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龙应台《大河就是大河》?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祖国》并不是一首“红”歌,它并没有号召我们去保卫一种理念,为一种颜色或者一面旗帜而战斗,

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守卫的东西:家乡的江河湖海,和被它们所哺育的人们。

今年的感恩节,有位法学院的朋友烤了一只火鸡,在家中摆宴,邀请我去。

他是美国的退伍军人,从伊拉克回到故乡明尼苏达,拿了退伍军人的补助来读法学院。

当天去的有同学,也有几位在双城一带的老战友,

吃罢火鸡上甜点,他对众人说:这个核桃派,四年还是五年之前的圣诞节,我们在部队里吃过,我还要到了个配方,一直想着回来以后自己做。

“但是,我保证,这次我做的比那时候要好吃--这是用密西西比河水和的面!”

在座的老兵一阵喝彩,端起威士忌对瓶咣咣咣地喝,把我都看傻了。

不是为了“自由民主”,不是为了星条旗飘扬,而是为了再一次喝上家乡的水。

但我还是能够理解这种情感的,在我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条大河。

从我家走路一刻钟,就到了珠江。小时候经常坐船到对岸的中山大学老校区玩,那时候对岸已经有不少高楼了,但现在人们去广州都要看的“小蛮腰”还没建起来。那时候还有担着新鲜菜蔬和鸡笼子到对岸卖的人,现在却已经见不到了。柴油发动机响起来,我就一会看看菜,一会戳弄一下笼子里的鸡,小时候胆子小,经常给鸡吓一个跟头。

关于珠江的一件事情,很能体现老广州人在天高皇帝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性格。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市政府喊了好几年要治水。有一年,当时的市长为了展示治水成果,搞了一个千人横渡珠江的活动。市民表示,只要市长带头下水,我们就去游。

于是,会不会游泳成了检验市长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前些年有一位姓万的市长,后来因为贪腐给抓起来的,是个旱鸭子,到横渡珠江的时候套着游泳圈还不放心,要靠保镖一左一右扶过去,第二天南方都市报毫不客气地登出了市长的窘态。

看最近的新闻,连旁边的佛山市,为了展示在“广佛同城化”,也派市长来游珠江,这条河要是污染了,市长也没法独善其身。

仅仅是广州市内短短的几公里江面上,就发生过不少事情。清朝时候,舢板上运着茶业和瓷器,往返于十三行和江中心停着的大船之间。后来列强的铁甲舰开了近来,镇海楼的炮台也没能抵挡住历史的车轮。仓惶北顾,孙中山曾经在这里登船逃离总统府;山河如血,侵华日军的飞机炸断过海珠桥。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人一手抱着一个篮球,要从这里漂流到香港;八九十年代,来参加交易会的海外客商,坐满了珠江夜游的花船。

城头变幻大王旗,政府变了,制度变了,有好时候也有坏时候。但故乡还在,故乡的人们还在,这条河还在。天寒天暑,不舍昼夜;浪起浪伏,不废万古流。

这就是我的一条大河,你的呢?

这样的情感,也不是某个国家的某一代人所独有的。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里说,希望有一天,在乔治亚州的红土山丘上,奴隶主和奴隶的后代能够像兄弟一般谈天说地;从战场归来的士兵,会为了密西西比的河水而举杯同饮,用河水下酒。

而有人说,红土不过是红土罢了,河水不过是河水罢了。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学的时候,很不喜欢老师分析语文课本的微言大义。当时我以为,这么几百几千字,作者写稿也就几个小时,无非是想把事情说明白,把道理扯清楚,哪有那么复杂的想法?既然我看懂了逻辑,记住了内容,为什么还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文字内涵?不是自寻烦恼吗?

几十年后,我自己也做了文字工作,每年自己要写上百篇评论,看几千篇文稿。做的久了,我意识到,一篇好文章是否精彩,内涵是否丰富,很多时候的确和作者写作时的直接思路关系不大。即作者也没有想到到自己笔下的文字显露了自己的潜意识,反映了自己无意中引入的时代色彩,而这些潜意识和时代风格往往决定了作品是否能流传。所以,对文章的分析比作品本身还长,读者的想法比作者还多,这反而是名作的常态。我前几天的一个回答就谈到了类似的案例:

