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今的状况,是我最担心的情况:
两种路线摇摆不定,最终两头不讨好。
上海去年精准防控做的不错,这点不应该否认。
在零星出现的疫情面前,精准防控的确能兼顾防控和日常生活。
但是疫情蔓延到一定程度后,流调大概率是跟不上的,防控策略也应及时调整。
坚决抵制所谓“一刀切”的策略,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一刀切”?
更严重的问题,是上海疫情防控策略上的分歧。
就我个人感觉,执着于精准防控甚至想搞“共存”的,在上海应该不是仅有一两人。
但是在中央坚定动态清零路线后,这些人又不敢公然反对,结果折腾出四不像:
既做不到彻底清零消除隐患,又在不断的检测中消耗基层的执行力;
既没有做到控制疫情不外溢,又没有彻底放开方便日常生活。
最终的结果,同为南方特大城市,上海与深圳的对比大家也都看到了……
只希望上海尽快控制住疫情蔓延,再多拖一段时间,疫情可能会迈过难以控制的拐点。
对于执着于共存的人,我只想说几点简单的事实:
美国疫情死亡已经突破百万,香港这波疫情死亡人数已经占总人口千分之一。
即使不考虑医疗资源挤兑的问题,换算成大陆要死多少人,我觉得不需要多说……
即便是考虑经济,同为外向型经济体的越南正是典型的例子。
越南对原始毒株的早期疫情防控相当优秀,趁着中美贸易战的东风大量吸收外资,经济取得了高速成长。
然而Delta疫情防控中,越南南方城市出现漏洞,最终一溃千里。
疫情失控后越南的生产生活秩序收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速度也一落千丈。
越南2021年三季度GDP同比下降6.17%,是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最差经济表现;
越南2021年全年GDP仅同比增长2.58%,创下近36年来(自1985年以来)最差增长表现。
某些人总想着拿疫情防控换经济发展,但结果可能是两个都保不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3月12日,深圳66例,上海65例;
3月25日,深圳2+1例,上海29+1580例。
昨天某网红说“社会面在减少”;
今天上海38+2231。
不看广告看疗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月27日更新:上海终于封城了(封半个城也是封)
上海发布3月27日20:30消息:
3月28日5时起,我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第一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先行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1日5时解封。同时,浦西地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封控管理。
第二批,4月1日3时起,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
我是上海人,我现在在上海,我希望上海尽快封城。
—————————————————
很多朋友在问,之前的上海的精准防疫很厉害,都可以精准到一家奶茶店作为中风险了,怎么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其实道理很简单,之前上海精准防疫做得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支3000人的高素质高学历,专业又敬业的流调队伍。
这支队伍,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上午8点发现确诊病例,第二天天亮之前,所有和这个确诊病例的密接,次密接,次次密接全给你找出来。
举个例子,去年11月25日,上海发现3例确诊,到26日上午8点,密接182人,次密接337人,次次密接54759人,全部给你找出来,连核酸都给你做完了。你说这支队伍牛不牛,你说这疫情防控精准不精准。
但是,这只3000千人的流调队伍再厉害,他们的能力也是有上限的。对于一天3个确诊,他们没问题;对付一天2000个确诊,他们怎么办?
好比香港飞虎队很厉害,对付再厉害的悍匪,也没在怕的。但你让他们对付中东成千上万的恐怖分子,他们也要歇菜。
这一波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太快,又是多点并发,流调队伍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也跟不上病毒传播的速度。你不相信?之前上海发布每天都会公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的行程轨迹,还很自豪的说排查了多少密接和次密,现在你看他们还发布吗?公布不了了,两千多个人阳性,这怎么来的及?
等到上海手里的这只王牌流调队伍歇菜了,发挥不出作用了,剩下的防控水平和防控队伍的素质也就和全国没有太大差别了。
你张文宏再厉害,再运筹帷幄,再神机妙算,你也扛不住基层队伍的拉垮。上面决策再高明,下面执行不到位,全白搭。
说是小区封锁,居民照样隔着栅栏和菜贩买菜接触,菜贩不带口罩,好多老年人口罩也不戴,防疫人员没人管也没人问,甚至参与封控的保安,自己口罩都不戴了!这不,这两天爆出来,好多菜场沦陷,然后这群封闭小区的老年人直接跟着倒霉,好几个阳性了。
你能相信?在已经封闭隔离的小区里,还是第一轮第二轮全阴的小区里,封了几天以后都能有好几个人感染?
