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的内脏器官都是心脏、胃、脾在左侧,肝脏在右侧,狭长的胰脏紧贴着脊柱在居中偏左的位置:
但有些人的内脏则不一定按照这个规律生长,他们的内脏器官可能完全和绝大多数人位置相反,如同镜像一般,所以因而得名镜像人(Mirro people),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人是意大利外科医生、解剖学家马可·塞维里诺(Marco Severino),当时是1643年。而直到1788年,伦敦亨特利安医学院(Hunterian School of Medicine)的马修·贝利(Matthew Baillie)才首先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性描述,并用拉丁文将其命名为Situs inversus(内脏异位)。
“镜像人”的发生概率大约为1/1-5万活产儿,所以还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一定是某种固定的机制引导人类胚胎的内脏器官按照固定的规律排列于体腔之内。
那么我们不妨从胚胎最早出现“内脏”时说起
胚胎最初的形态类似于一张饼,虽然非常简单,只有多层结构,即胚层。随着外胚层拉着中胚层向内侧卷起,黄色的卵黄囊被一同卷入蓝色的腔体内。
从这时起,胚胎就从“烧饼”变成了“肉卷”,“卷”以内的就是最初的内脏了。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看到,所谓的内脏非常简单,体腔内部是相对非常宽敞的。从侧面看是这样的:
这跟黄色的管子未来将会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是的,肺也是这根管子上长出来的)。
我们从正面看一下这根管子:
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不仅这根管子会不断延长,这跟管子上密布着的各种Bud(芽),如肝、胰的芽未来会萌发成巨大的消化腺——肝脏和胰腺,用于分泌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所以体腔里面曾经非常充裕的空间会逐渐变得拥挤不堪。
为了安置好这些逐渐增大的器官,就一定要按照规律进行排列,比如一些大号的消化腺和膨大的胃就要往边上靠一靠,不断延长的管子要盘起来节省空间。
既然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那么这些大号器官(尤其是胃、肝)完全可以随机排列嘛,为啥一定是胃右而肝左呢?甚至来自于中胚层的脾脏也要在体腔内靠左排而不是靠右呢?
我们常把看似凭空出现的东西说成“大风刮来的”,其实内脏的这种规律排列,也是“大风”刮过去的。
1933年英国作者Kartagener报道了一些特殊的患者,他发现这些病人非常特殊,同时患有鼻窦炎、支气管扩张、不育和内脏异位这些似乎完全不相关的疾病。并用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Kartagener综合征[1]。至于为什么这些病人会同时患有这些完全不相干的疾病,Kartagener本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1976年,Pedersen在《nature》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揭开了Kartagener综合征神秘面纱的一角。他发现问题出现在纤毛上! [2]
什么是纤毛呢?
简言之,细胞上一些细小的“毛”就是纤毛(Cilium)。比如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纤毛,通过定向摆动帮我们把呼吸道内壁上的粘液、脏污向口腔拨动,以维持呼吸系统的健康和清洁。如果长期吸烟,烟气可能会影响到纤毛系统,这种呼吸系统的自净机制就损伤了,患者可能要经常咳嗽才能排出痰液。久而久之可能引起支气管扩张。
同样的,鼻粘膜表面也有一些细胞具有纤毛,帮助我们把脏东西排出去。如果没有鼻粘膜纤毛,脏东西堵塞在鼻窦中就可能诱发鼻窦炎。事实上,精子也有纤毛——小尾巴。
如果一个人因为基因缺陷导致全身的纤毛都出了毛病,那他可不就会同时患上鼻窦炎、支气管扩张、不育么!
1976年,随着显微镜技术的进步,Pedersen终于发现这类患者的纤毛结构出了问题:
所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开始将Kartagener综合征称为纤毛不动综合征(Immotile cilia syndrome)[3]。
那么纤毛出了毛病会导致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和不育好理解,为啥还会内脏异位呢?
因为胚胎体腔里面也有纤毛,他会定向转动产生体腔内部液体的涡流,把引导器官发育的蛋白质定向“刮到”一定的位置上,通过体腔内部引导蛋白的不均匀分布诱导器官往固定的方向生长。
所以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在胚胎发育期间内脏器官的生长位置基本上是随机的,有可能和绝大多数正常人一样,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所以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心脏位置、腹腔脏器位置正常和不正常的四种搭配组合。
要说对警察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便衣警察》了,再加上欢哥那一曲激昂慷慨的少年壮志不言愁,今生都难以忘怀。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这一首歌词,短短几行而已,却写尽了中国公安的风采,是对人民警察无悔付出与牺牲奉献的最好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