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新冠病毒,永远伴随人类。
将来只有两条路:
一是发明特效药。使新冠不再是一个可怕的病症。
二是不断打疫苗,是新冠在人类不构成危害。
2019回不去了!
美国及盎格鲁,人类祸根!
谢老铁邀。
白尾鹿的情况,很久之前已经八卦过了,见这里:
至于问题描述里面写的那个研究,是Penn State做的,前几天刚刚发出来,勉强算是上次事件的续集。
——请品鉴[1]:
问题描述里面说的:
研究人员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艾奥瓦州测试的鹿群中,有三分之一都显示出了感染迹象。
其实完全没有说明问题的严重程度。
简单来说,Penn State的老师们检测了爱荷华州2020年4月到2021年1月之间采集的283份白尾鹿咽后淋巴结样本。
注意,划个重点,是PCR检测,不是之前美国农业部用的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33.2%。
而且吧,划第二个重点……在2020年11月23日到2021年1月10日期间,
而爱荷华州人类的疫情曲线,差不多是下面这个造型~
——黄色高亮部分就是鹿群阳性率82.5%的区间,请品鉴:
也就是说,大概在人类这边大爆发之后一个月出头的样子,白尾鹿那边也迎来了阳性率高峰。
所以Penn State老师们的推论是,存在从人类到白尾鹿的多次spillover event(溢出感染事件)。
并且鉴于检测阳性率高达八成多,远远超过取样偏差可能解释的程度,所以在spillover之后,一定存在持续传播链。
哦对了,跑个题,老夫帮论文作者拉个旁证。
——请品鉴[2]:
↑ 以上是英国Alpha大爆发之后,伦敦某大型宠物医院检出猫和狗疑似新冠症状发病率上涨的曲线图。
橙色是人类这边的疫情曲线,蓝色则是猫猫狗狗们心肌炎的发病率曲线。两者间隔差不多也是一个月出头。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跑题完毕,咱回到主题。
Penn State的老师们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给其中80多份小鹿鹿样本做了全基因组测序。
——请品鉴:
↑ 白尾鹿样本的毒株,包括了当时爱荷华州几乎全部主流变异株,并且变异株的地理分布,也和州内各郡的变异株流行率挂钩。
所以在爱荷华州,人类身上的新冠病毒,持续多次溢出到了白尾鹿种群,
这点应该算是实锤了。
可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疑虑,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明显了。
我们已经知道,Alpha之前的那些杂牌毒株,传染性也就一般般。
哪怕对于人类家庭环境这种高危密接场景,续发率(SAR)也就不足两成而已[3]
并且人类和白尾鹿之间的接触毕竟有限,
靠着打个喷嚏或者扔个苹果就能感染八成鹿群,这种事打死我都不信,
更不要说白尾鹿的生活习性,咱们之前已经八卦过了,
所以鹿群之中显然不可能搞出什么足以一举感染八成种群数量的超级传播事件。
那么爱荷华州这突破天际的白尾鹿阳性比例,并且还是PCR检测的阳性比例(也就是说既往感染不算数),
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大伙儿还是复习一遍Vincent Racaniello老师的预言吧:
Vincent老师谈白尾鹿感染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4707078959403009受到Vincent老师的启发,咱发现了另外一篇相关文献。
——请继续品鉴[4]:
↑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发表于Nature Comm.,标题:
新冠病毒感染北美鹿鼠并形成传播
光看题目,就大概能猜到正文讲的啥了……
加拿大公卫署的老师们研究发现,
北美鹿鼠对新冠病毒易感,在实验室当中实锤可以感染,
而且感染之后还能维持鼠间持续传播链。
或者更具体地说,
北美鹿鼠感染之后的鼻拭子、咽拭子和直肠拭子都检出了具有传染性的活性病毒,
粑粑和尿液里也检测到病毒RNA,
而且病毒载量巨高。
……
鹿鼠这玩意儿,就这么说吧,就是整个北美洲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种群之一,
整个北美洲的荒郊野外,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它们的踪迹~
并且从名字都猜得到,
这货和白尾鹿的栖息范围高度重叠。
虽然咱还没有直接观察到鹿鼠感染白尾鹿的实锤,
但如果说有什么中间宿主有可能协助白尾鹿冲击阳性率八成的巅峰成绩的话,
而且吧,如果鹿鼠已经被感染的话,
那么白尾鹿什么的就根本无关紧要了。
因为鹿鼠的数量和分布甩了白尾鹿八条街,
鹿鼠和人类的近距离接触频率更是甩了白尾鹿十八条街。
甚至早在新冠病毒面世之前,鹿鼠就已经因为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汉坦热等传染病而臭名远扬了,
再多一项新冠想必也没啥压力。
关于这个话题,详见老夫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