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解体二十五年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第2页

        

user avatar   creamy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间造不了天堂。

组团互搓,奴役败者这种动物性,是写进人的基因里的。

欧美是活的滋润,然而他们为了买便宜油,防止未来的竞争者,把第三世界国家揍得国破人亡,甚至一半人沦为难民。

资本家和猪仔的故事,从一个国家的故事变成了全世界的故事,也没变过。压榨和掠夺是永恒的话题。

苏联如果不做苏社帝,就不会灭亡吗?

美国用蓝鹰行动证明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并不会那么容易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联合起来。然后里根证明了,全世界资老爷会联合起来。

搞计划经济,人不会为了钱组团倾轧,也会为了权组团倾轧。

你不去迫害别人,别人就会迫害你。

就说说你们这些把苏联黑到发紫的人,喊那么多响亮的口号,到底要的是人人自由,还是城头变幻大王旗?

不需要回答,动辄诅咒小粉红死,在一些诸如

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的问题里的阴暗回复,还有连关评论区的权利都要拿来压制言论,动辄群起举报,让我已经有答案了。

组团搓人自己做王的想法,换上再溢美的言辞,都一样

这就是人性。

物质足够丰富的时候,能实现共产主义。

物质不够丰富的时候,无论拿经济殖民和炮管奴役别的国家打工,还是拿经互会和肮脏的炮管奴役别的国家打工,都是帝国主义

民族是虚幻的共同体,既对也不对。

因为民族主义不是唯一的组团搓人方法。

都是汉族,还有土客械斗那么久呢。

甚至玩个论坛,都要拉帮结派,坐稳了屁股组团搓人。

历史就是尽可能找办法组团,然后杀人,奴役人的故事。

北非中东那些管不住子宫,又没工业,连粮食都无法自给的“农业国”,人一出生就是ABCD四大粮商的经济肉畜,只能一辈子给跨国资本集团打工,而且粮价一涨就要出历史大事。

奴隶主换上了光鲜的外衣,还是奴隶主,奴隶不在国门里,还是奴隶。

短视的无产阶级吃到点糖就不联合了,这很现实,人就是这么现实。

那么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搞出个世界体系,用可见的和不可见的锁链,让第三世界给第一世界当猪仔,这也很现实。

这是人的本能。

所以苏联只能想办法组尽可能大的团来杀人,把自己变成和帝国主义一样的恶鬼。

然后在地狱里和恶鬼拼人性的下限。

共产主义是叫不来人组团了,那只能靠民族主义组团,搞帝国主义。

毕竟苏联不是改开时代的中国,立了这么大的Flag,已经无回头路。

要么赢,要么变成尸体,被吃个一干二净。

别光看布拉格之春,也瞧瞧李承晚,危地马拉,阿根廷军政府,黎巴嫩,多米尼加等等背后的影子。

当然,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毕竟这世界是媒体的。

国与国间的丛林法则就是赢家通吃,输的去死,不但身要破,名也要裂。

这地球拼的向来都是野蛮的下限,而非文明的上限。

搞帝国主义,肯定需要奴隶。

让人变成奴隶,肯定要杀人。

没有谁是干净的。

去掉发达国家,地球平均人均GDP才5000。

全球最富62人财富等于35亿人资产。

这就是小确幸国家地下的滚滚白骨。

有人跟我说过,想找反乌托邦,看国际现实就行了。

戈尔巴乔夫要是不团结党内西化派,肯定被自己人打下马。

团结党内西化派,玩脱了,整个苏联陪葬。

苏联老百姓民意不想解体,只想改革,没用。

索尔仁尼琴晚年肠子都悔青了,更没用。

这是人间,不是天堂。

文明和发达,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奢侈品。


user avatar   ma-lie-de-you-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比较赞同这个回答

转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吧的一位吧友


user avatar   huang-kai-rostov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解体二十五年了,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人可以当国务卿,差一点问鼎总统。

这种人放从前,是要枪毙的,结果堂而皇之,还收获了很多爱戴与敬仰。

某国没了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在科技方面的竞争,于是,大学成了这样,某东亚大国也亦步亦趋。

这种跳梁小丑,也可以担任国家领导人

还有……

有些不敢贴了。


说不定被某些精神华尔街精英给举报了。


user avatar   jjdxbb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以其诞生启发过我们,他以其强盛激励过我们,他以其援建帮助过我们,他以其傲慢孤立过我们,最后,他以其毁灭警示过我们。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但不能不承认,他曾经是个伟大的国家。

图为俄罗斯上将参观中国航母辽宁号


既然老是有人想对比这图……

最后说一句,虽然我们的辽宁舰是来自毛子,不过我们现在点的天赋树都是美帝的了。


user avatar   bai-gu-niang-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小时候,我读到八一九政变时候,总会带着一丝嘲笑。嘲笑亚纳耶夫颤抖的手,嘲笑普戈和阿赫罗梅耶夫的愚忠,嘲笑帕夫洛夫那么巧就生病了,嘲笑他们在危难的时候只知道开会,开记者会。

抓叶利钦都不会?

人家在别墅里,你不抓

人家在去白宫路上,你不抓

人家在白宫惊慌失措,你不抓。

人家在白宫居然还有电话可以用。

人家站在坦克上BB,你不管!

后来,我知道,事情不能这么看。

亚纳耶夫历练不足

普戈魄力不够

帕夫洛夫性格软弱

亚佐夫没有主见


可是其他人呢?那些国家精英呢?

你们在哪里?

你们不知道主权联盟条约签署了会是什么后果?

