山好、许国有,政委安光浩)、第二教导团(团长杨俊恒、政委周建华)。第一师下辖第三团(团长韩浩兼)、第四团(团长隋祥泰)、第六团(团长刘仁凤)。第二师辖第八团(团长朴永浩)。第三师辖第五团(团长李明海)、第七团(团长阚子祥)。】

第二任参谋长高国中:朴翰宗牺牲后接任参谋长,1935年5月因主张同土匪联合和生活作风问题被解除职务、开除出党。高后参加反日土匪武装,与日寇作战时牺牲。

第三任参谋长高大山:1936年牺牲。

军需处长马占元:又名李学元,吉林磐石人,1930年入党。1935年牺牲。

军医处长徐哲:日本投降后返回朝鲜,先后任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92年9月逝世。

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胡国臣】:后任第一军军需部长,1937年底被捕叛变。

【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全光】:原名吴成仑,生于朝鲜咸镜北道,1927年入党并参加广州起义,1930年任南满特委宣传部长,1931年任磐石中心县委书记。后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第二军政治部主任、第一路军军需处长。1941年1月被捕叛变。1945年八路军进驻承德后被捕,1947年初病死。

【第二师参谋长丁守龙】:后任抗联第一警备旅第一团参谋,出卖杨靖宇关键的叛徒。

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柳万熙:朝鲜庆尚北道安东郡人,1934年入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第五团通讯员、青年科科长,后在第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全部牺牲后,负责第三师全部工作,1940年初,柳率第三师余部剩余13人转移至临江县黑瞎沟密营。7人外出搞给养时,机枪手金增顺乘深夜将柳等三人枪杀,胁迫另一战士投降。柳牺牲时年仅23岁。

第一教导团团长许国有,出生不详,1934年入党,后任军部保卫连连长、抗联第一军教导团团长、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一团团长,1939年牺牲,时年25岁。

第一教导团政委安光浩(安昌勋):1937年牺牲。

第四团团长隋祥泰:后任抗联第一军第四团团长、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军第四团团长,1937年底牺牲。

第六团团长刘仁凤:原名刘云峰,山东海阳人,1934年入党。后任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第六团团长。1936年牺牲。

第七团团长阚子祥:辽宁阜新人,1928年黄埔军校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6月举“阚”字旗起义,成为辽宁抗日自卫军第十九路军第十一支队。加入抗联后,后任师长。1936年赴苏学习,1940年回国在泰来作地下工作。1946年任“杨靖宇支队”司令员,1947年任辽宁警备司令员。1959年去世。

第八团团长朴永浩:1935年牺牲。

7、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1936年6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组织序列无变化。】

8、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前期

【1936年7月,抗联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副总司令王德泰、政治部主任魏拯民。

其中第一军序列如下:师长兼政委杨靖宇,参谋长安光勋、杨俊恒,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军需处长严弼顺、胡国臣,军医处长徐哲。下辖第一师(师长兼政委程斌,参谋长李敏焕、政治部主任胡国臣)、第二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曹亚范,政治部主任全光,参谋长李希敏)、第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军直教导团(团长许国有,政委安光浩、政治部主任黄海峰)。第一师下辖第三团(团长侯俊山)、第四团(团长隋祥泰)、第六团(团长刘仁凤)。第二师辖第八团(团长朴永浩)。第三师辖第五团(团长李明海)、第七团(团长阚子祥)。

第二军序列如下: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全光,参谋长刘汉兴。下辖第四师(师长安凤学,政委周树东,政治部主任吕柏祺,参谋长朴德范)、第五师(师长史忠桓,政委王润成,参谋长陈翰章)、第六师(师长金日成,政委曹亚范)、教导团(团长李兴绍)。第四师下辖第一团(团长崔贤,政委林水山)、第二团(团长毕书文,政委吕柏祺兼)、第三团(团长郎华哥、政委周树东兼)。第五师下辖第四团(团长侯国忠,政委王润成兼)、第五团(团长方振声,政委王松柏)、第六团(团长史忠桓兼)。第六师下辖第七团(团长孙长祥,政委金在范)、第八团(团长钱永林,政委汪振亚)、第九团(团长马德全)、第十团(团长徐魁武)。

1936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决定,将宽甸、桓仁等地的抗日义勇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独立第十一、十三师;还将抗日军于万利部200余人改编为游击大队,大队长于万利。1937年2月11日,独立第十一、十三师和游击大队在作战中损失严重,部队离散,番号自行取消。

1937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成立独立旅(旅长方振声、政委伊俊山)。】

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奉天省盖平县人,1931年入党。1936年牺牲。

第一路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军政委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山西屯留人,1927年入党。后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总政治部主任,1941年因病去世,年仅32岁。

【第一军参谋长安光勋】:后任抗联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1937年重伤被俘,随后叛变。

