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算一下,一代按20年算,十代差不多就是要追溯到1817年,嘉庆年间,
1842年 南京条约,
1853年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血洗南京的公务员和知识份子。
1856年 天京事变,血洗反对势力,秦淮河长江入口被染红
1864年 湘军攻陷南京,太平天国发动不留片瓦与清妖的运动,天京大火,然后湘军屠城三日。据曾国藩记载,湘军“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可到光绪登极的1875年,人口不到50万。这次屠杀,有说法是历来南京灾难中最惨烈的一次。
紧接着73年后,南京大屠杀,就不多说了
十代需是本地人,只怕是不可能的了,勉强有也是江宁溧水高淳江浦一带的,照这帮老太太的说法,那些地方都不能算南京。如果真能找到十代都是南京城里人的,这幸运值太大了,值得和他/她相一次亲,问问老祖宗是怎么活下来的。
在南京本地论坛讨论了下,基本没有讨论的基础,因为所有人的评价就两个字:
DB
还10代?往上5代是本地人的都不多,一些南京郊县另当别论。
1937年12月~1938年1月,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杀,30多万人被杀,其他的很多市民撤到了重庆、四川等抗战大后方或者香港。
下面是日本人在南京留下的罪证:
到1938年活着留在南京的本地人还很剩下多少?即便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光复,一些市民返回了南京,但作为民国时代的皇城根或者国府公职人员,很多南京人在1949年又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再也没回来。现在的南京市民往上推个4代,很多是在侵华战争和国共内战结束后,陆续从周边地区迁到南京的。
即便某些人可以推算到自己祖上4、5代都是南京人,也难往上推到10代,如果推到前面8代,也就是太平天国运动那段时间,南京城两次易手,第一次是1853年太平军从清军手上夺取南京,不算守城战中被杀的,很多南京市民不愿被太平天国统治而逃到太平天国势力范围以外的地区、远离南京。第二次易手是1864年 曾国荃攻占天京(南京在太平天国被称为天京),清军对南京城内的太平天国公务员、军人及其家属、曾协助过太平天国的老百姓 进行了血腥的大清洗,史书记载:“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致令“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下图为曾国荃围攻天京图:
太平天国战争极其惨烈,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南京极其周边地区本地人口的死亡和逃亡程度不亚于抗日战争,十室九空。战争结束后,清廷多次安排大规模人口迁徙,填补之前太平天国战乱区的人口。
今天的南京话和明朝末年的南京话已经不一样了,饮食习惯也改变了不少,人口、宗族祠堂上的变迁就更大了,实在想象不出还有多少南京人能推算到祖上10代依然还是本地人。
这种奇葩的征婚要求 要么是当地城市的炒作行为,(有些地方官员就希望用这种炒作给自己所在城市的户口价值充气,给土地拍卖添柴加火,这是一种很短视的行为,现在很多二线城市都展开抢人大战了,而有的城市思路还转变不过来。)要么就是有的小市民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凸显自己的身价,其实副作用一大堆,最直观的副作用就是暴露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有多低,对城市的文化底蕴形象也有负面影响。
这种征婚条件不仅仅是恶心非南京户籍的人,也是恶心绝大多数南京户籍的人,最高兴的莫过于和南京构成竞争关系的其他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