你们不知道统一的金融和物流体系如果被强行拆散会有什么后果?

你们不知道低工资低物价高补贴高福利的社会如果实行市场化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灾难?

你们不知道用证券化改革国企会造就寡头?


我不信你们不知道。

你们明知如此,你们不惜国家灭亡,生灵涂炭,你们也要这么做。

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


怎么国家危难之际,国家的精英都在想着如何瓜分国家?涂炭人民?


有这样的精英,难怪死掉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以下是两学一做时间:

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就是要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漫画杂志每每提到俄国,都是用一只有酗酒倾向的大胖熊来代替。然而我觉得,他们国徽上的双头鹰真的非常贴切。

一头窥视西方,一头垂涎东方。

一面侵略成性,飞扬跋扈。一面悲天悯人,拯救苍生。

她既不是西方,也不是东方,她就是俄罗斯。

苏联就在这种极端的矛盾中诞生了,一方面她极端理想浪漫,一国胜利论居然在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农业国率先推出,直接给世界上了亿万人民无限的希望和想象。另一方面她极端现实理性,只用了二十年就以残忍盘剥农民的方式实现了一个落后农业国到先进工业国的涅槃重生。

而对于人类来说,她用极其短暂的一生,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了充分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他给普罗大众指出了真相,想要让剥削阶级讲道理,恳求和辩论是没有用的,要用枪和子弹。另一面也给精英人士敲响了警钟,剥削可以,注意程度,要不然下一个苏联就在你自己家里诞生了。

同时她的制度,给后进国家提供很好的范本,一大批诸如中国,越南,朝鲜和古巴之类落后的农业国家都实现了自身的转身,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劳动人民才是创造财富和文明的人,比起印度那样靠一小撮精英来发展国家,广开民智,动员群众的智慧和勇气才能把国家带上快车道。

最后,她也用自身的毁灭,警告了全体人类,不要屈服于当权者的谎言和诡计,他们很可能已经背叛了人民,让他们得逞的话,广大人民就会失去自己所有的一切。

君不见,苏联完蛋以后,俄国人重新变成了新沙皇和贵族们的农奴,喝吧,喝个酩酊大醉就不记得贵族的背叛了。

君不见,苏联完蛋以后,美国精英们立刻肆无忌惮地开始背叛自己国内的劳动人民了。铁锈带工人被彻底抛弃,自生自灭,华尔街的大佬们却赚得盆满缽满,他们自己创造出金融危机,然后再让劳动人民替他们买单。

君不见,在冷战时风生水起的宇宙探索,能源探索,立刻就被削瓜切菜般被中止,精英们立刻失去了对人类未来的兴趣,用垃圾娱乐,同性恋婚姻,变性人性别,人种肤色这种无聊议题来毁灭劳动人民的精神和斗志。

爱这个世界,修女特蕾莎用的是菩萨心肠,斯大林用的是霹雳手段。

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我喜欢前者,作为伟大的一部分我需要后者。

菩萨心肠只能渡我一人一世,霹雳手段却能渡天下人万世。

上帝把人类囚禁于地球,我渴望的却是冲出太阳系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园。


user avatar   liquid19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篇幅极长,图片甚多,猫与流量不得入内。本文原想发于 @乌潮,但是由于篇幅过长,不适宜新媒体节奏,故单独发出。



除乌潮旗下媒体和知乎站方外,任何人不得转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诗人赵翼的这两句诗,讲的是文人墨客代代相传的青出于蓝,讲的是历史前进的脚步不曾停歇。视角转到体育行业,这种后来者居上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然而对于苏联而言,他的那些辉煌的体育历史和纪录,却也在 25 年前的那一瞬之后,永远封存了起来,无法延续,少人问津。


作为一只典型的足球狗,我在这里聊聊苏联足球的辉煌与落寞。这与其它答案风格与题材冲突甚大,不过我始终认为,这也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侧面,对于我们了解这个国家和它的历史,充满积极意义。


也许你看过纪录片《最后一支南斯拉夫队》,但它绝不是一只孤单的背影。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球队


说到苏联,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苏联的足球国家队,也同样是一支伟大的球队,一支天赋与纪律、灵性与韧性交织的伟大球队。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足协(以下简称苏联足协)成立于 1934 年,然而直至二战后的 1946 年,苏联足协才被国际足联吸纳称为会员协会,8 年后,也就是 1954 年才加入欧足联。


十余年的辗转,证明当时的世界并不太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体育发展的恶劣影响绝非空谈。然而颇为有趣的是,据资料记载,早在 1924 年 11 月 16 日,苏联就举办了第一场国家队赛事。当时的苏联国家队坐镇莫斯科沃洛夫斯基球场,迎战远道而来的土耳其国家队。主队以一场干净利落的 3-0 回报了所有到场的观众。


莫斯科中央陆军队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一张合影,取景地就在沃洛夫斯基球场。莫斯科中央陆军后来也成为了威震欧洲的体育豪门,传承至今。

那场比赛太过久远,很多事情都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我们能够记清的苏联国家队,拥有着厚厚的一本荣誉簿:

  • 世界杯殿军:1966 年
  • 欧洲杯冠军:1960 年
  • 欧洲杯亚军:1964 年、1972 年、1988 年
  • 奥运会金牌:1956 年、1988 年
  • 奥运会铜牌:1972 年、1976 年、1980 年
  • 国家队排名:先后 11 次登顶,共持续 1450 天

虽然没能在世界杯上折桂,但是优异的战绩仍然得到全世界的侧目,让所有人对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的足球充满敬畏。“红军”的绰号也就此传播开来,与球衣上的“CCCP”印花一道,成为了那支威震欧洲的苏联国家队的醒目标志。

