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于新冠病毒‘共存’和致死率怎样科学计算的问题? 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第1页

  

user avatar   ke-pu-yi-lao-w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人类的历史上一直与数不清的病毒共存,完全没必要谈“共存"色变。

目前公众缺少了解的是,新冠疫情肆虐两年多,发生了无数变异后的今天,它对我们到底有多大风险?重症率、死亡率是多少?只有准确掌握了这些信息,才有可能讨论是否应该“共存”。

如发展到今天的新冠病毒在重症率、至死率上已经与早已与人类共存的流感等其他病毒相类似,我们就应该采取共存的策略。

如果依旧有几倍于正常流感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我们的动态清零就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大保障。

因此,收集当前数据,进行科学统计才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另外,中国还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如果全世界都“躺平"了,我们怎么办?

中国不可能永远将自己隔离于世界之外。适时修改我们的防疫政策,是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目标分析_死亡数_农村_城市

大家都知道生育是个很有风险的事,”生孩子“是女性和男性择偶中一个重要的点,需要男性进行高额的补偿。

那么,”生育“的死亡率是多少呢?

中国的孕妇生育死亡率是16.9/10万,即万分之1.69。

约相当于”打完三针疫苗的壮年健康人,在充分医疗情况下,感染新冠一次的死亡率“。

而新冠可以反复感染,完全放弃防疫措施,”与病毒共存“的情境下,感染频率约为半年到一年感染一次。

因此,”与病毒共存“,在不考虑什么“糖尿病几率增加40%,智力下降,肝肾发病几率增加30%……”等后遗症的情况下,

大致相当于“所有人都不间断的生孩子,生了一个之后立刻怀孕继续生下一个,无限生孩子”对人的消耗。

同样的消耗下,这么生生生的结果,是能增加很多人口,大幅提升当前的经济和未来经济的预期。

而“与病毒共存”的消耗是这个3-4倍(因为男性和非育龄女性也要这么循环),而增加的经济,显然不如“无限生生生”带来的新人口提振的经济多。

因此,如果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强制受孕法”(所有没有怀孕的育龄女性都需要强制每天XX直到受孕),比“与病毒共存”,是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方法。


user avatar   wang-xio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湾、香港的主流思想,是被大陆革命洪流扫出去的枯(L)枝(a)败(j)叶(i),与当地的殖民地文化传统奇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大陆人很难理解的思想模式。


台湾人那种想认爹的心态是深入骨髓的。


下面有人说所以港台人鄙视大陆。


他们的鄙视是:你大陆仔竟然想和洋人一争高下,你大陆人有这种想法,还是人吗?不把洋人放在眼里,真不敢想你们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你们不怕洋人,说明你们是猪呀。


他们几十年受国民党的宣传:如果不是苏联支持四野几百辆坦克,几千门大炮,现在大陆还是国民党的天下。


所以他们对苏联(俄罗斯)的仇恨与恐惧是刻在DNA里的。


他们从没有什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概念。


参见电影《英雄虎胆》台词:伟大的盟军朋友在仁川登陆了,我们就要赢了。


请你问他:一野才2万人,没有任何苏联武器,怎么就能把胡宗南20万灭了?


我早就反复说过:毛主席尽管宣传工作做的好,但是毛主席从来不指望靠宣传让蒋介石加入共产党。


这些le se,不要对它们抱有希望。消灭它们!




  

相关话题

  有哪些我们司空见惯但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的现象? 
  绝对值不等式的发展史是什么呢? 
  科学的本质是物理还是数学? 
  研究人员称「当前臭氧浓度已引起粮食产量损失,中国小麦平均相对产量损失达 33%」,哪些措施能减少损失? 
  「盒装饮料口朝上向外倒」的方法是正确的吗? 
  11 月 12 日大连公布 52 例确诊病例,39 例为大学城学生,为什么学生被连带感染风险这么高? 
  有哪些本来被认为是「错」的东西后来能成为正确和主流的? 
  11 月 10-11 日,北京新增 6 例本土确诊病例,1 例无症状感染者,具体防控情况如何? 
  上海市委市政府致信全体市民,呼吁共同守护城市,目前当地疫情情况如何? 
  有哪些少见却实用的求积分的经验技巧?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吉林省疫情那么严重?
下一个讨论
从现有证据而不是小说来看,林奕含到底有没有被强奸?





© 2025-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