第一军第二师参谋长李希敏:1938年牺牲。

第一军军直教导团政治部主任黄海峰:吉林磐石人。原南满游击队教导队战士,第一军独立师政治保安连小队长、分队长,第一军军部保卫队队长、军直教导团政治部主任、教导团政委。后任第一路军警卫旅一团政委、兼团长。杨靖宇牺牲后继续战斗,1941年牺牲,年仅25岁。

第一军第三团团长侯俊山:1938年6月因鼓动离队回家被程斌处死。

第一军独立十一师师长左子元:吉林柳河人。1937年牺牲,时年31岁。

第一军独立十三师师长高维国:程斌背叛后讨伐第四团和高部,1938年7月牺牲。

第一军游击大队大队长于万利:辽宁宽甸人。1938年1月牺牲。

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山东人,1931年入党。1936年牺牲,年仅26岁。

第二军参谋长刘汉兴:辽宁抚顺人,1934年入党。1936年8月组织安排赴苏联深造。1939年返回延安,任中央社会部治安科科长、社会部第三室(锄奸)主任。教员赴重庆谈判期间负责其警卫工作。1958年去世。

【第二军第四师师长安凤学】:吉林延吉人。1936年8月离队脱逃叛变。1937年3月7日被击毙。

第二军第四师政委周树东:山东平度人,1932年入党。安凤学投敌后兼师长。1937年牺牲,年仅19岁。

【第二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吕柏祺】:后任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40年重伤后在密营养伤。4月被叛徒出卖被捕变节。

【第二军第四师参谋长朴德范】:1932年入党。后任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参谋长、警卫旅旅长。1940年9月29日被俘叛变。东北光复后被苏军逮捕,后下落不明。

第二军第五师师长史忠桓:1936年10月牺牲。

第五师政委王润成:黑龙江宁安人,1930年入党。1936年底组织派往共产国际,后被苏联内务部怀疑为日本间谍而逮捕。1946年释放。1954年回国后任舒兰矿务局党委书记,1965年去世。

第二军第五师参谋长陈翰章:吉林敦化人,1933年入党。后任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12月牺牲,年仅27岁。

第二军第六师师长金日成:不多介绍了。

第二军第六师政委曹亚范:北京人,1931年入党。长期以教员身份在和龙县活动。后调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后任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1940年牺牲,时年29岁。

【第二军教导团团长李兴绍】:后任第一路军参谋长,1940年3月被捕叛变。

第二军第一团团长崔贤:吉林珲春人,1932年入党。后任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第十三团团长。抗战胜利后回朝鲜,后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1982年去世。

【第二军第一团政委林水山】:后任第一路军第六师参谋长、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参谋长。1940年2月投降叛变。1945年被苏军逮捕,后不详。

【第二军第二团团长毕书文】:河北清河人。1939年3月被日军包围后投降叛变。1946年3月安图解放,第二次混入解放军。1946年6月底再度叛变,任国民党营长。1948年被俘,1949年7月1日被处决。

第二军第三团团长郎华哥:后不详。

第二军第四团团长侯国忠:吉林珲春人,1932年入党。后任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总指挥。1939年牺牲。

第二军第五团团长方振声:吉林汪清人。后任第二军独立旅旅长、第一路军总部参谋。1940年被捕牺牲。

第二军第五团政委王松柏:1936年牺牲。

第二军第七团团长孙长祥:山东蒙阴人,1934年入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延边警备旅二团二营营长。1946年1月被叛乱分子杀害。

【第二军第七团政委政委金在范】:1940年7月被捕叛变。

第二军第八团团长钱永林:1937年10月牺牲。

第二军第八团政委汪振亚:1937年2月牺牲。

第二军第九团团长马德全:1940年7月被叛变的林水山逮捕,后不详。

第二军第十团团长徐魁武:1939年2月牺牲。

第二军独立旅政委伊俊山:吉林拉林人,1934年入党。后任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民道科长、绥阳县县长、专员公署秘书室主任,牡丹江省建设厅秘书主任等职。解放后任冶金部黑色冶金设计公司副经理。1964年3月1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6岁。

8、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后期

193年7月,取消各军、师,编为三个方面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副总司令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参谋长杨俊恒、李兴绍,军需处处长全光。下辖警卫旅(旅长方振声、朴德范,政委韩仁和)、少年铁血队(队长高玉信,指导员王传圣)、第一方面军(总指挥曹亚范、政治部主任伊俊山、参谋长尹夏泰)、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金日成,政治部主任吕柏祺、伊俊山,参谋长林水山),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陈翰章、副指挥侯国忠、参谋长朴德范)。警卫旅下第一团(团长许国有,政委黄海峰,参谋丁守龙)、第三团(团长朴先锋、李东学、金柏山)。第一方面军下辖第一团(团长张明生、政委赵成长)。第二方面军下辖第七团(团长吴中治、吴白龙,政委朱在一)、第八团(团长孙长祥,政委朴德山)。第三方面军下辖第十三团(团长崔贤、政委赵正哲)、第四师团(团长金东奎、政委安吉)、第十五团(团长李龙云)。