1960 年,苏联国家队夺得欧洲杯。后排左一即为传奇门将列夫-雅辛。

与很多国家相似,苏联的政要和社会名人中,也有大量的球迷。曾经苏共的二号人物贝利亚元帅就是其中之一。贝利亚元帅是莫斯科迪纳摩队的死忠,曾担任俱乐部的名誉主席。由于对于莫斯科迪纳摩太过狂热,他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权力操纵比赛结果,目的仅仅是为了球队的一场胜利。同样为自己的球队操纵比赛结果的,还有苏共政治局委员卡冈诺维奇。他曾掌管苏联的铁道工作,莫斯科火车头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他最喜欢的球队。1936 年的苏联足协杯赛,莫斯科火车头在他的庇护下,夺得冠军。回想起这两人的足球历史,那种为了自己心爱的球队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既是好笑的爱,也许也是单纯的爱吧。

瓦西里-斯大林,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苏联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的次子,也是一个狂热的足球迷。他曾在空军任职,任期内一手组建了莫斯科空军体育俱乐部(VVS Moscow),并积极招募球员,球队的战绩不错,名噪一时。

虽然贝利亚元帅、瓦西里-斯大林和他的空军体育俱乐部,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走到一个好的结局,但是有这些政要和社会名人的推动,苏联的足球事业发展迅速,并且拥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列夫-雅辛、布洛欣等一代又一代足球天才,就是在这遍插红旗的国度里,踏上绿茵场,扬名全世界。

苏联为纪念 1988 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足球项目金牌而发行的邮票。


黑蜘蛛传说

列夫-雅辛,一个威震世界足坛的名字。他是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门将之一,门将技术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唯一一个以门将身份获得金球奖的球员,一生征战绿茵,荣誉等身。他被贝利、克鲁伊夫、尤西比奥等足球名宿认为是世界足球史上最好的门将。

1963 年,在一场“英格兰大战全世界”的比赛中,雅辛穿着一身黑色的门将服出场。比赛中,他身手敏捷,连续做出几次高难度扑救,让他得到绰号“黑蜘蛛”,名扬天下。他擅长大范围控制禁区、出击以及扑点球,出色的技术让他得到广泛赞誉。

训练中的列夫-雅辛。

维基百科上有一组关于雅辛的数据,我们来体会一下这名门神的伟大:

  • 812 次出场比赛
  • 保守估计扑出超过 150 个点球
  • 326 次代表莫斯科迪纳摩首发出场
  • 从 1954 年起,74 次代表苏联国家队出战,失 70 球
  • 12 次世界杯出场,4 次零封对手
  • 2 次入选 FIFA “最佳十一人”
  • FIFA 官方组织纪念赛
  • 生涯 270 次零封
  • 1956 年奥运会金牌、1960 年欧洲杯冠军、1966 年世界杯殿军

他的战绩彪炳千古。意大利足球名宿、国际米兰俱乐部传奇马佐拉曾经在 1963 年意大利与苏联的比赛后感叹到:“雅辛踢球比我强多了。”在那场比赛中,雅辛扑出了一记点球,让在场的所有人印象深刻。

时至今日,世界各地的足球爱好者们仍然以各种方式在怀念雅辛。雅辛生前效力的俱乐部莫斯科迪纳摩的新球场,被命名为“VTB-Lev Yashin Arena"。俄罗斯足协设立了“雅辛俱乐部”,用来表彰俄罗斯足球历史上的优秀门将,职业生涯零封场次满足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才可以入选。而在遥远的足球王国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内也有一尊雅辛扑救动作的铜像。

里约热内卢市内的雅辛铜像。

一名优秀运动员,既是他的国家和俱乐部的骄傲,同时也是全世界宝贵财富。列夫-雅辛作为世界足球史上的传奇门将,将会被所有爱好足球的人们永远怀念。他影响了整个苏联的足球风格,使得这个国家盛产优秀门将,鲁达科夫、达萨耶夫等人就在他的影响下,成为一代又一代的苏联门神,延续着苏联的足球传奇。


布洛欣的辉煌岁月

苏联足球历史上,曾经有三个人获得过金球奖,这三个人分别属于苏联足球的三个时代: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列夫-雅辛的时代,是无可复制的门将辉煌;八十年代后半段至苏联解体,则是别拉诺夫的昙花一现;在这之间,苏联足球由一位天才前锋领军,创造了另一段辉煌历史——这位天才前锋就是乌克兰人奥列格-布洛欣。

和大多数苏联球员不同,布洛欣出生在一个体育味道很浓的政客家庭,父亲弗拉基米尔-布洛欣是一名二战老兵,参与过列宁格勒围城战,退伍后参与到苏联迪纳摩议会体育部(即苏联军警体委,此处有更正)工作,母亲卡特琳娜则是一名田径名将。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布洛欣从小就对体育产生了浓厚兴趣。

由于出生在基辅,布洛欣也对这座城市充满了热爱,特别是这里的体育豪门、城市象征基辅迪纳摩。他 10 岁就加入了基辅迪纳摩的青训体系,前后为球队效力 26 年,一线队出场 432 次,进 211 球,成为俱乐部史上当仁不让的最伟大球星。