如果《静夜思》是当代人写的,会得到什么评价?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有什么特殊的文字技巧?为什么一周传遍全国?
答案无非是“共鸣”二字。
《静夜思》有两个版本,都号称追溯到李白,为什么只有这个并不工整的版本广为人知?
很多唐诗名篇,作者只有一首诗被后世收录,即其他作品几乎无法为这一首提供助力,这些诗为何也能流传到今天?
伟大的作品都是千百万人在梦中写好的,借某个知名或不知名的作者之手确定细节而已。

中小学的语文教科书,除了少数经常更替的政治性作品外,大多数在登上教科书之前已经广泛流传,非常符合“读者想法比作者还多”的前提,精细解析并不为过,正好借分析文章背景的机会,普及全面的文史知识。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厌烦感并非来自作品本身,而是因为低水平的教师往往把深度文史教学变成寻章摘句。

回到《一条大河》这首名作,50-70年代中国拍了几百部战争电影,与之相配的电影音乐怕是有上千首,其中能在21世纪广泛传唱的有多少?最多也就几十首吧。《我的祖国》连电影主题旋律都不算(应为《英雄颂》),几十年后反而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甚至在重大场合成为“准国歌”,我猜20多岁的乔羽肯定没有想到这等“待遇”。这说明,“一条大河”真的不仅仅是田园风光,如同《二泉映月》不仅仅是阿炳的无锡见闻,值得好好解析一番。

从文字来看,《我的祖国》是层层递进的结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实写景,江山壮美,土地富饶,人民生活悠游自在。但【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在展示青春活力之外,还有战天斗地、燃烧自己的豪情——【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第二段和前一段歌词结合起来,潜台词就是“幸福不会从天降”,纵然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不付出艰苦的劳动,好生活依然是梦幻。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是对新社会的描述,几千年来被束缚的力量,在新时代必将创造人间奇迹。

第三段【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说的是对外关系,但核心内容还是在前面的逻辑上再进一层——美好生活的保障不仅仅是勤劳,还有勇气和牺牲。反过来说,只要我们勇于战斗,就算大路畅通,交游四海,也不怕敌人来侵犯。斯巴达将军说人墙胜于砖墙,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概括在上面的歌词里。

三段放到一起,从山水乡情到艰苦劳动,再到战斗牺牲,气氛上越来越严肃,最后一句把两种气氛结合起来:【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关键词是“温暖”与“和平”——生活的温暖似乎很平常,但如果没有和平的阳光照射,温情暖心都无从谈起,这从侧面描写了现代国家的特征——国家的进步和平民生活之间有密切联系。旧时代的农民不需要考虑向哪一家的皇帝纳税,只需要考虑要不要跟随李自成洪秀全,所以皇帝只能用军饷和封侯的诱惑来募集勇士。到了新中国,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人民和国家之间休戚与共,愿意为保卫幸福的生活而战,这就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更是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

具体来说,龙应台只喜欢第一段的“小确幸”,对第二段的劳动奉献已经是避而不谈,至于第三段歌词号召人民勇敢地保卫自己的生活,战斗牺牲在所不惜,龙应台同学恐怕不止是回避,已经是恐惧乃至憎恨了,当然要竭力让整支歌曲的定位停在第一段:

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

必须承认,我前面的解析恐怕超出了乔羽当年的直接思考,也未必等于每个听众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但这里想分析的也不是歌曲的创作过程,而是为什么这样一首歌能流传全国,为什么最终在香港的报告厅里给龙应台一个“惊喜”。我当然要去分析歌曲与数亿听众的生活契合之处,而不仅仅是乔羽本人的创作过程。

然后我发现,在这块一条条大河流淌的土地上,“我的祖国”不仅仅指土地本身,更是十几亿人梦想所系的地方,是他们梦想成真的时代,用一个词概括这个兼顾时间和空间的名词,就是“新中国”。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每一代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天翻地覆,每个人的子孙都能看到父辈的梦想成为身边的现实。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勤劳、勇敢换来了生活的希望,所以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会对其中未明言的某处内涵有所触动,进而向更多的人推荐、传唱,这就是龙应台心知肚明,却不敢触碰的“高层次”情怀。

说到这里,我想引用一段老志愿军的回忆录。他的回忆清楚地告诉我们,“一条大河”当然是故乡的河,但更是新中国公民的家国梦:

志愿军老兵回忆录

影片《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特别激发我内心的情感。这次战斗后我立了'工作三等功',当时立功的评定手续是这样:由连、营向上报,团政治处派人来核实,做出材料后报到志愿军总部。团政治处一名首长助理叫赵照同志的来和我谈话,问我是那里人,何时参军,在家时做什么。我说是广西人,在家种田、酿酒,51年3月参军。他翻开地图本叫我指出我的家乡在何处。我说在永淳县。但51年底永淳已拼入横县,找不到永淳。我说在峦城有一条河叫'郁江',这条河从南宁流到六景向南一湾直到峦城,从湾渡村再一湾到高村。郁江离我家有六里路,在地图上也只有一线之宽。《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中女卫生员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哨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实际上就我的家乡的真实写照。我十多岁时确实常见船夫拉缆和船帆的情景。另一段"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通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也是如此。49、50年我在家酿酒到各村去卖,有一次在大洞村见到凌才贵,我知道他是武工队领导,他却不知道我已参加武工队,还用他的警惕眼光看了我很久。这是地下工作人员的心态和目光。因我卖过酒、打过土匪,所以歌词中"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也反映了我此时的真实情况。聪明的电影文学作者便根据赵照助理员对我所了解的点滴材料,经过修饰编写出《我的祖国》这首既优美又动听又热爱祖国的歌。它不写激烈的战斗场面,而是写祖国的美好河山和出国作战的战士思念家乡的感情性格。
……在一线这样激烈战斗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女卫生员,连睡的地方都难解决的情况下,志愿军总部彭老总能允许男女战士混在一起生活吗?不是一两日的事,而是几个月的坑道生活。试想一个女同志在夜间能单独去抢救伤员吗。可能是作者为了唱这首歌把男的改成女的。当时我确实日日都听到同志们唱歌。
……镜头是:一个战士在山下挑水进洞时,水桶被打穿一个洞,水往外流,人却趴进洞口。这实际上就是说我。我记得天刚亮,想趁敌人高空侦察机还未来就下山打水,突然冒出一发烟幕弹,约两分钟后连续几十发炮弹就落在水井的周围。连长指导员都以为我已伤亡,但到敌人第三轮炮过后,我却突然跃起,跑回了坑道口内。他们喊呀叫呀,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有人帮我解开水桶带,不让水流掉。我拍打着身上的泥土,瞅瞅没有受伤,才有气无力地说出一句话"没事,没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魂不付体。

这篇回忆录并不是一味渲染自己的英雄主义,也写了很多“私心”和个人生活安排,但这正好说明了回忆的真实性,说明志愿军战士也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歌曲的听众只有细节上的差异,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一条大河”能从数亿人的心中淌过,凝成国家的形象:

我是52年12月立功,53年12月入党,56年5月提干,并授予准尉军衔。54年时在辽宁壮河县治海建营房,55年修建永久性国防工事。从51年入朝开始学医务工作,先到连饭堂做卫生员,后到营卫生所做医士工作,55年到师卫生营集训。同时还做过一级文书,团司令部保密员,专管各军事机关发到团部的机密文件。
58年2月部队要动员一批属转业对象的军官去北大荒林场,我一营参谋长陈春方携爱人已先去了。一个月后,他回部队作情况介绍报告,全团尉级以上军官都参加,动员加主动报名。当时有很多人报名,如良圻乡良村大队玉间村韦树灵去了,现在还在北大荒林场。他是军事排级,怕不服从作复员处理,无法找到工作。而我们技术兵如汽车、卫生、通讯、文教等这些人大都是准尉,就是国家不安排自己也可以自谋生计。所以我和湖南的、四川的、广东的、柳州的、宾阳的共十多人向领导表示:去北大荒是不想了,回原籍能吃大米饭,不用长年穿棉裤。结果我就作复员处理,发给生产资助金422元8角5分。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也不是想用志愿军战士的牌位去压倒龙应台,我承认,在大多数场合龙应台同学看问题的高度、深度都不算太差,比起大陆大多数文宣人员来说可以说是压倒性优势。前一阵子我就在微博上转过她对阶级矛盾的分析:

她对香港体制的抨击,烈度不次于左翼青年:

然而,知道阶级矛盾的尖锐,却反对革命,反对被压迫的人使用暴力夺取正义,开创新时代,甚至反对任何人号召同胞一起去斗争,这就是龙应台的短处,或者说她的落后性。我也承认一条大河的风光很美,“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气氛很甜蜜,但如果只宣传丰收和悠闲,不向人民宣传敢于流血保卫果实的必要性,甚至不宣传流汗是丰收的前提,丰收和悠闲又能享用几日?龙应台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宣传方式,培养的只能是一代貌似有善恶观的“成年婴儿”。