警卫旅政委韩仁和:吉林永吉人,1933年入党。1941年3月牺牲,年仅28岁。

【少年铁血队队长高玉信】:后叛变。

少年铁血队指导员王传圣:1934年参加第一军,后任杨靖宇警卫员,1941年退入苏境。晚年著有回忆录《风雪长白山》,讲述了从参加抗联到1945年回国的故事。

【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尹夏泰】:1939年2月9日携械投敌叛变。

警卫旅第三团团长朴先锋:1938年10月牺牲。

警卫旅第三团团长李东学:1938年12月末牺牲。

【警卫旅第三团团长金柏山】:1940年7月17日叛变。

第七团团长吴中治:1939年12月17日牺牲。

第七团团长吴白龙:1913年出生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后退入苏境,后为朝鲜人民军大将、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1984年去世。

第七团政委朱在一:后不详。

第十三团政委赵正哲:1940年退入苏境,1950年10月朝鲜战争中牺牲。

第十四团团长金东奎:1940年退入苏境,后任朝鲜国家副主席。

第十四团政委安吉:吉林珲春人。后任第一陆军第三方面军参谋长,1940年退入苏境。1947年在平壤病逝。

第十五团团长李龙云:出生苏联远东地区,幼年移居吉林,1930年入党。1940年9月牺牲。


user avatar   jiang-xiao-mao-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战死沙场很容易,但是在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实在太难了。东北抗联的斗争实在太艰苦了,和关内的斗争都没法比。 关内的战场,日本人的兵力不可能把手伸到每一寸土地上。所以关内的抗日武装有根据地,有群众支持,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兵员补充以及后勤支援,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正规军自己群众武装的兵力远超过日本的华北驻屯军和南方军。等熬过抗战最艰苦的时间段后,到了抗战末期,八路军新四军有的根据地甚至过得还挺滋润。 可是抗联呢? 抗联啥都没有,既没有外部支援,也没有群众拥护。和党中央也失去了联系,抗战十四年,从头到尾苦哈哈。用二炮手里张三的话来说,就是穷的都尿血。

倒不是老百姓不拥护抗联,而是鬼子大搞撤村并屯和集团部落,彻底隔断了老百姓和抗联的联系,封锁抗联的不光有关东军和伪军,还有遍地都是的日本开拓团,缺少了民众的支持,游击武装就等于离开水的鱼。加上抗联自己也没有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所以抗联兵力始终发展不起来,抗联的 编制看着挺大,号称十一个军四十个师,但是人多的军就四千多人,人少的军也就几百人,抗联兵力最巅峰也才三四万人,然而他们面对的是70万关东军,以及33万的开拓团。东北抗日联军的11个军长,其中七个军长牺牲在了白山黑水之中,还有两个叛变投敌。只有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和第五军军长周保中盼到了抗战胜利,活到了解放后。

我也在抗联曾经战斗过的延边州服过役,那时延边州全境大大小小的有上千座抗联烈士碑。少的代表一两个人,多的代表上百人。那真是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就我们连队防区那条边防巡逻公路的路旁都有十几座,我也接受过部队做的关于学习抗联精神的教育。我能够切身体会到当年抗联作战时的艰苦。抗联没了后勤的保障,在加上东北恶劣的气候以及鬼子的封锁和围剿,抗联就连生存都是非常艰难的。就试想一下,在冬天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粮食无法保证,没有吃的,不敢生火,甚至不能随意走动,因为雪地里的脚印会暴露行踪,甚至半年都吃不到食盐。还有日军以及汉奸的围剿和封锁,生存下来有多难。抗联的成分也很复杂,不光有一心一意打鬼子的爱国者以及被打散的原东北军将士,例如叛变的第九军军长李华堂。还有是收编过来的绿林武装,例如第八军军长谢文东。 这些曾经的胡子和前东北军将领,本来思想觉悟就不高,要说和鬼子拼死搏杀的勇气他们是不缺的,要是怕死他们也不会当胡子,也不会去参加抗联,只是他们信仰不够坚定,困境中很难保证他们不动摇。其实枪林弹雨以及环境艰苦并不是最难克服的,最难克服的就是看不到希望,没援助没根据地,人越打越少,胜利的希望越来越看不到。信念破灭后起了放弃抵抗投降念头的也实属正常。毕竟你不能指望抗联的每一个人都是杨靖宇和赵尚志。信念破灭后脱队开小差的这个也倒是能理解,但是投敌叛变还反过来戕害自己的同志的这些人是绝对不能饶恕的。