代表苏联国家队出场的布洛欣。

时光倒转回 1975 年 5 月,瑞士巴塞尔的圣雅克布球场,1974-75 赛季的欧洲优胜者杯决赛,比赛双方是来自苏联的基辅迪纳摩,和匈牙利豪门费伦斯华路士。原以为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但是比赛却呈现了一边倒的状况:上半场费伦斯华路士 0-2 落后,匈牙利足球传奇、主教练达尔诺基心急如焚,下令球员们下半场全线压上,试图扳回比分。

然而事与愿违。比赛第 67 分钟,基辅迪纳摩队在中场断球后,一记精妙的直塞球交到了布洛欣的脚下。布洛欣毫不犹豫带球向前,在禁区前沿一次漂亮的人球分过突入禁区侧翼,晃过门将之后小角度攻门,补防的后卫解围不力,目送皮球弹入自家球门。这粒精彩的进球让全场 13000 名观众瞬间陷入沸腾,也彻底杀死了费伦斯华路士反扑的期望。3-0,基辅迪纳摩顺利捧杯。

也就是在 1975 年尾声,金球奖结果揭晓,布洛欣因为在俱乐部各项赛事中的优异表现拿下第一名,成为第二个获得金球奖的苏联球员。至此,布洛欣的球员生涯达到了巅峰。

一场比赛开赛前,布洛欣向主场球迷展示金球奖奖杯。

纵观布洛欣的职业生涯,他和基辅迪纳摩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互相成就了对方。然而在国家队层面,布洛欣也留下了 112 场 42 球的记录,直至苏联解体,这两项纪录也无人能及。在他活跃的时代,苏联国家队收获了两个欧洲杯亚军和两个奥运会铜牌,战绩显赫。

退役之后的布洛欣也没有远离足球界,但是他执教的主战场是在希腊联赛。国家队层面,他曾经先后于 2003-2007 年和 2011-2012 年两度执教乌克兰国家队,2006 年世界杯上,由他率领的乌克兰国家队一举闯入八强,震惊世界足坛。在那支乌克兰国家队中也有一名天才前锋——安德烈-舍甫琴科。两位足坛传奇恰好又都是在基辅迪纳摩效力时名扬天下,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传承吧。

布洛欣、舍甫琴科师徒在比赛后谈笑风生。两人均曾在基辅迪纳摩效力、成名,且都曾荣膺金球奖。


青年红军横扫欧洲

培养了列夫-雅辛、涅托、布洛欣、别拉诺夫等传奇球星的苏联足球体系,与我们今天见到的高度市场化的足球联盟不同,它是典型的地方或行业的体育协会体系,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前的体工队体系基本相同。

在体育协会体系下,一些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就会依照其所在地域,或父母职业的不同,被吸纳到相应的体育协会,进行集中培养,即所谓”举国体制“。

中国体育行业的所谓”举国体制“遭到体育迷们的口诛笔伐,无外乎其在部分体育项目上的收获远不如预期。然而有趣的是,苏联的体育协会体系,却自始至终源源不断地为本国的俱乐部和国家队输送着体育人才,特别是足球领域,苏联似乎从来没有“掉队”,大量的球员、教练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证明了价值,在国内外足球界扬名立万。

1982 年的苏联国家队合影。由布洛欣领衔,拥有达萨耶夫、贝兹索诺夫、普罗塔索夫等名将的苏联队,可谓星光熠熠。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俱乐部和国家队能够在洲际赛事和世界赛事上取得好成绩,其青训体系对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苏联特殊的政治环境下,跨国转会操作多有不便,本土青训就显得异常重要。

前苏联时期的青训名门,大体上也是国内联赛最强的几支队伍,基辅迪纳摩、莫斯科迪纳摩和莫斯科中央陆军是其中的佼佼者。时至今日,这几家豪门仍然不断生产着足球新星,传承之长久,令人敬佩。

青训成果也体现在国家队梯队的成绩上。苏联的 U21 国家队曾经在 1976、1980、1990 年先后三次拿下欧青赛的冠军。乌克兰足坛名帅德米亚宁科球员时代,就曾在 1980 年的欧青赛上脱颖而出,率队夺冠的同时,自己也拿下了赛会最佳球员的奖项,成就了一段佳话。

德米亚宁科手捧奖杯,喜笑颜开。

1990 年欧青赛是苏联 U21 国家队参加的最后一届欧青赛。当时决赛实行主客两回合制,苏联队以客场 4-2、主场 3-1 的较大优势战胜了对手南斯拉夫队。当时苏联队中的西德尔尼科夫、沙利莫夫等人状态上佳,获得了来自多方的认可。然而这里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因为苏联队擅长多点开花,进球较为分散,所以赛会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奖项就落到了独得四球的南斯拉夫新星达沃尔-苏克手中。关于苏克的故事我们都有所耳闻,不过那就是另一段传奇了。

这也是苏联各级别青年队最后的辉煌。那支在 20 世纪中后期驰骋欧洲二十余载的“青年红军”,在不久后落下了帷幕,百战百胜的天才球员们也就此散落四方。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1991 年 6 月 23 日,莫斯科中央陆军门将米凯尔-叶廖敏在回家路上出了车祸,英年早逝,而这距离中央陆军收获苏联足协杯冠军仅仅过去了几个小时。

叶廖敏年纪轻轻就坐稳了当时莫斯科中央陆军主力门将的位置。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他代表莫斯科中央陆军出场 52 次,失 38 球,为苏联国家队出场 2 次,失 2 球,曾随苏联 U21 青年队夺得欧青赛冠军,被认为是一名优秀的青年门将。在他去世后,莫斯科中央陆军牵头设立了“叶廖敏奖”,用来表彰在顶级联赛中表现突出的年轻门将。