说是人文关怀,也不是照样有人因为小区封闭看不了病,有人照样因为医院封闭,得不到抢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之前精准防疫,模范生的上海,如今成这个样子。因为他只有一招鲜,就是那支流调队伍。其他方面,尤其是基层防疫能力和水平,并不会比其他城市好多少。一旦流调队伍发挥不出能力,上海的防疫水平也没有特别的了。
所以,事已至此,我希望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的上海,尽快学习其他城市:封城。
上海如今的情况应该是已经隐藏传染个把月了,让我更加确定张文宏这个人属于做事不行嘴炮第一的典型代表,各种最后一波,倒春寒的奇葩嘴炮就是这么个结局。
已经做不到应收尽收了!!!
Part 1 病患求助
1.1徐汇菜市场
1.2 浦东北蔡
1.2.1
1.2.2
Part 2 外地驰援
据其他平台信源,苏州、无锡在紧急筹建方舱(苏州2个,无锡1个),力争下周一开始接收魔都病患。
Part 3 “集中救治隔离点”现状
3.1 嘉定区体育场
3.2 瑞金北院等医院改建的隔离点
走廊+行军床是标配
3.3 君爱康复
3.4 不知名隔离点
3.4.1 说实话我对这条是存疑的(但是我找到了其他信源交叉印证,见3.4.2。)
20人一个集装箱(活动板房?)发生在2022年的魔都???我朋友在越南的隔离条件都比这个好,越南起码还5个人一个活动板房呢!!!
3.4.2 这个例子是某患者自述
Part 4 应对策略
目前医疗资源明显过载,阳性人员不能及时应收尽收,延迟个三到五天比较常见。考虑到方舱(集中隔离收治点)条件也很一般甚至有些恶劣,阳性人员若接种过疫苗,没被接进医院也不必太焦虑,自己在家服用药物(如果有),多喝水多睡眠,缓解症状,调节心态,不失为当下困境中的较佳策略。
Part 5 横向对比
魔都宣传做得好,天天邀功说自己承担了多少入境。其实别的口岸城市也没拉垮。今晚《新闻联播》里两条新闻连续出镜的广西小口岸跟魔都相比,人均承担量比魔都高得多:
折算下来人均承担量:200万/2400万=0.83/10万人
广西小口岸的担当:3.6万/13万=2.77/10万人
究竟哪个地区为防疫付出了更多?欺负小地方没资源为自己宣传?
谢邀。
搞试点?
一个地级市的防疫政策有任何明显调整,例如封不封城,都得交给上头拍板。
上海这个直辖市更是如此,上海的防疫政策决策权肯定是直管的。
这种直管的意思是:你平时可以有自己的小特色,例如“精准防疫”之类的;但一旦疫情数据出现重大变化,你的决策权就会被拿走。
地方上只负责报数据和预案,一票否决权和最终决定权都在上头。
所以我现在觉得最奇怪的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疫情外溢,一票否决权在哪里?
一句话就能让上海转入封城,这句话现在在哪里?
而且很多文字细节怪怪的。
把新增病例数字划分为“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这是上海地方的标准。
为什么央媒在照搬地方的口径?
我觉得上下都有人在闯关,根本原则是保经济。
方法是把“感染者”拆成“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两类。
没拆开之前,公众对新冠的概念就一个:“有没有”。
感染了还是没感染?感染了就是有疫情。
现在这一拆,就能把新冠、尤其奥密克戎给“普通化”:不是有没有,是“病没病”。
感染了不再被认为是有疫情,起码不是需要调整社会治理措施的疫情。
重点在有没有病征。
如果没有病征,单纯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构成疫情。
这波,这波跟国际接轨了。
是不是这条路线,还得观察。
我是没资格决定路线的,但不管最终是清零还是躺平,我就一个希望:
下决心要快。逐二兔者不得一兔,犹豫就会败北。
如果选择清零,那上海现在的措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疫情外溢(昨天小500例是在上海之外发现的)。
外省市可是在严格执行清零,人家没有什么“无症状感染者”一说,都视为确诊病例,防疫成本巨大。
要下重手就要快,不能用一堆城市的频繁高强度响应来换上海的半开放。
如果要躺平,那全民强制疫苗、基层医疗网点、预测传染模型、有病征感染者的响应方案,在哪里?