在《我的祖国》只敢听第一段的情况下,龙应台和她代表的港台文化依然能对大陆的主流官方文宣保持优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官媒只唱第二段和第三段——说起现实就是号召大家发展实体经济,勤劳致富;说起革命史和对外关系就是说我们无畏敢死,兵精粮足,无惧任何挑战。唯独不谈共同的利益如何体现,如何让普通人觉得这个社会值得去流汗乃至流血。结果,宣传越高调,越显得头重脚轻,心虚气短。我前几天恰好写过一个回答:

如何评价现在大规模的纪念长征活动?

现在宣传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从央媒到地方,从军队到民间团体,对长征的纪念几乎可以总结为三个词:“比惨”、“斗狠”、“猎奇”
所谓“比惨”,就是说长征多么艰苦,沿途战斗多么惨烈,各地的红军陵园有多少尸骨云云。最近很火的那个做选择题的小游戏也属于这个范畴。
所谓“斗狠”,就是像题主说的那样,片面夸耀泸定桥、娄山关、金沙江上的战功,说红军战士有信念,有勇气,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那些废柴军阀。
所谓“猎奇”,就是一路上和牧民酋长搞外交,和活佛聊天,打土豪吃肉,用了什么奇谋诡计骗过敌人,又在何处缴获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以至于得出“天助我也”的潜在结论。
……所有对长征的纪念如果不从这一点出发,不谈红军带来的公平正义和发展机会,不谈阶级斗争激发出来的民众力量,最终都会沦落到封建王朝的颂歌水平,最多也就是陈胜吴广式的小资产阶级奋斗史,还不如《红与黑》有教育意义,不如方腊演讲的境界高。从这个角度说,拥有现代民权意识的读者厌恶当前纪念活动的主基调,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理解。

官媒敢唱两段,龙应台只敢唱一段,为啥龙应台还能占上风?因为这第一段固然有“小确幸”的成分,但也是国家正义性的根源。革命也好,执政也罢,目标都是为了普通人生活好,有奔头,有享受。但在数亿人口中讲清楚个人利益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可不是唱一首歌那么简单,1956年的歌词如果没有土改当背景,“风吹稻花香两岸”恐怕也不会激起那么多共鸣。今天的社会比当年复杂百倍,协调普通人之间的政治利益需要民主制度,联合普通人之间的利益需要社会主义。而这两条都是不能细说的……所以,一旦离开舞台走进社区,官方宣传就把第一段歌词的内涵略过去了,后面的宣传自然会变成空中楼阁,当然会让幼稚的龙应台压着打。可见这责任也不能全怪宣传部门。

知乎莫多谈时事,时逢苏联解体25周年,转一首苏联老歌吧,和《我的祖国》异曲同工。


从哪里认识祖国 (马尔克·别尔涅斯演唱(中俄文字幕MV)—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3MzUxNTI=.html

你从哪里认识祖国?
从教科书插图本上,
从忠诚的战友们身上,
他们生活在你身旁。

也许祖国从这里开始:
从母亲教我们歌唱,
从誓死捍卫的那一切,
谁都不能把它损伤。

你从哪里认识祖国?
从大门外长板凳上,
从田野里一棵棵白桦,
在风中摇摆,茁壮成长。

也许祖国从这里开始:
从春天的椋鸟飞翔,
从这一条乡间的道路,
它伸向那无尽远方。

你从哪里认识祖国?
从远处的窗户灯光,
从父亲的褪色的军帽,
它一直在柜中珍藏。

也许祖国从这里开始:
从列车的车轮轰响,
从年轻时神圣的誓言,
它永存在你的心房。

【中俄双语字幕版】从哪里认识祖国(2016年祖国保卫者日音乐会)—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NjgyODU2NA==.html?spm=a2h0j.8191423.module_basic_relation.5~5!2~5~5!3~5!2~1~3~A

相关回答:

苏联解体二十五年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

有哪些好听的主旋律歌曲?