英年早逝的米凯尔-叶廖敏。

虽然苏联解体,但是善于培养和鼓励青年球员的传统,也在被苏联解体后的各国家和俱乐部传承了下来。在十几二十年的休眠期过后,这些国家又爆发出了许多新生力量:舍甫琴科、卡拉泽、阿尔沙文、阿金费耶夫、扎戈耶夫、姆希塔良……


往事发生在中央列宁球场

每当我们谈到一支国家队的时候,不免也会联想到它的主场。英格兰有气势恢宏的温布利球场,威尔士有狂热与温情并存的千年球场,这些沉淀着历史的足球圣地,无疑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重要象征。

苏联国家队的主场是中央列宁球场,现已更名为卢日尼基球场。可能对于球迷们而言,后一个名字大家会更熟悉一些,作为莫斯科多支豪门球队的主场和现在的俄罗斯国家队的主场,这里也举行过大大小小数百场比赛,其中最为著名的可能就是 2007-08 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比赛当天大雨滂沱,湿滑的场地让很多球星罚丢了点球,这其中就包括 C 罗和特里。

更名为卢日尼基球场之后,这里也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2008 年欧冠决赛,曼联艰难夺冠、特里的意外滑倒等事件,也成了很多球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中央列宁球场于 1956 年正式落成,后经加筑、翻修、改名等重要事件,延续至今。在苏联时代,中央列宁球场承办过苏联国家队和后来的独联体国家队共计 78 场比赛,总占比超过六成。主队在这 78 场比赛中,取得 50 胜 18 平 10 负,进 151 球失 50 球,如此恐怖的战绩,称为魔鬼主场并不为过。苏联国家队的辉煌时代,也就是从中央列宁球场投入使用的一刻,悄然开启。

上文提到列夫-雅辛曾在 1963 年与意大利的比赛中获得马佐拉的赞誉,这场苏联国家队与意大利国家队的比赛正是在中央列宁球场举办。据资料记载,当时这场比赛的到场观众人数达到了 102,538 人,创下中央列宁球场,包括后来卢日尼基球场的上座纪录,这种场面在当时的欧洲是难以想象的火爆。

比赛中,列夫-雅辛准备扑点球。可以看到远处看台上是人山人海。

为了迎接 1980 年奥运会,苏联政府决定翻修中央列宁球场,用于开幕式、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决赛和马术项目的比赛。此时中央列宁球场的总容量标准达到了 103,000 人,并且配备了大量的看台坐席,但是仍然没有设计顶棚。由于此次翻修的主要目的是供奥运会使用,所以中央列宁球场获得了短暂的别名:“苏联奥林匹克运动场”。

翻修后的中央列宁球场。

虽然苏联的政治制度和体育事业发展策略与当时西欧诸国大相径庭,但是毫无疑问,足球作为一项世界性运动,西欧国家经历的辉煌与挫折,苏联也不会例外。

1982 年 10 月 20 日,1982-83 赛季欧联杯第二轮首回合较量,莫斯科斯巴达克主场迎战来自荷兰的 FC 哈尔勒姆。由于天气寒冷,比赛售票状况不佳,仅有 16,000 余名观众到场观赛,偌大的中央列宁球场显得十分冷清。这场比赛呈现了近乎一边倒的局面,虽然莫斯科斯巴达克在取得进球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但是比分方面却一直保持领先。在比赛临近结束时,谢尔盖-什维佐夫打入一球,比分锁定在 2-0,比赛结果已然失去悬念。

一部分球迷早在进球之前就开始退场,看台出口大门也已经陆续打开。不过由于天气十分寒冷,大量坐在东看台球迷没有选择从临近的出口退场,而是选择冲向球场另一端的一号出口,试图就近搭乘地铁回家。此时,一名球迷不小心摔倒,然后数名球迷尝试把他从人流中救出;但是由于救人心切且人流密集,球迷们冲破了看台的栏杆。巨大的多米诺效应让成群的球迷们摔倒在球场内,发生了严重的踩踏,现场惨不忍睹。

事故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看台。

事后的调查统计显示,在这起事故中,66 人丧生,61 人受伤,其中 21 人重伤。死难者中,有 45 人仍是未成年人,其中年龄最小者仅 14 岁,此外还有 5 名年轻女性死亡。

这是苏联历史上最大的体育事故,史称“卢日尼基惨案”。事后苏联政府采取了极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和改进方案,逮捕了球场管理层维克托-科克里舍夫和尤里-潘奇欣,并有多名安保负责人因此次事故受到指控。苏联足协也决定加强比赛日的安保力量,用于维持球场秩序,避免这类事故再次发生。

在中央列宁球场更名为卢日尼基球场之后,1992 年和 2007 年,莫斯科斯巴达克和 FC 哈尔勒姆先后举行过两场友谊赛,缅怀在这场事故中的死难者,警醒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俄罗斯政府和球场管理者也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千禧年前后,卢日尼基球场便以其优秀的软硬件条件,获评欧足联 C4(最顶级)球场,并于 1999 年承办欧联杯决赛,2008 年又承办欧冠决赛。不过自 2013 年起,卢日尼基球场又一次开始了翻修工程,这次翻修预期在 2017 年完工,耗资 3.5 亿欧元,目标是成为欧洲最顶尖的球场。这片球场的未来,似乎有着更大的可能。

翻修中的卢日尼基球场。图片摄于 2016 年。


豪门的荣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足球豪门,苏联也不曾例外。而比赛是造就豪门的最佳途径。