那些运气足够好,坚持到了最后,能够撤往苏联修整整编,然后随着苏联红军反攻回东北的,例如周保中将军。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也是令人敬佩的。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抗联不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经受住了长期斗争的考验,部队里有大量的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作为骨干力量,坚决贯彻党的领导,作战意志坚决。抗联是一少部分共产党员做工作,临时拉起来的东北军残部、绿林队伍,成分极其复杂,而且缺乏信仰坚定的骨干力量,缺乏整编,作战意志并不坚定,党的干部严重缺乏又加剧了这一情况。所以抗联当中很多部队只能打顺风仗,一遇挫折就崩溃作鸟兽散。

2,日本人清乡并屯,把老百姓赶到大村寨里集中看管居住,断绝了抗联的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的队伍,成了无根之木。在华北,我党不缺乏高素质的政工干部,所以华北的清乡并屯被我党迅速瓦解,但是东北不同于华北,地广人稀,严重缺乏政工干部导致了抗联无法打破日伪方面的清乡并屯政策。

3,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如果抗联不出击作战,凭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深山老林里面一苟生存没有问题。但抗联是抗日队伍,要出击作战,出击作战就意味着离开营地行军,一旦被切断归路又遭遇敌人的追剿,就必须在东北零下几十度的严酷自然环境不断的行军,得不到休息和补给,很容易导致人的意志崩溃。

4,在3的基础上,日伪方面开除了合适的价码。对于一只严重缺乏信仰坚定作战意志坚决的骨干核心力量的队伍,在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理极限的情况下,这些价码太有诱惑力了。

5,最容易被忽略的,抗联实质上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队伍,而是共产国际的队伍,由王明指挥。。。共产国际加王明,这神奇的组合对于中国革命的破坏力后来在江西的中央苏区展现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只要在东北地区生活过,你就知道了。

零下四十度的冬天,齐腰深的雪。要么在深山老林中活活冻死。要么投敌,吃口热饭。

普通人类没法选。


user avatar   liu-xin-ran-ran-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北抗联28个领导人,26个是东北本地人;11个军长,9位是东北人;三任总司令,清一色是东北本地人;不要只知道一个杨靖宇将军,黄显声最后被蒋匪害死在重庆白公馆,杨靖宇将军能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死在蒋介石手里已经算是幸运

以黄显声为首,沈阳人,北京大学文科毕业。东北军高级将领。辽宁省警务处长。东北义勇军(东北抗联前身)总司令,满族,

918时带领全沈阳各分局警务人员顽强抗击日军,弹尽粮绝后撤出,以全省警察队伍为骨干,组建“义勇军”,对日抗战;

因主张抗日,营救张学良。1938年被逮捕,入狱;写下“虎入笼中威不倒”名句;1949年,被蒋介石暗杀在重庆白公馆

东北抗联总共编制11个军,9个军军长是东北人,三任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李兆麟、李杜全部是东北人,东北抗联的东北籍贯领导人们大多抗日中壮烈牺牲;

东北抗联三任总司令: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黄埔军校四期生;东北抗联总司令,东北抗联创建人跟领导人。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1942年,与日军作战时,腹部中弹,赵尚志反杀枪手,但伤势严重,牺牲,时年34岁);日军曾悬赏通缉赵尚志,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

李兆麟,辽宁灯塔。北京私立华北大学高材生,东北抗联创建人,东北抗联总司令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第三、第六军指导员(1946年,被蒋介石以议事为名骗到水道街9号,以氰化钾茶水毒杀,周身要害处被刺7刀,身中8枪);

李杜,辽宁省义县人,东北讲武堂毕业;东北军高级将领。张作霖爱将。一手阻击郭松龄于山海关,所带部队是东北军战斗力最强部队之一,且军纪严明;918后,任东北抗联总司令;1933年因死伤惨重退入苏联;1937年,辗转上海,重建东北抗联,随即被蒋介石软禁;1942年,蒋介石查封李杜设在重庆东北抗联总指挥部,取缔李杜工作,强迫已是陆军上将的李杜退出军界,断绝一切经济来源,并派戴笠严密监视。1945年,蒋介石要求李杜先发表公开声明效忠,再给官。李杜拒绝效忠。1946年4月,吉林省召开首届参议会,经省政府主席周保中提议,与会代表一致推选缺席的李杜为省参议会议长。因内战阻隔,李杜未能就任。

1956年病逝在重庆


其它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

邓铁梅,辽宁本溪人,满族,原为牡丹江警察公署署长,东北民众自卫军创始者,总司令。满族。东北民众义勇军28路军总司令。(1934年,对日军作战时弹尽粮绝,身患痢疾,养病时,被叛徒沈廷铺出卖,被俘。拒绝日军劝降,壮烈牺牲)

邓铁梅队伍被称“冷饭队”。对百姓很好,他们常吃剩饭、睡凉炕,而且还经常干些农活儿,因此老百姓都管他们叫‘冷饭队’。”