长征80周年总结之三:农民士兵的毕业旅行

如果朝鲜战争志愿军输了,会对新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可信度如何?引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user avatar   XuB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大河就是大河。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那种。


user avatar   selfishgho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呀,大河就是大河。

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

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太白

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是白

是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真的白

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是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李商隐

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

是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

是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万楚

是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王昌龄

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

是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王昭君

亘古通今,我还没见过哪个“作家”“文人”敢指着上面这些大佬们的鼻子说:“你们的大河就是大河而已”。


user avatar   MyNer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我是不想继续谈这件事的,因为龙应台在我心目中一直就没什么地位,感觉不值得在这个人身上花什么精力。

但这两天看下来,发现很多人过于实诚、善良了,以至于到了这种时候,还在有意无意为龙应台开脱。

她不是单纯的小清新,而是处心积虑地用小清新来消解宏大叙事。

她不是不懂这些红歌,而是装傻充愣以便断章取义。

她不是面对听众语无伦次,而是刻意用混乱的语言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

她不是逻辑不清前后矛盾,而是根本就懒得用一套标准。

还是那个感觉:为什么我们对电信诈骗都很清醒,对文化思想交流中的欺诈却如此大意呢?

她的本质很简单:阴冷的恶意。她笨拙的表象最大的原因是傲慢。

当听众抛出《义勇军进行曲》这个问题后,她支吾片刻,开始讲好作品不该用公式之类方法去分析。我想问问知乎上文艺圈的人,或者尝试过文艺的人,你们谁没思考或讨论过这个命题?这简直是文艺人士的入门命题,需要她在这里当高级鸡汤送出来?何况提问者问的是作者是否该有责任感,而不是让她用公式去分析。她出于恶意而必须要在形式上辩驳(而不考虑辩驳的是否是对方的观点),又出于傲慢以为可以拿个入门命题在一群港大学生面前装高冷。

想理解龙应台以及她所代表的台湾深蓝的那种阴冷恶意,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桌人兴高采烈地吃饭聊天,你说最近搞了个什么项目,我说刚刚结了婚,他说换了个好工作。而在角落里,一个人冷冷地看着这些人,她觉得这些都没她什么事,自己无法融入这个沸腾飞扬的洪流之中。她希望自己是这些所有好事情的当事人,但事实上又不是,未来也不大可能是。她很郁闷,又无可奈何。她只能诅咒、冷笑、嘲讽、添恶心。她的恶意充盈。

实际上,只要她加入进来,这一切都可能在她身上发生,而饭桌上的这些人也欢迎她进来。但她不愿意。她放不下自己祖传的鼻烟壶,放不下前朝遗老的身份,她觉得只有自己当老大,才愿意加入进来——可凭什么啊?

龙应台和她代表的那一群人,是最有欺骗性,也最难应付的一群人。他们做出支持一个中国的姿态,却实际上在抗拒一个中国的落实。

我认为到了如今这个时候,不要再因为别人一句支持一个中国,就热泪盈眶地扑上去当战友抱了,甚至还不许别人批评这个“战友”。我们有那么贱吗?

支持一个中国不是我们的目的,支持和推动是有区别的,我们需要的是那些推动一个中国实现的人。甚至统一台湾也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中国复兴的重要一环。如果打着支持一个中国的旗号,就可以如龙应台这样实行实际上的拒统,消解大陆崛起的意义,打击大陆人民的精神气质,那又有何意义呢?反而是自我沉沦。

如果说绿营是正面对打的对手,龙应台这些人就是在我们身边偷偷下毒的“战友”。

她曾经说过:台湾的可爱在于不假装伟大。此言何等恶毒,言外之意就是大陆假装伟大,其实狗屁不是。但她又不这么说,可以躲过所有正面的反驳——憋死你大陆。我觉得对此最好的一个回答就是:太监的可爱在于不假装自己是男人,你本来就不是。如果我们真的被她所言蛊惑,也去学着“可爱”,排斥任何的伟大或试图伟大的尝试,那中国的未来只能是一片黑暗。

看了龙应台的一些言论,我总是被她隐含的恶毒阴冷所震惊。她是处心积虑要从精神上摧毁一个人类的重要文明,我完全不能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这个年代,除了以大陆为主导的统一,其它的一切选项,都是错误的。不要再给那些明着与我们有某种连接或共同立场,背地里让我们消沉腹泻的人抬轿子了。

民国已死,就让它死透了,好让中国放下历史包袱,大步向前。


user avatar   hong-hong-38-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了那么多书,写过那么多字,龙应台还是不明白老祖宗那句朴实无华的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被打了脸,还要写什么「大河、稻花」试图混淆是非,实在可悲又可笑。

