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吴尊友解读「奥密克戎导致死亡人数超过德尔塔」,称「我国新冠病死率低是因为采取多项措施」?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说的这些不是常识吗?脑子正常,信息获取能力正常的人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当然了,病毒同盟军只会嚷嚷“50岁以下打了三针疫苗的人死亡率极低,而其他人不算人,只要不死也不会有任何后遗症,所以必须开放共存!"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1月沈阳疫情1号病人尹老太最终因新冠并发的急性腹膜炎死亡,最后没有计入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这也许就是国内新冠死亡人数低的原因之一吧。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UCLA的博士、教授,SCI几百篇,CDC首席科学家,被指指点点,各种批驳。

看来我国的教育水平太高了,人均博士。

按照一线城市博士平均薪酬可以到29000+,全国平均可以到15000。

我是觉得房价和房租都还可以再涨涨。


user avatar   ma-jian-zhou-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最严重的已经不是上海的疫情了,比疫情更严重的事情暴露出来了:1、上海实质性封控期间为什么发放通行证多到堵车?多到麦德龙都要关门?是腐败还是特权?2、最为中国排面第二的国际大都市基层管理为何如此薄弱,甚至于连普通老百姓的物资供应都无能为力?是不想做还是做不到?3、意识形态鲜明,路线鲜明的抗疫为何执行摇摆不定?和深圳对待疫情态度天差地别?是内部还是外部的问题?

最后《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百度百科


user avatar   jzy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Omicron仍然不能松懈

英国、澳洲等地在执行宽松防疫政策带来的结果都是近期住院率和死亡病例的增加,尽管身在国外的几位朋友都表示感受一般,但数字却也是实打实的。

国外的除了较高的疫苗接种率,还有本身人群大多感染过既往的病毒,存在一定的免疫力,比如英国全民中约有39%就是感染过新冠的。

这一点是我国不具备的。

群体没有大面积的感染过,再加上疫苗的情况不如欧美国家,倘若不加管控,香港的例子可能就会在内地更大程度的上演。

所以尽管国内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国家仍然坚持“清零”政策,这是对普通民众的保护。

此外,中国的重症率、死亡率低,也源于我们国家比较积极的干预政策。在发热门诊一级就直接筛查确诊,随机进入到医疗干预。

这样做可以更早的提升对疾病的救治,避免恶化,从而降低后期对医疗系统的负担。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都粗略的预测过如果发生医疗挤兑,压力是如何。当然,这仅是对医疗系统的测算,对于经济等的影响就不在我的领域了,所以也仅是提供给大家参考。

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其实对于疾病的承受能力是比较差的,而往往穷人又是最难得到完整救治的人群,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一旦大面积传播,对当地的健康状况是十分致命的打击。

从这一点来说,不松懈防控,是对大家健康的负责。

传染病,不仅仅看“会不会死人”

我们也同样要看到,一个传染病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它所带来的感染的最终解决是什么。而是要看到“能传染多少人”、“能造成多大影响”。

举个例子,在战争中,我们有个术语叫做“非战斗减员”。就是战士因为非战伤的因素而导致不能参加战斗的情况。

非战斗减员不仅会减弱战斗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加后勤负担,造成连锁效应。

战士减员了,要安排后送、协调运输油料,要投入卫生勤务,要增派一线人员,要协调后方的安排等等。这样反过来,又导致在一线的战士的人均补给降低,进一步降低战斗效果。

所以一个非战斗减员,可能导致后勤产生更多的压力,但与此同时,并没有产生战斗的效果。

所以,针对传染病防控、防原子武器、防生化武器等可以导致大面积非战斗减员的(传染病导致非战斗减员的原理不用说,防原防生化是为了降低次生灾害引起的减员),一直是军队十分忌惮的,也是投入重金研究的内容。

同理,我们虽然看到Omicron的重症率降低了,但因为其传播很快,能够短时间内感染很多人。对于经济发展这个“战斗”来说,大量人员的减员,会降低整个体系运转的效率。

并且,因为大量人群感染,医院爆满,尽管可能大多数就是要挂挂水,吸吸氧,但对医疗系统仍然是巨大的压力,这样必然会导致其他疾病的救治跟不上,导致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这并不是短时间的现象,因为人群感染入院,导致病人不能得到即时救治,延长医疗等待时间,进一步导致更多感染和次生问题。近期英国NHS系统出现医疗等待时间创新高就是一个典型的反映。

尽管NHS的治疗一直要排队等待,但近期这个等待时间再创新高,这里引用一下答主 @一一一一 的数据,

病人不能即时入院治疗,那么就会要家人投入更多的照顾,也就进一步加重了“减员”。而因为病毒在社会面的传播不阻断,人群之间反复感染,导致越来越多“减员”,体系的运转效率就会一直处于低水平。

我们常说,流感也会传染,为什么流感没产生这些危害?