苗可秀,辽宁本溪人,满族,自幼清贫,东北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学霸。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邓铁梅亲密战友。粉碎日军9次大讨伐,(1935年,对日作战负伤被俘,拒绝日军劝降,就义在凤城南山刑场。年仅29岁)临刑前,日本人前山非常敬佩他,请求苗可秀题词。苗立写“正义千秋”四字。苗可秀多部多学生军,多为东北大学学生

唐聚五 吉林双城人。辽宁省代理主席,东北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东北讲武堂(四大军校之一,与黄埔军校齐名)第六期步兵科毕业。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1939年,在对日作战时,以少敌多,最后所部仅剩下200人,唐聚五负伤,自己裹伤再战,牺牲于迁安县平台山)

耿继周,辽宁沈阳人。东北讲武堂炮兵专业毕业;自小酷爱骑射书画,国文教师出身。东北军将领。炮兵专家。东北民众自卫军第四路军总司令(抗战胜利以后,70多岁的耿继周卸甲归田。因在抗日战争中散尽家财,退役后一贫如洗,晚年穷困潦倒,以卖画度日,自号“辽西静观道人“)

冷云,黑龙江佳木斯市人。东北抗联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同时也是第五军文化教员们。高个子,皮肤白净,能歌善琴,在行军中,冷云带领妇女团与日军展开激战,战至只剩8人(其中有3名朝鲜族),冷云率领女战士们战至弹药用尽,在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以后。八位女战士搀伤相扶,一起步入寒冷刺骨的江水,随即消失在汹涌的波涛中……他是“八女投江“壮烈牺牲的8位女杰之一;

陈荣久,黑龙江牡丹江人。东北军21混成旅士兵,东北抗联第七军创建人,东北抗联第七军军长。(1937年,对日作战中牺牲于饶河);

918事变,拒绝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率领东北军士兵激战日军,因为所部多次重创日军,被东北群众以“岳飞”比之,称为“岳武将军”

王德泰,辽宁大石桥人。东北抗联第二军创始人,东北抗联第二军军长。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为人足智多谋,且步枪,手枪,机枪枪法极准,达到“弹无虚发“之程度,且作战勇猛,曾以60人击败日军700余人“大讨伐“,对外作战凶狠,机智果敢,处处身先士卒。对内谦和,与士兵同甘共苦,亲同手足,深受士兵爱戴(1937年,在对日军作战取胜追击时,不幸中弹牺牲于抚松县小汤村)

张甲洲,黑龙江巴彦县人。先考入北京大学,后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清华周刊》编辑,名副其实学霸。《北方青年》杂志创办人。1932年,张甲洲带领4名黑龙江籍清华大学大学生回到家乡黑龙江省巴彦县,组建200余人的“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后担任东北抗联巴彦游击队总指挥(1937年,在黑龙江富锦对日作战中牺牲)

李学福,吉林延吉人。东北抗联第七军军长(1938年,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积劳成疾,病逝)

李延平。吉林延吉人。出身贫寒。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长,以善用“火攻“,作战勇敢机智著称,缴获日军物资,就地分发给困难群众。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1937年,李延平因长期行军作战,营养不良,患有重病,被日军探知,加紧围剿。李延平带病指挥,在凉水泉子反守为攻,击败日军,俘获轻机枪三挺;

(1938年,在西征至五常县时,被日军重重包围,壮烈牺牲)

陈翰章,满族,吉林敦化人。918前为文庙小学教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东北抗联第四军副军长(1940年,牺牲在黑龙江宁安);陈翰章所在第四军,虽然是“军”,但实际只有600人,陈翰章虽然身为副军长,事实上也只有20出头,就是这样一个东北年轻人,硬是在对阵日本最精锐关东军牛岛大佐2200人时,毫不畏惧,当场击毙牛岛大佐;关东军又调8万兵力扫荡陈翰章,被陈翰章率领600名战士三次击退;从1938到1940年,陈翰章所部东北抗联第五军对日作战数达到同时期东北抗战次数55%,而且陈翰章喜欢主动出击,被日军称为“东北抗联最有力之匪”。1940年,日军在对蒋取得军事优势之后,决定集中兵力,再次围剿陈翰章。第四军,在没有任何给养情况下,600多人战至只剩下10几人,为掩护队友撤退,陈翰章决定只身抵抗,激战里,陈翰章右手跟胸部中弹,又扶松树站起,挡在战友撤退的路当中,怒目圆睁,日军不敢靠前,良久才发现陈将军早已死去,遗体屹立不倒,手握枪把,挡在路中。日军指挥官大为震动,以“军神“称之,命令所部士兵鸣枪致敬,割下陈将军头颅,将尸身安葬;72年后,陈翰章家乡人民为陈翰章将军举行身首合葬