想做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也先掂掂自己的分量再开尊口吧。

井蛙就是井蛙⋯⋯


user avatar   zhao-ben-shan-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章本身一般般,得结合演讲来看,纯属自取其辱后的强辩,还不如我公孙永浩老师。

演讲中龙应台先是讲起有些歌能流传成经典,如果说一首歌不止是流行,而且跨时空的流行了很久,那就是经典,一首歌不止是旋律,如果你用点心的话,就会知道有时代的含义在里头。于是讲了绿岛夜曲四郎探母。

然后她就放了曾经台湾强制演唱现在听来很荒谬的“除共产朱毛”“蓝调”,意图用归谬法证明红歌蓝调一丘之貉,总体路线很明确:台湾被国民党暴力统治灌输洗脑,但老百姓还有自己的歌唱,并赋予了特殊含义;而大陆独裁压制比台湾更狠,甚至害死了陈歌辛(陈钢:?),所以被铁腕压制至今的大陆是不自由、没有经典的。而且她开嘲讽,现在的年轻人没听过当年的歌吧,你们这些校长啊,都干什么了,乃义务。

于是在梁家杰的my way后,周先生说起《我的祖国》,为什么是“上了大学师兄教的”《我的祖国》,不是义勇军进行曲不是歌唱祖国也不是当年的流行音乐,偏偏是正面硬刚美国的《我的祖国》

国民党是欺压民众,抗美援朝是打出华夏文明的尊严,高下立判!

什么是时代的印记,不是自怨自艾的小确幸,是中华文明最衰落的时代最危险的时候,那一声声不屈的呐喊和战斗的荣光。
老一辈香港人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挣扎
(我还是看刘德华《五亿探长雷洛》后了解的),自然要为强大的祖国喝彩。

你龙应台懂么?

很明显她不懂,在她的脑子里根本不明白什么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什么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对龙应台女士有过一个很有趣的认识,在她采访自己母亲时暴露的。

  龙应台:你觉得我们母女有相似的地方吗?
  应美君:有。
  龙应台:什么。
  应美君:我们都一样敢做敢当。
  龙应台:讲个例子来听听。
   应美君:中日战争时,淳安县城里住了好几千的伤兵,城里城外的祠庙都给他们占满了。他们打人砸店强买,无所不为,蛮横极了。有一天我到乡下收租回来,发 现母亲的头被强上店门的伤兵给打破了,鲜血直流,好可怜啊!我才十七岁吧!一个人单枪匹马跑到宪兵队去找他们队长理论,事情闹得很大,但是我什么都不怕, 坚持讲公理。后年还是宪兵带着那个打人的伤兵来家里道歉才算了事。

应美君女士很勇敢,我也很佩服,可为什么您能跟宪兵队理论成功呢?因为您家是地主,能去乡下收租,是统治阶层,乱兵打破令堂的头是犯上,所以您把事情闹大,能够有“公理”可讲。

那如果您是个小贩,是个佃户,是个逃难的老百姓,或者干脆来您家打砸抢的是日本鬼子,还有个地方讲公理王法么?

龙应台也一样,不要以为你的成功就是独力奋斗,你的尊严就是自己争取,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强国的小民不一定有尊严,但弱国的民众一定没尊严。

说起《我的祖国》,龙应台认为周先生是抬杠,所以她怼了回去:“你唱啊”。

全场低声共鸣,第一句踌躇,第二句纷乱,第三句团结不可战胜。

于是龙应台以“鼓掌”为名打断演唱岔开话题,她要辩解,像

@霍真布鲁兹老爷

这样的营销号也要辩解,好在又有了这篇文章。

听众开始唱时还有点害羞,零零落落的,但是旋律的优美有一种感染力,一会儿就唱开了。歌声流荡,化解心中原有块垒,坐在一旁不相识的人在唱歌时相视而笑, 是多么美好的事,我于是让大家合唱的时间拉长一点,虽然演讲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让我惊讶的是,原以为大陆人之间会有代沟——也许年轻人不太会唱,但是发现 年轻人一样纯熟地唱;原以为港人可能不太会,发现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厚颜无耻令人咋舌现在是信息时代有视频为证,不是你空口白牙就能颠倒黑白的,是龙应台让大家合唱,还是大家主动唱?在昂扬的歌声中,她那仓皇的笑声是多么无力!