1936 年 5 月,苏联足协创办了第一届苏联足球联赛,随后改称苏联足球甲级联赛(Soviet Football Group A)。当年冠军是莫斯科迪纳摩,而最佳射手也是来自这家豪门俱乐部的米凯尔-谢米查斯特尼。

米凯尔-谢米查斯特尼的照片。

在苏联政府的号召下,苏联足球联赛发展很快,乙级联赛、丙级联赛、丁级联赛和丁级联赛远东区也很快组建了起来,构成了足球联赛金字塔形的结构。看来在足球联赛这个问题上,即便身为社会主义国家,也要符合科学发展观,也要符合足球世界的客观规律。

在苏联足协时代,国内的第一豪门则当仁不让是基辅迪纳摩。苏联顶级联赛总共举办 54 届,基辅迪纳摩包揽了其中 13 个冠军头衔,此外还有 9 个杯赛冠军和 3 个超级杯冠军。球队先后于 1975 年和 1986 年两次摘得欧洲优胜者杯冠军,诞生过两个金球奖得主:1975 年的布洛欣,和 1986 年的别拉诺夫。

2012 年,舍甫琴科(左)、布洛欣(中)、别拉诺夫(右)的合影,三人均是金球奖得主,也都曾效力于基辅迪纳摩。

在基辅迪纳摩之外,莫斯科斯巴达克(12 次)、莫斯科迪纳摩(11 次)和莫斯科中央陆军(7 次)这“莫斯科三强”紧随其后。莫斯科斯巴达克在后来的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中也多次夺魁,成为现在俄罗斯足球界第一豪门。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苏联足球虽然以莫斯科和基辅为中心,但是其他地区的争夺也不遑多让。现格鲁吉亚足球豪门,第比利斯迪纳摩也曾在 1964 年和 1978 年两夺联赛锦标。曾在 2014-15 赛季欧联杯上夺得亚军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也曾经拿下两次联赛冠军,时间在稍近的 1983 年和 1988 年。列宁格勒泽尼特也曾在 1984 年夺得冠军,苏联解体后,这支俱乐部更名为圣彼得堡泽尼特,之后的故事我们就非常熟悉了。

zenit-football.com 发布的一张 1984 年列宁格勒泽尼特的全家福。当年他们拿下联赛冠军,战绩是 19 胜 9 平 6 负。

苏联足协下属的各家俱乐部第一次打入欧洲三大杯赛事决赛是在 1971-72 赛季的欧洲优胜者杯上,莫斯科迪纳摩队阵苏格兰豪门格拉斯哥流浪者。这场比赛在巴塞罗那的诺坎普举行,莫斯科迪纳摩队开局不利,连丢三球。之后他们奋起直追,然而天不遂人愿,最终还是 2-3 遗憾落败。这场比赛中还发生了一些波折(大量球迷冲入场内),苏联足协要求欧足联组织重赛,但是没有成行。

在这之后,苏联国内诸强摩拳擦掌,试图在欧洲赛场上取得新的突破,一雪前耻。“天时地利人和”,之后三次有苏联球队参与的欧洲优胜者杯决赛,他们都如愿夺冠,分别是 1975 年的基辅迪纳摩、1981 年的第比利斯迪纳摩和 1986 年的基辅迪纳摩。值得一提的是,1986 年基辅迪纳摩夺冠时,战胜的是风头正劲的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队,当时执教马竞的是已故西班牙传奇教练路易斯-阿拉贡内斯,这场比赛的失利也成了老帅在执教马竞时期的最大遗憾。

1986 年欧洲优胜者杯决赛,基辅迪纳摩折桂,全队在场地内庆祝。

虽然不如西欧、南美诸国那般战绩彪炳,但是苏联足球也在欧洲和世界足球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这些印记的篆刻者来来往往,铸就了今天前苏各国的足球豪门。不管条件如何艰苦,足球人的奋斗从未停息。


永恒的遗产

在滚滚红尘中,一个人的命运,一方面是自我奋斗,另一方面则是历史的进程。铁幕缓缓落下,苏联足球大家庭里面的天才球员和教练员们也各奔东西:

第一豪门基辅迪纳摩如今身在乌克兰,每年都要面对来自后起之秀顿涅茨克矿工的挑战;莫斯科三强则各走殊途,近年来的俄超联赛,已变成莫斯科斯巴达克、莫斯科中央陆军和圣彼得堡泽尼特的“三国会战”。第比利斯迪纳摩则随着政治动荡,失去了曾经在欧洲足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从足球的角度上来说,令人无比惋惜。苏联足球的命运,比起“最后一支南斯拉夫队”,似乎那只是镜子中的自己:

“博班说他非常想念萨维切维奇,而我怀念那个你们两个都在的米兰。”

但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永远凌驾于个人之上。正如普京所说:

“忘记苏联没良心,恢复苏联没脑子。”

我在这里不想过多陈述政治对体育和足球的影响,因为它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是,前苏地区人民热爱体育、热爱足球的氛围从不会因为政治、经济等问题而降低热度、停滞不前。而且他们的实力虽然落后甚多,但是正在不断恢复中:

  • 2004-05 赛季,莫斯科中央陆军,欧联杯冠军
  • 2007-08 赛季,圣彼得堡泽尼特,欧联杯冠军
  • 2008-09 赛季,顿涅茨克矿工,欧联杯冠军
  • 2014-15 赛季,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欧联杯亚军