王光宇,满族 吉林德惠人。东北抗联第二纵队总指挥,东北抗联第四军副军长,兼任第五军第二师师长,

多次突破日军“讨伐“ ,机智应变,喜以计快速解决敌人,被当地东北民众称为““神武救国救民之师”;1938年,日军6万正规军围剿王光宇,王与军长李延平(吉林人)率领东北子弟兵以少击多,击退日军围剿,俘虏日军中队长以下7人,名声大震

(1938年,在九十五顶山对日军作战时,牺牲在五常)

汪雅臣,黑龙江五常人。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1941年,对日作战牺牲于蛤蜊河子)

祁致中,黑龙江方正县。东北抗联独立师师长兼任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军长


夏云杰,黑龙江汤原县。东北抗联高级将领。东北抗日游击队第六军军长;原为戴鸿宾部属


关有维,山西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委,杨靖宇牺牲后,接任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

李延禄,吉林人。东北军骑兵连连长

东北抗联第四军创建人、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长(东北抗联里很少有的,能活到解放后)

戴鸿宾,辽宁抚顺人,东北抗联第六军军长开辟“松嫩平原游击区“。1935年,率队夜袭汤原县城关东军驻扎区域,震动关东军高层,产生极大影响。(活到1968年)

韩仁和,吉林永吉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参谋长(1941年,在黑龙江宁安对日作战,负伤牺牲)


许亨直,吉林延边人。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参谋长兼任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1942年在黑龙江宁安死于对日作战)

柴世荣,吉林延边人。东北抗联第五军创始人、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1939年,死于晋察冀抗日战场)

史忠恒,吉林永吉人。东北抗联第二军二师师长;

马占山,满族,吉林怀德人。东北军高级将领,东北抗日救国军总司令,打响中国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就是他指挥;

谢文东,辽宁丹东。满族,农民出身,早年种地,养蚕;918后积极抗日,东北抗联第八军军长;

李华堂,热河滦县人(旧属于辽宁),东北军营长,东北抗联第九军军长

张兰生,黑龙江呼兰人,东北抗联第三军政委(对日作战,1940年,牺牲在德都朝阳山)

伊俊山,黑龙江五常县人,满族,北京大学商学院、日本东京铁道学院毕业

东北抗联领导人之一。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政委;抗战胜利后,1964年病逝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抚顺人孙铭武、孙铭宸兄弟与留日学生张显铭等人组织的“血盟救国军”,成为辽东地区第一支高举义旗的抗日武装队伍,他们所谱写的

《血盟救国军军歌》,后来经过小幅改编,变成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

起来,


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起而杀敌,


起来,起来,


我们要团结全国民众,


去战斗!战斗!战斗!

孙铭武,吉林清源人,满族,原东北军将领;

孙铭宸

孙铭武和弟弟孙铭宸,在918后,蒋介石不抵抗,东北军奉命撤出东北时,于是兄弟二人 下定决心,自己组织队伍,说服了主持家务的二哥孙铭久,毁家纾难,以家产筹建抗日义勇军。孙家青壮子弟,以及孙家亲属中中寨子的老史家、马前寨的老步家等,孙家大院的邻居姜绍泉,都报名参加了这支义勇军


非东北人只有三位,周保中,云南人;杨靖宇,河南;赵一曼,四川

周保中,白族,负责东北抗联教导旅,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

杨靖宇,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

赵一曼,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政委;


东北抗联的绝对主力是东北本地人,这些在东北抗联纪念馆都能查到。东北抗联纪念馆墙上挂的东北抗联主要28位领导人,其中有26位是东北本地人

这些东北抗联领导人被蒋介石污蔑为“非法抗日“,张学良为逼蒋介石抗日,发动“西安事变”。黄显声为营救张学良,亲至南京,最后被蒋软禁在南京监狱,后又将之秘密暗杀在重庆;

其实东北抗联一直是东北人占绝对主力只是一些媒体只宣传两个非东北籍贯领导人


这样是不对的,严重误导东北人视听

顺便一说:新中国国歌就是歌颂东北义勇军抗日的,这个《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这个电影是918以后张学良出资筹拍,东北军将领朱庆澜担任制片人

电影故事讲的是两个东北诗人辛白华与梁质夫从生活优越的东北流落到上海,最终辗转抗日的故事,剧情里梁质夫参加东北军长城抗战壮烈牺牲;辛白华非常悲伤,受梁质夫影响,最终也从上海返回东北,走向抗日战场;

《风云儿女》这部电影是东北军出钱投拍,为了写出电影主题曲,张学良特意命令副官带田汉到东北军抗日前线参观东北抗日义勇军,田汉大受触动。因为面对强大日军,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一味妥协退让,而东北义勇军却士气高涨,因此田汉参考《辽宁义勇军军歌》,写下《义勇军进行曲》;