岔开话题后,龙应台再次讲起建国后大陆人承受了很多磨难,直到邓丽君进来才拯救了苦逼的大陆人,经典战胜了“强权和压迫”,于是干脆被忍无可忍的听众一发《义勇军进行曲》呼你熊脸

当这位直爽的年轻人拿国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后,场内先是哄笑,然后是热烈的掌声,此时龙应台已经是左支右绌,词不达意了,可以说她的演讲,完全起到了反面作用。

一首歌,在不同的时空里,撞见不同的记忆,就产生不同的情愫和意义。在港大大堂里一千人坐在一起唱歌的那几分钟,在当下的情境里,唱 的就是大河波浪,咏的就是稻花白帆,歌所带出来的个人记忆当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恋,可能是家国情怀,可能是某种不堪回首,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简单美 丽的旋律;那是非常纯净的几分钟。

歌的意义会转换,歌的温柔力道强于刀剑,正好是我整个演讲的核心。

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罢了。

重复一遍你的演讲词打你自己的脸,如果说一首歌不止是流行,而且跨时空的流行了很久,那就是经典,一首歌不止是旋律,如果你用点心的话,就会知道有时代的含义在里头。

你的新文章里也说,演讲的最终目的,其实不在于讲,而在于倾听。
龙应台女士,你倾听了么?

龙女士,你说年轻人不知道传统戏曲是悲剧是断层,那你不知道何为孔孟何为华夏何为家国天下,又算什么呢?
PS:这个可怜的人啊,说实话,在大家探讨中国这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关心2016年世界要往何方转向时,她还在纠结“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实在是小家子气。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刀光剑影是事实。

大河也确实是大河。

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乌克兰遍地的向日葵和湛蓝的天空就像他们嗯国旗一样,如果不是在城里能看到魔鬼身材天使脸的妹子,我简直以为在看屏保桌面,但是如果沉静下来,听听看有没有70年前草原方面军的t34在普罗霍罗夫卡的疾驰的引擎声,坦克兵的歌声,管风琴的轰鸣。战斗民族的骁勇善战和桀骜不驯的热情在这片平原上尽情抒写。

没有感情的时候,向日葵就是向日葵,蓝天就是蓝天。能想到的,可能是找个二毛妹去干一发。

确实大河就是大河,麦浪就是麦浪。没有灵魂的人看这些就是真的单调,挺诚恳的。

我们看到的长江波涛滚滚,70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我们看到林海雪原一片茫然,70年前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成昆线上的铁道兵的无名冢,长征途中大渡河上的铁索连环,琼州海峡对岸的娘子军,重庆渣滓洞里的死囚,对于我们来说,这不只是大河,这是我们的灵魂。

这歌声,就是这样,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成为最坚硬的战士。这可能是龙应台最不喜欢的地方。

毕竟,就是这些战士,把她这个土匪,赶出了大陆,剥夺了她的财富地位。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河是不是大河

稻香是不是稻香

都没关系的

猎枪还是猎枪就好了


user avatar   ying-tou-xiao-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台湾媒体强横的造谣能力面前,我只能拜服。



亏了还有知乎大号帮龙女士辩护,哎,要说心疼深蓝,果然还是得往海峡西岸看。

龙应台以及她所代表的清新蓝(这词是我自己发明的)已经越来越像当年的HTC一样,我们觉得她对待大陆太傲慢,海峡的另一边觉得她是“亲中卖台”,一样事物到了如此人人喊打的境地,不死还等什么...?

不得不说台湾蓝营,尤其是“反共”深蓝,大有已经扶不上墙、朝不保夕的迹象。

另外,看着他们群魔乱舞,诸位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观赏HBO大剧的感觉?




     

相关话题

  有哪些很燃的 BGM? 
  香港国安法表决通过,对香港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立陶宛将大陆拒收的朗姆酒加价数倍转卖台湾,此前还发生过哪些类似案例? 
  为何有的人总会被台湾人感动? 
  网络上认识的台湾男生是什么样的? 
  香港地铁是不是世界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教科书?为什么? 
  任天堂的游戏配乐在业界是什么水平? 
  造一种适合小手的钢琴,不损失音色,可以吗?能否用电子设备完美模拟钢琴? 
  大陆为什么没有发生抢购卫生纸的现象? 
  乌克兰很强吗?俄罗斯都已经打了快二十四小时怎么还没打下乌克兰首都?俄罗斯还要多久才能完成作战目标?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冰与火之歌》中的奈德·史塔克?
下一个讨论
中国版的《你的名字》会是怎样的?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