苏联解体后,前苏诸强曾经四次站上欧联杯决赛场地,三次捧得冠军。图为 2005 年夺冠的莫斯科中央陆军。他们在决赛中 3-1 战胜里斯本竞技。

时至今日,在前苏各国政界,足球狂热仍未随一个伟大国家的落幕戛然而止。梅德韦杰夫、普京等人,都长期关注足球领域的发展。在俄罗斯政府高层中,以莫斯科斯巴达克、莫斯科中央陆军两支球队的球迷占据多数,和当年的苏联颇为相似。

莫斯科中央陆军夺得欧联杯冠军后,普京在克林姆林宫接见了他们。

而足球行业的从业者们,也未曾停下脚步。

2006 年,乌克兰打入世界杯八强。2008 年,俄罗斯杀入欧洲杯四强,阿尔沙文状态火热。随后他转会去了英格兰豪门阿森纳,立下赫赫战功。

苏联足球的光辉历史和宝贵遗产,将由一代又一代前苏国家和东欧国家的足球人不断传承下去。虽然那支伟大的球队的背影已逝,不会再次归来,但是会有更多伟大球队的光芒,即将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


user avatar   10053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

有句话叫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苏联的兴起,我没有见识过,但苏联的末路我这个年龄的人却是几乎全程作为一个观众看了个全场。这相当于你全程目睹恐龙从全盛到灭绝,这是一个独特的体验。

苏联之于中国,可以贴上无数的标签:世界top 2、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最强最大最危险的敌人、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者、最强最大的陆上邻国。。。。。。。无论哪个标签都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可以说在1992年之前世界大事都或多或少有苏联(还有美国)的影子。它的影响力强大到连我这种生活在距离中苏边界两千公里南方N线小城的少年都能深切感受到它的存在。

在原答案中,我写了我舅舅1979年初在内蒙古服役时的事,而这些事都来自于他与战友,亲戚的闲聊,我作为一个旁听者对那时中苏对峙的观感。那时中苏虽然没有直接交战,但从同时期阿富汗战场的情况来看,中苏军事力量差别巨大。苏军打的是全面的立体战争,直升机,装甲车,机降步兵(如果中苏开战,还得加上飞机坦克)。这已经极大超越了中国军事能力,直到今天,中国怕也没有当年苏军那样强大的实力。因此,1979年内蒙古一支轻步兵小部队普通士兵所能知道的部队预定作战任务是抵挡(或者说迟滞)苏军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不知道可不可靠)是可信的,很难完成任务也是可信的,设法退至(冲出苏军包围)燕山山地接受下一步命令也是可信的。但是,战争的胜负并不单纯靠军事实力来决定,如果这样,斯巴达人早该统治全世界了。70年代末,我们就是这么弱,只能用空间换时间,用人命怼机械。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普通老百姓也是有这样的自觉。

在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后最初一段时间,普通中国人的感受大概是惋惜,失落,窃喜与担忧兼而有之吧。惋惜的是,地球上最大最强的国家分崩离析,失落的是,人类寻求社会发展道路的一次尝试失败了,窃喜的是,再没有一个强大的敌人时时刻刻威胁我们了,而担忧的是接下来的道路该怎么走?在那几年,中国社会对苏联的评价似乎逐渐趋于混乱。说好说不好的都说的很大声。而社会上关于苏联种种传说和离奇的谣言充斥人们的谈资。而苏联在之后几年里就成了港片中黑社会人力资源、器械设备、超级黑科技的来源地。

顺便吐槽一下,以前中国媒体发明了一个sb的名词称呼苏联——“前苏联”,可是有后秦才有前秦,有后燕才有前燕,可苏联既然未曾重建,哪来的前苏联?





==========按照惯例的分割线==========


以下是原答案。


作为一个70后,在成长的最初十多年 里,苏联一直是一个邪恶与强大的符号。虽然苏联解体的时候,我只是初识人事的十四五岁年纪。如今浑噩半生,虽然对苏联说不上有多了解,但回忆起来各种“花絮”还是不少的,以下就是苏联在我记忆里的点点滴滴。


1、我的记忆目前最久远的只能追溯到1980s初期,大约我三四岁年纪时。那一时期关于苏联的消息主要是阿富汗以及莫斯科奥运会,那时候因为有苏联的存在,中日关系很好。那时候看过的进口动画片除了捷克的鼹鼠的故事,其余都是日本的,记忆中前后依次为森林大帝、铁壁阿童木、聪明的一休,以及大量日本拍摄的欧洲背景的动画片。市面上的进口电视机主要是东芝(彩色)和日立(黑白)。


2、80年代初,我舅舅从部队复员,回家后闲聊时谈起在部队的情况,说79年初南边打起来的时候,他们在内蒙古很紧张,部队的作战任务是有组织抵抗苏联人15分钟,然后设法分散以小股部队为单位撤退(突围)到河北内蒙之间归建接受下一步命令,而他们部队首长认为这个作战任务基本无法实现,第一,强大的苏联钢铁洪流不会在一群只有轻武器的步兵身上浪费十五分钟,只会一冲而过,朝北京呼啸而去,连当俘虏或者牺牲的机会都没有。第二,苏军进军的速度必定比他们撤退快的多,因此一旦开战,往后方撤退的路线必然被苏军截断,无法穿过蒙古高平原前往燕山山地。那是社会上苏联是一个邪恶而又强大的符号,有很多与苏联有关的“谣言”。比如苏联追债的种种传闻、苏联东德如何支持越南、古巴和印度、苏联核试验极大的改变了天气(我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气温高到28度,于是人们普遍说是苏联核试验改变了北半球的天气)。在那个时代,社会主义阵营在中国最不受待见的大概是苏联、越南、东德和古巴。1984年,苏联东欧一系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缺少了苏联和东德(或者还有保加利亚),让我们很占便宜。