为什么叫义勇军呢

因为东北义勇军由东北社会各个阶层组成

有东北军士兵,东北警察部队,东北知识分子,东北大学学生,还有东北工商业领袖,东北工人,小商贩

完全不要工资,也没有军饷;

全凭一身热血抗日,义勇军最多时达到50万人

东北义勇军物资由张学良从东北军财政拨款,自始至终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没有给过一分钱,不仅没给,蒋介石还宣布东北义勇军为非法抗日,积极取缔

77事变,上海事变爆发以后,东北义勇军陷入低谷,蒋介石狼狈逃亡重庆,为了保存火种,东北义勇军余部一部分退入苏联,这就是东北抗联前身

杨靖宇所属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杨靖宇(1940年牺牲于吉林省濛江县),政委关有维(1941年牺牲于长白山牡丹岭),总参谋长韩仁和(1941年牺牲于牡丹江境泊湖)。


还有,这是全球气候带划分,东北华北跟美国东部,欧洲大部一样,属于寒温带,你描述东北抗联时 可以说“冒着东北冬季的严寒”,这没毛病

但是不要说什么“东北气候恶劣”,这是不对的,如果东北是气候恶劣,那欧美也是气候恶劣,而实际上,东北跟欧美这种寒温带才是全世界最宜居,也别拿东北人冬天去三亚说事,美国东海岸人冬天还喜欢去夏威夷

全世界粮食主产区,也是这些寒温带地区,二图里粉色的,才是这世界真正的鱼米之乡,要东北真是“气候恶劣”,“不宜居”,日韩俄怎么都拼命想要,日俄还拼光国力为东北打仗,日本打得国内民生凋敝,俄国直接打得沙皇千年统治土崩瓦解,东北是宝地,远比台湾这些地区金贵,全世界都知道


在弹尽援绝下,东北抗联战斗次数10万余次,牵制日军76万,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根据战后的日本厚生省统计,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山海关以南战场(关内战场),阵亡46万5700人;

而在东北战场上,阵亡的日本军人有多少呢

是24万5400人

(其中,“918“事变日军在东北战场阵亡17176人)


你觉得918事变阵亡在东北的日军少?

那我告诉你,在甲午战争(日方称“日清战争“),日军阵亡13619人;也就是说,

在918事变里,死在东北军民手里的日军,比整个日清战争里阵亡日军还要多

日本“明治维新“,日军也才死了7751人,“台湾征讨”1130人;“济南事变”185人;“西南战争“(电影《最后武士》原型)6278人


这是东北抗日战场上,抗日军民消灭的日军数量;

再看看关内战场,象征对外作战战功“青天白日勋章”数量分布:

无论在关外,还是关内战场,东北军民贡献都是巨大

还有黑张学良的,我想说,没有张学良“西安事变”,你的“蒋公“都不会抗日,蔡公时在济南被日军挖心割鼻,你“蒋公”干什么了??

“918”东北军民独力抵抗,蒋介石一兵一卒一个铜板都没有支援,而且幸灾乐祸,宣布东北抗日军队“非法抗日”,取缔北京天津东北抗日组织,张学良只能偷偷给东北抗日军民输送物资,然后为了彻底断绝东北抗日军民的给养,调张学良离开华北,去西北替你“剿共”,一方面让去西北的东北军与红军拼得两败俱伤;一方面断绝张学良从华北向东北抗日军队输送给养,直接导致东北抗联弹尽援绝,要么死伤惨重退入苏联,要么像李杜一样辗转上海、重庆,退入苏联的,你蒋介石管不着;退入上海、重庆的,倒是被你姓蒋的一锅端,李杜在上海重庆重建的抗联,1942年被蒋派戴笠强行取缔,随着李杜这东北抗联最后一点火种被掐灭,“东北抗联”彻底走入历史

然后,1945年,这个处处与抗联为敌,软禁杀害多位东北抗日领袖的蒋介石,突然就变成“抗日领袖”


PS:真是辛苦一些处心积虑黑东北的网友,为了把东北打扮成“苦寒之地”,在我评论区说东北温度“远远低于北欧三国跟俄罗斯西伯利亚”,那咱们就看看今天瑞典温度跟东北最北最冷的漠河比,哪个更冷

实际上,东北比北欧还暖和

今天,漠河比瑞典斯特哥尔摩还高2度,比芬兰赫尔辛基高1度;仅仅比挪威低1度

哈尔滨比海参崴还高3度;比北海道还高3度

看来瑞典芬兰挪威北海道都是“苦寒之地“









user avatar   wo-you-ren-wu-zai-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苦了。

我以前看过一个文献,东北抗联苦到什么程度:1,无时无刻的冰冷,人的各种机能会大幅下降。

2,没吃的,有吃的也是干吃冷吃。

3,当地农民并不是很支持抗联,比较冷漠。

4,信息不通,孤军奋战,时时处在一种绝望无援之中。

5,精神高度紧张,时刻防范日本人和奸细。

肉体精神双重顶级折磨。

说长征苦,物质条件可能差不多苦,但是长征是有精神buff的,大家充满希望,互相鼓励。长征路上也跑了很多人,但是留下的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抗联不一样,信息不通,不知道外面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后续做什么,只知道和日本人干就行了,自己几条鸟枪,这鸟不拉屎的山沟里打几个冷枪,日本人坦克大炮,整个东三省都是日本人的地盘,这么抗争有什么意义?这种状态是很容易迷茫和丧失希望的。

丧失了希望,一切就完了,只能投降日本人了。

其实有一大批抗联的叛徒在解放后没有打击的,只有几个判刑了。

太TM苦了!