我国多数地区的基层医疗体系很拉垮,农村尤甚,很多人看病都是往中心城市跑。如果传染数量一爆发,不要说治疗,连拍片子都能把医院拍崩。
这种后果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了,医疗资源挤兑,崩的反而不是新冠患者,而是ICU里的、要做透析的、要动手术。我国常规医疗资源都算紧缺,有没有能力应对这个峰值?
如果没有全民强制疫苗和基层医疗网建设,那就不可能有躺平,只会脑后勺直接砸地上。
现在口号换成了“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效果”。
具体的目标、机制、方案到底是什么?
破城中租界易,破心中租界难。
最坏的情况,就是上海根本无法清零了。
不仅无法清零,还有可能带崩全国。
控制不住不是因为上海清零无法实现,上海严控有人会没有饭吃,深圳严控同样有人没有饭吃,为什么深圳已经快清零了?而且深圳的清零难度比上海还大,既要外防香港输入,又要顾及到深圳有很多工厂,工厂本身就很容易造成传播。深圳可以类比澳洲的墨尔本,工业人口比较多的情况下清零难度本身就上一个台阶,封锁就意味着工厂作为潜在的超级传播场所得关闭,工人就得停工。
控制不住其实就是因为上海有些人根本就不想清零,想的话就不会放任阳性病例把病毒从上海传播到半个中国了,想的话就不会在民生受到严重影响,小生意因为疫情纷纷关门的情况下,还坚持所谓的“精准防控”。上海这是既不精准,也没防控。同时期爆发的深圳,已经快清零了,看地铁里上班族的拥挤程度,说明打工人的生活也快正常了。
和上海最像的例子就是越南的胡志明市,其次就是澳洲的悉尼。都是以一己之力带崩全国的例子,而且是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有能力且已经实现清零的情况下。
其实某位网红医生并不是今年或者去年才想与病毒共存的,可以找找他当初对“大巴林顿宣言”的评论就知道了,那还是川建国把新冠叫做流感,并且没有疫苗的时候…
相信我今天不更新祖传三张图,大家也能看出来上海的疫情有多糟糕了。
昨天我说上海的总感染人数周末会破万,没想到今天就差一点点就破万了,明天破万已成定局。
我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个累计感染人数?要知道,每天新增的病例,都像是天上的大雪压在茅草房顶上,一点点的累计,不知道那天就塌房。
对,就是茅草房,相对于中国的人口数字,我们的医疗体系的承载能力就跟茅草房一样脆弱,经不起大风雪的。而且上海已经算是全国医疗体系的顶峰了,但对于这种不断累积的疫情,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也只是早几天塌房和晚几天塌房的区别。
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加固这个茅草房,比如建方舱,分担茅草房的压力,抽调其他资源来加固房屋,但前提是,在塌房之前,不要在下雪了,然后等着雪化。如果这边一直在加固,然后雪不停,早晚还是要塌房。
但实际情况是雪一直在下,而且越来越大了。
看看这每日新增数字,都不是曲线爬坡增长了,这算啥?逆向跳水式增长?我们的茅草房,还能扛多久?已经出现了医院无法接收患者的情况,东方医院的护士死亡事件已经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而作为未来天气预报的一个参数,新增病例在隔离管控去的占比,也是再度出现了下跌。
这意味着我们在毒圈外发现了很多病例,而这些病例势必会在未来带来更多的新增病例,最少未来几天都不会有好转。
那到底是哪里的毒圈漏人了?
答案是浦东新区。
我们知道这次疫情开始浦东新区从开始病例很少,到后来居上,到今天已经是一枝独秀了。
今天上海总计新增2269名感染者,然后光浦东就占了1914名,超过全上海80%的新增病例。可以说浦东已经成了整个上海的疫情中心。
看着今天新增的病例年龄里,有1岁,3岁的孩子,还有更多的,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真的太让人忧心了。一老一小一直是这次疫情中最让人担忧的群体。而偏偏是这两个群体疫苗接种率不高,一方面是太小的打不了,一方面是太老的不想打。上海已经是全国疫苗接种的典范了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如果放开了,想想后果会如何?
刚刚发布会反馈,邬惊雷说苏州的方舱跟上海没关系,我们自己靠自己,
最后想引用大刘在三体里边的一句话: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