3、1980s中期,在国内能看到的外国影视作品,除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朝鲜、南斯拉夫影视剧,苏联电影基本上是很久之前拍摄的,题材上都是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比如:列宁在1918、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静地顿河,以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来到了80年代末还有解放、日戈瓦医生等。同时期已经开始有许多欧美和日本的影视节目。而欧美影视作品基本上都有一个苏联阵营的坏蛋反派,如果场景是欧美,那么这个反派一般是苏联东德的,如果是非洲南美场景,这个反派基本上是苏联古巴的。当时看过一部国内翻译编辑的苏联笑话集(其实是一本讽刺苏联社会现实的书),至今还记得有几个关于勃列日涅夫的笑话,还有关于苏联官场笑话,以及贪污腐败、中亚的大工程等,还记得一个笑话是说苏联主管文化与意识形态的领导建议作家娶百万富翁的女儿(可以看出当时苏联也是有贫富差别的)。


4、八十年代中后期,似乎我们跟苏联的关系在悄悄的改善,之前学校开大会时必须声讨苏联的说法不见了。这一时期的默默无闻的苏联和明星般的地图头(戈尔巴乔夫在央视新闻联播出镜率比之前的苏联领导人多得太多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大约在1987年,我们国家开始每年有事,我家大人们在议论的时候,常把它与苏联对比。那时候大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一旦戈尔巴乔夫死后(鉴于苏联的老人政治,上两任最高领导人飞快的死掉了,一般不看好戈尔巴乔夫的寿命),苏联及有可能“变天”。然而关于苏联的命运以及戈尔巴乔夫的寿命的两个看法最终被证明都是错误的。我们本地市场上那时有一种剁掉头的海鱼敞开出售(不需要凭票),人们说这是苏联用来平衡贸易的北太平洋小鳕鱼。


5、八十年代后期,与苏联贸易的种种传闻已经传播到我们这个南方小城市。1989年五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从电视新闻上看得出,戈地图是春风满面的来到中国。戈地图的车队在经过天安门的时候,甚至学足了几年前来访的里根一样走下专车去与广场上的人握手。然而,那时在国内媒体(主要是半月谈)上苏联的境遇并不好。那一年,波兰团结工会上台执政,引发了苏联整体性崩溃。在这之后,苏联及东欧的产品在市面上越来越多,主要是苏联东欧的汽车,南斯拉夫菲亚特、波罗乃兹、伏尔加、嘎斯,还有图系列飞机。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苏联在我们国内媒体上的被关注度逐渐升高,那时关于苏联的重大事件基本是波罗的海三国要求独立、切诺贝利事件、亚美尼亚地震、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以及苏联纳卡地区冲突。这一时期苏联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最重要的事则是市场上突然不见了东芝的产品,在之后的五年左右时间想买东芝的电视机连香港也见不到了。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从一个德国小青年驾驶飞机降落在红场开始,苏共就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苏联也趋于崩溃。


6、1990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这一年立陶宛居然独立了,而苏共也认可了立陶宛的独立,这是苏联总崩溃的开始。那时在新闻里听到苏联有位检察长起诉当时的新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指控他犯有叛国罪(承认立陶宛独立一事),然而这名检察长随即被免职,他的勇敢举动毫无用处,也与其后的紧急状态委员会一样拯救不了苏联。北京亚运会前夕,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作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苏联派出外长和总理先后前往巴格达劝说萨达姆,但苏联的举动更多的是博眼球打酱油。而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新闻中重点介绍了越南代表团和越南政府特使武元甲。


7、1991年,苏联走到了生命的尽头。819事件之前,从中国媒体上看到似乎苏联出现了两个政权对立的状态,叶利钦的俄罗斯政府和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政府。那时当我们突然听到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消息,还以为这是一个反苏反共的机构,是苏联正式“变天”的节奏,然后后来马上就知道这是一场挽救苏联的(然并卵)政变,两天后就失败了。我如今还记得的819事件后,一个拉脱维亚人,苏联内务部长普戈却为苏联殉国!不得不说紧急状态委员会那一帮子人太菜了,有勇气自杀却没有勇气采取断然措施拯救国家!后来的事情就是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联邦三色旗取代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升起。然后大量苏联硬币邮票涌入中国,苏联也成了中国媒体口中的前苏联。


user avatar   zhu-yi-heng-85-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3我只想从经济改革上来说,苏联自己剧变是有经济和政治基础,苏联解体其实也是官僚zb主义瓜分遗产。下面就是所谓的经济“改革”









自己背叛了社会主义,自己搞民族主义,解体也是应该,我觉得这是个共运教训,给世界人民上了一课


user avatar   shu-ch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旧照片里,我爷爷姥爷帅的秒杀很多明星啊!你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轻的时候长什么样子呢?请放上旧照片。


        

相关话题

  中国十大元帅及十大将军中有哪几个是因为打仗比较厉害而位列其中? 
  永不停止的让渡是否自然而然的通过赋予永久的使用权导致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暂定)? 
  县级博物馆的作用何在? 
  韩国政府的合法性体现在哪里? 
  历史上有哪些被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仿佛开过挂的人? 
  为什么霍光一生忠诚,在后世一提到他就说是权臣,而不是一个类似诸葛亮的人臣典范? 
  历史上有什么事件让你相信有国运这个东西存在? 
  古代普通男性要留下父系后代到今天,有多大概率?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反间谍故事? 

前一个讨论
如何能使「中国制造」达到「德国制造」的水平?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文章《南京相亲鄙视链:十代须是本地人》?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