换长征那班人,估计也好不了太多。这个物质上的苦,其实抗联的人是扛得住的。

主要是孤军奋战与外界隔绝,绝望,如同幽灵,时时刻刻侵蚀所有人的信心。

一大半就崩了。

你要知道,敢和杨靖宇上山干,就不会怕吃物质上的苦。

但是精神层次上,确实存在差距,当然这个差距就是和铮铮铁骨的英雄相比,比普通人,已经是秒杀了。

所以再回头看杨靖宇这样的战神。

战神,是对英雄最低的褒扬。

#####

个人认为:抗联的斗争环境应该是人类史上最残酷的环境。

无论是长征,还是抗美援朝,或者是斯大林格勒,或者是冲绳岛之战,或者是诺曼底登陆,这些战场在主角方回忆中,似乎总还是能找到浪漫主义色彩。

唯有杨靖宇的抗联,哪怕如今再回忆起来,依然让人心底发怵,脊背发凉,那种黑暗与绝望,完全无法用最终的胜利去释怀。

杨靖宇就是神。

######

毫不夸张的讲,我觉得我算是很硬气很有种很头铁的人了,我要是生活在那个年代,大概分几种情况:

1,和日本人没有血仇,日本人还是给生活空间,我大概可以坚持到和杨靖宇在大山里打游击三个月,然后敬佩杨靖宇是战神,自己太弱鸡了,悄咪咪的溜掉,当个逃兵,但是,一定不会叛变。

2,和日本人有血仇,日本人杀了我家至亲,如果在游击战中能干死几个鬼子,心态平复了,大概可以坚持半年,然后溜掉。绝对不会叛变。

3,和日本人没有血仇,但是被日本人抓住,严刑拷打中有30%的几率为了自保出卖同志。

4,如果有血仇,被日本人抓住,严刑拷打只会加重我的仇恨,不会叛变。

5,有血仇,干死过鬼子,坚持到极限被抓了,那时也不会想活了,直接问候鬼子八代先人,求死完事。

6,无论有没有血仇,跟随杨靖宇的过程中,目睹日本人的残暴和其他同志的牺牲,自我升华,成为信仰追随者的几率很大。

所以现在回想起那个年代,为什么突然就英雄辈出了,我觉得是一是血仇太深,二是神仙太多,有土壤有领路人,普通个人进入熔炉升华的成功率很高。

换了你,你觉得你能坚持多久?


user avatar   goldentyco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实际上是世界各国历史上的游击队都面对过的情况。

游击队有着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不利的劣势,而且兵力也远远弱于敌人用于反游击作战的正规军,敌强我弱是常态。

你看看韩国电影《南部军》就明白了,是演朝鲜游击队在韩国作战的。

里面的游击队经常吃不上饭,弹药也供应不上,而且面临着和中国东北一样的另一大困难----严寒的冬天。

你仔细研究一下二战时铁托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和德国及意大利军队作战的历史,以及苏联游击队在德占区的敌后斗争史就会发现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当时德军在苏联办了不少间谍学校,学员全是投诚或者投降的苏军和游击队人员。这些人在接受间谍训练后重新返回苏联后方,为德军当间谍。结果间谍学员源源不断,前东德电视剧《无情的战线》里真实的展现了那段历史。

https://www.zhihu.com/video/1368873842849591296




     

相关话题

  抗战后期还在中国负隅顽抗的日军战败情况如何,生活有多窘迫? 
  中国人对日本人仇恨应该继承吗? 
  从大战略上回看,侵华日军犯了哪些影响全盘的错误? 
  日本左翼在抗战时期侵过华吗? 
  你身边有参与过抗日的英雄吗? 
  如何看待认为苏军在东北作恶合理是因为满洲国是敌国政权的观点? 
  关于西安事变,张学良在后来的几十年人生中,是否后悔过? 
  如何评价“日本一些实证主义史学家陷入具体而琐碎的史料考证和史实还原,放弃了价值判断和宏观视野”这说法? 
  如果日本在伪满洲国发现大庆油田会对抗战乃至二战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八路军主要用枪是三八式还是水连珠? 

前一个讨论
广州是不是很难买房了现在?
下一个讨论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日语学习方法?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