因为没有哪个流感R0可以达到9,能够短时间内感染这么多并且可能产生医疗挤兑。

所以,我们假设Omicron重症率低,是基于很多前提,比如疫苗接种率高、医疗系统还能正常运转、相关防疫政策仍在实施等等。

这一点,流行病学家的数据不会骗人。

我们也要警惕医院感染

在之前的回答中,有的网友会建议:我们可以建立一批专门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然后其他医院正常接收普通病人,这样就避免了医疗挤兑。

实际上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

这里有个概念叫做“院感”,也就是因为医源性因素,导致传染病在医院内部传播。

医院病人的免疫力都很差,并且医院环境又存在大量致病菌。在这种环境下凭借Omicron这样的传播力,医院内部一旦大面积传播,会很快击穿医院的医疗能力。

举个例子,老年科、肿瘤科、血液科、放疗科、ICU等科室,在感染Omicron以后,可能肺炎显著加重需要呼吸机治疗。

但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我们三甲医院的呼吸机,也支撑不了多个科室这样大范围的呼吸机需求。更别说其他科室可能出现的加重病例。

而因为社会面的传播不阻断,即使新冠患者集中在专门的医院治疗,只要社会面仍然有病毒传播,那么病毒进入普通患者的医院就是必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疫情以来,每家医院都如此严格的管控新冠病毒,病人住院要核酸报告、要流调,陪护只让固定一人等等。

因为医疗系统都非常清楚的知道,一旦院感发生,就是不可控制的。

而从患者角度来说,自己来医院可能只是来做个胃肠镜检查或者开个小手术,结果还感染了新冠,导致一些症状甚至影响疾病的正常诊疗。

按照中国的医患关系现状,我想没有哪个医院的医疗科可以承受这样的投诉量。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的选择,既是基于我们对Omicron传染性的判断,也是基于我们自身医疗系统现状的认识。

在各种声音,各种言论在网上不断带节奏、不断鼓吹不同政策时候,国家仍然鉴定的执行清零政策,这可能是我们损失最少的一种选择。

但选择了一种道路,就肯定要付出一些代价。

这很难受,但更难受的是现实如此。


user avatar   ming-jing-mo-x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香港的数据,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大概是千分之七。一千个人里面挑七个弄死。

大陆这边好死不死组织群众打了多轮疫苗,已经能有效地降低致死率,这数据对比得我都想去打第三针疫苗了:打完三针的比只打两针的致死率再降低一个数量级。

再加上我国没有造成医疗挤兑(上海除外),以及统计上没有直接因为新冠死的人不算数,我国的疫情死亡人数比例较低。


动态清零是我国唯一能选的路,但执行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群众的切实需求不能死板,否则搞得群众疲惫心生反感,反而不利于清零的执行。

0.7%的致死率,十亿人里面能死出去七百万。就算我们防控到位就算我们疫苗到位,去个零,也要死七十万人。

想想都害怕,一定必须把动态清零坚持下去,但也一定要吸取之前死板执行过程中导致群众间接死亡的教训。


user avatar   wang-ping-2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坐在象牙塔沐浴了两年保护的各路“科普作家”,天真的以为:

1.所有人都会很自觉的去打疫苗。

2.感染了,轻症的人会很自觉的自己隔离在家。

3.隔离在家的人,领居们会很自觉的为隔离的人提供帮助服务,提供买菜,倒垃圾。

4.老板听到员工隔离,会积极主动的让员工在家里,工资照发。

5.全中国都是能居家办公的公司。

6.员工会诚实的告诉老板自己感染居家,而不是偷懒。

7.轻症患者会很自觉的在家等到康复,没有康复,就算再发烧,再流鼻涕,也不会去医院。

8.现在我们国家医院看病的人太少了,突如其来的新冠患者可以畅通无阻的去医院排队,挂号,拍片,而且现在医院里拍片不用排队。

9.所有的新冠患者都会自觉的戴口罩,不和任何人接触。

嗯,对,就是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以上所有理想状态,都能满足,所以我们可以拥抱开放,与病毒共存。

一旦以上不存在,科普作家们又可以调转枪头,开始写上海日记,长春日记,吉林日记。

现在的文章只要稍微改动一下,取个反,意思立马变了,但是流量不变,收入不变。

嗯,我也羡慕这样的工作


user avatar   xxx-23-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冠疫情只信张文宏,张文宏讲真话,其他的都是骗子!

mmp,真的希望疫情过后可以将造谣者就地正法!


user avatar   lllllzs-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90-98-76-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爸妈,庸医的最高境界。

我爸,南大生物系毕业,正高,研究方向是香烟烟气致癌性,然后每天一包烟。

我妈,上医大公共卫生系毕业,副高,研究方向是各类食品添加剂。目前三高,关键还不肯吃药,看着那高高的血糖,我担心的要死。对了,满满一箱的零食,高油高糖的那种。

家庭2个洁癖我从小生活在无菌中,结果抵抗力很差,经常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2个教授会说看医生吃药没用,叫我多睡觉多喝热水,拉肚子拉干净饿2天就好了。

感觉学医的的确是挺无情的,看生死很淡薄,小时候有点伤心。




     

相关话题

  你觉得现在性病的患者多吗?我觉得很多很多。因为几乎每天都有性病患者来看病。。。? 
  如何看待意大利媒体泄露封城令,大批民众在法令生效前离开?现在情况如何了? 
  为什么有的人无法接受科学观念,对健康流言深信不疑? 
  意大利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超 3 万例,当地医疗资源够用吗? 
  怎么看待美国发现首例超级细菌? 
  阿德莱德大学研究团队宣称发现中草药对治疗癌症功效强大消息是否属实? 
  如何看待韩启德、饶毅、王立铭发起的科学和医学公共传播基石奖?有哪些亮点? 
  如何看待《柳叶刀》发文称不支持普通人群接种疫苗加强针?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超 300 万,确诊病例仍在快速增长,结束这场大流行为何如此艰难? 
  「留学生青岛隔离期间收获爱情」遭质疑有剧本,真实情况如何?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人可以大致计算一下伪史论者所认为的伪造古希腊文明的成本?
下一个讨论
2022年这波疫情过后,上海的房价会大涨吗?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